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照亮老臺灣」特展見證社會變遷

2020-12-19 光明網

  12月24日,在臺北迪化二〇七博物館,來自雲林縣的收藏愛好者李國隆(左二)為大家展示點燃電土燈。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新華社臺北12月24日電(記者吳濟海查文曄)銅綠色的燈體分為上下兩部分,李國隆先往下半部分裝入灰黑色塊狀物,接著在中間放上圓形橡皮墊,再將燈體的上部扣上,加水後蓋上。過了一會兒,他湊近燈管口聞了聞,用打火機往燈管口打火,「噗」的一聲,火苗點燃了。觀眾響起了掌聲。

  24日,「燈·照亮老臺灣」特展在臺北迪化二〇七博物館開幕。來自雲林縣的收藏愛好者李國隆為大家展示點燃電土燈。灰黑色的塊狀物是電土,富含碳化鈣,遇水之後會經化學反應產生乙炔,乙炔從燈體流出遇氧氣點火即燃。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臺灣不少家庭使用電土燈作為戶外夜間照明。

  除了電土燈,博物館當天還展示了上百件自清末以來的老燈,包括傳統燭火燈籠、煤油燈,以及上世紀70年代的霓虹燈等。兩層樓的展示空間,引導觀眾了解燈在臺灣的變遷史。

  展覽現場介紹,1888年,劉銘傳點亮「臺灣第一盞電燈」,從此給臺灣帶來現代化的照明。上世紀70年代,伴隨臺灣經濟起飛,聖誕燈代工產業在臺飛速發展,1988年創下239億元新臺幣的產值紀錄。

  迪化二〇七博物館館長華安綺對記者表示,期待通過展覽喚起大家對於生活物件的喜愛,通過燈的主題看到臺灣經濟的變化。同時也希望讓長輩們來到博物館後可以勾起年輕時候的生活回憶。

  開幕當天吸引了不少觀眾前來。臺北的黃女士和朋友看完展覽後說,很多燈具以前沒有見過,這些老燈具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落伍。有的燈具造型很獨特,顏色也很鮮豔,不像現在的燈好像都長得一樣,這些燈具可以讓人看到製造者的用心。

  展覽將持續至2020年6月28日。

  12月24日,在臺北迪化二〇七博物館展出現場,觀眾在欣賞展示的燈具。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2月24日,在臺北迪化二〇七博物館展出現場,觀眾在欣賞展示的燈具。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相關焦點

