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森先生為何評價道光皇帝為「庸暗之君」?如此用人,太過荒唐

2020-12-17 清朝那些人

導讀:道光皇帝,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權的皇帝,也是真正意義上讓清朝陷入「武力不競,紀綱敗壞,教徒紛起,民不聊生」困境的皇帝。《清史稿》雖然對道光皇帝有著「恭儉之德,寬仁之量,守成之令闢也」的積極評價,但也有「有君而無臣,能將順而不能匡救。國步之瀕,肇端於此」的歷史罪過認定。

和《清史稿》的評價一樣,後世學者雖然一定程度上認可道光皇帝的「勤政愛民」、「節儉之德」,但也一致認為他的才能有限、識人不明甚至昏聵愚昧的表現,才是鴉片戰爭失敗、《南京條約》籤訂的主要原因所在。一代清史研究大家孟森先生對道光皇帝的評價一點也不客氣,直接認定「宣宗之庸暗,亦為清朝入關以來所未有」。

僅就道光皇帝的「識人不明」而言,孟森先生對其的評價就沒冤枉他!

著有《劍橋晚清史》的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對道光皇帝的評價就能客觀真實地反映出其「識人不明」:

旻寧看來是一位謹慎小心的,甚至是膽小的統治者,寧可與幾個心腹顧問進行密議,而不願接受實際的批評或警告。

才略有限,自乾隆朝晚期埋下的社會弊端積重難返,甚至還有著世界大環境的負面影響,道光皇帝沒能重整朝綱、挽回大清衰敗的局勢,尚有情可原。但如果因為「識人不明」,只親近幾個心腹重臣而全然不顧綱紀敗壞,致使整個大清王朝內憂外患的狀態加劇,就絕對應該怪罪於道光皇帝一人。

道光皇帝的「識人不明」甚至是用人上的昏聵愚昧,從其重用奸臣穆彰阿,為鹹豐皇帝安排了10位毫無意義的顧命大臣上就能明顯看出。

重用穆彰阿

穆彰阿,何許人也?

嘉慶朝,穆彰阿只做到了戶部侍郎,品秩不低、官職不小、權力也很大,但並未進入權力中樞,甚至連個正兒八經的部門一把手都沒當過。可道光皇帝繼位以後,也不知道看中了穆彰阿哪方面的才能,讓其迅速實現了仕途的飛躍。

根據《清史稿·穆彰阿傳》的記載,我們能夠大致攏出穆彰阿的仕途升遷過程:

道光元年,總管內務府大臣;道光三年,左都御史;道光四年,理藩院尚書並兩次署理漕運總督;道光六年,工部尚書;道光七年,進入軍機處;道光八年,成為軍機大臣併入職南書房,加太子太保銜。道光十六年,穆彰阿晉文華殿大學士,成為內閣首輔、領班軍機大臣。

穆彰阿劇照

穆彰阿能得道光皇帝如此厚愛,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就能位高權重、萬人之上,想必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才幹。可我們來看下鹹豐皇帝對穆彰阿的評價:

穆彰阿身任大學士,受累朝知遇之恩,保位貪榮,妨賢病國。小忠小信,陰柔以售其奸;偽學偽才,揣摩以逢主意。從前夷務之興,傾排異己,深堪痛恨!固寵竊權,不可枚舉。穆彰阿恃恩益縱,始終不悛。自朕親政之初,遇事模稜,緘口不言。迨數月後,漸施其伎倆。英船至天津,猶欲引耆英為腹心以遂其謀,欲使天下群黎復遭荼毒。其心陰險,實不可問!

不光鹹豐皇帝將穆彰阿評價為「保位貪榮,妨賢病國;大奸似忠、偽學偽才」的奸臣,在諸多時人筆記中,穆彰阿甚至被評價為「外患逼,內變生,非常之禍,皆開於道光一朝」的首犯,認為其「用陰柔之手段,以妨賢病國,舉世皆惡之」

如此禍國殃民、陰險用心的奸臣,為何還能得道光皇帝如此厚愛呢?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道光皇帝「不識奸佞使然」,識人不明的結果。

