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村上春樹的《1Q84》《挪威的森林》《奇鳥行狀錄》翻譯到美國

2020-12-18 海右讀書

村上春樹曾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寫道:「傑伊·魯賓作為翻譯家是極具實力的,他翻譯了我最新的長篇小說《奇鳥行狀錄》,使我在美國的地位變得相當穩固。」

傑伊·魯賓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也是村上春樹作品的英語翻譯者之一。在他的書作《村上春樹和我》中,傑伊·魯賓毫不吝嗇地表達他對村上春樹作品的喜愛:「在專業學者這層身份之外,更是作為單純的個人,單純的粉絲,深深沉迷於村上作品之中。」

《村上春樹和我》並不只是像書名那樣,講述一位原作者與翻譯者之間的交往友誼和互相成就,還有許多讓我們感到陌生卻新鮮的細節。

比如,村上春樹作品如何風靡美國,畢竟身處中國,我們也一樣喜歡它們。

傑伊·魯賓注意到村上春樹,是因為《尋羊冒險記》。1989年,村上春樹的這部長篇小說經由阿爾弗雷德·伯恩鮑姆翻譯,在美國出版上架,風靡一時。

魯賓對此有些不屑一顧,他甚至無意於去閱讀《尋羊冒險記》。

「雖然我看見東京書店正面櫃檯上擺滿他的書,但我認為寫那種暢銷書的人十有八九是某類大眾作家。我認定裡面寫的必然是醉醺醺的少男少女不管不顧地睡覺之類的荒唐故事,所以幾乎提不起閱讀的興趣。」魯賓在《村上春樹和我》中回憶。

直到受另一家出版社的委託,閱讀村上春樹在美國尚未出版的另一部長篇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魯賓才真正開始認識村上春樹。

儘管他是抱著「了解世人都在讀些什麼爛作品也沒壞處吧」的想法開始翻開第一頁的,可當他合上最後一頁時,卻難捨那個村上春樹的世界。在他眼裡,村上春樹是一位富於大膽奔放想像力的日本作家。

「我徹底被村上作品迷住了,仿佛它們是專門為我而寫。我滿意村上幽默的品位,喜歡不依靠時間經過與記憶的主題寫作方式。他的故事中,有許多我十幾歲時鐘愛的爵士電影配樂登場。我佩服他讓讀者感覺從主人公的頭腦中看見世界的力量。」魯賓寫道。

魯賓開始試著聯繫村上春樹,爭取翻譯他的其他作品。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也寫過他與魯賓相識的故事,他稱魯賓為「一位非常優秀的日本文學研究家」「他選譯了幾篇作品,譯得非常棒」。村上春樹認為,同為譯者,阿爾弗雷德譯得自由奔放,而魯賓則譯得堅實,各有韻味,「不過那時候阿爾弗雷德的工作很忙,騰不出手來翻譯長篇小說,因此傑伊適時出現,對我來說就像一場及時雨。」

魯賓先後正式翻譯了村上春樹的《奇鳥行狀錄》《挪威的森林》《1Q84》等作品。「傑伊·魯賓作為翻譯家是極具實力的,他翻譯了我最新的長篇小說《奇鳥行狀錄》,使我在美國的地位變得相當穩固。」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如是寫道。

傑伊·魯賓

魯賓在《村上春樹和我》中,寫了不少與村上春樹交往的趣事,比起譯者與原作者的合作關係,他們或許更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村上春樹在《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和《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都介紹過,他寫完《尋羊冒險記》後開始跑步,差不多每天一個小時,沒有空白期,而且每年都會參加馬拉松。

1991年4月的第三個星期一,波士頓馬拉松。魯賓準備好相機,站在路邊,等待一睹參賽者村上春樹的英姿。

在這之前,魯賓曾在《尋羊冒險記》的英譯本封面上見過村上春樹的照片,自信滿滿可以認出奔跑的村上春樹。遺憾的是,當龐大的人群跑過來時,他並沒有找到村上春樹。當聽到身旁的妻子突然大喊村上春樹在那兒時,他緊張地摁著快門,相機鏡頭朝向了地面都沒發現。

