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敲除這個基因,即可實現楊樹不飄絮!

2020-12-14 BioArt生物藝術

楊樹在全球廣泛分布,是主要的造林用材樹種之一,但是楊樹飛絮導致的環境汙染,嚴重製約了楊樹產業的發展。通過克隆控制楊樹雌蕊和雄蕊發育的基因是實現不飛絮楊樹品種培育的基礎科學問題。近日,南京林業大學尹佟明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Evidences for a role of two Y-specific genes in sex determination in Populus deltoides的研究論文,鑑定到了決定美洲黑楊雌、雄蕊發育的兩個重要基因。研究結果為培育不飛絮、少花粉的美洲黑楊新品種提供了重要基礎。

該研究通過對美洲黑楊雌、雄花芽進行長期地動態觀察,對其性別決定基因進行精細定位,在其性別決定區發現了Y染色體特異的DNA片段,證實美洲黑楊性別決定系統與人類一樣,屬XY性別決定系統。同時,利用自然群體進行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發現,與性別表型一致的差異序列均來自於Y染色體特異的片段。這個片段含有兩個基因,分別是FERR-R MSL基因。

研究發現,FERR-R基因是由在雌花中特異表達的基因FERR(該基因位於性別決定區外)複製形成,複製出的基因FERR-R丟失了部分序列,轉錄產生siRNA反過來調控FERR基因,使FERR基因的啟動子和第一外顯子發生甲基化,並降解FERR轉錄本,從而抑制FERR基因在雄性中表達。MSL是LTR/Gypsy轉座子序列,可以產生長鏈非編碼RNA。

進一步地對擬南芥進行遺傳轉化發現,FERR基因的轉基因株系出現了雌蕊增加的表型,但過表達該基因不影響雄蕊發育;而MSL基因的轉基因株系由野生型的四強雄蕊轉變為六強雄蕊,並出現了7-8枚雄蕊的表型,過表達該基因不影響雌蕊發育,因此MSL有促雄功能。

FERRMSL基因對雌蕊和雄蕊發育調控的轉基因功能驗證

美洲黑楊雌株只有FERR基因,所以雌花發育;而雄株雖然含有FERR基因,但該基因受到Y染色體特異的FERR-R基因抑制,所以在雄株花序中雌花不發育。因為FERR基因的表達有時空特異性,只在雌花分化的早期表達,所以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敲除該基因,解決美洲黑楊雌株的飄絮問題;而針對MSL基因的編輯,可以減少花粉汙染。

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薛良交教授為文章第一作者,青年教師吳懷通陳贏男李小平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Deborah Charlesworth尹佟明教授為文章通訊作者。該項研究得到科技部「十三五」重大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際合作重點項目的資助。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559-2

