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退去,春暖花開,大地復甦,出門旅遊漸漸又成為大家議論的話題。
今天我們聊聊旅遊、旅行和旅居的話題。
顧名思義,從字面上看,旅遊的特點重在「遊」字,旅行的特點重在「行」字,而旅居的要點就是一個「居」字,三者既有共同的特性,又有不同的特點。下面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看這三者有哪些差異?
從人員數量上講, 旅遊是以一群人或一個團體進行的,人數較多;而旅行卻往往是獨自一人,或一二個朋友,或一對戀人,或倆夫妻,人數比較少;旅居,基本上是以家庭為單位,或幾個家庭的組合,人數不會太多。
從行程及節奏上說,旅遊的行程基本上是點對點,一個景點接著另一個景點,這一站玩完了,就直奔下一站。為了儘量多去幾個景點,行程安排的節奏比較快。從旅行社發布的旅遊信息就可以證明這一點,「五天玩完雲南省」、「十天玩遍華東五省市」比比皆是;相對於旅遊的點對點,旅行是點與線結合,「點」就是指景點景區,「線」就是沿途或途中。旅行更側重於旅途當中的樂趣,其節奏是由旅行者自己來安排的,特別是像自駕遊這種旅行方式,它強調的是開著車窗吹著風,一路歌聲走走停停的玩法,所以它的節奏可快可慢;而旅居一般只是一個相對固定的點,至多是在旅居點的周邊轉轉,所以它沒有行程,其節奏直接就是慢生活了。
從時間上看,旅遊的時間一般相對比較短,而且是固定的,尤其是在每個景區景點的時間是有限制的。旅行在時間上的自由度相對較高,其長短可根據自己的心情來安排,所以更加從容,不受約束,喜歡的地方可以流連忘返,多待些時日,感受大自然的饋贈,體驗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不喜歡的地方,轉轉即走,不浪費時間。而旅居相比較旅遊和旅行,時間必定是最長的,短的要十天半個月,長的一二個月甚至更長一些。
從活動的範圍講,旅遊基本上是在景點景區以及駐地的商業街,人滿為患;旅行多選擇親近大自然的山川河流、人文古鎮,或深山鄉村,相對遊人較少;旅居的活動範圍不大,至多在旅居點周圍轉轉。
從舒適度說,旅遊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往往是起早貪黑趕行程,身不由己,像是一群鴨子,每天被導遊不停地趕著上車,趕著下車,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有人調侃旅遊是「上車睡覺,下車撒尿,景點拍照,回家啥都不知道」,很是生動形象!不過旅遊食宿是不用自己操心的,省心了。旅行的食宿要由自己來安排和選擇,有更高的自由度,既可以酒店賓館加餐廳,也可以客棧農家樂小飯館,甚至是搭帳篷打地鋪搞野炊,因為強調旅途的體驗,所以舒適度不一定很好。旅居的舒適度應該是最好的了,無論住宿,還是飲食,其實都和生活在家裡差不多,也沒有旅遊和旅行的舟車勞頓。
從內容上講:旅遊主要是觀光、遊覽,到了景點景區抓緊自拍或合影,基本上都是點到為止。而旅行注重的是旅途中的遇見的人和發生的事,信奉:一切的遇見都是最好的故事。旅居的內容更多的是一日三餐的準備,或品嘗當地美味,或健身散步,或者打牌娛樂,或去當地市場買菜,與當地居民聊聊天,或時不時的來一個旅居點周邊的短途旅行。
從感受上說,旅遊常常是一路鬧哄哄的走馬觀花,更在乎一天下來逛了多少個景點,買了哪些紀念品和土特產,旅遊的人回到家裡,與別人分享的常常是我到過哪些景點景區。而旅行的人更注重旅途的過程和感受,更在乎的是對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的覺察和感悟;旅行會把旅途中的一切不如意都當作難得的人生體驗,更在乎的是一路上的喜悅和驚喜,就像是品味一杯美酒,一路走一路品。旅居的感受更多來自於當地的空氣品質、蔬菜水果的價格、有沒有健身或跳廣場舞的地方等娛樂場所,生活方便不方便、周邊的風土人情等等。
從費用上講,因為犧牲了一些自由度,加之行程中各種隱形的購物設計,所以一般來說旅遊的費用可能是最低的,但性價比不高;旅行的費用會因人而異,有的人二千元可以窮遊一趟西藏,而有的人自駕遊一天可能就需要幾百元,所以費用常常會比旅遊的高,但旅行的性價比往往是最高的;而旅居呢,因為時間相對比較長,所以總費用應該是最高的,但是它的單日平均消費一般是最低的。
從人群上說:旅居更適合有大把空閒時間的中老年人;旅行以及自駕遊更適合體力充沛的中青年人,當然也不排除一些身體素質很棒的老年人;而報名參加旅行團去旅遊的更適合上班一族。
旅遊、旅行和旅居,你更喜歡哪一種呢?
以上觀點,不一定全面或正確,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踴躍留言,發表自己的見解、觀點和看法,大家一起來暢聊。
共享旅行的快樂,歡迎關注「隨心而行的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