在穆彰阿的諸多歷史罪行中,其對民族英雄林則徐的陷害絕對值得一說。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英軍戰艦抵達天津並通過時任直隸總督琦善,指責力主禁菸的林則徐挑起了戰爭。在英軍的船堅炮利威脅下,原本主張禁菸的道光皇帝開始出現畏戰情緒,原本於朝堂上大聲叫囂的主戰之意開始動搖。眼見於此,穆彰阿開始展現自己特殊的本領——順應皇帝心意,攻擊忠臣。

《清史稿·穆彰阿傳》記載了這段歷史:

穆彰阿窺帝意移,乃贊和議,罷則徐,以琦善代之。琦善一徇敵意,不設備,所要求者亦不盡得請,兵釁復起。

可嘆一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在穆彰阿等人的構陷下被革除官職,「從重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而穆彰阿呢,因為道光皇帝的畏戰情緒,反而「終道光朝,恩眷不衰」。如此朝堂環境,如此昏聵的道光皇帝,如此奸佞之臣,道光皇帝不該為鴉片戰爭的失敗、《南京條約》的籤訂承擔主要歷史罪責嗎?

穆彰阿對林則徐的構陷,勢必會引起朝中錚臣的非議,清代陝西名臣王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甚至不惜以「尸諫」的形式請求道光皇帝嚴懲穆彰阿。

《滿清外史》記載了「王鼎尸諫」的大致情形:

王鼎盛氣詰之曰:「如林則徐之賢,汝何故必令遣戍新疆?是直宋之秦檜,明之嚴嵩耳。行見天下事,皆壞於汝手。」穆彰阿默然不與辨。旻寧反笑視王鼎曰:「卿醉矣。」命內侍扶之出。明日復廷諍甚苦。旻寧怒,拂衣起,王鼎亟牽裾,終不獲伸其說。憤甚,歸而欲仿史魚尸諫之義,是夕自縊死。

堂堂一代錚臣,以死相諫意在以血醒君,竟被道光皇帝評價為「卿醉矣」,此時的道光皇帝和宋高宗趙構有何區別?奈何王鼎臨終發出的「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呼喊,在道光皇帝的「識人不明、不辨奸佞」中化成了泡影。僅就此一事,道光皇帝就活該被世人認定了「天子只知和事」的負面形象;僅就此一事,就足以判定道光皇帝開啟清王朝淪為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開端的罪惡。

鹹豐皇帝繼位後不久,便專門騰出手裡重重懲治了穆彰阿,將其「從寬革職,永不敘用」。鹹豐皇帝的詔書一下,「天下稱快」,可見穆彰阿的罪惡之甚。就此來看,道光皇帝還不如無限接近於昏君的鹹豐皇帝。

《清史稿》對穆彰阿的評價甚為客觀,將其諸多罪惡的起因全部歸結到了道光皇帝的「馭之無術,措置張皇」。誠然,有道光皇帝的「識人不明」,才有穆彰阿這等奸臣當道,才有大清王朝的迅速衰敗,甚至淪為笑柄。

亂整後宮

前朝政事,道光皇帝「識人不明、任用奸佞」,整治後宮,總得心裡有數吧?

可細觀道光皇帝對後宮妃嬪的治理,我們卻能看到另外一副景象:

1、等級不明,中宮之位竟全無威信

《清實錄·宣宗實錄》記載了道光十九年,道光皇帝向後宮下達的一份諭旨:

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嗣後無論官私大小事務,有應啟知皇后者,除本宮四阿哥四公主事務外,其餘俱著先行奏聞。皇后遇有交派事件,亦著具奏,侯旨施行。如不遵者,一經披露,定將該總管太監、交內務府大臣從重治罪,決不寬貸。

啥意思?

道光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也就是鹹豐皇帝的生母,於後宮中全無威信,甚至連宮女、太監都有懿旨不遵或者有事不報、遇事不稟。如此後宮,整個一副等級不分、尊卑不明的混亂局面。

2、後宮妃嬪管理鬆散

道光皇帝一生共有21位后妃,其中幾乎一半的妃嬪都曾受過降位處分。至於處分的原因,通過對《清實錄·宣宗實錄》的認真研讀,可以歸結為以下幾方面:責打、侮辱、苛待宮女;擅自將御賜之物賞給結交太監;屢犯宮規。

《清宮內務府檔案》記載了道光二十四年,道光皇帝重懲彤貴妃的諭旨:

彤貴妃受朕厚恩多年,不想如此喪良,不知自重,李得喜何等下賤不堪之物,乃如此狎比親信,實屬大負朕恩,有玷貴妃之位,著革去貴妃,降為彤貴人。

彤貴妃「狎比親信」的表現方式,雖然被官方給予了「擅自將御賜之物贈予」的說法,但「狎比」字眼的出現幾乎能夠明確彤貴妃和太監之間的特殊交往。有清一朝的後宮,向來規矩嚴苛、管理有方,可在道光朝竟出現如此荒唐的混亂景象,可見道光皇帝是真不行,真不中用!

