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表面是愛情小說,其實是自我成長的蛻變

2020-12-20 靈林玖玖

(友情提示:全文3585字,建議收藏閱讀。)

年少時,我讀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一書,只當它是一部愛情長篇小說。

十八年過去了,心血來潮,我找出《挪威的森林》再讀,不禁為自己年少無知而羞愧。

《挪威的森林》整本書籠罩著死亡的陰影,扉頁上寫著一行字:獻給許許多多的祭日。書中幾位十七歲到二十一歲的年輕人用自殺的方式告別世界。在書的後記第四條,村上春樹說:「這部小說可以獻給我離開人世的幾位朋友和留在人世的幾位朋友。」

哪些人離開人世了?木月、直子的叔叔和姐姐、初美和直子。

哪些人留在人世了?渡邊君,小林綠子,永澤和石田玲子。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用參照對比的方法閱讀《挪威的森林》,我赫然發現,這是一個自我毀滅、自我成長和自我救贖的故事。

直子,作為貫穿整部小說始末的人物,她經受兩次身邊親密的人死亡的創傷後。她就像摔在地板上破碎的瓷片,拼湊不出一個完整的自我,拖延了一年多,她才開始正視自己的內心。

身為讀者,我們從她寫給渡邊君的信以及和周圍人的互動行為看,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改變。可是,直子最後還是選擇了自殺。

這是為什麼呢?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就是理解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這部「極重的私人性質」的小說裡所要表達的核心了。

01終級拯救者的幻滅

渡邊君第一次長途跋涉去「阿美寮」時,他和直子兩人走在野外,直子對他說完姐姐自殺的情形後,直子說:「我病的時間比你想的要長得多,根也深得多。」(P179)

也就是說,直子第一次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是姐姐的自殺,而不是木月的死。當時,直子十一歲。

直子是第一個發現姐姐死的人,當時的她嚇呆了,一個人抱著姐姐的屍體在又暗又冷的地方呆了好久,直到母親發現了她們。接下去的三天,直子一句話也沒說,像死在床上似的,只是眼睛睜著定定不動,好像毫無知覺了。

姐姐是直子最親密的人,兩人相互喜愛,突然間姐姐自殺死了。因為之前一位叔叔跳軌自殺身亡,家裡人非常忌諱自殺,冷冷清清地辦了姐姐的葬禮,以後再也不談論。

死亡,並不是不談論,它就不存在。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裡,直子無法打開心胸訴說自己感受:恐懼、無助和憤怒,她只能轉向外界求助。

木月是直子的第一個求助人,因為他們的共生關係。

直子說:「我們同普通的男女關係有很大區別。那關係就像肉體的某個部分緊緊相連似的。即使有時離得很遠,也像有一種特殊引力會重新把我們拉回原來位置。」(P157)事實也是如此,他們三歲認識,兩家距離不過兩百米,經常呆在一起,十二歲就開始接吻和相互撫摸。

可是木月也有自己的問題,他無法平衡自我與社會性要求,只能用完美的標準苛求自己,導致自信心的匱乏。當焦慮、無助和迷茫讓木月感到非常的痛苦時,他選擇了死亡結束一切。

這樣的木月根本就沒有能力為直子找到治癒創傷的出口,況且木月不愛直子,死前沒有留下一句遺言給直子。

直子也不愛木月,因為她的身體無法為木月打開。

國內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說,性交是關係的欲望。當直子對木月封閉了身體,她的心同樣也封閉了。

兩個自閉的小孩在一起,結果會好嗎?不會!直子和木月都知道這一點,直子說:「如果木月還在人世,我想我們一定仍在一起,相親相愛,並且一步步陷入不幸。」(P158)

木月是直子的同齡人,他沒有能力幫助直子,情有可原。可是,木月的死又將直子再一次往深淵地推了。

渡邊君是直子的第二個求助人,因為渡邊君愛她。

木月、直子和渡邊君三人本來是好朋友,木月是粘合劑,只要他不在場,直子和渡邊君只能尷尬地對著空氣,無話可說。

木月的死,對渡邊君也有嚴重的負面影響,他說:「從此以後,我同世界之間便不知何故總是發生齟齬,猶如一股冷空氣硬生生地橫插進來。」(p99)

因此,當渡邊君和直子在中央線電車裡邂逅時,誰也不意外,相逢的人總要相逢。木月的死,讓他們都選擇逃離了原來的地方,到達一個沒有熟人的城市。再者,他們心裡都清楚相互救贖是必要的。

渡邊君愛上了直子的嫻靜典雅和澄澈瑩潔,拼儘自己的最大努力,並為了和直子共同走上新的人生之途而付出了心血。可是,直子並不愛他。

直子臨死前燒掉了渡邊君所有的信件,還對玲子說:「那人的事我會安排妥當的」。(P343)這裡的「那人」指的就是渡邊君,直子的語氣相當的冷淡和疏遠。因為,直子意識到渡邊君也救不了自己。

