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電商幫鄉鄰賣扶貧農產品 文昌媳婦成村裡「帶貨達人」

2020-12-20 東南網

林月梅在田間地頭忙碌。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17日消息 (記者 吳嶽文 文/圖)在海南省文昌市東閣鎮鳳頭村,林月梅是村民們公認的「電商扶貧達人」。她既是村幹部,又是鳳頭村委會電商服務站站長,她每天騎摩託車走村串戶搜羅村裡的扶貧農產品放在網上賣,月銷售額從以前的每月一兩百元到現在萬餘元。一年多來,她幫助農戶銷售了30萬元的農產品。「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有好日子!」林月梅覺得前景非常好,她相信電商消費扶貧這條路會越走越好。

每天騎摩託車來往于田間地頭、快遞網點

6月17日,林月梅一大早就起床打包待寄的農產品了。林月梅家是綠樹掩映下的四進式傳統瓊北民居,不少燕子在院子裡飛來飛去,有的還在老屋內築巢。「我們村的生態好著呢。」林月梅引以為豪。

今年31歲的林月梅快人快語,做事情風風火火。她是海口姑娘,2013年帶著愛情的甜蜜嫁到文昌東閣鎮鳳頭村,現育有一兒一女,丈夫從事運輸業務。

林月梅是個閒不住的人。她每天騎摩託車,來往於快遞網點、田間地頭,積極藉助電商平臺幫助貧困村民銷售農副產品。「以前自己做微商,主要賣農村的土雞蛋、芋頭梗等,沒想到很受青睞,後來就想著做大一點,也能幫幫貧困戶。」林月梅笑著說。

「炒花生7包、東閣鴨蛋4箱……」17日上午11點,在東閣鎮郵政局裡,林月梅將打包好的一箱箱農產品交給郵政局工作人員黃怡。黃怡麻利地接收、稱重、郵寄,兩人配合默契。「很熟悉了,她幾乎每天都會來發貨,郵寄的都是當地農戶家提供的農副產品。」黃怡說,林月梅每天都發好多貨,發貨的地點很廣泛,村民們都對她很信任,客戶對她的產品也滿意。

優質農產品網上熱賣 貧困戶鼓了口袋

說起從事電商扶貧的初衷,林月梅感慨良多。鳳頭村是一個住戶比較分散的村莊,共214戶869人。「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這是3年前鳳頭村村民生活的寫照。由於貧窮落後,該村被列入文昌市「十三五」期間整村推進的貧困村。村裡盛產桃金孃、紅皮花生、板慄地瓜、黃皮等,村民家裡的雞、鴨、鵝基本都是生態養殖。可惜村民缺乏銷售渠道,好貨往往賣不到好價錢。

「鳳頭村是一座金山銀山,但目前還不算富裕,自己要出份力,來改變村裡的面貌。」2016年10月,林月梅毛遂自薦,競選村幹部,得到了村民們支持擁護,當選鳳頭村「兩委」委員。此後,林月梅努力探索致富項目。

學會計出身的林月梅第一個想到了村裡的農產品銷售。「村民家的無公害優質農產品多好,如果賣不出去,我覺得很可惜。」林月梅決定用電商平臺把村裡的農產品推介出去,她做起了電商,在朋友圈幫助當地農戶特別是貧困戶銷售農產品,積累了許多客源。一開始,有些村民還不理解電商是什麼,林月梅就一戶戶跑,耐心地向農戶解釋,幫忙挑選優質的農產品。「我收集農產品後進行包裝,放在海南省愛心扶貧網上售賣,很快打開了市場。」林月梅樂呵呵地說,自己幾乎每天都往貧困戶家裡跑,不斷挖掘村裡的優質農產品,陸續上架了10多種農產品。

