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這一門學科作為高考的主科,被人們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持續了很多年。按照課程標準,最開始是初中開始學英語,後來改為小學開始學英語,然後一直持續到大學、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階段。近來,浙江大學著名教授鄭強公開表示:「我們的英語教育就是最不成功的教育學科,我可以說這是垃圾!」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表示:「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由此可見,英語在我國正面臨著一個角色的轉變。
目前,大家希望高考英語「下架」的呼聲日益高漲的理由大概有三個。
第一,英語學了很多年,效果並不好。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學習時是非常需要語言環境的。因為如果平時只是上課,而沒有機會去實踐,那麼終究是啞巴英語,聽說讀寫四項內容就少了說這一項。另外,日本作為我國的鄰國,在英語學習方面效果甚至更差,日本人英語不好似乎也是在世界上有名。由此可見,想學好英語沒那麼容易,不但我國是這樣,其它非英語母語國家也面臨同樣的困擾。
第二,學了十多年英語,除了應付考試外,幾乎很少用得到。學英語的人很多,最終在工作中用得到英語的翻譯人才、科研人才卻只是極少數。因此,有人認為在英語學習上花的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就顯得很浪費,如果把那些時間和經歷用來學點其它的知識,難道不香嗎?
第三,英語作為一門選拔專業人才的標準,佔的比重過大,對於專業水平強而英語成績差的人來說不太公平。小編有兩個朋友,他們專業成績都很好,科研能力也很強,可是就是英語成績不好,導致高考、考研總分不高而升學受阻。目前,查閱英文文獻用電腦特別方便,大家運用翻譯軟體在電腦上看文獻完全可以彌補自己英語水平差的不足。對於科研人員來說,更看重的應該是專業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而不是看英語學得好不好。
隨著漢語在國際上地位的提高,漢語作為一種全球通用語言,將會越來越受到重視。相對而言,英語的重要性逐漸被弱化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風水學、中國象棋等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可能會受到大力推廣,甚至會進入大學、中小學課堂。2003年,韓國政府將風水學列為韓國國家遺產名錄,而後申遺未果。美國、歐洲等相繼在大學開設風水學課程。眾所周知,風水學中的易經等內容起源於中國。此外,中國象棋被印度申遺六次,雖然被聯合國拒絕,但也不得不讓人擔憂。畢竟,2005年的時候,端午祭被韓國申遺成功了。
總之,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在歷年選拔性考試中發揮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掌握英語這門外語也是培養學習者語言表達能力、增強語感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各行各業步入信息化時代的今天,英語究竟應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引人深思,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新事物、新理念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呈現在世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