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挪威的森林》:性格和孤獨之間,到底存在著怎樣的關係?

2020-12-11 走心巷子

作者|走心巷子

曾經花一個月的時間,研讀了小說《挪威的森林》。

從一開始的莫名其妙到之後的痛徹心扉,這就是這部小說給我的感受。

作者村上春樹的知名度很高,書寫的作品也都非常的感人和真摯。

在《挪威的森林》當中,村上春樹有這樣一句知名的名言:「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關於生死,村上春樹的解釋真的足夠深刻,在這部小說當中,木葉死了,直子死了,初美死了,直子的姐姐也死了。

一直覺得這部小說表達的是生死之痛,但其實其中表達的愛情與孤獨,也是很深刻且明顯的主題。

這次剖析一下男主渡邊,女主直子,還有綠子三個人各自的性格,以及對感情的態度與想法。

01 兩面化的渡邊,其實最可憐

我始終認為渡邊是最可憐的一個人物,看起來他好像擁有過直子,也擁有過綠子。

但是從整體來說,到最後他其實一無所得,而且也失去了最愛的人。

從擁有到失去,是很大的一個落差,尤其在最後直子死亡的時候,渡邊躺在河邊的石頭上,聲嘶力竭的哭喊,那種痛苦是透徹心扉,也是亙古冗長的。

朋友的去世,愛人的去世,導致渡邊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

這種黑暗不僅是精神上的黑暗,更是生活上的黑暗。

看起來渡邊是留下的那個人,但是在他的生活當中,似乎從來沒有過色彩出現。

其實對於渡邊對直子的愛,我個人是有些想不通的。

直子本就是好兄弟木月的女友。在木月去世之後,渡邊當做朋友一樣,排解侄子的苦悶。

在這個過程中,兩人互生情愫,渡邊確實深愛著直子。

但是直子因為長期生活在痛苦之中,又因為性格過於敏感和悲觀。

所以渡邊在和直子相處的時候,整個人都處於陰霾的狀態。

兩個人談話都非常的沉悶,和直子在一起,渡邊常常是隱忍和沉悶的。

渡邊確實為直子付出過很多,但是直子內心真愛的並不是渡邊。

在書中,有一個渡邊的獨白,是這樣說的:「想到這裡,我悲哀的難以自禁,因為直子連愛都沒愛過我。」

02 被黑暗籠罩的直子,死亡才是解脫

直子是書中最擰巴的一個人物,男友死亡,此後在極度痛苦之中過活,死去男友的好兄弟也是自己的好朋友。

慢慢地,直子對渡邊產生一些情愫,直子其實分不清是愛還是感激,但是就那樣稀裡糊塗和渡邊發生了關係。

發生關係的那一刻,直子的心態不知不覺間發生了更大的變化,或者說是更加病變。

這時候直子的心中不只有痛苦,還有愧疚和無可奈何。

所以從真正意義上來說,在此之後,直子一邊接受渡邊,一邊愧疚到不能自已,所以真正和渡邊正正經經的關係也就那麼一次。

在感情上,直子是一個可憐的人物。

和木月之間的感情很純潔,但是缺了那麼一點遺憾。

和渡邊又有一種愛而不得,不知如何去愛,或者不知道是不是愛的糾結感。

這種糾結沉迷於痛苦中的狀態,就那樣融合在一起,把直子整個人逼到瘋癲。

直子的愛情是零散的,是碎裂的。

但是除了情感式的變化痛擊直子,直子本身的性格也是很沉悶的。

直子一點都不活潑,也不樂觀,因為經歷過重大事件的打擊,直子整個人都生活在陰霾當中,她的生活沒有色彩。

一開始的時候,她還能正常生活,所以渡邊就陪她一起走路,一前一後,心照不宣。

可能從木葉死亡的那一刻,直子的心中就已經冰冷了。

哪怕世界喧囂,好像跟她都沒有一點關係。

直子也試圖去找回生活,但是本身沉悶的性格,扛不住生活劇烈的變化。

所以痛苦一點點將直子吞噬,最後泯滅於世間。

直子是孤獨的,也是痛苦的。

生的世界對她來說太痛苦了,所以可能死亡對她來說,也是最好的一種解脫吧。

03 綠子看透生活與愛情,卻也有遺憾

說起綠子,她很活潑,也很有個性。

很多讀者都更喜歡綠子,因為她活潑,更像是渡邊生活中的救贖。

比起直子的沉悶與痛苦,綠子的俏皮和活潑,是男女都喜歡的特點。

綠子確實很活潑,也深諳世事。

綠子雖然表面上很活潑,像一個樂天派,但其實她的生活和家庭也有很沉重的因素。