彤貴妃

3、毫無底線的專寵孝全成皇后

道光皇帝之所以將皇位傳給皇四子奕詝,而非文武雙全、才能卓著的皇六子奕訢,致使其飽受後世詬病,致使大清王朝陷入萬劫不復的局面,其對奕詝生母孝全成皇后的專寵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我們以幾個具體事例來說明一下道光皇帝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的專寵程度:

3.1 鈕祜祿氏自進宮僅一年時間,便從嬪位被冊封為妃,年僅17歲,超越了一幹老資歷妃嬪,成為後宮的二把手。而後,歷經全貴妃、皇貴妃並在27歲時被冊封為后。

3.2 孝全成皇后崩逝後,道光皇帝親自下令將皇后靈柩安置於勤政殿,自己每天都親至靈前奠酒,並於正月十七日親自為皇后選定「孝全」為諡號。

3.3 道光皇帝以「謁陵」為名,親自護送孝全皇后梓宮奉移西陵。

諸多有違祖制的舉動,充分說明了道光皇帝對孝全成皇后的專寵程度。只是這種專寵和皇太極專寵海蘭珠、順治皇帝專寵董鄂妃並不一樣,他直接影響了大清皇位的傳承、決定了大清王朝萬劫不復的局面。

道光皇帝臨終安排的10位顧命大臣

除了「識人不明」,道光皇帝臨終在為鹹豐皇帝安排顧命大臣的時候,還充分彰顯了自己的另一項「特殊才能」——用人荒唐!

《清實錄·宣宗實錄》有載:

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卯刻。上疾大漸。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何汝霖、陳孚恩、季芝昌、總管內務府大臣文慶、公啟鐍匣。宣示御書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

而後,道光皇帝還專門明確了上述10位重臣「同心贊輔,總以國計民生為重,無恤其他」的顧命重責。道光皇帝駕崩時,皇四子奕詝已經20歲,業已成年,雖然雍正皇帝臨終也為已經25歲的乾隆皇帝安排過4位輔政大臣,但前有車後有轍,乾隆朝輔政大臣的經驗教訓並未讓道光皇帝引起足夠重視。更何況,道光皇帝安排的10位輔政大臣可謂毫無意義。

10位輔政大臣細分下來,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皇室宗親:定郡王載銓、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蒙古郡王僧格林沁;

八旗勳貴重臣:穆彰阿(沒錯,就是上面介紹的那位大奸臣,看來道光皇帝還嫌他沒霍霍夠自己,讓他接著霍霍自己的兒子。)、賽尚阿、文慶;

漢臣:何汝霖、陳孚恩、季芝昌;

和雍正皇帝的臨終安排一樣,道光皇帝的輔政大臣也有皇室宗親、八旗勳貴和名望漢臣組成,可謂兼顧了各個方面,文武官員俱在。但是,雍正皇帝為乾隆皇帝安排了兩位皇叔、兩位三朝老臣,都能對年輕氣盛的乾隆皇帝形成一定程度制約和管束。

自古以來的輔政大臣設置,都是以「周公輔成王」的模式進行,而道光皇帝偏偏要另闢蹊徑,制定了另外的模式:

定郡王載銓、怡親王載垣是鹹豐皇帝的子侄輩;鄭親王端華、蒙古郡王僧格林沁和鹹豐皇帝同輩;其餘六位重臣,就算都是身歷三朝的老臣,也都只是鹹豐皇帝的絕對臣屬。如此輔政大臣的組合安排,能制約住鹹豐皇帝這個只有20歲,年輕氣盛、銳意進取的鹹豐皇帝?真不知道道光皇帝臨終到底是怎麼想的!

