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名著《挪威的森林》裡那些虛假的愛情

2020-12-11 韓苑雜談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故事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

百度百科如是說,但從小說開頭我們就不難看出,《挪威的森林》其實更像一部人到中年的青春回憶錄,名曰「為了忘卻的紀念」。小說裡的人形形色色,小說裡的愛光怪陸離,裡面幾對戀人好似身處虛無,連他們的愛情也顯那麼蒼白那麼虛假。

封面

浮華的社會,空虛的人們,蒼白的愛情

這本書講了愛情嗎?我以為並非如此,書中幾對戀人不過是在繁華中迷失了的可憐靈魂,在特定的環境裡,通過肉體的歡愉和「愛情」的滋養而產生的共鳴與慰藉,直子與木月、直子與渡邊、渡邊與綠子、永澤和出美都是如此。

渡邊、直子和木月,他們三個與這世界格格不入。渡邊給我的感覺是他真的很累,他仿佛早早的看透人生、社會,在結識木月之前他就是一個假成熟的人。小小年紀身處極度繁華的社會中卻不想醉生夢死,盼望「眾人皆醉我獨醒」而不願投身繁華,卻又無法脫離社會,面對世界感到厭煩,而他內心深處的進取心不能讓自己對身邊的人和事麻木,進而陷入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木月和直子的出現填補了這個空缺,讓渡邊像一隻找到族群的鴻雁,同樣的孤獨,同樣的與世無爭。兩人好似一杯色彩豔麗的毒酒吸引著渡邊,又如同一張透明的蛛網將其緊緊纏繞,難以掙脫也甘之如飴。

若生者記著逝者,逝者將會永生

木月和直子本應都是正常人,但當直子目睹了姐姐的自殺,直子的那根「弦」就斷了,她靈魂的一部分仿佛跟隨她的姐姐一起離開,而木月或許從未察覺或許甘願淪陷,導致他和直子的靈魂被融合,二人相互背負都變得非常累。這時渡邊的出現緩解了他們的痛苦,卻也將渡邊拽入深淵,就像一株共生體,通過華美或蒼白引來了一隻迷失的蝴蝶,並一步步的將它融入體內。在馬上要完成蠶食之際,木月卻強行從這株共生體裡剝離,可能是他感受到了危險或許他在這場遊戲中玩累了,所以他自殺了他想給三個人解脫。

直子

渡邊走向了解脫,他失去了最好的朋友,他也得以開始嘗試融入世界。在和女友相處時,他期望徹底解脫,但他失敗了,他依舊無法在迷亂中放開自我,所以他分手了。直子在失去後去沒有解脫,相反她越陷越深,她一個人承受了所有的痛苦與寂寞,「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木月的死存在於直子心中,這讓直子倍感壓力。

迷失的人就迷失了,相遇的人會再相遇

當渡邊和直子再度相逢,一個沉重的靈魂與一個再次迷茫的靈魂相遇,這次他們沒有選擇一起沉淪,而是選擇相互拯救。直子和木月上床卻不溼,是因為她潛意識裡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完整的人,到與渡邊的那一夜前一直如此,只是那一夜直子才真的變成了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一副軀殼。這場如夢似幻的歡愉讓渡邊沉淪卻令直子痛苦,直子必須將自己的靈魂從過去剝離,而這個過程又是那樣的痛苦。一次次的剝離又一次次痛苦,直到最後一次入院,這個剝離的剛才始終存在。

電視劇《挪威的森林》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將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最後一次剝離她幾近成功,甚至在信中憧憬與渡邊的未來,但是她可能想到了玲子的下場,有可能是想到渡邊在信中不經意間提到的那個女孩,她最終放棄自救,給她自己也給渡邊一個解脫,就像當年木月的做法一樣。

或許她知道這對所有人都是對的,她知道渡邊不會和她一樣,渡邊是個正常人,他不會承接她的靈魂,他不會那樣痛苦。死非生的對立面而將作為生的部分永存,對渡邊來說那將會是記憶,他會永遠記住直子!他會記住直子嗎?他會記住直子的,或許吧……

