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

2020-12-11 騰訊網

對於村上春樹,喜歡的人喜歡得不得了,不懂的人不屑一顧。正如一千個人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連我身邊也存在這樣兩種極端的人。

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因素使這位日本作家如此佔盡風光,甚至連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也相形見絀呢?回答自然多種多樣。

從我而言,同時日本作家,讀其他總覺得在讀別人,彼此之間橫著一道巨大的鴻溝。而讀村上,則更像在讀自己,在傾聽自己的心聲,遊歷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簡而言之,村上春樹引起的是心的共鳴。

村上文學的基調基本是孤獨與無奈,但較之於孤獨與無奈本身,作者著重訴求的似乎更是對待孤獨與無奈的態度。

人生,本質上是孤獨的、無奈的。所以需要與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是宿命式的不可能,尋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勞的。那麼,何苦非努力不可呢?為什麼就不能轉變一下態度?既然怎麼努力爭取理解都枉費心機,那麼不再努力就是了,這樣也可以過得蠻好嘛!換言之,與其勉強通過與人交往來消滅孤獨,化解無奈,莫如退回來把玩孤獨,把玩無奈。這是村上春樹的方式。

所以讀完《挪威的森林》無不發現,無論是從渡邊、直子、玲子,亦或者是永澤……的身上都能真切地體會到孤獨和無奈。有人因此自殺喪命,有人卻學著品味消化。

世人本都是孤獨的個體,一個人來到這陌生的世界,又一個人默默離開。只是應對孤獨的方式不同。所以我們與人交往,為了能夠互相理解彼此陪伴來消減內心那份寂寞。這樣做並不會消除孤獨感,只是在試圖忘卻。可當夜深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空蕩的房間時,那種感覺仍會蔓延全身。

於是,這種孤獨和無奈在村上這獲得了安置。在一般人眼裡無價值、負面的、需要被摒棄東西,在村上筆下成了有價值、正面的、玩賞的對象。

他在燈紅酒綠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建造了一個小世界。而書中的「我」便一個人躲在裡面聽著爵士樂,喝著罐裝啤酒,一邊慢慢地細細品味孤獨和無奈。

性與愛

或許你曾聽人這麼介紹過這本書:「這是本小黃書呀,裡面有可多啪啪啪的內容」…更會發出驚嘆:「怎麼一本小黃書能被那麼多人喜歡?獲有那麼高的讚譽?」

然而與其說內容露骨,不如說其表達的現實。村上毫不忌諱地把這些都表現了出來,愛就是愛,無需隱晦。

無論你對書中主人公的愛情有什麼看法,都不能否認這些都是現實中存在的。可以說《挪威的森林》是本現實主義的愛情小說了。

而在村上春樹筆下的愛情又是怎樣的呢?

「春天的原野裡,你一個人正走著,對面走來一隻可愛的小熊,渾身的毛活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它這麼對你說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塊兒打滾好麼?接著,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順著長滿三葉草的山坡咕嚕咕嚕滾下去。」

像喜歡春天的熊一樣,我就這麼喜歡你。

青春交往中的真情

當代文學中有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暢銷書不嚴肅,嚴肅作品不暢銷。

偶爾,也有例外。《挪威的森林》就是個例外,它不同於瓊瑤的小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這本小說不僅暢銷,而且還獲得過很多文學大獎,對日本和中國的青年讀者,尤其是大學生,具有鮮以匹敵的巨大影響。

這種影響也不同於瓊瑤的小說,不是讓少男少女流一灘眼淚,過兩年就會把主人公的姓名和他們千篇一律的交往弄混或忘記。

然而,這影響是好是壞,則見仁見智。道學家視之為濫情的洪水猛獸,不準兒女們閱讀,生怕他們學壞。趕時髦者則奉之為圭臬,認為年輕人就應該那樣生活:泡酒吧,交男女朋友,廣泛涉獵、充分體驗生活。這兩種看法雖不無道理,也有現實依據,但都很極端。

