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明大義的繼母:清朝孝和皇后和道光皇帝究竟是一對什麼樣的母子

2020-12-23 史官筆記

回顧歷史,品味經典,感謝支持青年講歷史!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國曆朝歷代挑選皇位的接班人原則。大多數都是父死子繼,然後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是兄死弟繼。但是清朝卻是一個特殊的朝代,縱觀清朝12位帝王,只有一位皇帝是以嫡長子的身份,繼承皇位的。他就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公元1820年,嘉慶皇帝在還沒有明確指出皇位繼承人的時候,突然就在承德病逝了。

就當人們把所有希望都寄託於皇帝秘密立儲的小金盒時,小金盒卻消失了。一般來說皇帝駕崩後,在沒有遺詔的情況下,皇太后可以全權負責。當時嘉慶皇帝的四個兒子中,只有皇二子綿寧和皇三子綿愷已經成年。所以說皇位的繼承人,只會在二人之間產生。而皇三子綿愷正是皇太后的親兒子,就當所有人都想當然的時候。

皇太后並沒有選擇立自己的親兒子為皇帝,而是立了別人的兒子,愛新覺羅.綿寧,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那麼皇太后究竟為什麼要放棄唾手可得皇位,扶持別人的兒子呢?清朝歷史上這位深明大義的繼母孝和皇太后與道光皇帝究竟是一對什麼樣的母子呢?

道光皇帝愛新覺羅.綿寧,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出生於紫禁城擷芳殿。綿寧是嘉慶皇帝原配妻子喜塔臘氏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所以說綿寧既是嘉慶皇帝的長子又是其嫡子。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禪位於嘉慶帝後。嘉慶元年正月,喜塔臘氏被冊封為皇后。但是嘉慶二年二月初七,皇后就病逝了,終年三十八歲,死後諡號孝淑皇后。

皇后喜塔臘氏去世後,嘉慶六年正月初八鈕祜祿氏被冊立為皇后,也就是後來的孝和皇后。孝和皇后一生共生有兩子,綿愷和綿忻。嘉慶皇帝去世時,綿愷25歲,綿忻15歲。根據清史記載,小兒子綿忻更受嘉慶皇帝的喜愛,因為就在嘉慶皇帝去世的前一年,年僅14歲的綿忻就被封為了親王,而他的哥哥綿愷還是個比他低下的郡王。

我們都知道清朝時期,皇帝非常喜歡秘密立儲,這一方法。據記載嘉慶皇帝生前,將立儲詔書。一式兩份,一份放在乾清宮中正大光明匾後面,一份留由自己保存。晚年的嘉慶皇帝曾多次有過易儲的念頭,因為他逐漸發現了小兒子綿忻也十分聰慧。但是在大臣們心中,那個立儲詔書上的名字,始終都是綿寧。首先綿寧是嫡子又是長子,而且綿寧深受晚年乾隆皇帝的喜愛。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曾經親自在宮中為綿寧舉行婚禮,這場由太上皇和皇帝同時參加的婚禮,也成為了清朝歷史上最豪華,最奢侈的婚禮。不僅如此乾隆皇帝還允許成婚後的綿寧夫婦,繼續住在皇宮之中。乾隆皇帝的種種跡象都表明,綿寧就是其心目中最佳的皇太孫人選。但是嘉慶皇帝晚年時,突然將已經放好的立儲詔書撤出。不得不讓人懷疑,嘉慶皇帝有改立人選的想法。

而這種想法第一個可能知曉的人,就是孝和皇后。因為立儲詔書就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撤出詔書必然會興師動眾。然而在立儲詔書小金盒找不到的情況下,很多人都認為孝和皇后會立自己的親兒子為皇帝。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孝和皇后,直接下懿旨,立綿寧為皇帝。此時身為皇太后的鈕祜祿氏,這種做法並不是沒有道理。

首先孝和皇太后非常明白,綿寧是嘉慶皇帝原配所生的嫡子,所以在地位上綿寧比較佔有優勢。其次綿寧是乾隆皇帝最喜愛的孫子,這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事實。再次如果這個時候,孝和皇太后以權謀私。讓自己的兒子做皇帝的話,必然會遭到宗室及其大臣的反對。還有就是如果立儲小金盒,一旦被找到,她們母子,必將會死無葬身之地。