我們再來看下10位輔政大臣在鹹豐朝的具體表現,就能明白道光皇帝的臨終安排到底有多荒唐:

定郡王載銓,「營私舞弊,自謂操進退用人之權;不識大體,任意顛倒,遇有盜案諮部,乃以武斷濟其規避。又廣收門生,外間傳聞有定門四配、十哲、七十二賢之稱」,被鹹豐皇帝處以「罰王俸兩年,罷一切職銜」的嚴懲。

穆彰阿的下場,前文已經提及,不再贅述;賽尚阿原擬處斬,後改為革職查辦;何汝霖於鹹豐二年辭職;文慶,被革職查辦。

除了僧格林沁外,其餘兩位宗室王爺因為主動向鹹豐皇帝示好,並以十年的忠誠和勤勉換回了鹹豐皇帝的信任和倚重。但在鹹豐皇帝駕崩後,載桓和端華卻辜負了鹹豐皇帝的盛恩,致使晚清政權被慈禧太后所奪。

德國漢學家郭士立曾經如此評價道光皇帝,「他沒有作為帝王的天賦;他可以成為一個光彩奪目的誠實的農婦;在任何方面都有可靠的品質,但是缺乏帝王所需的明晰的洞察力」,堂堂一代帝王竟被評價成「光彩奪目、誠實的農婦」,而且還至為貼切,真可謂清朝之悲哀。但這皆來自道光皇帝的「識人不明」,重用穆彰阿、專寵孝全成皇后、安排了10位毫無意義、毫無作用的顧命大臣,道光皇帝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清王朝徹底推向了深淵。