村上名句

預告:太宰冶《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日本村上春樹迷尋找「挪威森林」
    無獨有偶,莫言的最大競爭對手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老家早已經因為春樹而成為「文學之旅」勝地,甚至由其小說改編的電影《挪威的森林》的拍攝地也成為經典的「村上春樹之鄉」,吸引無數「春樹粉」前往感受「挪威森林」的氣息。
  •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故事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自該書在日本問世,截止2012年在日本共銷出1500餘萬冊。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那些言簡意賅卻意味深長的句子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長篇愛情小說,小說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第一次閱讀《挪威的森林》是大三的時候,那時候以為《挪威的森林》是一本單純的愛情小說,所以讀完之後我認為故事主要講解的是我愛的人與愛我的人,以及引申出來的諸如此類的兩難選擇,在故事的結尾,玲子說這並不是什麼罪過,只不過是大千世界裡司空見慣的事情,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裡蕩舟於美麗的湖面,我們會既覺得藍天迷人,又深感湖水多嬌——二者同一道理。
  • 有限人生裡的無限選擇:《挪威的森林》愛情、生命與未來的隱喻
    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給我們展現了幾個青年的一段與抉擇有關的人生故事,作者通過傷感含蓄的筆調訴說著一段記憶中的往事,這些看似唯美纖弱的愛情故事實則包含了村上對人生意義的叩問。愛情的破滅、朋友的離去以及重新選擇將來的過程,蘊含了人生選擇的智慧。他用作品裡的生命抉擇給予我們生活的啟迪,從而揭示了選擇與人生的內在聯繫。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喜歡村上春樹,是因為看了他的小說。《挪威的森林》我整本看了不下十遍,我是偶然在書店裡買到它的,同期買的書還有渡邊淳一的《白色戀人》。如果你沒聽說過渡邊淳一,那我希望你永遠都不要走進他的世界。關於《挪威的森林》,從第一次閱讀開始,我就深陷主人公渡邊的情感世界。他和直子之間的命運糾葛,以及和可愛的綠子的發展曲線,都吸引著我一次又一次的翻看那本小說。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究竟有多難懂?直到30歲我才明白這個道理
    尤其是影響深遠的名著,歷經時間的洗刷,依舊能為人談論,引人深思。《挪威的森林》就是這樣一本書,讓人內心會莫名地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它是一部自我成長與自我救贖的小說。人的一生大大小小都會經歷一些創傷,創傷觸發的死亡焦慮則決定了剩餘的人生。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為什麼在國內如此受歡迎?
    我們要知道,諾貝爾文學獎作為世界上最高的文學獎項,一直都是文學的標準,但是川端康成以和大江健三郎,無論是在名氣還是在作品的銷量上,那都是無法與村上春樹上相比。就是那些懸疑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那也是無法與之相比。那麼村上春樹到底有何魅力呢?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表面是愛情小說,其實是自我成長的蛻變
    年少時,我讀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一書,只當它是一部愛情長篇小說。十八年過去了,心血來潮,我找出《挪威的森林》再讀,不禁為自己年少無知而羞愧。《挪威的森林》整本書籠罩著死亡的陰影,扉頁上寫著一行字:獻給許許多多的祭日。
  • 就《挪威的森林》這個書名 村上春樹有話說
    很多讀者讀了《挪威的森林》真的相信,在挪威真有那樣的一片森林。  村上春樹是一個善於營造意境的大家。他把人物、情節全放在這種意境中,自己卻站在風塵之外冷靜地看。村上春樹的小說寫得最好的,就是《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和《舞!舞!舞》。第一次讀《挪威的森林》讓人很震撼。  村上春樹本來就是想像世界的探險家,他從創作過程中不斷獲得樂趣。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誰的青春沒有一段故事
    本來這期要聊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但是因為聖誕節要到了,在無能為力的年紀去聊我們的曾經,去聊與理想有關的故事,會變得很感傷,很不符合氛圍,所以決定聊村上春樹的這本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但其實挪威的森林也並不算是一個結局很完美的愛情小說,但是不重要了。我在高中的時候,曾經特別迷戀村上春樹。
  • 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爆紅至今,讀者的評論,揭露真正原因
