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作品立意獨特,感情真摯,而意喻縹緲,有一種飄逸的思想流淌在字裡行間,倏然到達心底。很多讀者讀了《挪威的森林》真的相信,在挪威真有那樣的一片森林。
村上春樹是一個善於營造意境的大家。他把人物、情節全放在這種意境中,自己卻站在風塵之外冷靜地看。村上春樹的小說寫得最好的,就是《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和《舞!舞!舞》。第一次讀《挪威的森林》讓人很震撼。
村上春樹本來就是想像世界的探險家,他從創作過程中不斷獲得樂趣。另一方面,村上春樹又是個勤勉的作者,多產、多藝,像衝浪者控制海浪、騎手駕馭馬匹那般自如。
村上春樹是一個神奇的會施展催眠術的小說家,他讓所有的細雨都會跳舞,讓所有的粉絲都會粘上憂鬱的香氣。翻譯他小說的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林少華說:「典型的村上春樹式的孤獨,是一個人在黃昏時分,看著窗外的霏霏細雨,半聽不聽地聽著老式音樂,半喝不喝地汲著威士忌酒杯,半看不看地看著牆上掛著的名畫複製品,一副很憂傷的樣子。」
很多讀者說,讀村上春樹是一次冒險,一種沉迷,一種挑戰。村上春樹的小說不但故事直截了當、簡單悽婉,而且語言如仙境,也如陷阱布設。他選擇一種感性的、魔力般的言語,縮短與現實的距離。(來源:江西日報)
就《挪威的森林》這個書名 村上春樹有話說
我對甲殼蟲的了解遠未到足以寫文章的程度,但就《挪威的森林》這個書名,我倒有話想說,不能不說。——村上春樹
緣何不見森林只見樹木? 面對成名作《挪威的森林》的譯法應為《挪威產家具》的質疑,村上春樹作出回應——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深受中國讀者熟悉和喜愛的成名作《挪威的森林》曾在出版後面對書名翻譯方面的質疑。在最新隨筆集《無比蕪雜的心緒》中,村上首次披露了當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出版後,有人質疑其譯法應為「挪威產家具」或「北歐家具」,隨即村上春樹就此事件作出了自己的回應。
罕見回應出人意料
熟悉村上春樹的讀者都知道,《挪威的森林》書名來自於甲殼蟲樂隊的一首歌曲。當年,《挪威的森林》出版後,有種意見認為Norwegian Wood譯為「挪威的森林」是誤譯,本義應為挪威產家具。因為「挪威產家具」之說在之前阿爾伯特·高德曼撰寫的約翰·列儂傳記中出現過,似乎作為一種定論流傳頗廣。村上春樹寫道,「但若問這見解是否百分之百準確,我想大概有些可疑。假如允許我作為譯者闡述一下個人見解,我認為Norwegian Wood的正確釋義就是挪威的森林。」
作家對來自外界的不同聲音和質疑作出回應,是十分稀鬆平常的事,但對村上春樹來說卻屬罕見而又出人意料,他很少對自己的作品作出解釋。據日本著名村上研究學者、翻譯家藤井省三昨天在上海披露,村上春樹行事低調,常年遠離媒體視野,為了集中精力寫作,每年的大部分時間,村上均生活在國外,過著非常嚴苛而又規律的起居生活。特別是每年10月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的前後,村上都要遠離日本出去躲清靜,避免大量蜂擁而至的記者的打擾。因此,在《無比蕪雜的心緒》一書中,村上春樹發表《只見挪威樹木,不見挪威森林》是村上少有的一次對外部事物和不同聲音的回應。
斷章取義的直譯不可取
村上春樹說到,檢視一番甲殼蟲樂隊的歌詞,就可以看到Norwegian Wood這個詞語ambiguous (模稜兩可)的影響,支配了整首歌的詞與曲,對它進行明確定義難免牽強。這個詞含義之一為挪威產家具亦即北歐家具的可能性的確存在,但並非就是全部,這種狹隘的斷章取義的翻譯是一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據村上披露,當年列儂就Norwegian Wood說過一段話,大致的意思是這首歌中包含著列儂當時一段不願被人知曉、特別是不願被妻子知道的關係。他在歌曲中閃爍其詞地描繪這種關係,連他自己也不明白是怎麼想到「挪威的森林」這個詞。村上認為,這段發言相當明確地暗示了Norwegian Wood不等於「挪威產家具」。假如事實果真如列儂說的那樣,則意味著Norwegian Wood代表的是一種曖昧模糊、大有深意的意象,這是無法直譯或解釋的意向和觀念。村上春樹進而有幾分戲謔地表示,如果把這首自己十來歲時常常在收音機裡聽到的歌曲,翻譯成《挪威京·武德》或《北歐家具真正好》之類的標題,只怕絕不會在歌迷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據悉,關於Norwegian Wood還有一個趣味盎然的說法。在紐約的一個派對上,一位女子告訴村上,列儂的歌名一開始叫「Knowing She Would」,表達的就是一種曖昧不清的意象,但被唱片公司否決了。於是約翰·列儂當場玩了一個語音遊戲,把「Knowing She Would」改成了Norwegian Wood。其實,這個歌名就是一個玩笑。而在多年後,誰也沒想到一炮而紅的村上的小說會引來學界嚴肅的批評和爭論,這實在是關於直譯和意譯的一個饒有趣味的經典案例。(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