  • 臺北首次舉辦「臺灣民俗文物大觀」特展
    臺北首次舉辦「臺灣民俗文物大觀」特展 2008年01月19日 00: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一月十八日下午,「臺灣民俗文物大觀」特展在臺北舉行。   中新社臺北一月十八日電 (記者 孫自法 陳立宇)原住民阿美族的竹筒、閩南人的母舅箱、客家人的銀制薰香爐、眷村生活的軍旅箱……這些平常難得一見的臺灣民俗文物,在首次於臺北舉辦的「臺灣民俗文物大觀」特展上都將一一呈現。
  • 尋找老物件裡的舊時光!《好客山東——居民生活變遷展》展品徵集
    新中國成立以來,各種代表性實物見證了山東社會的發展變遷。在那個年代,黑白電視機是一個家庭最昂貴的奢侈品;在那個年代,縫紉機陪伴一家人走過無數的春秋冬夏;在那個年代,算盤解決了繁雜的計算統計。一張老照片,一段老記憶,一個老地方,一些老故事......這些,無不承載著燦爛的精神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歷史物證,見證了社會的發展變遷。
  • 一場特展用老商標講述「四史」,推動商科人才核心素養發展
    一枚商標,一段歷史,方寸之間承載著商業發展,見證了社會變遷,也發揮著潤物無聲的育人作用,引領著商科學子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尚商。近日,一場以「老商標裡看四史」為主題的特展在上海商業會計學校的滬商文化館中拉開帷幕。
  • 「此岸彼岸—霧峰林家歷史特展」河南開展
    「此岸彼岸—霧峰林家歷史特展」河南開展 2018年12月14日 17:1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與會領導、嘉賓為霧峰林家歷史特展揭幕。(圖片來源:北京市臺聯)  中國臺灣網12月13日鄭州訊 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與河南省臺灣同胞聯誼會共同舉辦的「此岸彼岸——霧峰林家歷史特展」開幕式暨《此岸彼岸》紀錄片新聞發布會在河南省鄭州開幕。
  • 兩岸文物藏品首次「合璧」《船政與臺灣》特展
    兩岸文物藏品首次「合璧」《船政與臺灣》特展 2014-06-26 17:55:5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馬宣 攝《船政與臺灣》特展吸引了兩岸媒體的關注 。 馬宣 攝《船政與臺灣》特展,6月17日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拉開帷幕。. 馬宣 攝   中新網福州6月26日電 (馬宣)由兩岸聯手舉辦的紀念「沈葆楨撫臺140周年——《船政與臺灣》」特展,現正在臺灣臺北、高雄展出。
  • 感動的色彩 ——觀臺灣感動生肖系列兒童彩繪特展有感
    本文以感動的彩色為題,以臺灣地區的感動生肖系列兒童彩繪特展的簡述和「藝起來學學—臺灣藝術與人文教育啟蒙計劃」為大家帶來臺灣色彩為核心的「政產學」美感教育執行案例分享,以此為內地的色彩教學研究提供新的切入點。
  • 《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臺灣巡展 陝臺兩地同步啟幕
    《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臺灣巡展 陝臺兩地同步啟幕 2020年09月29日 13:0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西安9月28日電 (記者 張遠)《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巡展活動28日在臺北啟幕,開幕式採用兩岸實時視頻連線的方式,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和臺灣師範大學同步進行。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北京開幕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京舉行 12月22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臺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開幕。
  • 兩岸合辦《船政與臺灣》特展
    人民網臺北6月20日電(記者吳亞明、尹曉宇)今天上午,由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和臺灣張榮發基金會聯合舉辦的《船政與臺灣》特展,在臺北的長榮海事博物館開幕。 為期1月的本次展覽,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系統介紹1874年6月沈葆楨撫臺期間及其繼任的船政大臣、船政畢業生等,在臺開山闢路、興辦義學、發展經濟等奠定臺灣近代化基礎的史實,以及船政系列學校學生活躍在臺灣各行各業,參與經濟建設的歷史業績等。 福州市副市長林飛致辭時表示,在沈葆楨巡臺140周年時舉辦這次活動,旨在讓更多臺灣民眾了解船政文化,並進一步加強兩岸文化交流。
  • 臺灣名酒特展亮相成都糖酒會