《挪威的森林》真實地反映了上世紀60年代末瀰漫於以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工業國家的時代精神;同時,又讓我們看到青春交往中的一縷輕煙般的真情。作者沒有說教,要讀者怎樣,但那縷真情無疑是他稱道的,也讓讀者為之感動。

評論家白燁:《挪威的森林》「以紀實手法和詩意語言」注重表現「少男少女在複雜的現代生活中對於純真愛情和個性的雙重追求……超出了一般愛情描寫的俗套,而具有更為深刻的人生意義。」

作為一部描寫青春的小說,《挪威的森林》還算是成功,並沒有落入俗套,如果要是把它放在純文學裡,那麼《挪威的森林》就顯得有些落俗了,它沒有很強的感染力,對於故事的發展也很緩慢,顯得有點拖拖拉拉。在心理刻畫方面,那並不是一流,無法讓人感到人物的真實,顯得有些虛無縹緲。

宮崎駿《虞美人盛開的山坡》說過:

多年後,再回想這樣的迷茫或許連執著的原因都記不得了。

青春就是讓你張揚的笑,也給你莫名的痛。

所謂成長,最終不過是愛過痛過之後,嘗試學習內心和諧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成長是痛的,是疼的,很多人甚至把命丟在了這個門檻上。

就像曾經看到過的這樣的話:

成長是一個人的朝聖路,沒有一個人能夠幫助另一個人成長,再多的左突右突和痛苦,我們都要像蟬一樣,蛻一層皮,然後把內心的痛苦和恐懼不安統統丟掉。

因此,不要害怕去愛,不要害怕被愛。

無論何時,都願你有勇氣重新開場。

相關焦點

  • 《挪威的森林》:並不是一本百分百的戀愛小說
    村上春樹不太給自己的小說寫後記,但《挪威的森林》是個特例。他坦承:「這部小說具有很重的私人性質。可以獻給我離開人世的幾位朋友和留在人世的幾位朋友」。因為總也找不到固定的居所,所以仍舊在歐洲各地遊蕩,在各種場所繼續寫這部小說。那本沾滿咖啡(和莫名其妙的種種)汙漬的厚厚的筆記,至今仍然留在村上的的手邊。村上如此珍愛的這本小說講述了19歲的主人公渡邊與兩個女孩直子、玲子的愛情故事,在直子自殺後,在悲痛中領悟了如何與世界相處的過程。
  • 走進挪威的森林
    整部戲採用了眾多象徵和隱喻手法,作為中心意象的挪威森林,更如揮之不去的夢幻,讓整部戲充斥著複雜多變的迷離情境。就是在這部寓言性的史詩劇中,我聽到愛德華·格裡格後來為其譜寫的管弦樂組曲,在其中被公認的配樂傑作《索爾維格之歌》部分中,賢惠而美麗的索爾維格端坐在茅屋外等候培爾·金特的歸來,層層疊疊的森林就在身後不遠處,她吟唱著——冬去春來,周而復始,總有一天,你會回來。
  • 我真的太寂寞了,非常非常的寂寞一一重讀日本小說《挪威的森林》
    記得很早以前就讀過日本小說《挪威的森林》,當時大家都說是一本好小說,可當時讀後也沒有什麼感覺。後來想想也沒了什麼印象。近來無聊,在網上看到有這部小說,打開又重讀了一遍,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1987年寫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
  • 《挪威的森林》死者的安魂曲,生者的墓志銘
    ——《挪威的森林》讓我將你心兒摘下,試著將它慢慢融化,看我在你心中是否,仍完美無瑕……——《挪威的森林》在寫之前,我推薦這首由伍佰看過村上春樹所寫小說《挪威的森林》後創作的曲子,伍佰也由此將它命名為《挪威的森林》。
  • 「隔離期」邊聽同名音樂邊讀《挪威的森林》,對小說的內涵更懂了
    得知這本《挪威的森林》並不遲,記得獲取這書的當時就從頭讀了幾頁,但因入境太慢便合上了。此後一直缺乏強大的動力,驅使我去開卷閱讀。因為世上需要我去讀的書太多太多,而我的有用時光又太短太短,所以我讀書必須一再挑肥揀瘦。
  • 《挪威的森林》內地上映 激情戲遭刪引起熱議
    《挪威的森林》      日前,由越南著名導演陳英雄執導,根據村上春樹最受歡迎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改編的同名電影在內地上映,這也是村上春樹的小說首度改編成電影。       據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反應,電影版《挪威的森林》忠實於原著,尤其是情愛戲部分,處理真實而不失唯美,但影片中一些激情戲在引進內地時被刪除。       在村上春樹的原作中,人物內心的糾結,有相當大的篇幅都是通過激情戲來呈現的,這幾場描寫也把渡邊看似冷漠、無情,實則追求純潔的內心世界進行了生動呈現。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為什麼在國內如此受歡迎?
    村上春樹在日本眾多的小說家中,無疑是最為成功的一個,即使是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川端康成以及大江健三郎,在名氣上,那也是無法與之相比。其實要說到村上春樹的魅力,還得從他的比較有名的小說《挪威的森林》說起,這是村上春樹最為著名的小說,相信大多喜愛村上春樹的人都讀過這部小說。那這部小說真有那麼優秀嗎?我認為也只是一般般而已。
  • 《挪威的森林》將上銀幕 梁朝偉有望出演男主角
    日本ASMIKACE娛樂公司日前正式宣布,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即將被搬上銀幕,該片導演和編劇都將由法籍越南裔導演陳英雄擔任,計劃於明年2月開拍,並將作為同名小說出版25周年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於2010年上映。
  • 《挪威的森林》原版9月公映「禁忌尺度」被淡化
    《挪威的森林》劇照。  村上春樹愛情經典小說《挪威的森林》90年代初剛剛進入國內的時候,就以一種「越雷池」的禁忌尺度挑戰當時國內相對保守的文化氛圍。小說中男主角渡邊與直子、綠子、玲子等形形色色女性之間的愛情、肉體關係,對於年輕人來說,就像不敢觸摸又誘人偷嘗的禁果。時隔小說問世二十四年,同名電影《挪威的森林》將於今年9月16日在全國上映,電影版《挪威的森林》由法籍越南導演陳英雄執導,日本實力派演員松山研一、菊地凜子主演。  電影版《挪威的森林》忠實於原著,場面十分唯美,情愛戲部分也得以保留。
  • 10句《挪威的森林》裡的經典名句,句句戳心,發人深思
    1987年,一部名為《挪威的森林》的長篇愛情小說完成並出版,一經上市,便引來日本讀者的瘋狂搶購,並且受到讀者們的廣泛好評。截止目前,此部小說已經在日本累計銷售超過1500萬冊,平均每7個日本人手裡就有一本《挪威的森林》,由此可見,日本讀者對這部小說的喜歡程度,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安撫迷亂的青春,致敬曾經青春的戀情
