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語學部分
一、名詞の解釈:
動詞の他自
アスペクト
モダリティ
語言學的名詞解釋基本靠理解與記憶,給名詞下定義之後,最好舉例子簡單說明,如此既能對「定義」進行補充闡釋,又能告訴閱卷老師「我真的懂這個(傲嬌~)」。
強烈推薦炸雞老師的語言學整理資料!每個概念都很詳細,非常有幫助哦!
小編:語言學資料可以聯繫我們初心羊羊老師領取語言學資料哦~
二、「彼は母が戀しい」という文がなぜ間違いですか、日本語の特徴について分析する。
三、「象は鼻が長い」「象の鼻は長い」を、日本語の文構成や結構について述べる。
這兩道題給出了例句,並且還劃定了分析角度。在答題時,我先把日語的特徵、日語句子結構等概念性的東西羅列出來,然後再逐句「扣概念」詳細分析。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題跟2017年真題非常相似,所以是能夠舉一反三的。
四、以下の文が不自然なことがあって、視點の原理について分析する
(1)知らない人が私の肩を叩きました。
(2)母が私にリンゴを送りました。
(3)明日は運動會があるので、雨がやむことができるといいですね。
這道題的「視點」在『新しい日本語學入門』這本書裡有典型案例分析及很詳細的解釋,我在之前的練習中也有涉及過這方面,所以當時在答題的時候,首先要把知道的知識點羅列在草稿紙上,捋清自己的思路,按層次敘述,按順序陳列自己的觀點。一般在語言學的題目中,不求做到和參考書的文字表述一模一樣,只要言之有理、條理清楚,就冇問題啦!
日本文學部分
五、以下の二段落を読んで、気づきについて述べる。
(平家物語、方丈記的各自第一段冒頭文)
說實話,當我看到這兩段冒頭文的時候,心裡有點小確幸,因為「無常觀」的創作意識是貫穿這兩部作品的,加之這兩部作品都是中世文學裡較為出名的,所以我們考生必須掌握這兩部作品的基本信息和內在精神。同時,「無常觀」在2017年中大真題裡面出現過,只要稍微加以結合,答案很快就能組織出來。
在答題時,最好還是先用現代日語翻譯一下這兩段話的大概意思,不要求逐字逐句翻譯,只要準確把握基本內容即可。
↑掃描二維碼小程序獲取真題↑
六、「今昔物語集」の仏教文學を述べる。
當我看到這道題時,一萬個尷尬,因為我沒複習過這個內容……著實有點慌了,所以我先做了後面三道題再回到這道題的。《今昔物語集》這本說話集,我較為熟悉,比如為芥川龍之介、谷崎潤一郎等作家提供了創作素材,但若要詳細論述裡面的佛教文學,我還真不知道怎麼辦。
我只記得當時靈機一動,把《羅生門》相關的精神內核,轉化為了佛教思想、佛教文學……我也不知道是否正確,但《今昔物語集》畢竟是《羅生門》的靈感來源,所以多少有相似之處的吧……我想……
七、「吾輩は貓である」は夏目漱石の代表作で、中國で広く読まれている。「吾輩は貓である」の文學史の意義を述べる。
八、「羅生門」は芥川龍之介の代表作で、中國で広く読まれている。「羅生門」の文學史の意義を述べる。
九、「人間失格」は太宰治の代表作で、中國で広く読まれている。「人間失格」の文學史の意義を述べる。
這三道題都非常相似,而且都同往年中大真題類似。基本的答題思路是:這部作品什麼時候寫的、內容主旨是什麼、作家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當時的時代背景是什麼、對作家的意義、對當時社會的意義、對文壇的意義、對文學史的意義等。
我個人對這三位作家都比較有感情,因為我本科專業考察過(這可能是緣分吧哈哈哈哈),所以能較為流暢地進行書寫。這三位作家都是耳熟能詳的「大家」,在小柒老師的文學課上都有具體、多次、詳細地學習過,因此關鍵就是考察大家的積累和自己的獨到見解。這種題,個人認為切忌跑題,一定要死死扣住這個作品展開論述。
小編:小柒老師的文學史將全新升級推出,需要的小夥伴可以關注初心哦~
其實中山大學的文學考察,雖然都是問答題,但是考的內容不會是那種很刁鑽、很生僻的內容,關鍵是考察考生對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日本典型美學意識的個人見解、個人思考。考生要真的了解過、閱讀過相關文獻才能有所思、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