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流行的說法,是讓孩子多讀書。可是,很多家長,還有語文老師感到困惑的是,孩子在拼命多讀書,書讀了不少,可為什麼語文成績還是不好?
閱讀是學習之母,多讀書,是提高語文成績的不二法門。要求孩子多讀書,應該是抓住了提高語文素養的根本。
說起來,真是風流水輪流轉。記得我小時候讀上學的時候,很多父母將孩子讀課外書視為洪水猛獸一般,堅信孩子讀課外書肯定會耽誤學習。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一個很常見的託詞,就是給讀課外書耽誤了。現在呢,家長是把課外書視若至寶,巴不得孩子多讀書,堅信孩子多讀書一定會有好成績。看到孩子玩手機,就如臨大敵一般心生恐懼;看到孩子讀書,則鼓勵有加心生歡喜。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一個最常見的說法,就是給手機耽誤了。
於是乎,老師要給孩子開出一大串的書單目錄,家長要不斷給孩子買書,家有讀書郎的家庭,家裡都有一大堆的書。為了讓孩子讀書,有些老師還規定了家庭閱讀的具體時間,甚至還需要拍照打卡。為了引導孩子熱愛閱讀,還要搞親子閱讀,讓家長與孩子共讀。這真是陪太子讀書,用心良苦。一些愛顯擺的家長,往往還會把孩子讀書的照片視頻發朋友圈,忍不住要炫耀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多麼的熱愛學習。
問題是,現在不少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合力引導或強逼之下,書讀了不少,可是學習成績還是不好,甚至,連語文成績也不好。
孩子書讀了不少,為什麼語文成績還是不好呢?
這,多讀書,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多讀書,讀多少書才算多讀書?這是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說得清道得明。千萬不能去問題語文老師。語文老師雖然會經常把多讀書掛在嘴邊。但對於到底讀多少書才算多讀書,肯定也是說不當清楚的。你要去問語文老師,那語文老師會認為你在跟他抬槓,可能會跟你急。
另外,多讀書是從數量上來說的。讀書一味追求數量,肯定也成問題。
莊子有一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任何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學生也是如此。而知識是無限的,書也是浩如煙海沒有限量的。以有限的時間,去追逐無限的知識,是危險的。時間有限,書卻是浩如煙海,強調「多讀書」,當然是危險的。
時間有限,書海無涯,強調「多讀書」,顯然很荒唐。
當然,杜甫有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似乎是說,多讀書,就一定能夠寫出好文章。要知道,杜甫也說過:白也詩無敵,飄然若不群。杜甫確實讀過很多書,但李白讀書不多啊,基本就是靠熟讀兩本書打天下,一本是《史記》一本是《離騷》,再多的話,還讀過一些古樂府。
杜甫可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而你只是把書讀破,浪費了森林資源。就像「李白鬥酒詩百篇」,而你喝酒只是把自己喝成一個醉漢,一句詩也寫不出。
學語文,當然需要有一量的閱讀量。不讀課外書,或是讀書太少,當然不行。但是,書海茫茫,單純強調多讀書,顯然成問題。
語文學習需要積累,廣泛閱讀,可能有助於積累。這,只是說可能。讀書,還是要強調感悟與靈性。讀書缺少感悟與靈性,讀書多,又能得到什麼呢?讀書而無所得,就談不上讀書的積累。
讀書最為重要者,在於觸類旁通而一通百通,這才是是真正的讀書之法,也就是讀書的靈性所在。
讀書而無所得,讀書而無觸類旁通的靈性,讀書多而語文成績還是不好,這就是根源所在。
如果說,多讀書語文就一定會好,那自己多讀書就是,還要老師幹什麼?
要學好語文,就要多讀書,這是一句荒唐透頂的蠢話。麻煩的是,現在不少老師也是對多讀書執迷不悟。
羅素有言:人生而無知,但並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智者哲言,雖然有些刻薄,但確實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