「本應拍了村上的那張照片卻仿佛黏黏答答、含糊不清的抽象畫一般,上面是我運動衫的藍色布料和左腳運動鞋的左半邊以及嵌在柏油路黑乎乎的路面上的金屬蓋。」魯賓回憶。

波士頓馬拉松的第二天,魯賓正式與村上春樹見面,開始了真正的交往。在那之後的幾屆波士頓馬拉松中,魯賓成了村上春樹的「服務者」,站在賽段的某一處,將切成兩半的檸檬遞給奔跑的村上春樹。

有一段時間,魯賓和村上春樹同住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劍橋市,兩人的住處相隔約10分鐘的步行距離。他們舉家同慶感恩節,一起去聽爵士樂。

村上春樹喜歡跑步,魯賓鍾愛滑雪。「雖然是哈佛老師,一到冬天,腦子裡差不多隻剩下滑雪。」村上春樹曾這樣評價魯賓。

兩人曾相約一起越野滑雪。「我們倆都沒有道具,便一起去波士頓的體育用品店裡買。村上乾淨利落地選好喜歡的道具,我卻遲遲定不下來,都讓他等煩了,直到20年後的今天我還為此感到抱歉。」魯賓在《村上春樹和我》中寫道。

村上春樹在跑步和寫作中的毅力,也在那次滑雪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村上稍加猶豫便滑了下去。因為速度過快,滑雪板在山腳處脫軌,他劈頭載進了雪堆裡。……休息一會兒之後,村上說要再滑一次試試,我吃驚不淺。我試著勸他放棄,他自己卻說一定要嘗試。我不記得村上反覆滑了幾次,一直到滑會為止。」

村上春樹

在魯賓的筆下,村上春樹是一位相信翻譯者的原作者。當魯賓就一些作品翻譯中如人稱一類的細節問題,向村上春樹求證時,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你看著辦吧」。

這讓翻譯者得到了極大的翻譯自由,更加忠於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最為精準的語句將村上春樹的作品介紹給本國的讀者。「我覺得』看著辦』一詞最終道出了譯者工作的全部。翻譯工作就是用自己的語言、用自己認為適當的手法,儘可能地讓讀者體味到最接近原文的文學經驗。」

藉由翻譯者的工作,村上春樹「被全世界喜愛」。當人們在閱讀村上春樹的作品時,往往是先因為其中的共鳴而觸動內心,然後才會發現作者是日本人。在魯賓看來,這是因為村上春樹書寫的東西是世界共通的,比如「孤獨」。

「走到自殺程度的孤獨在村上永遠的暢銷書《挪威的森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並非偶然。結果全世界的人閱讀村上作品的感觸便是:』啊,原來感覺如此孤獨的人並非只有我一個。』當發掘到和他人共有孤獨,讀者反而被治癒了。……儘管村上作品中寫了許多的自殺、死亡與悲傷,但活下去並努力獲得新的體驗、新的知識和新的愛這樣積極的人生態度才是作者(讀者)的立場,所以村上春樹得到了全世界的愛。」

村上春樹曾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介紹過,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他聽說俄羅斯的暢銷書排行榜前十位中,有一半是他的作品。村上春樹流行世界,也風靡美國。在紐約,村上春樹「一有新作問世,就能穩穩地擠進波士頓和舊金山城市報紙的暢銷書排行榜前幾位」。他在美國的講座活動更是一票難求。

據《村上春樹和我》,1993年,村上春樹籤約了美國最具權威的出版社,「從而讓自己的職業生涯登上作家在海外所能期望的最高軌道」。

村上春樹的作品還得到了著名作家約翰·厄普代克的讚譽。村上春樹事後回憶:「我想,那自然是社交辭令,是前輩作家對我的鼓勵,但即便如此,我依然十分歡喜,回想當年,我憶起15歲時讀他優美的長篇小說《肯塔羅斯》時的心潮澎湃。今天,它的作者和我居然這樣面對面坐在一起,一同以作家身份進行交談。我——雖然不是卡夫卡——感覺自己仿佛又回到了15歲。當時,我真真切切地感覺到』雖然歷盡諸多艱辛,但我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努力,真好。』"