所以綠子是一個把苦悶和痛苦埋在自己心裡,但是將幸福和快樂表現在表面的人。

在生活當中,綠子這種人是很受歡迎的,因為會調節氣氛,也是像是一個開心果,會給予大家快樂,是所有人都想要接近的對象。

在綠子和渡邊的相處當中,綠子不知不覺中就帶動了渡邊身上調皮,作為男人特色的那一面。

綠子很喜歡渡邊,但是在感情這件事上,她深知渡邊最愛的不是自己。

雖然她什麼都懂,但還是栽進了愛情的跟頭。

在渡邊直子,綠子這場三角戀當中,綠子是笑得最開心,內心卻最苦楚的那一個,因為她從始至終,沒有得到過渡邊全心全意的愛。

很多讀者都在思考渡邊和綠子最後會不會在一起。

在書中前面渡邊的自序當中,已經透露了這個結果。

渡邊孤身一人,並沒有和任何人在一起。

綠子這樣的女孩很值得愛,但是奈何渡邊心裡早已經千瘡百孔,他們認識的時機不太對,如果早一點相識,或許真的會可以在一起。

對於愛情來說,綠子也是充滿遺憾的。

總結

《挪威的森林》這本書籍真的是很值得一看,因為它描寫了人性當中最孤獨的那一面,但是看完心情會很沉重。

雖然說可能這些事情,離自己都很遠,也沒有親身經歷過,但是總有那麼一種感覺,這就是生活,這就是愛情,這就是孤獨的深淵。

每個人都是生而孤獨的,但是渡邊和直子,綠子之間的關係是很微妙的。

渡邊短暫地拯救了直子,而直子從來沒有放過自己,綠子短暫地救贖了渡邊,渡邊卻永遠活在無盡的悲傷之中。

也許愛情就是這樣吧,反反覆覆,你追我趕,最後還是要活在遺憾當中。

不過有遺憾的才是人生,有缺憾的愛情才足夠深刻。

--end--

走心巷子:執筆寫文字,走心傳遞情感,用最真摯的文字講述各種情感故事,兩性相處技巧,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愛情和性的描寫,是對人性的描述和刻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文字的奇妙之處在於,通過意境的建立,傳達對現實生活的反思和揭示。大膽直白的性描寫,不過只是揭示主題的工具之一,將性和人的生存狀態打散,在心靈和感情的短暫愉悅中反省現實和自我。02、《挪威的森林》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 看罷《挪威的森林》,合上書,把玩孤獨
    《挪威的森林》簡單介紹一下:《挪威的森林》是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寫於1987年。本書講述了20歲左右的主角渡邊君,在如神一般供著卻患有精神病史的直子與開朗活潑真實立體的綠子之間徘徊又糾結的故事。簡單總結一下:第一人稱,青春日記,排遣孤獨,放蕩收斂,感情糾結,擔當責任,自我救贖。
  • 《挪威的森林》看似跟書名根本沒有關係,為什麼熱銷多年?
    《挪威的森林》看似跟書名根本沒有關係,為什麼熱銷多年?——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創作幾十的年高峰傑作,一部絕愛之書,一部命運之書,一部時代之書,被譽為新千年.日本文學的裡程碑,《挪威的森林》.村上文學經典。小編從看東野的白夜行、解憂 、嫌疑人 、惡意,到夏目漱石的《我是貓》開始一點點接觸日本文學… 《挪威的森林》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
  • 如何評價《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
    所以讀完《挪威的森林》無不發現,無論是從渡邊、直子、玲子,亦或者是永澤……的身上都能真切地體會到孤獨和無奈。有人因此自殺喪命,有人卻學著品味消化。 無論你對書中主人公的愛情有什麼看法,都不能否認這些都是現實中存在的。可以說《挪威的森林》是本現實主義的愛情小說了。 而在村上春樹筆下的愛情又是怎樣的呢? 「春天的原野裡,你一個人正走著,對面走來一隻可愛的小熊,渾身的毛活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
  • 我真的太寂寞了,非常非常的寂寞一一重讀日本小說《挪威的森林》