「這個筍很新鮮,可以做酸筍和筍乾拿到愛心扶貧網上賣。」有一天,林月梅被村民手裡的竹筍吸引了,拍照、嘗產品、問價格、動作熟練,一氣呵成。林月梅介紹,當地的雞蛋、鴨蛋一上網就被一搶而空,常常斷貨。她母親醃製的芋頭梗,也是很搶手的一款農副產品。醃製的芋頭梗,不但可以作為鹹菜直接食用,也可搭配肉、大腸、魚等烹製成美味佳餚。如今聰明能幹的林月梅已經是村裡家喻戶曉的「電商扶貧達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林月梅說,能幫助別人,她覺得很快樂。林涕是鳳頭村的貧困戶,因殘致貧。他種植了一些花生,每到收穫季節,林月梅都主動上門收購,並自掏腰包墊付郵遞費。作為村幹部,林月梅也很關心貧困戶的生活,經常上門幫忙解決困難。在政府的幫扶下,貧困戶林道武養了500隻鴨,每天都能收穫300多個鴨蛋。林月梅看中這些鴨蛋味道鮮香,營養價值豐富,便定期到林道武家收購鮮鴨蛋,再醃製成鹹鴨蛋,放到海南愛心扶貧網上銷售,受到消費者喜愛。「很感謝阿梅經常過來收鴨蛋,幫我們賣出去,我以後要把鴨子養好,給她提供更多、更好的鴨蛋。」林月梅的幫助讓林道武格外感激。

村莊蛻變成美麗鄉村 建檔立卡貧困戶49人全部脫貧

去年3月,鳳頭村7戶村民種植的30餘畝約10萬斤蜜本南瓜沒人買,其中3戶是貧困村民,林月梅不禁愁上心頭。她與海南愛心扶貧網取得聯繫,請求幫助。海南愛心扶貧網第一時間將蜜本南瓜進行上架,同時線下對接海南愛心企業進行大批採購。經過幾天的努力,這些南瓜全賣光了。今年,鳳頭村農戶種植的冬瓜行情不好,經林月梅的多方推銷,冬瓜也銷售一空,減少了農戶的損失。

近兩個月來,文昌市已經舉辦了幾場愛心扶貧大集市,每次林月梅都帶領村裡的農戶參加。「我們帶去的小粒紅花生、桃金孃、鹹鴨蛋和粿仔,都是村裡的特色產品,都是原生態的,非常健康,銷路特別好。」

「要想讓貧困戶穩定脫貧,要給他們一個賺錢的渠道,林月梅剛好打通了這個渠道。」海南省信訪局的駐村第一書記劉鴻文告訴記者,林月梅利用電商平臺幫助貧困戶拓寬了銷路,激發了貧困戶的生產積極性,在她的努力下,鳳頭村委會註冊成立的鳳頭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每月通過電商平臺獲取的收益從最初的200元增加到現在的七八千元,許多村民從中受益。

如今的鳳頭村華麗蛻變,隨處可見硬化水泥路通至每家每戶。村莊裡,屋舍整潔,房前屋後分布著垃圾收集設施,村莊文化宣傳欄附近還建起了燈光休閒小廣場。放眼田洋,綠油油的地瓜葉匍匐著,地裡種上了百香果,養雞養羊的農戶們在忙碌著。該村被評為「海南省三星級美麗鄉村」。2019年,鳳頭村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1.5萬元。

文昌市東閣鎮鳳頭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梅嶽勝表示,林月梅不僅吃苦耐勞,而且有知識、有能力、肯幹事,「農村最需要像這樣的村幹部,帶頭致富又能為村民辦實事。」目前,鳳頭村原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3戶49人已全部脫貧。

「通過電商,我們為農民提供最初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的終端結合,幫助農民在網店上銷售產品,為農民增加更多收入。」文昌市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農村電商為扶貧工作插上了「網際網路+農業」的翅膀,助力全市脫貧攻堅工作。