相關焦點

  • 改變一個基因 楊樹不再「飄雪」
    通過克隆控制楊樹雌蕊和雄蕊發育的基因是實現不飛絮、少花粉楊樹品種培育的基礎科學問題。近日,南京林業大學楊樹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研究論文,為培育不飛絮、少花粉的美洲黑楊新品種提供了原創性成果。比如楊樹優良品種「南林895」就是經過近20年的研究,從美洲黑楊與歐美楊雜交後代群體中選育出來的。尹佟明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找到了性別決定基因,就可以在苗期鑑定它將來是否飛絮,進行性別的標記輔助早期選擇。現在有了基因編輯技術,還可以對決定雌蕊發育的基因進行準確敲除,做到精準育種,在不改變和影響其他性狀的情況下把飛絮問題解決掉。」
  • 科學網—「編輯」一個基因 楊樹不再「飄雪」
    但是楊樹飛絮為自身帶來了不少「差評」,嚴重製約了楊樹產業的發展。 通過克隆控制楊樹雌蕊和雄蕊發育的基因是實現不飛絮、少花粉楊樹品種培育的基礎科學問題。近日,南京林業大學楊樹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研究論文,為培育不飛絮、少花粉的美洲黑楊新品種提供了原創性成果。
  • Nature|雙管齊下:癌症表觀遺傳治療與基因敲除的強強聯合
    雖然目前關於病毒模擬反應已經有些研究將其描述為I/III型幹擾素反應、癌症細胞適應度的喪失和先天和適應性免疫反應的激活【5】,但表觀遺傳誘導的免疫原性逆轉錄物的身份仍不清楚。通過全鏈RNA-seq測序後作者們發現LINEs以及ERVs出現增加,但是SINEs在DNMTi處理後幾乎不存在,這與先前的結果類似。為了進一步地直接檢測藥物誘導的免疫原性逆轉錄因子,研究人員進行了MDA5的保護檢測。與胞質內的RNA相比,SINEs尤其是Alus逆轉錄元件顯著地富集在MDA5保護的RNA區域(圖1)。
  • 一次讀懂基因敲除Vero細胞系-源井生物
    後來發現它對細菌毒素敏感,包括白喉毒素,不耐熱腸毒素和志賀樣毒素。因此,Vero細胞適合作為基因定製模型,例如涉及病毒感染的CRISPR敲除細胞。1,利用基因敲除的Vero細胞系提高病毒疫苗的生產疫苗生產成本高昂,阻礙了全球抗擊疾病的疫苗的採用。
  • 超快基因敲除細胞系構建流程,乾貨
    科學家在做細胞基因敲除之前會基因敲低,但由於shRNA技術本身的限制,無法得到基因功能完全缺失的細胞(一般shRNA約為70%敲除),甚至經常發生shRNA敲低了,但細胞WB效果不好;同時Knockout也會出現使用碼移敲除導致敲除不乾淨的問題!
  • 基因敲除細胞需要多長時間?5周搞定
    首先我們的前提是使用大片段敲除的方式來做基因的蛋白功能徹底敲除。而大片段敲除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呢?接下來我們通過時間和技術方法來實現:012周:選擇敲除基因的位置和Cas9X敲除載體構建② 克隆環法:克隆環法不僅需要購買克隆環,而且因為細胞數量較少時肉眼難辨,必須等到細胞數量擴增到幾百時才能進行分離,因此需要等待較長時間,而且操作步驟多、難度大,實驗人員通常需要有豐富經驗;③ ClonePlus技術:是海星生物技術平臺研發的高效細胞敲除技術,主要通過高通量電轉系統和高通量的克隆分選技術結合,獲得基因編輯的單細胞
  • 一文詳解基因敲除AGS細胞系-源井生物
    因此研究人員通常應用CRISPR / Cas9技術來創建基因敲除或基因敲入AGS細胞系。AGS敲除細胞系克隆自已用編碼載體轉染的AGS細胞系,然後進行穩定的細胞選擇。該細胞系可以穩定表達CRISPR Cas9核酸酶,GFP和潮黴素抗性基因。
  • 這個不要隨便刪了!(從分子生物學視角看CRISPR-Cas9技術敲除人CCR5基因)
    如果連辯論的權利都沒有的話,那如果能做得好科學研究?不管怎麼樣,關於賀博士的消息仍然如鋪天蓋地的霧霾,席捲了大家的朋友圈。那麼到底什麼CRISPR-Cas9敲除技術呢?這技術能用來敲人嗎?敲除CCR5基因能預防HIV嗎? CCR5基因敲除以後有沒有副作用呢?小白為您一一解答。
  • Nature:一波三折終證實syt7基因控制人類思考、學習和記憶
    這種溝通通過突觸實現。突觸是被稱作神經遞質的化學物從一種神經元轉移到另一種神經元的轉接點,這種轉移允許我們思考、學習和記憶。科學家們已知這些突觸經常需要獲得一種強化來發送信息穿過神經元分界線。但是這種突觸強化(synaptic boost)來自何處一直是個謎。
  • 小區楊樹飛絮真心煩,試試這招讓飛絮「拜拜」
    估計到5月底飄絮能告一段落。 」園林同時專家提醒,如果居民深受自家小區楊絮的影響,可以向園林部門申請換掉楊樹。 今年飄絮更厲害?這個季節在南京城裡飄的白毛絮,大多是楊絮,或二者『合體』。」南京登博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丁萬文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柳樹是公園綠地、沿河堤岸廣泛種植的樹種。如,玄武湖環湖路、沿秦淮河綠道、月牙湖城牆邊等區域。雖然綠化樹種主力軍已不再有柳樹,但幾株舊有的,就足以使整片地區柳絮飛舞。 「楊樹與柳樹同屬楊柳科,是『近親』。楊絮、柳絮是它們的種子。
  • CRISPR/Cas9介導的非同源DNA敲入在多拷貝基因敲除中的應用 | BMC...