    這本書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主要講述了小說主人公渡邊不能自拔,掙扎、糾結在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姑娘和活潑開朗的小林綠子姑娘之間愛情故事,記錄渡邊自我成熟,自我反省,自我救贖的情感旅程。為什麼作者會給小說起名《挪威的森林》。
  • 成年後再讀《挪威的森林》:關於生與死、愛與性、孤獨與救贖
    1987年村上春樹因為這首歌構築的世界,以《挪威的森林》為同名寫了一本青春小說。主角渡邊,直子,綠子等一行人就像迷失在他們感情的森林中,被團團濃霧包圍,那種時隱時現的迷茫和無助縈繞在每個人的心裡。小說以渡邊的第一視角描繪了他同直子、綠子的複雜情感。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那青春的苦痛、無邊的孤獨與自我的救贖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最為膾炙人口的幾部小說之一。小說通過描寫主人公渡邊徹以及他周圍幾個相關人物的故事,探討著關於青春、孤獨、生死、愛情這幾個人生大命題,引起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強烈共鳴。村上的作品大多瀰漫著孤獨寂寞的情感基調,《挪威的森林》也不例外。
  • 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爆紅至今,讀者的評論,揭露真正原因
    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在1987年發表時成為暢銷書,掀起「村上春樹旋風」。在2009年的時候,據「中央社」報導,《挪威森林》在中國的發行數量累積總冊數達1000萬3400冊。在2018年上海譯文新版《挪威的森林》,再次掀起銷售熱潮,各大書店,線上均有售賣。
  • 《挪威的森林》:熱鬧只是人生的片段,孤獨才是永恆
    沒人會喜歡孤獨,只是害怕失望罷了。《挪威的森林》是村上的作品中最容易讀懂的一部了,沒有隻留下事件的過程和結果而不去追問起因和答案的神秘,也沒有卡夫卡式的隱喻,更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只是用平緩乾淨的語言講述著已經逝去的青春。
  • 《挪威的森林》死者的安魂曲,生者的墓志銘
    ——《挪威的森林》讓我將你心兒摘下,試著將它慢慢融化,看我在你心中是否,仍完美無瑕……——《挪威的森林》在寫之前,我推薦這首由伍佰看過村上春樹所寫小說《挪威的森林》後創作的曲子,伍佰也由此將它命名為《挪威的森林》。
  • 挪威是怎樣的森林,看完你就明白了!
    伍佰大叔是村上桑的腦殘粉,他在一次受訪中曾提到,書中女主角直子所住的醫院,在森林中的一個安靜角落。這讓伍佰聯想到,即使是最心愛的人,在他心中都會有一片你沒有辦法到達的森林。這種聯想讓他寫出了臺灣版的《挪威的森林》,描述的是一種愛情遠去的無奈和悵然。
  • 《挪威的森林》:愛與欲的糾結,身與心的迷失和救贖
    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可能對於電影所呈現的故事的流暢性和合理性存在質疑,這是因為影片刪去了部分戲份。雖然一些戲份被刪減,但導演陳英雄還是抓住了原著的幾個精髓,將渡邊與直子、綠子之間的愛情故事詮釋了出來。《挪威的森林》改編自村上春樹的同名小說,是村上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
  • 再看《挪威的森林》,發現很多人都誤讀了
    日本文學史上有這樣一本書,即使你沒有讀過,也必然聽過它的名字——《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最負盛名的長篇小說,書名取自甲殼蟲樂隊的同名歌曲《Norwegian Wood》,首版於1987年。
