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著城市記憶的歷史建築

2020-12-22 退休以後

寧夏的銀川是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一個有著厚重歷史積澱的文化名城。鐘鼓樓佇立在老城區中心,是一座造型生動,頗為壯觀的建築。這裡記載了這個城市中最難忘的記憶:1926年,國共合作時期,寧夏第一個共產黨的組織——中共寧夏特別支部和國民黨縣黨部的辦公地址,就設在鐘鼓樓上的東北角坊。1949年9月23日,寧夏解放。9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委李志民,以及寧夏地方知名人士,一同在鐘鼓樓上檢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城儀式。玉皇閣位於鐘鼓樓東邊,木結構的高層樓閣,閣內供奉玉帝銅像。中央是兩層重簷歇山頂大殿,兩邊分別是鐘樓和鼓樓。在中心城市,許多能夠喚起兒時記憶的城市雕塑為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南關清真大寺是寧夏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是穆斯林教徒活動的重要場所。南燻門也稱南門樓。從遠處看,很像京城的天安門。建國以來,南門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銀川市舉行重大慶典集會的場所,因而也是寧夏老人們心目中的市中心。

相關焦點

  • 香港 歷史建築喚醒城市記憶
    這座有80年歷史的建築,歷經4年「活化」,於2012年成為保持原有風貌的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雷生春堂。(新華社記者 李鵬攝)  在香港,有近1500座歷史建築隱匿在摩天高樓間,記錄著城市的香江風雲,也承載著一段段曲折離奇的過往。如何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留住歷史建築與世代回憶,成為城市後代與規劃者永恆不變的話題。
  • 層疊的歷史記憶–南頭古城南北街建築風貌改造/深圳市博萬建築設計...
    ,對建築風貌重新梳理,有機保留各個年代的文化層積和歷史記憶。建築表達強調新舊材料,新舊元素的對話,通過控制現代材料的選擇和應用比例,營造歷史街區氛圍,在近人尺度以傳統材料和傳統元素為主,使得街區整體風貌不僅營造了歷史文化風韻,適度保留了城中村鮮活多樣的歷史記憶,同時帶來面向未來的獨特體驗。 ▼各改造建築與場地原貌 深圳市博萬建築設計事務所
  • 宜昌市中心最大公園,景色秀麗承載歷史記憶,廢棄山莊成亮點
    宜昌是湖北省距離重慶市最近的一個市,享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的美譽,個人認為,如今的宜昌無論是地理環境,還是經濟形勢,都與網紅城市,當年的重慶頗有幾分相似,同樣在長江邊,城市坡度較大,經濟在湖北省內也還不錯,影響力較大。
  • 文明西安 • 禮遇雁塔 | 長安路,承載著西安的歷史與記憶!!!
    西安,古稱長安,歷史上,這裡是世界經濟文化的中心,繁盛至極,如今,城市名稱雖然隨時代更迭被替換,但這座城市所具有的包容開放、拼搏進取的精神卻始終在影響著這片土地,與古城同名的長安路在當下的蓬勃發展,就是長安城市文化精神得以傳承的最好證明.
