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嘍大家好!我說專注小說的小九,今天的話題是:和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的作家,他的《挪威的森林》你看過嗎?
第一次接觸挪威的森林是在高中,當時他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平靜,完全想不到小說居然還可以這樣寫,在這之前,平時見不到的,我也讀過不少作品,想到兒時看的兒童文學,再到後來的文學名著,甚至連鬼吹燈盜墓筆記這樣的流行小說也是來者不拒,但這些小說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的內核主要的是講述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可能是現實,也可能是為了解釋某一種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但不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這些都是為了讀者而服務的,再看村上春樹,他的作品情緒成為了小說的主導故事情節,為了情緒而服務,不過這樣的類型也並非村上春樹獨有,例如王小波,杜拉斯、卡夫卡等,他們的作品都有這個特點。
這樣的作品小說,所有的情節都圍繞作家想要表達的情緒而展開,其他小說那些對於情節起伏故事的矛盾以及發展,放在這一類小說上就顯得並不那麼重要了,這樣以情緒為主的小說,雖然也有故事,但相比之下故事卻處於次要的地位,故事的發展也就有可能隨著作家的心情而發生改變。
再回到本體的挪威的森林,這本書就就是情緒類的小說,在這部作品中,故事的時間地點任務雖然都有所交代,但故事的主線和發展都是非常模糊的,哪有隨心所欲的嫌疑,而故事的情節也沒有多少起伏,就連主角的人選也是非常模糊的,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我,渡邊,抑鬱自殺的直子,心情歡樂的小林綠子,扎在女人堆裡的永澤君,選擇自殺的木月和初美,年級略大性格豁達,卻有些糾結的鈴子,他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小說的主人公。
但這些人也都稱不上是小說的主人公,這部小說其實是沒有主人公的,書裡的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要,至少接觸這些人物表達了青年對生命沉重的迷茫和憂慮,建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框架,而這些人身處框架之中,都為了表達這份情緒而存在,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故事中的每個人物都有不同於常人的地方,比如渡邊的憤世嫉俗以及孤獨,永澤君對這個世界的常規鄙夷和輕視,綠子對生活的豁達,這次和玲子的憂愁和痛苦,這些人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都是村上本人性格的不同表現,換個說法來說,這些人物其實都是最少的分身。
在羅威的森林之後,村上的作品講這種表現手法越來越老練,這主要表現在故事框架設計更加精巧,同時對生和死的哲學思考,用更巧妙的方法融入到了故事情節中去,不過後續的作品也一部比一部晦澀難懂,但萬變不離其宗,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沒逃過村上本人的性格影響,在閱讀這些作品時,我的感受就像是在通過村上的眼睛來看書中這個狹小的世界。
或許這就是晚上一直沒能拿下諾貝爾獎的原因吧,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作家,要說我個人看過挪威的森林後有什麼樣的感受和見解?實話講,這種感受和見解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正是因為這種個人情緒化的滲透,每一個人通過這本書得到的感受和見解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感興趣的小夥伴不妨親自去翻一翻這本挪威的森林。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歡迎關注小九研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