    臺灣名酒特展亮相成都糖酒會 2012-03-28 08:01     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王思羽  臺灣名酒特展上10餘臺灣酒業公司抱團亮相吸引了眾多業者和觀眾駐足觀賞、諮詢接洽。  在本屆糖酒會上,臺北市酒類商業同業公會共組織了臺灣金門皇家酒廠、福峰國際製酒、亞太酒業、福星利華酒業、泰武山酒業、欣雨酒業、上村酒廠、八達元帥實業、彩藝國際、優米公司等十餘家臺灣糖酒公司抱團參展,數十個系列臺灣酒類品牌在臺灣名酒特展展臺集中亮相,吸引了眾多業者及蓉城市民前往諮詢洽談、觀賞品鑑。
  • 臺灣作家「幾米星空特展」在北京開幕(圖)
    臺灣作家幾米詞作家林夕等15位藝術家跨界合作  以青春和孤獨為主題 所有創作以幾米繪畫為靈感  臺灣著名繪本作家幾米、詞作家林夕等15位藝術家的「幾米星空特展」近日在北京三裡屯開幕。此外,臺灣設計師以幾米繪本中形象特別設計製作的5座戶外大型裝置也將同期展出。  幾米星空特展是以幾米的長篇作品《星空》為文本,除幾米外,更特邀14位跨領域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參與創作。展覽大廳中,幾米以「星空」為主題創作的60幅作品與天文學家孫維新用燈光打造的「星空」展場融為一體,大屏幕上循環播放著幾米繪本《星空》的畫面。
  • 「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巡展活動第二站在臺中...
    11月12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陝西省文物交流協會和臺灣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共同主辦的「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
  • 臺灣玩具博物館特展屏東登場
    屏東美術館的玩具特展,滿足大朋友小朋友的童心。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中外玩具網 · 行業新聞】臺灣玩具博物館收藏品,即日起至4月17日在屏東美術館展出,從具古早味的早期童玩到史賓機器人,都在展場一同呈現,跨越時空,讓小朋友大朋友共享童心未泯的滋味。  「夢回時光-臺灣玩具博物館特展」展場分為民俗玩具、臺灣早期童玩、鐵皮玩具、機器人及公仔,還有童玩體驗區。
  • 「1895~臺灣大家族救亡圖存」特展在臺北開展
    「1895~臺灣大家族救亡圖存」特展在臺北開展 2018-09-03當日,「1895~臺灣大家族救亡圖存」特展與「鐵證如山——吉林省檔案館館藏日本侵華檔案展」,雙展聯合在臺北旺旺中時大樓開幕。臺當局前領導人馬英九(中)與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會長林銘鐔(左4)、吉林省檔案局副局長趙志剛(右4)、中國時報社社長王豐(右2)等共同為展覽開幕剪彩。
  • 「福建船政」特展臺北揭幕 珍貴文物首次亮相臺灣
    中國臺灣網12月23日臺北消息   為期六個多月的「福建船政——清末自強運動的先驅」臺灣特展22日下午在臺北長榮海事博物館揭開帷幕。170多件福建船政文物及其他展品首次亮相臺灣。
  • 精品論文賞析(二):感動的色彩——觀臺灣感動生肖系列兒童彩繪特展有感
    本文以感動的彩色為題,以臺灣地區的感動生肖系列兒童彩繪特展的簡述和「藝起來學學—臺灣藝術與人文教育啟蒙計劃」為大家帶來臺灣色彩為核心的「政產學」美感教育執行案例分享,以此為內地的色彩教學研究提供新的切入點。
  • 尋找老物件裡的舊時光,把回憶留在山東博物館——山東博物館邀您...
    一張老照片,一段老記憶,一個老地方,一些老故事......這些,無不承載著燦爛的精神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歷史物證,見證了社會的發展變遷。(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為進一步保管、展示、研究,呈現山東社會的變化,形成有特色的山東記憶,山東博物館將於2021年舉辦《好客山東——居民生活變遷展》。
  • 《地圖臺灣特展》參觀筆記
    《地圖臺灣特展》參觀筆記今天前往臺北市區探訪幾處古蹟,順道去國立臺灣博物館參觀「地圖臺灣特展」(注1)。這項特展展出十六至二十世紀初有關臺灣的古地圖,是國內難得一見的地圖展。常言道:「史地不分家」。從西洋東來的葡萄牙人首先「發現」了臺灣,稱之為「福爾摩沙」(Ilha Formosa),意即「美麗之島」。其實中國人更早發現了臺灣。史書記載,三國時代孫權(東吳)黃龍二年(西元230年)派兵萬人,渡海尋求夷州,並擄掠數千人而還, 是中國經營臺灣的開始,但夷州是否就是臺灣,並無直接的證據,只能算是史家的推測而已。
  • 臺灣美術館現存作品特展呈現百年經典繪畫
    現存作品特展現場。(陳淑芬攝)華夏經緯網11月30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美術館28日舉辦「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開幕儀式,集結1927年起開辦10屆的「臺灣美術展覽會」展覽的現存作品,搜整近百年遷移流轉、分散各地珍貴現存作品及史料,展出前輩畫家陳澄波、林玉山、郭雪湖及陳進等83件經典作品,展場並復刻當年情境呈現民眾眼前。
  • 臺灣工藝信息館特展帶領民眾認識工藝大師作品
    華夏經緯網12月9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信息館整修後於12月重啟開館,並於8日起在一樓展覽空間,辦理開館特展「典藏現場:臺灣工藝開箱計劃」,工藝中心主任許耿修表示,該展結合科技,帶民眾看見工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