參考文獻:《清實錄·宣宗實錄》、《清實錄·文宗實錄》、《清代通史》、《滿清外史》、《清史稿·穆彰阿傳》、《清史稿·列傳一·后妃》

相關焦點

  • 宣宗之庸暗,亦為清朝入關以來所未有!道光帝是否真的如此不堪?
    因為鴉片戰爭,清朝和英國籤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成為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史上第一個同西方殖民者籤訂喪權辱國條約的皇帝。更是被評說「宣宗之庸暗,亦為清朝入關以來所未有!」道光帝是否真的如此不堪?是否真的是庸暗之君呢?
  • 道光皇帝:知恥近乎勇?
    鹹豐皇帝閱後心領神會,高度讚賞。最終決定,「無庸廟祔」不照辦;「無庸郊配」也不照辦,但,「自朕躬而下,不復舉行。……著為成式,世世遵循罔斁,萬不準再議更張。」並在諭旨中特意點了曾國藩的名字:「侍郎曾國藩所奏頗有是處。」所以,鹹豐及後繼的皇帝(「失國之君」溥儀的情況更特殊)去世,都不「郊配」,不設「神功聖德碑」,成為慣例。
  • 道光皇帝:知恥近乎勇?(國家命運第一次鴉片戰爭連載2)
    1850年2月25日(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丁未)中午時分,道光皇帝逝世於圓明園慎德堂。他死後,除去官樣文章的《遺詔》外,還有一份先前由其親筆書寫的《硃諭》被公布。這道《硃諭》全文900多字,向「繼體之君」和「顧命之臣」吩咐了4條遺願:一、「斷不可行郊配之禮」,即不允許後世嗣君在祭天大典中將其進行配享。
  • 道光皇帝去世之前,他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
    道光皇帝駕崩之前,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在道光年間,道光皇帝臨去世前,一直在為未來家業選擇繼承人而惆悵。道光皇帝的兩個兒子奕詝和奕訢,成為了道光皇帝的主要候選人。原本奕詝並不是道光皇帝所看中的人選,但名師出高徒的奕詝因為背後有為口才了得的老師,祝他成功的登上了皇上的寶座。恭親王有非凡的才幹。一說起奕詝(鹹豐皇帝),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另外一位兄弟恭親王奕訢。
  • 道光皇帝繼位以後,皇太后的親生兒子,後來結局怎麼樣了?
    嘉慶皇帝的原配皇后為喜塔臘氏,也就是道光皇帝綿寧的生母,不過這位皇后是個短命的,在嘉慶剛剛繼位之後不久就去世了,那時候太上皇乾隆還沒駕鶴西遊呢,直接指定將嘉慶皇帝的妃子鈕祜祿氏晉升為皇貴妃
  • 道光死後為何不敢配入太廟?康熙設立的這一祖訓,讓他無顏!
    沒有聖德神功碑,就意味著對皇帝一生的否定。那種恥辱感,沒有當過皇帝的人是不會明白的。幸運的是,清朝入關以後,國力一直比較強盛,還在斷斷續續地進行開疆拓土。因此順治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慶皇帝都立了聖德神功碑。直到道光皇帝的出現。
  • 恣意妄為的明朝荒唐皇帝武宗朱厚照
    (圖一:太子朱厚照畫像)朱厚照從小就顯示出自己聰穎的一面,老師不管教他什麼他總能給很快就領會,皇帝和群臣對此很是驚奇,大家都認為他長大後能成為治世明君。那些大臣們雖然已經盡心輔佐,時常冒死勸諫、教育皇帝,但是朱厚照一概不聽。明孝宗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其實他給朱厚照留下了很好的基業,就拿臣子們來說吧,朱厚照登位之初朝廷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賢臣良將,這些人不能忍受皇帝縱情娛樂,他們軟磨硬泡地勸諫朱厚照。
  • 後宮17位妃子12人遭貶,道光帝為何如此任性?網友:他是迫不得已
    皇后、妃嬪因過錯被皇帝降位,這在封建時期的皇帝後宮之中是比較常見的事情,甚至於很多皇后和嬪妃都在沒有任何過錯的情況下慘遭廢黜。明宣宗胡皇后無過而被廢為道姑、明憲宗吳皇后因杖責萬貴妃被廢為庶人,清世祖順治帝原配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因與皇帝「志趣不合」而被廢為靜妃。
  • 他是蘇聯傳奇人物,卻娶了自己的親生女兒,為何如此荒唐?
    荒唐!他是蘇聯傳奇人物,卻娶了自己親生女兒,這是為何?今天閒暇君所要說的這位傳奇人物就是史達林,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他。史達林和大女兒且不論他到底是什麼樣的歷史地位,但是他卻有一件及其荒唐的事情,娶了自己的親生女兒為妻。史達林的第二任妻子叫做娜傑日塔·阿莉魯耶娃,比他小25歲。
  • 如果恭親王奕訢當了皇帝,中國會怎麼樣?近代中國會走向富強嗎?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五(1850年2月26日),清宣宗道光皇帝在圓明園九洲清晏殿駕崩,在駕崩之前,召集眾臣,公開宣讀遺詔,遺詔右起第一行寫道「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第二行則寫道「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在一份傳位詔書中,同時寫著兩位皇子的名字,先封親王,再立太子,是歷朝歷代都沒有出現過的事情,這足以說明道光皇帝在皇四子奕詝與皇六子奕之訢間曾經搖擺不定。