    S1, Zhang et al. BMC Biology, 2018 之前的研究發現,由CRISPR/Cas9誘導的、經非同源末端連接路徑(non-homology end joining, NHEJ pathway)介導的DNA修復,可以用於大片段DNA(或基因)在基因組中的定點敲入。
  • 新研究挑戰用於構建條件性基因敲除小鼠的CRISPR方法
    在美國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遺傳學家Rudolf Jaenisch及其同事們在2013年發表那項原始研究[1]之前,胚胎幹細胞被用來製備條件性基因敲除小鼠---在需要缺失一個基因的情形下,動物的基因經改造後被關閉---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成功率僅為1%。
  • 【前沿】Nature:一波三折終證實syt7基因控制人類思考、學習和記憶
    科學家們已知這些突觸經常需要獲得一種強化來發送信息穿過神經元分界線。但是這種突觸強化(synaptic boost)來自何處一直是個謎。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基因通過在一種被稱作突觸易化(synaptic facilitation)的現象中,增加神經遞質釋放,從而提供這種突觸強化。他們是通過照射一種或兩種光線來實現這點的。
  • 楊樹種植在我市「舉足輕重」治理楊絮不能一砍了之
    聽說現在已經不再種飄絮的楊樹了,為什麼感覺楊絮還是一年比一年多?」   「漫天『雪』的情況已有很多年了,為什麼不能用其他樹種代替楊樹?甚至可以學習其他城市的辦法,通過給楊樹打針的方法治理楊絮?」不少讀者紛紛建言獻策,眾說紛紜。不過,有一點意見基本一致:大家都認為大面積種植楊樹是楊絮肆虐的罪魁禍首。因此,很多人提出砍伐楊樹,政府也倡導農戶在自願的前提下砍伐楊樹,改種其他樹木。
  • Science:ZFN技術成功培育首個靶基因敲除大鼠
    來自Milwaukee的消息,威斯康星醫學院、Sangamo Biosciences、Sigma-Aldrich、Open Monoclonal Technology以及INSERM公司聯合宣布使用zinc finger nuclease(ZFN)技術成功培育出首隻靶基因敲除大鼠。
  • 鋅指蛋白與水稻發育、楊樹根系生長和抗旱性、光與擬南芥雄蕊伸長
    植物激素赤黴素(GA)參與調控雄性生殖發育,但其調控花葯發育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中,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的陳樂天/祝欽瀧團隊分離和鑑定了一種GA穩態的新型正調控因子SAW1,它能調控水稻(Oryza sativa)花葯的發育。攜帶隱性突變等位基因saw1的水稻植株產生異常花葯,花葯壁腫脹,花粉敗育。
  • 【Nature Biotechnology】高彩霞課題組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實現基因翻譯調控!!
    上遊開放閱讀框(uORF)元件調控基因翻譯正在成為控制下遊原始ORF(pORF)合成蛋白質的量一般機制。
  • 基因敲除大鼠—如何突破技術限制再次發揮在特定領域的研究優勢
    由於體積小、成本低,特別是胚胎細胞相對穩定,方便進行各種遺傳操作,進行基因編輯這個優點,使得小鼠成為解析人類基因功能最重要的模式生物。5)經退行性疾病方面,Pink1和DJ-1敲除的大鼠在8月齡時表現出中腦黑質多巴胺神經元50%以上的丟失,相比於小鼠表型的不明顯,大鼠基因編輯模型給了我們更多治療帕金森病的希望。這也是第一次在基因編輯動物模型中發現多巴胺神經元的丟失。同時這些大鼠也在檢測運動神經元功能的行為學實驗中出現了症狀。
  • 這種基因改造楊樹有望成為拯救地球的「排頭兵」
    一項研究表明,不釋放有助於產生汙染空氣的化學物質的轉基因楊樹可能是拯救地球的關鍵。楊樹是一種快速增長的可再生木材,而且經常被視為化石燃料的綠色替代品。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說,這些經過基因編輯的樹木能夠和它們的自然對手一樣生長。然而,人們擔心轉基因樹木會破壞野生環境,這意味著種植轉基因樹木的計劃面臨著巨大的反對聲。論文作者、俄勒岡州立大學森林生物技術專家史蒂夫·施特勞斯(Steve Strauss)說:「我們的發現表明,在不影響溫帶森林種植園生物量生產的情況下,異戊二烯的排放可以減少。」
  • Nature雜誌9月8日精選文章一覽
    這種光控液體運動方法不受接觸線釘扎效應影響,適用於一系列液體和混合物,實現可控的驅動速度和方向,且能通過不同形狀的微驅動器(直形、Y形、蛇形和螺旋形)混合多相液體。在小鼠中,PZM21造成了顯著的痛覺缺失,而在μ阿片受體敲除動物中完全不存在這種情況。這個小分子似乎降低了疼痛感知,但沒有明顯改變反射行為,而且對呼吸影響很小。【4】近原子級解析度的真核鈣離子通道doi | 10.1038/nature19321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能將膜電信號轉化成細胞內的Ca2+調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