  • 尋找城市歷史記憶:廈門沙坡尾的古味與新潮
    臺海網6月27日訊 據廈視新聞報導 說到廈門,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不一樣的體會和記憶。作為閩南文化開放的代表,廈門見證了歷史崢嶸歲月,在不同的角落裡藏有不同時間段的歷史文化。今年2月,由市政府印發的《廈門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方案》正式出爐,這意味著,我市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將全力爭取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張全新的「城市名片」。從今天開始,《廈視新聞》將推出系列報導「尋找城市歷史記憶」,關注廈門的歷史風貌區和歷史文化街區,展現廈門對文物的保護、歷史風貌建築的保護與活化利用成果。
  • 這些標誌建築承載了老三水的記憶
    這些標誌建築承載了老三水的記憶 2020-09-06 0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鄭州二七廣場,承載一代人記憶的U型天橋開拆了
    承載一代人記憶的二七U型天橋,要跟大家正式說再見了。10年前,你可以站在這裡,看二七廣場周圍美景,看周圍百貨商鋪林立,感受到鄭州的繁華,在這裡有過多少天橋故事,這裡承載著一代鄭州人的回憶。有人不舍,有人期待,承載了多少的人和事,多少的過往留在了那裡,看到橋還能回憶感慨一下,現在橋沒了,所有過往跟著一起沒了。儘管如此,社會在進步,城市在發展,一些記憶會消失,另一些記憶也會增加。鄭州二七廣場周邊地下空間升級改造完成後,行人將會以地下通道的形式為主,二七廣場地面層也將建設成為一片真正的城市公園。
  • 山東建築大學博物館 穿越時空訴說建築的歷史和美
    6月13日,「文化遺產保護」全國媒體齊魯行活動採訪團一行探訪了山東建築大學博物館群,聆聽建築講述歷史的故事。6月13日,「文化遺產保護」全國媒體齊魯行活動採訪團一行探訪了山東建築大學博物館群,聆聽建築講述歷史的故事。   傳承歷史文化,保護建築遺產。近年來,山東建築大學用實際行動構建了省內獨具特色『博物館』式的文化景觀,教育學生尊重歷史、傳承文化。
  • 國人記憶中的趙州橋,承載了1300年的歷史,如今已「消失」了
    國人記憶中的趙州橋,承載了1300年的歷史,如今已「消失」了前言:提及到橋,我們想到的就是道路。尤其是那些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橋,更是讓人們敬佩與欣賞著,就好比千年的趙州橋。趙州橋在上學時期的課本之中就有出現過,從文章之中我們就可以體會到趙州橋的別樣的魅力所在。在這1300年的歷史之中,趙州橋經歷過了多次的損壞,經歷了好多次的修建,最終才形成了如今的模樣。在62年前的修繕之中,趙州橋就徹底消失了,這是為何呢?
  • 承載大連幾代人的記憶!
    北崗橋車站地處東關街,按照規劃編制總體工作目標,保留歷史街區文脈肌理、建築風貌,活化街區、傳承文化,打造歷史風貌濃鬱、保護和利用充分、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街區。12月11日上午9時零8分,伴隨一聲巨響與滾滾濃煙,這座陪伴這大連市民近30年的北崗橋長途汽車站基本完成了拆除工作,北崗橋車站就此成為了一段歷史。
  • 探訪東美村山門村兩處歷史建築,耄耋老人的古厝記憶!
    建築不僅是鄉村獨特的身份標籤,更是鄉村歷史發展的見證。追溯鄉村的歷史,往往從鄉村的建築開始。在嵐島傳統村落中,保存著不少老石厝,那一座座歷經滄桑歲月的老石厝成為一段段歷史的縮影。日前,實驗區公布了第二批歷史建築,共44處,其中超過一半都是深藏在傳統村落中的特色民居。近日,記者分別探訪東美村、山門村的兩處歷史建築,採訪了村中耄耋老者,了解兩棟古厝的背後故事。
  • 錦州公布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這6處入選
    為加快推動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拓展我市深厚的文化內涵,市自然資源局通過市政府網站及相關媒體開展了歷史建築的徵集、普查等工作,委託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錦州市主城區歷史建築現狀調研報告》,並對主城區內近30處符合歷史建築認定標準的建築進行了詳細調查和研究,從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社會文化價值等多方面對建築給出了綜合評價。
  • 【今日關注】遷安一中科技館拆除,又一個老建築成為歷史!
    80、90後記憶的建築,今天徹底載入史冊。2002年10月31日,新遷安一中落成,一中科技館也隨之退出歷史舞臺,漸漸的走出了人們都視野,曾經的輝煌如今也黯然無光。唯一還守護著一中畢業生記憶的只剩東購商場門前那6棵大樹了。
  • 華為全球旗艦店成為網紅「城市客廳」 歷保建築如何重塑城市記憶?