相關焦點

  • 扶貧達人 「鄉村鬍子哥」:有了這樣的帶貨邏輯才能良性循環
    扶貧達人 「鄉村鬍子哥」:有了這樣的帶貨邏輯才能良性循環 央視網消息(記者 霍筠霞):柚子、茶葉、辣椒醬、草果……在「鄉村鬍子哥」幫農民帶過的貨單裡種類豐富。那次在重慶推廣巫山脆李,原本可以連線,但為了效果更好,他們選擇開7個多小時車、跑377公裡的山路來到現場,雖然官方沒有時長要求,但他們都會儘量延長時間,「能多賣一單是一單」,「直播做了6個多小時,賣了幾噸的李子」。截至目前,「鄉村鬍子哥」到現場做直播帶貨的國家級貧困縣有6個,都是以視頻加直播的形式呈現。
  • 直播帶貨「火」了 海墾農產品「活」了
    「直播帶貨」時代,海墾集團再次抓住了機遇,在直播經濟風口下力拓農產品銷售渠道,開啟線上營銷新模式,助力海南消費扶貧的同時又帶「活」了海墾農產品品牌。海墾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業僑聯合抖音達人寶島阿林、南海網、南國都市報主播天琴,一同為海墾農產品打CALL。
  • 扶貧幹部變身「帶貨達人」助力村民脫貧奔小康
    5月20上午,冷水灘區上嶺橋鎮明塘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周靈敏來貧困戶黃雙鳳家中送賣雞蛋的錢。「我聽說講村裡有個扶貧幹部在網上幫村民賣土特產,昨天特意帶了50個土雞蛋到村委會找到他,希望他幫忙賣出去,沒想到他晚上就給我打電話說雞蛋已經賣出去了,今天就把錢送過來給我了,以後家裡的農產品不用擔心賣不出去了。」黃雙鳳拿著賣雞蛋的錢,言語中充滿了對周靈敏的感激。
  • 石門縣電商扶貧農產品展銷活動舉辦 支書直播代言 助力農貨出村
    石門處在北緯30度中國名優綠茶走廊帶上,給茶葉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9月25日晚7時許,石門縣三聖鄉庚子山村黨支部書記程益來到位於常德河街的常德品牌·中國品質生活館,一走進石門味道特色館直播間,便開始賣力吆喝起來。程益重點介紹了石門銀峰茶:「石門銀峰茶幹茶翠綠,芽毫顯露,湯色黃綠明亮通透,香味持久,回甘悠長。」
  • 張家界永定區:「屋場會」成了「帶貨」平臺
    「屋場會」成了「帶貨」平臺張家界永定區「同心屋場會」除了展現新農村精氣神,還助當地農產品銷售12月16日上午,張家界市永定區天門山鎮黃莊村「同心屋場」「屋場會」展現新農村精氣神「村裡的舞蹈隊就是在我們的『屋場會』上提出後,得到發展和壯大的。」56歲的村民胡愛英告訴記者,現在生活水平好了,文化建設也要跟上來,而且村裡喜歡跳舞的姐妹也很多,「所以我就在『屋場會』上提出乾脆村裡成立一個舞蹈隊,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 山東省首場扶貧農產品帶貨直播活動在棗莊薛城區舉行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訊 5月23日,山東省首場扶貧農產品帶貨直播公益活動——「好品山東-鄉村名品」賦能全省區域品牌建設活動走進棗莊市薛城區。山東廣播電視臺鄉村廣播(山東鄉村廣播)的主播款款、官官、DJ劉壯實變身網紅主播與棗莊市扶貧幹部、薛城區黨政領導、扶貧大棚負責人等現場直播帶貨,宣傳推介薛城區特色扶貧農產品,傳遞脫貧群眾的幸福心聲。
  • 消費扶貧·電商助農」 扶貧農產品大型直播節在福州啟動
    9月30日上午,由福建供銷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省集閩優地理標誌產品展示中心有限公司主辦的「消費扶貧·電商助農」扶貧農產品大型直播節暨集閩優直播基地啟動儀式在福州美倫大飯店展宏廳舉辦。通過慈善捐贈形式發動社會各界響應國家號召,大量採購扶貧及農特產品;重點打造會員制定製農業模式,以接近零加價的模式實現家庭終端定製消費、限時快遞服務;實現「集個性化定製、預售模式於一體的會員制農產品綜合性服務平臺。
  • 「賣火箭」的直播帶貨女王——薇婭,曾幫袁隆平賣海水稻
