鳳凰衛視記者:驚聞傅高義先生去世,想起我曾和他約過的一次採訪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驚聞傅高義先生去世,他是美國最德高望重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他在20日去世,享年90歲。

多年前,我發郵件跟傅高義先生約採訪,他非常友好的把我拒絕了。還詳細告訴我拒絕的原因一是時間衝突,他馬上要去中國;二個原因是我在北京的同事也約了採訪,於是他決定在北京做採訪。

不過當時因為是兩個不同的節目,所以我沒有放棄,繼續發郵件爭取採訪,我說把時間改在他去中國以前也行,雖然當時我沒抱啥希望。果然再次被「友好的」拒絕了。

陰差陽錯,本來我已經放棄了,但一個共同的朋友第二天又好心幫我再問了一次傅高義,能不能接受我的採訪,估計傅高義先生以為是我契而不舍,還動用關係了!他在郵件中說:親愛的冰汝,我計劃在北京接受鳳凰衛視很長的專訪。但是如果你想,明天下午3點給我打電話,我可以跟你聊10到15分鐘。然後留下了他的電話號碼。採訪就這麼愉快的敲定了。

相關焦點

  • 記者追憶傅高義:謙遜溫和 用中文接受採訪
    2019年8月6日,傅高義在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的家中接受記者採訪。湯先營攝/光明圖片追憶傅高義美國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Ezra F. Vogel)12月20日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一家醫院因手術併發症去世,享年90歲。
  • 曾在中大逗留三個月,「中國先生」傅高義的廣東緣
    隨後,傅高義前往日本進修,並著作了《日本的新興中產階級:東京郊區的工薪階層及其家庭》一書,該書使他「成為有關現代日本的最前沿的美國觀察家之一」。傅高義在接受南方都市報採訪時曾談及自己與中國結緣的歷程。1980年夏季改革剛剛起步時,他在中山大學逗留了三個月,傅高義在其書中提到,這為他追蹤報導廣東的變革打下了基礎,從那以後,他每年至少訪問廣東一次。上世紀80年代初,廣東省與哈佛大學所在的麻薩諸塞州結為姊妹關係,傅高義被麻省州長指定加入一個研究麻省姐妹關係的委員會,曾作為隨行翻譯與當時的麻省州長出訪廣東。
  • 傅高義突然去世,曾這樣評論中美「脫鉤」,10月份剛給了蔡英文五個字
    傅高義還表示,美國應該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地對待中國。曾這樣評論中美「脫鉤」日前,傅高義在位於哈佛大學的家中接受了《參考消息》記者專訪。他堅持用中文交流,吐字清晰,娓娓道來。他憂慮當前中美滑向「脫鉤」的趨勢,直言「脫鉤」會帶來「大麻煩」。
  • 《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突然辭世,自傳大綱剛備好,中國各界緬懷
    1993至1995年,他曾在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擔任負責東亞事務的情報官。傅高義精通中文和日語,被認為是美國唯一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他研究了半個多世紀的中國與日本,對於東亞的深入研究和寫作生涯讓他在美、中、日三國都積累了外人難以比肩的知識和人脈。就連其去世的消息,也是由日本媒體最先披露的。
  • 我們為什麼懷念「中國通」傅高義?
    採訪過他的華文記者則有一個共識,傅老溫文儒雅,可以說是一個把儒者風浸淫到骨子裡的美國學者。最直接的,英文叫「Ezra Vogel」的他,給自己取了「傅高義」這個中文名,即可見其中國文化之修養。傅高義曾解釋,他父親是波蘭猶太人,姓「Vogel」,德語發音近「傅高」,名「Ezra」首字母「E」音近「義」,「我知道在中文裡,『義』也意味著有很高的道德標準,這正是我想追求的。」
  • 徐國琦:理解傅高義的三個關鍵詞
    【編者按】哈佛大學榮休教授、美國知名中國研究學者傅高義(Ezra F. Vogel)於美國當地時間12月20日去世,享年90歲。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隨後發布消息:「我們非常悲傷地宣布我們的前主任傅高義教授(1930-2020)去世。傅高義教授曾在1973-75年和1995-99年擔任中心主任。他是我們中心真正的守護者,一位博學的學者,一個很好的朋友。我們會非常想念他。」
  • 「中國先生」傅高義去世:耄耋之年的他仍牽掛著美中關係變化
    美國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20日去世,享年90歲。傅高義是數十年來研究當代中國和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專家之一。他曾說:「我想更近距離地了解中國,也讓更多外國人了解更加真實的中國。」2019年10月,傅高義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連說了幾個「沒想到」。他回憶說,1973年首次訪華時,中國還是個貧窮落後的國家。「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每年我至少去中國一次,發現中國人生活得越來越好了。」2018年10月,他體驗了一下中國的高鐵,說「非常好」。雖是耄耋之年,傅高義仍在堅持對中國的學術研究,牽掛著美中關係的變化。
  • 美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去世,精通中日兩國事務,能說地道的中文
    美國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20日去世,享年90歲。傅高義是數十年來研究當代中國和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專家之一。他曾說:「我想更近距離地了解中國,也讓更多外國人了解更加真實的中國。」■呼籲「合作」牽掛著美中關係變化「中國發展這麼快,我沒有想到,恐怕沒一個外國人能想得到。」2019年10月,傅高義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連說了幾個「沒想到」。他回憶說,1973年首次訪華時,中國還是個貧窮落後的國家。「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每年我至少去中國一次,發現中國人生活得越來越好了。」2018年10月,他體驗了一下中國的高鐵,說「非常好」。
  • 人物|傅高義:研究東亞數十載,去世前仍心繫中美關係未來