最後就是出於對年齡的考慮,嘉慶皇帝去世時,綿寧38歲,而她的兒子綿忻才15歲。俗話說國有長君,社稷之福矣。雖然嘉慶皇帝非常喜歡小兒子綿忻,但是如果立綿忻為帝,不僅有偏袒之嫌,還難以得到大臣們的普遍認可。因此孝和皇太后非常果斷的以皇太后的身份,指定了綿寧為皇位的繼承人。正因為孝和皇太后深明大義的行為,使其避免了一場宗室之爭,使得清朝的政權完成了平穩過渡

事實證明,孝和皇太后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立儲小金盒,在道光皇帝登基不久,就找到了。儘管如此,孝和皇太后的那到懿旨,還是讓道光皇帝十分感動。那麼道光皇帝和孝和皇太后,究竟是一對什麼樣的母子呢?登基後的道光皇帝對孝和皇太后非常恭敬,對其深明大義十分讚賞。而且道光皇帝每天都要去太后宮中請安,而且對於太后宮中的所有需求,一應滿足。

有一次孝和皇太后生日,一向節儉的道光皇帝,竟然毫不猶豫的奢侈了一把。不僅讓宮女們都盛裝打扮,還宴請群臣,在宮中搭臺唱戲。而且道光皇帝還親自穿上戲服,唱了一出二十四孝中的萊子娛親。母子二人的生活其樂融融,雖然不是親母子,卻勝過親母子。

母子二人之所以會這樣,其實有很多因素,道光皇帝生母去世後。道光皇帝一直由孝和皇太后照料,孝和皇太后對待道光皇帝更是無微不至,視如己出。而且道光皇帝登基後,孝和皇太后從不因自己的身份,幹預政事。而且後宮一切事宜都交給皇后打理。

就這樣孝和皇太后一直做了29年的太后,孝和皇太后去世後。道光皇帝非常傷心,69歲的道光皇帝不顧年事已高,依舊恪守孝子之禮,為其守孝。晚上睡草蓆,白天守在棺槨前。因為種種原因,道光皇帝在孝和皇太后去世一個月後,也去世了。不是親母子,卻勝過親母子,這種母子之情竟出於皇室,實在令人感動,令人驚奇!