  • 乾隆寵臣福康安的另一面:奢靡如此、荒唐如此,絕非「社稷之臣」
    富察·福康安,乾隆皇帝原配嫡後——孝賢純皇后的親侄子,乾隆朝名臣富察·傅恆第三子,乃係被乾隆皇帝評價為「與國休戚、實心任事」的一代名將。在乾隆皇帝引以為豪的「十全武功」中,「平臺灣,曰福康安之功,平安南,曰福康安之功,平廓爾喀,曰福康安之功」,尤其在平定廓爾喀的過程中,福康安加強了清廷對西藏地區的統治,捍衛了國家領土完整而被後世評價為「民族英雄」。
  • 【名人百科】人間少有,世上難尋的荒唐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鳳妹親手烹製了一款美味菜餚待客,而武宗卻「醉翁之意不在酒」,故意與美人兒巧為周旋。他問:「此菜何名?」鳳妹看到朱厚照一派君子風度,也故弄玄虛,並不點破,這就讓武宗更加為之神魂顛倒。終於他的忍耐力還是鬥不過鳳妹,迫不及待地向她表露了自己真龍天子的身份及對鳳妹的渴慕之情。
  • 中國被低估的皇帝,看起來是一生都在玩的荒唐皇帝,實則很厲害
    上下五千年,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無數個皇帝,有的名垂青史,有的則遺臭萬年,有的是安邦治國,有的則是碌碌無為。我國的史書記載了不少昏庸皇帝的事跡,他們沒有一丁點能力治國齊軍,貴為九五之尊卻未做任何利國利民之事,在史書中幾乎找不到正面評價。
  • 道光年間有21個鑄錢局,為何寶福局存世量最少?
    遇見你真好,錢幣學堂希望能一直陪伴著您1820年7月25日,清仁宗嘉慶皇帝病逝,同日皇太子愛新覺羅-旻寧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道光」,史稱清宣宗。清宣宗道光皇帝在位期間(1821—1850)鑄造有「道光通寶」年號錢。錢面「道光通寶」四漢字,楷書直讀;錢背為兩滿文,穿左為滿文「寶」字,穿右為代表鑄造錢局的滿文簡稱。
  • 如果你是皇帝,你會做哪些荒唐事?網友:上廁所沒有紙,要用木棍
    你沒看錯,這就是我不由自主就會做的荒唐事,這也的確是荒唐事情。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心中有可能開始YY,我特麼要後宮佳麗三千!我特麼要享盡人間繁華,我特麼要遛狗逗鳥,我特麼想幹嘛幹嘛而自己再想想,自己受得了上廁所沒有紙,要用木棍子摳出來麼,這是真的,古代皇帝也是這麼操作的,自己再想想,忍得了晚上沒有電燈,沒有手機麼,這都沒有還享受個屁的人間繁華啊,那你一定會迫不及待的想要進行科學技術發展。我們還是說點正經的,那就要看你想成為什麼皇帝了。
  • 「名人百科」人間少有,世上難尋的荒唐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鳳妹親手烹製了一款美味菜餚待客,而武宗卻「醉翁之意不在酒」,故意與美人兒巧為周旋。他問:「此菜何名?」鳳妹看到朱厚照一派君子風度,也故弄玄虛,並不點破,這就讓武宗更加為之神魂顛倒。終於他的忍耐力還是鬥不過鳳妹,迫不及待地向她表露了自己真龍天子的身份及對鳳妹的渴慕之情。
  • 正德皇帝為何偏要住豹房、封自己為將軍?普通人難以理解
    正德皇帝為何偏要住豹房、封自己為將軍?普通人難以理解 很多熟悉歷史,尤其是明朝歷史的朋友,看到這個題目肯定知道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誰,沒錯,這篇文章我們就要寫一寫明朝「最荒唐」的皇帝明武宗,在史書中他是一個荒誕無稽、貪圖享樂的皇帝——他身為至高無上的皇帝,卻偏要給自己封個官做;他有皇宮不住,非得建個「豹房」和美女野獸通宵達旦。本文就帶大家透過這些表面現象去探究一下明武宗為何要做出如此的另類行徑。
  • 深明大義的繼母:清朝孝和皇后和道光皇帝究竟是一對什麼樣的母子
    清朝歷史上這位深明大義的繼母孝和皇太后與道光皇帝究竟是一對什麼樣的母子呢?道光皇帝愛新覺羅.綿寧,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出生於紫禁城擷芳殿。綿寧是嘉慶皇帝原配妻子喜塔臘氏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所以說綿寧既是嘉慶皇帝的長子又是其嫡子。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禪位於嘉慶帝後。嘉慶元年正月,喜塔臘氏被冊封為皇后。
  • 楊廣到底是暴君還是有為之君?現今的中國人給了他一個中肯的評價
    拿剛才我們提到的隋煬帝來說,歷史上,真實的隋煬帝著實做過許多豐功偉業,這些功績足以讓他名列史上十大有為之君裡。 他的「人設」為何被史官扭曲? 隋朝是個短命王朝,而楊廣則是這個短命王朝的第二任統治者。所謂隋煬帝,其實,則是這個皇帝的諡號,是唐朝統治者追諡的。以隋朝正統(楊廣之孫楊侗)的叫法來看,楊廣的諡號為「世祖明皇帝」。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應該稱楊廣為「隋明帝」,而不是「隋煬帝」。
  • 明朝正德皇帝為何會養成如此自由不羈的處事風格?
    老塗說事今天來跟大家說說明朝正德皇帝為何會養成如此自由不羈的處事風格?正德皇帝朱厚照在明朝17帝中絕對是個異類。主要原因是其父明孝宗朱祐樘崇尚一夫一妻制,一輩子也就一個兒子(還有一個兒子朱厚煒早亡),因此在教育上難免會有驕縱。據史料記載,正德皇帝自幼聰慧,性情仁厚,頗有帝王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