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當父母的時候想著孩子小,好帶,除了到處跑跳,要仔細盯著,是聽大人的話的,誰知道從兩三歲就開始愛跟大人反著來,本以為這是在青春期十幾歲的時候才出現的狀況呢。
不少家長都體會過,你越說不讓做什麼,他就偏要做什麼。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記得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村莊來了位得道高人,他告訴人們一個點石成金的咒語,但是他臨走前提醒大家,念咒語的時候千萬不要想起喜馬拉雅山的那隻猴子!村民覺得奇怪,為什麼會想起那隻猴子呢?
結果顯而易見,村民每當念咒語時都會想來喜馬拉雅山的猴子。
如果高人不說,村民也不會想起那隻毫無關係的猴子。
這就是越不讓人想,結果反而促使對方去想!
這個道理放到孩子身上,有些時候孩子可能並沒有想到要去做某件事情,但是我們明確禁止的後,反而讓孩子加深了印象,那還不如不跟孩子去說呢!不說反而還沒有注意到,但有時候又不得不說,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可愁死人了。
別著急,下面一一給大家講幾個方法:
1.多說「怎麼做」,少說「不能做」
其實3歲左右的寶寶,總認為自己是大人了,這是寶寶獨立意識的一種表現,這時的寶寶渴望別人把自己當成大人來看待,他們覺得自己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厭煩別人指手畫腳。特別是當你說「你應該怎樣」,「你必須這樣」時,對立情緒就會萌發。
哪怕是大人也不願意成天活在警告聲中呀,與其警告他不能做什麼,不如告訴他你希望他怎麼做,這樣更直接更積極。
例如:寶寶吃飯不專心、作業沒寫完就去玩遊戲,這時我們不要用否定的語言去教育孩子,而用正面的引導,告訴孩子吃飯就全心全意的,要集中注意力,寫作業就要一心一意的,寫完作業再好好玩,而且老師、爸爸媽媽也會很喜歡這樣的乖孩子。
禁止是最大的引誘。這樣去多激勵寶寶,用肯定寶寶的方式,不光能幫助寶寶建立自信,更是這個時期最有效的方法。
2.用玩遊戲的方式激勵寶寶
比如,孩子不願意擤鼻涕,就說,快擤出來,我們給爸爸吃好不好?很多寶寶也是有惡作劇的心裡,立馬開心的就擤出來了!
有的孩子愛憋尿,怎麼說就是不願意動身去上廁所,我們可以提出跟寶寶玩猜拳遊戲,誰贏了的可以前進一步,看誰先到衛生間,相信孩子會很樂意配合。
3.換種表達方式,有理有據地說服寶寶
比如,寶寶穿著新衣服在地上打滾,不要直接說「別穿著新衣服打滾,快起來」。
而是說「新換的衣服這麼漂亮,起來坐在椅子上吧,要不然它就髒了」。
說話的證據也很重要。除了看到孩子在街上亂跑,這種很危險的事情必須嚴厲制止。其他小事情,用溫柔平靜的證據說服孩子,或許他更樂意遵從。
4.給寶寶自己決定和選擇的機會
讓孩子自己作決定,可以讓他感到自己也能控制一些事情,從而自我感覺良好。
比如晚飯時間寶寶仍抱著他的玩具不吃飯,這時,就可以這樣問問他「寶寶,你想喝果汁還是白開水呢?」從而去分散孩子玩玩具的注意力,讓她不知不覺自己做了決定,然後到飯桌上來。
讓寶寶自己做一些小的決定,他會感到非常自豪,將來配合你而不是反抗你的機會就多了。
5.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反其道而行
有這麼一個故事,蘇軾蘇轍兩兄弟從小就不愛讀書,他們的父母有意的在孩子玩耍的時候讀書,等孩子發現的時候,就把書本藏起來,這樣反而激起了孩子們對讀書的興趣,慢慢就對書本感興趣了。
如果孩子怎麼好好說都不管用,不妨試試這個方法。
總之,孩子雖小,也不能隨意責罵,要尊重和理解寶寶。
快對你家叛逆的小惡魔試一下上面這些方法吧,如果你還有更好的妙招,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哦~(您的轉發與收藏,是對我們的最大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