直子臨死前對玲子說:「我只是不希望任何人進到我那裡邊,不想讓任何人擾亂我。」(P345)

直子的身體總共溼過兩次,一次是二十歲生日那晚,渡邊君和她第一次做愛,她的人生有了第一次性愛。另一次是臨死前晚上,直子敞開心靈對玲子坦白了各種感受。

直子的下體的溼潤是象徵手法的運用,並不僅僅是生理層面,還意味著她打開了自己的心扉。

曾經,直子對渡邊君坦露了心聲,希望得到救贖。可是,他們做愛結束後,渡邊君問了一個不該問的問題:為什麼她沒和木月睡過?(P49)

這個問題對直子是致命打擊。

這,讓她意識到她無法逃離自己和木月的共生關係,即使木月死了,她也不能背叛木月。

這,她意識到沒有終極拯救者,曾經的木月救不了,現在的渡邊君也救不了,惟有自我拯救了。

因此,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的第一章裡就安排直子出場了,她說:「因為,一個人永遠守護另一個人,是不可能的呀。」(P7)由此,身為讀者的我們才能理解,渡邊君和直子第一次做愛後消失了好長一段時間,再次出現在讀者眼前時,直子已經到「阿美寮」接受了四個月的治療了。

這是直子自我救贖的開端。

02自我救贖的破滅

「阿美寮」是一所為患者自我治療創造良好環境的機構,直子在這裡開始優哉遊哉地打發時光了。

她下地種菜,參與體育運動,有規律的飲食和作息時間,講究的營養搭配,還有心理醫生的開解等。直子胖了三斤了,心理狀態也好了許多。

可是,就是在這裡的森林深處,直子用繩子勒死了自己,追隨姐姐的腳步而去了。嗯,沒錯。直子忠誠於姐姐,同樣選擇用繩子結束生命,而不是聽從木月的死亡召喚。

這是為什麼呢?一切得從直子的崩潰說起。

渡邊君第二次去探訪直子,聊到本學期結束後,他想搬出自己住。渡邊君邀請直子一同生活,直子認真地思考一翻,然後問渡邊君:「我的問題全部是精神方面的,假如我一生都不溼,一輩子都性交不成,你也能一直喜歡我?」(P292)

這是直子搬去和渡邊君同住面臨的最大難題,退一步說直子也不能一輩子都住在「阿美寮」。或遲或早,直子都得走向社會。

玲子說過,這個病最重要的是不急不躁。

可是直子太急躁了,想在離開「阿美寮」時以完美的面目出現。一個人不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註定是一場災難。一個多月後,玲子寫信來說:「她總想通過自身的努力重新站起來,但目前尚未出現預期效果」。(P300)

直子的心理非常混亂,心理有恐怖感,幻聽日漸加重。這些症狀是直子在自我救贖的道路上的掙扎,她的力量太微弱了。即使轉院了,全力以赴地配合治療,直子也抵抗不了死神的召喚。

沒有達到期許的目標,直子過早地對自己失望了。她感到絕望,認為自己一輩子都好不起來了。她不想拖累父母,不想耽誤渡邊君的人生,那麼,剩餘的路只有一條:死亡。

直子的死因是綜合性,原生家庭的冷漠,木月的死對她造成了衝擊,直子對社會認知的偏差,以及她的苛求完美,對自我的不接納等。經歷尋找終極拯救者與自我救贖後,她絕望地結束了自己的人生。

在《挪威的森林》裡,小林綠子作為直子的參照人物,她粗俗、缺愛、目光短淺,可是她接納自己是作為一個普通人的事實、幽默、有活力,深深地活在當下。

直子和小林綠子最大的不同,在於處理麻煩事的方式。

直子苛求完美,一步到位地徹底解決問題。這是不符合生活規律,她太天真,以至於經受不了生活的打擊。

而小林綠子非常有韌性,她說:「每次遇到麻煩,我總這樣想:先把這個對付過去,往下就好辦了。」(P306)為了買廚具做飯,綠子可以三個月只用一副乳罩;為了不讓親戚笑話,她能忍住在葬禮上不哭;為了追求渡邊君,她在照顧病的父親時也要抽空約會。

小林綠子高逆商,讓她一步步地挺過生活的煎熬,成長了,成熟了。

在《挪威的森林》裡,渡邊君作為木月的參照人物,在拯救直子的過程中得到了自我救贖,他意識到每個人的成長是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學會生存就是首要責任。相比之下,木月沉溺在自我的世界裡,迷失了,走向自我毀滅。