  • 挪威的森林|愛為何總是生死相隨?
    聽很多人說起《挪威的森林》的時候,總是與愛情綁在一起。年少的人總讀不懂其中的深意,於是沒有絲毫閱讀這本書的欲望的人們,便將這本書放在了高高的書架上束之高閣,那時的人們更喜歡《杜拉斯的情人》。無意間翻開了《挪威的森林》,第一眼除了晦澀難懂的語言外,很難引起讀者的共鳴。
  • 《挪威的森林》與我
    拿了《恆河的女兒》和《挪威的森林》,兩本書都只是翻了一會,並沒有認真讀完。《恆河的女兒》是貝碧·哈爾德的處女作,也是她的自傳文,我第一次讀這本書,吸引我的最初只是書的封面,印度女子身披面紗總歸給人一個神秘和嚮往。書描述的是她成長的整個過程,悲慘的暴力下的最底層的印度女性如何不放棄自己。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安撫迷亂的青春,致敬曾經青春的戀情
    一、關於《挪威的森林》的主題《挪威的森林》絕大部分的讀者是處在青春期的人,這本書在日本已累計發行銷售1000萬多冊,後來在日本發生了「村上春樹現象」。單憑這部小說,就可以奠定村上春樹在日本文壇的地位。《挪威的森林》是披頭四的歌曲,作者的寫作靈感也是聽這歌曲而來。小說裡的主角直子每聽這樣的歌聲,就總是覺得自己孤零零地迷失在寒凍的森林深處,這正是青春必經的迷茫、苦悶、摸索、恐懼的表徵。如此來看,小說的主題就顯而易見了。誰的青春都曾有過迷茫,有的人因家庭問題而苦悶,有的人因愛情不順而憂傷,有的人因孤僻內向而孤獨。
  • 《挪威的森林》:背負創傷的抒情詩,我們拿什麼找回逝去的青春?
    在《挪威的森林》裡的愛情,每個人都有被「虐」的傾向;用一種被虐來證明自己在對方心中有分量,然後在言語之間被忽略後再狠狠地撕裂自己內心,於是渴望被療愈,被安慰,被擁抱,被進入。只因為在一個什麼都不能證明的世界裡,我們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以及感受到愛的存在。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的森林
    說起來,在不同人群的心中,」森林「的所指也是不一樣的:對搖滾青年和歐美古早流行文化愛好者來說,挪威是披頭四樂隊的Norwegian Wood;對孤獨憂傷的文青來說,是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對更多人而言,關於挪威森林的最初記憶則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風迷兩岸的臺灣本土歌手伍佰的歌曲。
  •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故事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自該書在日本問世,截止2012年在日本共銷出1500餘萬冊。
  • 和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的作家,他的《挪威的森林》你看過嗎?
    我說專注小說的小九,今天的話題是:和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的作家,他的《挪威的森林》你看過嗎?再回到本體的挪威的森林,這本書就就是情緒類的小說,在這部作品中,故事的時間地點任務雖然都有所交代,但故事的主線和發展都是非常模糊的,哪有隨心所欲的嫌疑,而故事的情節也沒有多少起伏,就連主角的人選也是非常模糊的,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我,渡邊,抑鬱自殺的直子,心情歡樂的小林綠子,扎在女人堆裡的永澤君,選擇自殺的木月和初美,年級略大性格豁達,卻有些糾結的鈴子,他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小說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