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蘇州火車站旁某酒店中,23歲的外地男子小沈因突發抽搐,導致心跳、呼吸驟停。危急時刻,蘇州市急救中心調度員錢卓彥立即啟動電話救援,指導同伴進行心肺復甦。15分鐘後,經急救人員和市立醫院北區接力救治,最終將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目前,小沈已恢復清醒。23歲小夥突發心跳驟停 電話指導15分鐘急救
「突然僵硬、喘不過氣,已經沒有呼吸了,快!」12月21日9時55分,蘇州火車站旁的某酒店,一名女子心急如焚地撥通了120電話。經女子描述,她的男朋友因突發抽搐,意識消失陷入昏迷。
蘇州市急救中心調度員錢卓彥接通電話後,第一時間派出市立醫院北區急救分站救護車。根據患者的呼吸狀態,錢卓彥判斷他為心跳呼吸驟停,並立即按照急救預案,第一時間電話指導女子實施心肺復甦。
女子驚慌失措,不停在語無倫次地問怎麼辦,漸漸變成哭腔。錢卓彥一邊安慰她,一邊從容不迫地發出指令,讓她將小夥從床上移到地板上。「現在把你一隻手的手掌根部放在他的胸骨中央,兩個乳頭連線的正中間,把你另一隻手的手掌壓在這隻手的手背上,快速用力按壓胸部,每秒鐘至少兩次,向下按壓至少5釐米,兩次按壓之間要讓胸部完全回彈……」
電話指導一共持續了15分鐘,其間錢卓彥一直鼓勵女子不要放棄,同時幫著一起數按壓節奏,提醒堅持心肺復甦,就這樣一直持續到救護車抵達。
10時12分,救護車趕到,出車的急救醫生王龍立即接過了按壓的接力棒,並將患者送往市立醫院北區救治。「當時患者雖然呼吸心跳驟停,但是瞳孔沒有散大,對光反應也很靈敏,這說明前期的電話急救有效果。」王龍表示,轉運途中,心電圖提示小夥室顫,急救人員給予電除顫、注射腎上腺素等搶救措施。與此同時,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徵,也通過智慧急救平臺,一鍵傳輸到醫院急診的顯示屏上,提醒做好接診準備。心源性猝死越來越年輕化 救援須把握黃金4分鐘
到達醫院,小沈通過綠色通道被送進急診科搶救,經持續胸外按壓,累計11次的電擊除顫,2小時後他的心臟恢復自主跳動,終於脫離生命危險。隨後,小沈被轉至重症監護室做進一步腦復甦治療。12月25日下午,昏迷5天的小沈終於恢復意識,面對醫生的詢問,他能夠準確地回答自己的姓名和年齡。
蘇州市立醫院北區急診科、120急救站主任陶唯益介紹,院外的心臟驟停八成是心源性的,主要由心梗、室顫、心臟停搏等心血管系統問題誘發,患者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很短。據小沈的女朋友描述,患者以前做過心臟手術,最近幾天又熬夜勞累,這可能是心臟驟停的誘因。
「近年來,心源性猝死的發生越來越年輕化,過度疲勞者或三高患者等高危人群要引起重視。」陶唯益提醒,心源性猝死往往沒有徵兆,一旦發生,有效救治時間短暫。市民一旦出現胸悶、胸痛、心慌等症狀,長時間得不到緩解,一定要迅速撥打120急救電話,及時到醫院就診。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統計,我國每年的心源性猝死約54.4萬例,相當於我國每天約有1500人發生猝死。另據蘇州市急救中心,11月1日至12月20日,我市「120」接報心跳呼吸驟停患者共194例。「小沈恢復得這麼好堪稱奇蹟,我們醫院只有七八年前有過一例,患者最後是自己走出醫院的。」陶唯益強調,發生在院外的心跳驟停,患者被成功搶救的概率極低。呼吸驟停後要把握搶救的「黃金4分鐘」,否則每延遲1分鐘,患者復甦的成功率就會下降10%。
據介紹,對於心臟驟停的患者,如果1分鐘內能夠正確進行心肺復甦,復甦成功率可達80%-90%;到了4分鐘以後,成功率只剩10%;再往後即使搶救回生命,也有可能成為植物人。「小沈的女朋友在1分鐘之內就打通電話,2分鐘內就已經接受到電話急救指導,為後續搶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對最終搶救成功至關重要。」(蘇報融媒記者周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