    我是通過《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認識村上春樹的,那時的我比現在更青春,那年18歲剛成年。現在,我又經歷了幾年的青春年華,回過頭看,才算真正有些理解這部小說。一、關於《挪威的森林》的主題《挪威的森林》絕大部分的讀者是處在青春期的人,這本書在日本已累計發行銷售1000萬多冊,後來在日本發生了「村上春樹現象」。單憑這部小說,就可以奠定村上春樹在日本文壇的地位。
  • 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爆紅至今,讀者的評論,揭露真正原因
    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在1987年發表時成為暢銷書,掀起「村上春樹旋風」。在2009年的時候,據「中央社」報導,《挪威森林》在中國的發行數量累積總冊數達1000萬3400冊。在2018年上海譯文新版《挪威的森林》,再次掀起銷售熱潮,各大書店,線上均有售賣。
  • 看罷《挪威的森林》,合上書,把玩孤獨
    《挪威的森林》簡單介紹一下:《挪威的森林》是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寫於1987年。故事情節不多介紹,留給可愛的你自己去讀,這裡我想特別介紹的是小說的作者——村上春樹。村上春樹作品的基調就是孤獨與無奈,所講的大致為如何對待孤獨與無奈。孤獨與無奈在他筆下變得有價值,值得玩味。他善於運用誇張而令人震撼的比喻,讓人回味無窮。
  • 《挪威的森林》公映:很多激情戲 內地看不到
    《挪威的森林》海報   今日,由曾經執導過《三輪車夫》的越南導演陳英雄導演,根據村上春樹最受歡迎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改編的同名電影將在內地上映,這也是村上春樹的小說首度改編成電影,對於眾多村上迷而言,陳英雄能否將村上春樹小說中營造的主人公豐富矛盾的內心世界淋漓盡致地呈現,將是這部電影能否成功的關鍵。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表面是愛情小說,其實是自我成長的蛻變
    年少時,我讀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一書,只當它是一部愛情長篇小說。十八年過去了,心血來潮,我找出《挪威的森林》再讀,不禁為自己年少無知而羞愧。《挪威的森林》整本書籠罩著死亡的陰影,扉頁上寫著一行字:獻給許許多多的祭日。
  • 「挪威的森林」還是「挪威木的小屋」
    挪威的森林還是挪威木的小屋提起《挪威的森林》,不知道有多少人理解他的意思,反正我搞了好久都不知道啥意思。我們知道,「挪威」是北歐的一個小王國,與1954年與中國建交,也是我國的一個友好國家了。「挪威的森林」字面意思,肯定是挪威這個國家的森林了。然而,《挪威的森林》加了書名號之後,就肯定不是這個意思了。我們可以時間順序捋一下這個《挪威的森林》——1965年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四(The Beatles)發行了一首歌曲,《Norwegian Wood》,這是最早的出現了。
  • 《挪威的森林》:只有三角戀?那是你沒看明白
    就連村上春樹也不例外,或許是某天偶然聽到時,觸及了內心一隅柔軟的角落,隨即執筆寫下了同名小說《挪威的森林》。「我眼看就年近四十,想趁自己的三十年代還拖著青春記憶尾巴的時候,寫一部類似青春小說的東西。」毋庸置疑,《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最受歡迎的小說,其間沒有曲折離奇的複雜情節,有的只是對於已逝青春的娓娓道來。很多人浮於表面,將其分類成一本低俗情愛故事,但它真正的內核卻是一本青春物語,而這裡的青春,我們都曾有過參與。
  • 《挪威的森林》是不少人青春期裡逃不掉的一本小說
    作者 | 不懂書房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書衣舊影# 《挪威的森林》是不少人青春期裡逃不掉的一本小說。我在大學的時候曾經不屑於讀村上的書,認為那些情情愛愛都是女生看的。但後來在朋友不斷推薦的「壓力」下,無奈拿起了一本《挪威的森林》。讀完之後挺壓抑的,當場發誓那是我第一次讀村上,也是最後一次,因為大學的我想要一場明亮的戀愛。不過不想再讀只能說明我的閱讀偏好,不可否認的是《挪威的森林》確實是一本優秀的愛情小說,不像庸俗的情愛小說那般奔放,反倒襯出了一些高級感。後來再接觸這本書就是工作之後了,那時剛開始藏書,痴迷於版本學。
  • 人到中年才讀懂《挪威的森林》,但我希望你永遠讀不懂它
    《挪威的森林》開篇第一句:「三十七歲的我坐在波音747客機上」。這是村上春樹寫這本書的真實情況,他在《挪威的森林》的後記裡說:「這部小說是在南歐寫的,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希臘米科諾斯島的維拉動筆,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七日在羅馬郊外的一家公寓式旅館完成。」一九八六年,村上春樹剛好三十七歲。
  • 講述音樂背後的故事:《挪威森林》伍佰創作靈感來自樹上春樹小說
    伍佰的挪威的森林,我想可能是80後這一代人的記憶。挪威的森林伍佰而歌曲講述的其實是一個小說的故事:一對相戀於校園的情侶,可是女主人公卻患上了精神方面的病症,男主人公向女孩發誓:我願意等你直到康復,然後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