    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在聲明中說:「我們非常悲傷地宣布我們的前主任傅高義教授(1930-2020)去世。傅高義教授曾在1973-75年和1995-99年擔任中心主任。他是我們中心真正的守護者(a true champion of our center),一位博學的學者,一個很好的朋友。我們會非常想念他。」
  • 柯文:紀念我的老同事和老朋友傅高義
    柯文與傅高義相識近六十年,在哈佛共事,有過緊密的合作。傅高義去世後,現年86歲的柯文教授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之邀寫下了一段回憶文字,緬懷他的老同事和老朋友。柯文(左)傅高義(右)我很感激有這次機會,可以撰文紀念我的老同事和老朋友傅高義。我在1960年初就認識傅高義了。
  • ​傅高義去世,一代哈佛「中國通」謝幕
    1930年7月11日,傅高義出生在美國中西部俄亥俄州德拉瓦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50年畢業於俄亥俄州的威斯理安大學。在美軍服過兩年兵役後,他考入哈佛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學位。即將從哈佛畢業時,他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是留在學校做美國社會研究。「一位教授對我說:你如果想要搞好美國社會學研究,就應該到國外去,先了解國外不同的文化。」而後,傅高義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東亞研究。
  • 傅高義兒子發推:父親因手術併發症去世,一周前還很健康
    傅高義兒子發推:父親因手術併發症去世,一周前還很健康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12-21 15:32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雅齡】日媒21日消息稱,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當地時間20日在美去世。
  •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去世,享年90歲,關於中美日,他曾這樣判斷
    傅高義,美國哈佛大學亨利·福特二世社會學榮休教授,曾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作為東亞研究專家,傅高義在哈佛享有「中國先生」稱號,被認為是美國少有精通中日兩國事務的學者。1930年7月11日,傅高義出生在美國中西部俄亥俄州德拉瓦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50年畢業於俄亥俄州的威斯理安大學。
  • 【世傅】傅高義逝世,享年90歲.哀悼銘記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在21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據報導,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去世,享年90歲。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汪文斌(資料圖)對此,發言人汪文斌回應道,傅高義教授是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方對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對於他的家人表示誠摯的慰問。
  • 哈佛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撰文追憶傅高義:去世前心繫中美關係
    傅高義教授曾在1973-75年和1995-99年擔任中心主任。他是我們中心真正的守護者,一位博學的學者,一個很好的朋友。我們會非常想念他。」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之邀撰文回憶了他與傅高義教授的交往。
  • 先生高義|周到態度
    10年裡,他去過太行山區、鄧小平的老家廣安及江西瑞金;訪問了很多與鄧小平接觸過的政要,受訪者達300多人,單單是注釋,就有100多頁。」7年前,《三聯生活周刊》在刊載對傅高義的專訪稿件時,在開頭這樣寫道。稿件的作者曾感嘆,「在哈佛大學劍橋小鎮傅高義的家裡,我們暢談了4個多小時。面對有一口流利漢語的傅高義,我有一種對面坐的是一位地道的中國學者的錯覺。」
  • 先生高義
    1987年,傅高義在廣東待了近七個月,走訪了廣東省十四個地級市,和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去了一百多個縣中的七十多個,拜訪了三十多名縣級以上官員。1989年,《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出版。此時距離他上一部的「廣東著作」《共產主義下的廣州:一個省會的規劃與政治(1949-1968)》出版,正好二十年。
  • 毛升序傅高義《中國和日本》︱「對不起」與「謝謝你」
    《中國和日本:一千五百年的交流史》,[美]傅高義著,毛升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編輯部譯校,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9年10月即出我還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歷史系讀博士的時候,曾聽過傅高義教授來我校作的一次演講。
  • 日本人看傅高義:深懷熱愛的日本研究者與「偉大的普通人」
    提起剛剛去世的美國知名學者傅高義(Ezra Vogel),曾經翻譯日文版《鄧小平時代》《中國和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的日本九州大學比較社會文化研究院教授益尾知佐子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對中國和日本兩國的社會和人民,傅高義先生都曾懷著深深的熱愛進行著研究。」
  • 回憶傅高義教授:在中國語境內深入了解與研究中國
    酒會上,傅老師摟著我,向所有來賓介紹——「這是我的中國兒子」。我當場熱淚盈眶。當時我自己的父親剛剛去世不久(2003年10月),我向大家述說著自己和傅老師久遠而親近的交往,談到自己尚未走出的失父之痛,動情地說:傅老師,你當然就是我的美國父親!自此以後,每次見面,我和傅老師都會笑著以這個「兒子」和「父親」的稱呼,相擁問好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