    一層底部設有一個雙面超薄的大屏,結合改造後的中庭大樓梯,成為「城市客廳」的核心,為消費者帶來自由的體驗感與「城市生活」式的休閒交流,也為這棟歷史老建築增添了「近未來感」。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楊明認為,應該把歷史作為一種素材去拓展、推進、創新和引領,在歷保中,知識和信息能不能通過完整化和公眾化變成真正的集體記憶才是最重要的。更新是城市的自然屬性,因此應當秉持動態的歷史觀,站在未來的視角上去看待建築更新乃建築新建問題,只有為未來創造有價值的建築、為設計師留出可能性的空間,才能做到積極的、解放的歷史保護。
  • 中國最美火車站,百年老站,出站就是「海」,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
    在我國基本上每個城市都已經通上了火車,高鐵和飛機也都在努力,在現在這個旅遊業發達的時刻中,感覺只要是風景不錯的地方都可以成為旅遊景點,所以今天行走君就來介紹一下我國最美的火車站,距離海岸線僅300米,可以說,青島站是聽著海浪聲建立起來的,承載著幾代人多少的記憶。
  • 南寧市第二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出爐!百貨大樓等64處建築入選
    今年10月,南寧市公布了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揚美古建築群、南湖九孔橋等46處建築列入其中。在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的基礎上,南寧市又遴選出以共和路南段騎樓建築群為代表的64處歷史建築保護名錄。本文圖片均為南寧市城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提供入選的民族路中段民居,始建於新中國成立初期,建築臨街而建,建築主體為紅磚砌築,臨街為紅磚瓦頂,北街為紅磚平屋頂,具有上世紀50年代臨街民居典型的特徵。民族路中段民居。入選建築還有位於人民公園內的九曲橋,其建於1955年,具有嶺南原來建築風貌。
  • 城市的時光記憶 被他穿在了身上
    歷史在城市中留下了痕跡,它們留存於城市的每個街區、每條道路、每棟建築,留存於一磚一瓦一石之中,記錄著城市的滄桑歲月。多年過去,城市的地標萬象更迭,舊地標漸行漸遠,新地標拔地而起。  初心  尋找城市老地標 講述自己童年的故事  黎明廠、望北樓、紅旗廣場、南八條、小河沿、小白樓、五一商店……如果您是一個老瀋陽,您的童年也一定有過它們的陪伴。郭帥表示,這些地方曾經婦孺皆知,而如今,卻沒有了當年的輝煌,有的甚至早已消失。時間可以改變城市的樣貌,但這些老地標卻保留了很多瀋陽人的珍貴記憶。
  • ...記憶,激活街區魅力|2020年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展順利揭幕
    從「初心」到「匠心」,留住城市記憶,激活街區魅力|2020年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展順利揭幕 2020-12-23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安八裡村,承載了太多人的青春記憶
    八裡村位於古城的中軸線上,交通極為便利,公交地鐵一應俱全,周邊高校林立,左鄰陝西廣電大樓右近小寨商圈,學生、白領、打工者給這片區域帶來了很大一批的人流量,使得八裡村居住的人群尤為複雜,也正因如此,這裡承載了太多人的青春記憶。八裡村距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明朝時,因距西安府城南八裡得名「八裡屯寨」。到了清朝, 寨內遷入鄉民,更名八裡村。
  • 承載幾代南寧人記憶的新華街水塔要被拆了?
    曾經的城市供水中心4月20日上午10時許,記者在現場看到,水塔腳位於新華路一側的入口已經關閉,附近的老舊民房已變成殘垣斷壁。1937年,新華街水塔落成,塔高35.1米,容積300立方米,日供水量約1000噸。水塔建成後,可供水到興寧路、民生路、解放路和當陽街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