相關焦點

  • 嘉慶去世,孝和皇后擁戴非親生的道光,那她親生子的結局如何?
    嘉慶清朝從雍正開始,為了避免殘酷的奪嫡之爭,採用秘密立儲的辦法,即皇帝在世時親筆書寫傳位遺詔,然後藏於匣內,放「正大光明」匾後。等到皇帝去世,將遺詔公布天下。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防止遺詔內容被篡改,二是皇帝萬一死在外地,可以隨時公布內容,新君能及時繼位。嘉慶生前也是採用秘密建儲制,按理說,他在外地,會隨身攜帶「遺詔副本」,但隨行的王公大臣在嘉慶的寢宮翻箱倒櫃,也未曾找到遺詔。國不可一日無君,大臣趕緊派人回京,一來是告知皇后,嘉慶去世的消息,二來是尋找遺詔,但還是沒有找到。
  • 她14歲嫁給老皇帝,26歲當上皇后,兒子繼承皇位成天子_孝全成
    原標題:她14歲嫁給老皇帝,26歲當上皇后,兒子繼承皇位成天子在清朝的時候百姓和皇室之間是存在差距的,一般來說貴族和平民之間不能結為夫妻,而只有貴族之間才能夠成為夫妻。所以皇帝在挑選妃子的時候,總是要挑選那些身份顯赫的女子。而在清朝的時候鈕祜祿氏就是一個特別有名的大家族,而且鈕祜祿氏也出現了很多的皇后和妃子。
  • 清朝後宮最牛逼的姓氏:皇后專業戶,出了6個皇后,其中包括甄嬛
    在近300年的歷史中,這個家族出了6個皇后,其中還包括鼎鼎有名的甄嬛。清朝有8大家族,分別是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赫舍裡氏、富察氏、那拉氏和鈕祜祿氏。這8大家族歷史悠久,跟著愛新覺羅一家打天下,也跟著愛新覺羅一家享受榮華和富貴。而野史君之前說的皇后專業戶就出自這8大家族,即鈕祜祿氏。
  • 四名女子一同選秀,三個降級,只有她成皇后,兒子還做了大清皇帝
    在一些清朝宮廷劇中,會出現選秀的橋段,幾名女子一起被選入後宮,但經歷後宮爭鬥,好姐妹變成了仇家,最終的勝利者只有一個。事實上,這種情況真的在歷史上出現過,比如說今天筆者要講的這次選秀,這次選秀發生在清朝道光二年。
  • 孝全皇后,清朝歷史上聰明有才的皇后,死因卻成謎!
    因為這兩年宮廷劇的內容都是關於康熙、雍正跟乾隆這三代的故事,所以說對這三個朝代的皇帝我們都比較的了解,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道光的後宮,那麼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關於這個道光的後宮當中,一位皇后的故事吧!這個皇后就是孝全成皇后。
  • 康熙皇帝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康熙皇帝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其文治武功成就很高,經過他的努力,終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康熙是皇帝,他自然是有皇后的,康熙的嫡後髮妻是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索尼的孫女)、孝昭仁皇后鈕鈷祿氏(遏必隆之女)、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佟國維之女)和孝恭仁皇后烏雅氏(雍正生母)。這裡要說的就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懿仁皇后是康熙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她的父親是一等公佟國維。佟國維是清朝外戚大臣,是孝康章皇后(康熙皇帝生母)的弟弟。
  • 清朝的皇帝(上)
    清朝的君主總共有十二位,從皇太極建立清朝到末代皇帝溥儀有十一位皇帝。清朝入關以來總共有十位皇帝。清朝的皇帝分別是:努爾哈赤(天命),皇太極(後金天聰,後改清朝崇德),福臨(順治,入關後第一位皇帝),玄燁(康熙),胤禛(雍正),弘曆(乾隆),永琰(嘉慶),旻寧(道光),奕詝(鹹豐),載淳(同治),載湉(光緒),溥儀(宣統)。以上為十二帝的名字和年號。
  • 她當上皇后僅一天就去世,皇帝在她死後再無立後,清朝最短命皇后
    在這個漫長的歷史中,從皇太極孝端文皇后開始,清朝記錄在冊的皇后一共有16位。我們先暫且不算死後被追封的皇后。這16位皇后在位時間長短都不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清朝在位最短的一個皇后,僅僅一天的時間就去世。這個人大家可能都不熟悉,她就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她是康熙帝的第三任皇后。她家境殷實,父親是當時的侍衛內大臣,承恩公。
  • 道光皇帝繼位以後,皇太后的親生兒子,後來結局怎麼樣了?
    嘉慶皇帝的原配皇后為喜塔臘氏,也就是道光皇帝綿寧的生母,不過這位皇后是個短命的,在嘉慶剛剛繼位之後不久就去世了,那時候太上皇乾隆還沒駕鶴西遊呢,直接指定將嘉慶皇帝的妃子鈕祜祿氏晉升為皇貴妃
  • 清朝皇帝是只和皇后過夜嗎?為什麼?