至於永澤和初美,他們的價值觀不一樣,永澤的人生選擇了做應該做的事,適應社會的行為規範而犧牲自我。初和永澤分手後結婚了,結兩年後自殺死了。她嘗試做應該做的事,失敗了,因為她的人生選擇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最後,渡邊君為什麼和石田玲子做愛四次呢?這是一個和解和告別的儀式,象徵著渡邊君與死了四個人的和解:直子、直子姐姐和叔叔,還有初美。

讓死去的人死去,讓活著的人活著。

寫到這裡,我不得不將視線轉移到《挪威的森林》的第一章,直子要求渡邊君做的第二件事:希望你能記住我。記住我在這樣活過、這樣在你身邊呆過。

村上春樹為了不辜負了承諾,為了對抗日漸模糊的記憶,為了與青春期的死亡焦慮告別,他寫了《挪威的森林》。

因此,《挪威的森林》是不朽的。

【參考資料】[日]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版。

這是靈林玖玖第191篇原創書評,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故事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自該書在日本問世,截止2012年在日本共銷出1500餘萬冊。
  • 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爆紅至今,讀者的評論,揭露真正原因
    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在1987年發表時成為暢銷書,掀起「村上春樹旋風」。在2009年的時候,據「中央社」報導,《挪威森林》在中國的發行數量累積總冊數達1000萬3400冊。在2018年上海譯文新版《挪威的森林》,再次掀起銷售熱潮,各大書店,線上均有售賣。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為什麼在國內如此受歡迎?
    其實要說到村上春樹的魅力,還得從他的比較有名的小說《挪威的森林》說起,這是村上春樹最為著名的小說,相信大多喜愛村上春樹的人都讀過這部小說。那這部小說真有那麼優秀嗎?我認為也只是一般般而已。村上春樹的這一部小說,講述的是主角我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20世紀60年代,日本已經進入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人們的精神危機也與日俱增。物質生活的豐富與人的欲求膨脹,造成了精神世界的嚴重失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減少,心理距離拉大。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究竟有多難懂?直到30歲我才明白這個道理
    《挪威的森林》就是這樣一本書,讓人內心會莫名地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它是一部自我成長與自我救贖的小說。人的一生大大小小都會經歷一些創傷,創傷觸發的死亡焦慮則決定了剩餘的人生。這首歌本身表達的就是對消失不見的青澀愛情的傷感、失落感,以及對虛空生活的無力感。年少時讀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只當它是一部愛情長篇小說。人到中年在翻出《挪威的森林》完全是一種不同的心境。《挪威的森林》籠罩著死亡的陰影,扉頁上寫著一行字:獻給許許多多的祭日。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喜歡村上春樹,是因為看了他的小說。《挪威的森林》我整本看了不下十遍,我是偶然在書店裡買到它的,同期買的書還有渡邊淳一的《白色戀人》。如果你沒聽說過渡邊淳一,那我希望你永遠都不要走進他的世界。關於《挪威的森林》,從第一次閱讀開始,我就深陷主人公渡邊的情感世界。他和直子之間的命運糾葛,以及和可愛的綠子的發展曲線,都吸引著我一次又一次的翻看那本小說。
  • 就《挪威的森林》這個書名 村上春樹有話說
    很多讀者讀了《挪威的森林》真的相信,在挪威真有那樣的一片森林。  村上春樹是一個善於營造意境的大家。他把人物、情節全放在這種意境中,自己卻站在風塵之外冷靜地看。村上春樹的小說寫得最好的,就是《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和《舞!舞!舞》。第一次讀《挪威的森林》讓人很震撼。  村上春樹本來就是想像世界的探險家,他從創作過程中不斷獲得樂趣。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作為村上春樹人生當中最暢銷的一部現實小說,《挪威的森林》取得的成就,倒也不辜負他為之付出的心血。為了以最好的狀態寫下這本書,村上春樹搬了好幾趟家,從神奈川縣的藤澤搬到東京,又從東京搬去大磯,最終索性旅居國外,在南歐的幾個城市漂泊著。
  • 《挪威的森林》激情戲遭刪減 村上春樹肯定內地版
    今日,由曾經執導過《三輪車夫》的越南導演陳英雄導演,根據村上春樹最受歡迎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改編的同名電影將在內地上映,這也是村上春樹的小說首度改編成電影,對於眾多村上迷而言,陳英雄能否將村上春樹小說中營造的主人公豐富矛盾的內心世界淋漓盡致地呈現,將是這部電影能否成功的關鍵。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安撫迷亂的青春,致敬曾經青春的戀情
    我是通過《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認識村上春樹的,那時的我比現在更青春,那年18歲剛成年。現在,我又經歷了幾年的青春年華,回過頭看,才算真正有些理解這部小說。一、關於《挪威的森林》的主題《挪威的森林》絕大部分的讀者是處在青春期的人,這本書在日本已累計發行銷售1000萬多冊,後來在日本發生了「村上春樹現象」。單憑這部小說,就可以奠定村上春樹在日本文壇的地位。