相關焦點

  • 就《挪威的森林》這個書名 村上春樹有話說
    很多讀者讀了《挪威的森林》真的相信,在挪威真有那樣的一片森林。  村上春樹是一個善於營造意境的大家。他把人物、情節全放在這種意境中,自己卻站在風塵之外冷靜地看。村上春樹的小說寫得最好的,就是《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和《舞!舞!舞》。第一次讀《挪威的森林》讓人很震撼。  村上春樹本來就是想像世界的探險家,他從創作過程中不斷獲得樂趣。
  • 翻譯村上20餘載——林少華眼中的村上春樹 讀者眼中的林少華
    以這樣的自白開場,8月19日,著名翻譯家林少華在上海圖書館舉辦了一場題為《我見到和我翻譯的村上春樹——從<挪威的森林>到<刺殺騎士團長>》的講座。作為2018上海書展《書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講壇》的活動之一,講座吸引了不少讀者前來,預定9點半開始的講座,不到9點已經座無虛席。
  • 陪跑就陪跑吧 村上春樹也許對獲獎並不感興趣
    受家庭薰陶,他非常喜歡讀書,後來進入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就讀。他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國內簡體版到2004年銷售總量786萬,引起「村上現象」,知名度不斷攀升。
  • 從甲殼蟲到村上春樹,再到伍佰,你所不知道的挪威的森林
    每一個看過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的人,都能記得作品的第一章,主人公在飛機上聽到The Beatles(甲殼蟲樂隊)的《Norwegian wood》。喜歡搖滾的人,基本都聽過《Norwegian wood》這首充滿故事性的歌曲。
  • 《挪威的森林》等10部村上春樹代表性小說全面修譯
    《挪威的森林》等10部村上春樹代表性小說全面修譯 2015-01-30 09:46:03》在內的10部村上春樹代表性長篇小說中譯本,已由原譯者林少華進行全面修譯,並於日前出版面世。
  • 真·村上春樹數字版權來了《挪威的森林》等暢銷作品電子書、有聲...
    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公布,已經正式獲得村上春樹授權包括《挪威的森林》在內21部作品的數字版權,「真·村上春樹」的數字版權作品終於大批量進入中國。這21部作品中,《挪威的森林》《且聽風吟》《奇鳥行狀錄》《舞!舞!舞!》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喜歡村上春樹,是因為看了他的小說。《挪威的森林》我整本看了不下十遍,我是偶然在書店裡買到它的,同期買的書還有渡邊淳一的《白色戀人》。如果你沒聽說過渡邊淳一,那我希望你永遠都不要走進他的世界。關於《挪威的森林》,從第一次閱讀開始,我就深陷主人公渡邊的情感世界。他和直子之間的命運糾葛,以及和可愛的綠子的發展曲線,都吸引著我一次又一次的翻看那本小說。
  • 村上春樹: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
    或許,對《挪威的森林》,我們也是可以網開一面的,雖然不必過早把它看成是不朽的經典,但要能洞悉其暢銷不衰的奧秘,至少對當下閱讀、寫作乃至出版都有啟發性意義。01林少華在最開始翻譯《挪威的森林》時,也算是對它「網開一面」的,這倒不是因為不屑一顧,而是因為直到翻譯這本書時,他對於村上春樹的了解還是一片空白。
  • 《挪威的森林》出版30年,林少華和村上春樹長跑20多年
    1987年9月,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第五部作品《挪威的森林》由日本講談社出版,至今已歷30個春秋。問世十七年後的2004年,上下冊加起來印行826萬冊,至2009年就已超過1000萬冊,創日本小說單行本印行紀錄。1989年,林少華將《挪威的森林》翻譯成中文,並由灕江出版社出版,正式開始了與村上春樹捆綁在一起的幾十年。
  • 日本村上春樹迷尋找「挪威森林」
    無獨有偶,莫言的最大競爭對手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老家早已經因為春樹而成為「文學之旅」勝地,甚至由其小說改編的電影《挪威的森林》的拍攝地也成為經典的「村上春樹之鄉」,吸引無數「春樹粉」前往感受「挪威森林」的氣息。
  • 林少華,陪伴村上春樹三十五年
