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八日下午,「臺灣民俗文物大觀」特展在臺北舉行。首次在臺北舉辦的該展覽包括臺灣各族群家居生活情景再現、臺灣漢族及原住民族五十年以上民俗文物兩大塊內容,參展文物兩百五十七件,彰顯漢族與原住民族各自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風情,本月二十日至二月二十五日在「臺灣民主紀念館」正式展出。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一月十八日下午,首次在臺北舉辦的「臺灣民俗文物大觀」特展進行預展,一位觀眾對特展中「閩南寢室」的洞房內裝飾布置頗感興趣,用數位相機仔細拍攝。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
臺北首次舉辦「臺灣民俗文物大觀」特展
2008年01月19日 00: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一月十八日下午,「臺灣民俗文物大觀」特展在臺北舉行。首次在臺北舉辦的該展覽包括臺灣各族群家居生活情景再現、臺灣漢族及原住民族五十年以上民俗文物兩大塊內容,參展文物兩百五十七件,彰顯漢族與原住民族各自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風情,本月二十日至二月二十五日在「臺灣民主紀念館」正式展出。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一月十八日下午,首次在臺北舉辦的「臺灣民俗文物大觀」特展進行預展,一位觀眾對特展中「閩南寢室」的洞房內裝飾布置頗感興趣,用數位相機仔細拍攝。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
中新社臺北一月十八日電 (記者 孫自法 陳立宇)原住民阿美族的竹筒、閩南人的母舅箱、客家人的銀制薰香爐、眷村生活的軍旅箱……這些平常難得一見的臺灣民俗文物,在首次於臺北舉辦的「臺灣民俗文物大觀」特展上都將一一呈現。
特展主辦方十八日下午在臺北舉行記者會介紹說,「臺灣民俗文物大觀」特展包括臺灣各族群家居生活情景再現、臺灣漢族及原住民族五十年以上民俗文物兩大塊內容,臺灣各族群家居生活分為「原住民阿美族家屋」、「閩南寢室」、「客家公廳」、「眷村生活」四個部分,臺灣四大族群生活場景同室展出,亦有表現臺灣族群不斷融合之意。
臺灣漢族及原住民族五十年以上民俗文物部分,共從民間藏家選送的五百多件藏品中精挑出兩百五十七件展品參展,漢族文物區包括生活性文物、社會性文物、宗教性文物和藝術性文物四類,原住民文物則單獨設區集中展示,以彰顯臺灣漢族與原住民族各自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風情。
臺灣早期的民俗文物,隨著社會急速變遷而逐漸散失,為喚起社會大眾重視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維護,臺灣「文化建設委員會」和臺灣文獻館共同主辦本次特展,農曆鼠年春節前後的本月二十日至二月二十五日在「臺灣民主紀念館」正式展出。(完)
【編輯:張明】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