  • 村上春樹:成年人最大的成熟,就是讀懂了《挪威的森林》
    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了自己的長篇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一經問世就在日本銷出760餘萬冊(1996年統計),這在只有一億多人口的日本是一個奇蹟,平均每十五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這是一本關於戀愛的小說。
  • 咽下村上春樹這杯「苦咖啡」,談談《挪威的森林》中性與愛的分離
    他把村上春樹的小說歸結為此類,認為在其中「看不到日本人今天的生存狀況」,甚至斷言:「如果有一天村上春樹也獲諾貝爾文學獎了,那就是我們長期崇敬的那些偉大作品的災難。」雖然我比較喜歡閻連科,但他的這種論調卻對我起到了反向作用,讓我想要具體了解一下究竟什麼是「苦咖啡文學」。於是,我選擇了村上春樹在中國最出名的小說《挪威的森林》。
  • 日本村上春樹迷尋找「挪威森林」
    無獨有偶,莫言的最大競爭對手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老家早已經因為春樹而成為「文學之旅」勝地,甚至由其小說改編的電影《挪威的森林》的拍攝地也成為經典的「村上春樹之鄉」,吸引無數「春樹粉」前往感受「挪威森林」的氣息。
  • 重讀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方才明白向死而生才是人生的救贖
    而他最負盛名的《挪威的森林》於1987年問世,三十多年來盛銷不衰。2012年《挪威的森林》在內地熱銷,當時的主流文化還是韓流,全是公主、王子般的愛情故事。而《挪威的森林》卻打開了一個新的愛情視角,有些人我們越想要忘記,越難以忘記。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那些言簡意賅卻意味深長的句子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長篇愛情小說,小說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第一次閱讀《挪威的森林》是大三的時候,那時候以為《挪威的森林》是一本單純的愛情小說,所以讀完之後我認為故事主要講解的是我愛的人與愛我的人,以及引申出來的諸如此類的兩難選擇,在故事的結尾,玲子說這並不是什麼罪過,只不過是大千世界裡司空見慣的事情,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裡蕩舟於美麗的湖面,我們會既覺得藍天迷人,又深感湖水多嬌——二者同一道理。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誰的青春沒有一段故事
    本來這期要聊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但是因為聖誕節要到了,在無能為力的年紀去聊我們的曾經,去聊與理想有關的故事,會變得很感傷,很不符合氛圍,所以決定聊村上春樹的這本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但其實挪威的森林也並不算是一個結局很完美的愛情小說,但是不重要了。我在高中的時候,曾經特別迷戀村上春樹。
  • 《挪威的森林》等10部村上春樹代表性小說全面修譯
    《挪威的森林》等10部村上春樹代表性小說全面修譯 2015-01-30 09:46:03》在內的10部村上春樹代表性長篇小說中譯本,已由原譯者林少華進行全面修譯,並於日前出版面世。
  • 《挪威的森林》出版30年,林少華和村上春樹長跑20多年
    1987年9月,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第五部作品《挪威的森林》由日本講談社出版,至今已歷30個春秋。問世十七年後的2004年,上下冊加起來印行826萬冊,至2009年就已超過1000萬冊,創日本小說單行本印行紀錄。1989年,林少華將《挪威的森林》翻譯成中文,並由灕江出版社出版,正式開始了與村上春樹捆綁在一起的幾十年。
  • 村上名著《挪威的森林》裡那些虛假的愛情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故事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百度百科如是說,但從小說開頭我們就不難看出,《挪威的森林》其實更像一部人到中年的青春回憶錄,名曰「為了忘卻的紀念」。小說裡的人形形色色,小說裡的愛光怪陸離,裡面幾對戀人好似身處虛無,連他們的愛情也顯那麼蒼白那麼虛假。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子為何會選擇自殺?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在歐洲寫的一部愛情小說,直子是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卻在病情好轉的時候選擇了自殺來選擇對渡邊和木月愛情。那麼,直子為何會選擇自殺?在《挪威的森林》當中,木月和直子是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卻在一起沒有發生過真正意義上的做愛。
  • 真·村上春樹數字版權來了《挪威的森林》等暢銷作品電子書、有聲...
    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公布,已經正式獲得村上春樹授權包括《挪威的森林》在內21部作品的數字版權,「真·村上春樹」的數字版權作品終於大批量進入中國。這21部作品中,《挪威的森林》《且聽風吟》《奇鳥行狀錄》《舞!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