    一九八九年寒假開始翻譯《挪威的森林》,同年七月由灕江出版社出版。」林少華在2014年出版前言部分這樣介紹他和村上的譯與寫。早在1987年,林少華在大阪留學,每次去書店都會看到門口顯著位置放置的《挪威的森林》,當時沉醉於研究中日古詩的他,根本沒想到自己竟然會一發不可收拾,在接下來的35年中,一直和村上春樹的作品相伴。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為什麼在國內如此受歡迎?
    村上春樹在日本眾多的小說家中,無疑是最為成功的一個,即使是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川端康成以及大江健三郎,在名氣上,那也是無法與之相比。其實要說到村上春樹的魅力,還得從他的比較有名的小說《挪威的森林》說起,這是村上春樹最為著名的小說,相信大多喜愛村上春樹的人都讀過這部小說。那這部小說真有那麼優秀嗎?我認為也只是一般般而已。
  • 一個逗號值25元,村上春樹在新作《刺殺騎士團》裡反思南京大屠殺
    這是村上春樹繼《1Q84》後,時隔8年推出的最新長篇小說。村上春樹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說,《刺殺騎士團長》這個名字來源於莫扎特歌劇《唐璜》,唐璜誘惑一位貴族的少女,將她做騎士團長的父親殺害。村上春樹每次聽這部歌劇都會想騎士團長是什麼?為騎士團長發音的奇妙感吸引住,於是成了這部最新小說的書名,騎士團長也成了小說中的關鍵性出場人物。《刺殺騎士團長》出版後,日本主流評論認為這部小說融入了村上春樹文學中迄今為止所有要素。
  • 《挪威的森林》激情戲遭刪減 村上春樹肯定內地版
    今日,由曾經執導過《三輪車夫》的越南導演陳英雄導演,根據村上春樹最受歡迎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改編的同名電影將在內地上映,這也是村上春樹的小說首度改編成電影,對於眾多村上迷而言,陳英雄能否將村上春樹小說中營造的主人公豐富矛盾的內心世界淋漓盡致地呈現,將是這部電影能否成功的關鍵。
  • 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爆紅至今,讀者的評論,揭露真正原因
    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在1987年發表時成為暢銷書,掀起「村上春樹旋風」。在2009年的時候,據「中央社」報導,《挪威森林》在中國的發行數量累積總冊數達1000萬3400冊。在2018年上海譯文新版《挪威的森林》,再次掀起銷售熱潮,各大書店,線上均有售賣。
  •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故事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自該書在日本問世,截止2012年在日本共銷出1500餘萬冊。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作為村上春樹人生當中最暢銷的一部現實小說,《挪威的森林》取得的成就,倒也不辜負他為之付出的心血。為了以最好的狀態寫下這本書,村上春樹搬了好幾趟家,從神奈川縣的藤澤搬到東京,又從東京搬去大磯,最終索性旅居國外,在南歐的幾個城市漂泊著。
  • 《林少華看村上》:林少華帶你讀懂村上春樹作品的異質性
    在中國,他的作品同樣有著很多的讀者,從處女作《且聽風吟》開始,隨後的《尋羊冒險記》、《1973年的彈子球》、《挪威的森林》等,一直到最近的《刺殺騎士團團長》。我們知道,外語作品的成功跟翻譯的功力是否深厚是息息相關的,而村上的作品在國內取得的成功顯然和他的主要翻譯者林少華是分不開的。
  • 對話「小確幸」發明人、村上春樹作品的譯者林少華,很多日本文學...
    著有《落花之美》《為了靈魂的自由》《鄉愁與良知》《夜雨燈》《小孤獨》《林少華看村上:村上文學35年》。譯有《挪威的森林》等村上春樹系列作品,及《羅生門》《雪國》《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日本名家作品共90餘部,影響深遠。
  • 村上春樹又又又又又又又回來了!
    大家都期待著這次村上春樹會帶來怎樣「小確幸」風格的故事。畢竟從《挪威的森林》到《海邊的卡夫卡》,再到《1Q84》,村上春樹的寫作風格已自成一派。可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在70歲這一年,村上春樹一改往日的風格,轉向懸疑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