    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在1987年發表時成為暢銷書,掀起「村上春樹旋風」。在2009年的時候,據「中央社」報導,《挪威森林》在中國的發行數量累積總冊數達1000萬3400冊。在2018年上海譯文新版《挪威的森林》,再次掀起銷售熱潮,各大書店,線上均有售賣。
  • 村上春樹:成年人最大的成熟,就是讀懂了《挪威的森林》
    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了自己的長篇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一經問世就在日本銷出760餘萬冊(1996年統計),這在只有一億多人口的日本是一個奇蹟,平均每十五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這是一本關於戀愛的小說。
  • 咽下村上春樹這杯「苦咖啡」,談談《挪威的森林》中性與愛的分離
    他把村上春樹的小說歸結為此類,認為在其中「看不到日本人今天的生存狀況」,甚至斷言:「如果有一天村上春樹也獲諾貝爾文學獎了,那就是我們長期崇敬的那些偉大作品的災難。」雖然我比較喜歡閻連科,但他的這種論調卻對我起到了反向作用,讓我想要具體了解一下究竟什麼是「苦咖啡文學」。於是,我選擇了村上春樹在中國最出名的小說《挪威的森林》。
  • 《挪威的森林》激情戲遭刪減 村上春樹肯定內地版
    今日,由曾經執導過《三輪車夫》的越南導演陳英雄導演,根據村上春樹最受歡迎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改編的同名電影將在內地上映,這也是村上春樹的小說首度改編成電影,對於眾多村上迷而言,陳英雄能否將村上春樹小說中營造的主人公豐富矛盾的內心世界淋漓盡致地呈現,將是這部電影能否成功的關鍵。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而《挪威的森林》也不負眾望,自問世以來,僅用25年的時間,便在日本銷出1500餘萬冊,相當於,平均每6-7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可是,龐大的讀者基數帶來的,除了耀眼的成績,還有巨大的爭議。想必讀過村上春樹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作品裡描述男女關係常常伴隨著性描寫,而這一點在《挪威的森林》裡有很明顯的體現。
  • 《挪威的森林》裡的村上春樹—伍佰
    隨後應聘了一份「酒吧歌手」的工作,當時的酒吧裡流行唱歐美歌曲,閩南口音重的伍佰硬著頭皮上,但嚇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之後伍佰乾脆破罐子破摔,索性用更重的口音翻唱!極致的改變逐漸形成了伍佰自己專屬的「臺客搖滾」,贏得了一片掌聲,其中便包括後來「China Blue」樂隊的成員。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安撫迷亂的青春,致敬曾經青春的戀情
    我是通過《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認識村上春樹的,那時的我比現在更青春,那年18歲剛成年。現在,我又經歷了幾年的青春年華,回過頭看,才算真正有些理解這部小說。一、關於《挪威的森林》的主題《挪威的森林》絕大部分的讀者是處在青春期的人,這本書在日本已累計發行銷售1000萬多冊,後來在日本發生了「村上春樹現象」。單憑這部小說,就可以奠定村上春樹在日本文壇的地位。
  • 《挪威森林》中的愛情
    《挪威森林》日本作者村上春樹的作品,書中描寫渡邊君19歲到21歲的感情經歷。書中內容這裡不詳細講自已可以百度查。這裡要說的是作者繼承了日本作家細膩 平實的寫作風格,讀完此書讓人感覺真有一個叫渡邊君的青年在那個年代那個地方那樣的生活過。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子為何會選擇自殺?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在歐洲寫的一部愛情小說,直子是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卻在病情好轉的時候選擇了自殺來選擇對渡邊和木月愛情。那麼,直子為何會選擇自殺?在《挪威的森林》當中,木月和直子是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卻在一起沒有發生過真正意義上的做愛。
  • 《挪威的森林》表達的愛情,用兩個詞概括就已足夠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1987年創作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小說《挪威的森林》的名字來源於20世紀60年代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四樂隊的同名音樂,歌詞展示了年輕的「我」在挪威木屋裡與一個女孩相遇的場景。這是一個安靜、悲傷和令人陶醉的曲調。30年來,以《挪威的森林》為代表的村上春樹的作品不同程度地影響了都市青年的審美風尚、生活方式和精神品位。伍佰的經典歌曲《挪威的森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