    清朝的皇帝,大小也是皇帝,天底下最大的官,但也有憋屈的時候,就比如題主說的,皇帝和自己老婆過夜那也是有規矩的。和題主您想的一樣,皇帝要是在紫禁城裡頭睡上一宿,就倆選擇。要麼光棍一樣的自己睡,要麼就只能和皇后這正妻,可以不受限制的舒舒服服,睡上一個通宵,至於其他老婆,您就算是皇貴妃,兩人把事辦完了,這就得離開,您就算是啥也不做,擱那睡一宿這都是不成的。
  • 孟森先生為何評價道光皇帝為「庸暗之君」?如此用人,太過荒唐
    導讀:道光皇帝,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權的皇帝,也是真正意義上讓清朝陷入「武力不競,紀綱敗壞,教徒紛起,民不聊生」困境的皇帝。《清史稿》雖然對道光皇帝有著「恭儉之德,寬仁之量,守成之令闢也」的積極評價,但也有「有君而無臣,能將順而不能匡救。國步之瀕,肇端於此」的歷史罪過認定。
  • 唯一與大清皇后葬在一起的答應,出身名門,卻被皇帝連降四級!
    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某位妃嬪因惹怒皇帝,受到降級處分,或是被打入冷宮,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古代是真實存在的。本文要講的這位便被皇帝連降四級,最終卻與大清皇后葬在了一起,她便是睦答應。
  • 清朝第一座後陵之謎:順治帝的皇后駕崩後,為何不與順治帝合葬?
    但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順治帝,有一位皇后陵墓並未與皇帝合葬在一起? 難道是清朝入關後未按中原古制?還是皇后犯了錯誤,無法與皇帝合葬?我們可以通過史料找出其中的緣由。
  • 姑侄五人參加選秀,只有她被選中,卻成為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后
    清朝光緒十一年,光緒帝15歲,已經到了娶親的年紀了,雖然慈禧太后痴迷於朝中大權,但總不能不讓皇帝成婚親政吧。 果不其然,這次選秀女的規模是相當大的,慈禧的娘家葉赫那拉氏一族竟有五位參加了選秀,分別是副都統桂祥的兩個女兒、照祥的女兒、佛祐的女兒和惠春的女兒,桂祥、照祥、佛祐是慈禧的親兄弟,惠春則是慈禧的叔叔,也就是說,慈禧的四個侄女和一個堂妹都參加了這次選秀,姑侄五人一同參加選秀,這在清朝歷史上是十分罕見的,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慈禧為了家族聯姻皇室而作出的努力。
  • 清朝十公主:乾隆的愛女,嘉慶的寶貝,道光的好姑姑
    即使是在乾隆這位皇帝龍顏大怒之時,這位公主也有辦法能夠讓乾隆的怒氣打消,一時間這位公主成為了皇宮中人見人愛的「寶貝」。這邊是清朝時期大名鼎鼎的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年幼的固倫和孝公主從十公主的封號就可以看出,她有多受乾隆的寵愛。
  • 她才是乾隆皇帝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_孝賢皇后
    不僅如此,在孝賢皇后去世後,乾隆皇帝還專門在後宮長春宮開闢了一座皇后和皇貴妃們的集體紀念館,懸掛她們的畫像,安奉她們生前的物品,來祭奠這些曾經陪伴過自己的佳人們。她在皇后位時,伺候婆婆孝聖太后盡心竭力,對待諸妃寬惠平和,對待庶子們慈愛如所生,乾隆皇帝感嘆道:自己能有那麼多時間悠閒地沉迷於書畫古玩,都是幸虧有孝賢皇后這樣一位賢內助。孝賢皇后為乾隆皇帝誕育過兩個嫡子,乾隆都曾期待他們成為儲君,但天不與福,孝賢皇后的兩個兒子先後夭折。其中皇后次子七阿哥夭折於乾隆十二年除夕,為了不破壞皇帝和太后的過節心情,孝賢皇后硬生生把眼淚收了起來,強顏歡笑裝作若無其事。
  • 道光帝為何到死的時候也不肯立靜妃為皇后,因為另一個女人
    我們大家都知道道光皇帝吧,道光皇帝在他的一生中一共有了四位皇后吧,其中三位都是在他活著的時候就冊封的,但是第四位,是在他死了之後他的兒子鹹豐給冊封的。這個第四個皇帝就是孝靜成皇后,那為什麼道光活著的時候不自己立呢?這其中有著少有人知的事情在其中。
  • 以官女子身份入侍道光帝,道光朝的唯一妃位,兒子卻被踢死
    導讀:道光帝的摳門幾乎佔據歷史之最,榮居中國歷史上最摳門的皇帝之一,他的「摳」不止體現在衣食住行上,在給予他后妃的位份時,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在道光帝去世之後,縱觀他的后妃位份,皇后之位暫不可提,只有孝靜成皇后身為鹹豐帝的養母,莊順皇貴妃生了三子一女這兩人才勉強被道光帝升為貴妃之位。
  • 皇帝佳麗三千,皇后一餐百斤,清朝如何被「後宮」吃掉
    「後宮佳麗三千」常被人用來形容皇帝後宮嬪妃之多,但實際「三千」只是一個概數,並不代表實際數量。 清朝的後宮主要分為八個等級,每個嬪妃都配有隨身伺候她的宮女和太監。
  • 清朝皇帝順序和各個皇帝的詳細簡介
    清朝地圖清朝皇帝順序: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清朝各個皇帝的簡介吧。道光代號:道光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