    她成了帶貨能力超A的銷售女郎,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2017年10月,薇婭在一場直播中,為一家零粉絲的皮草店引導銷售額達到7000萬。2018年起,薇婭開始投身公益直播,累計帶動貧困地區農產品銷量近3000萬。11月11日,薇婭直播間全天銷售金額超過3億元。12月5日,阿里巴巴公益授予薇婭「2018脫貧攻堅公益明星」證書 。從此,薇婭開啟了公益之路。
  • 助力黔貨風行天下!央企消費扶貧暨網絡直播帶貨扶貧高峰論壇在貴陽...
    藉助本次活動,將進一步整合資源、擴大戰果,聚焦貴州扶貧,講好貴州扶貧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貴州、宣傳貴州,助力貴州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在本次活動中,由國務院國資委科創局、貴州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中國扶貧》雜誌社、央企消費扶貧電商平臺邀請相關部門、知名央企、有關專家齊聚貴陽,舉辦央企消費扶貧暨網絡直播帶貨扶貧高峰論壇,共同探討消費扶貧和直播帶貨如何促進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長,如何促進直播帶貨行業的健康發展,更好助力脫貧攻堅,以此為契機大力促進貴州的消費扶貧,充分展示貴州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果。
  • 直播帶貨,「她力量」掀起扶貧助農熱潮
    省市兩級婦聯主席與廣大群眾隔屏互動,「雲」上相見,介紹各自具有特色的家鄉農產品,不僅帶領大家買買買,更帶動了全省各級婦聯主席、執委和近千名女性帶貨主播,通過手機直播帶貨,共同為湖南特色扶貧產品代言,助力脫貧攻堅。
  • ——我省積極推進電商扶貧見聞-山西日報數字報
    閱讀提示  電商扶貧,就是把「網際網路+」納入政府扶貧工作體系中,通過一戶帶多戶、一店帶多村的精準扶貧帶貧機制,對接城鄉廣域的大市場,使農產品藉助網際網路「飛」出山溝溝,進而帶動貧困群眾就業增收。
  • 各級媒體「實力帶貨」、電商平臺全面發力 共同助力湖北農副產品銷售
    本月初,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發起「謝謝你為湖北拼單」的大型公益活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直播《我給家鄉帶個貨》,獲得積極響應,帶貨效果非常明顯,湖北優勢農副產品生產銷售形勢向好。在助力湖北農副產品銷售上,「媒體+電商」的組合擦出了怎樣的火花?
  • 電商扶貧讓土特產變身「香餑餑」
    依託電商新業態推動消費扶貧的新模式,被稱之為「電商扶貧」,也被視為推動消費扶貧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讓農產品從滯銷變暢銷,從「土疙瘩」變成「香餑餑」,並轉化為消費扶貧的「新引擎」。在海東市平安區石灰窯鄉,就有這樣一位能人,他憑藉電商力量,將家鄉的土特產推向網絡的另一端,在自己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帶動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他就是丁珍芳。
  • 巧媳婦脫貧帶富故事⑰丨天下沒有難賣的農產品——記河南省果然...
    於是,借著「電子商務進農村」的東風,她創立了河南省果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開展農產品上行業務,立志把鹿邑的農產品送至更多家庭的餐桌上。剛回到鹿邑,王彤便開始調查走訪,她發現村裡的農產品滯銷不是因為產品不好,而是信息的不對稱造成了好產品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
  • 【網聚美好安徽·決戰脫貧攻堅】 「帶貨徽姑娘」 帶出紅火好日子
    帶貨「閨女」遠近聞名  村民程彩玲在村子裡開了家嶺腳農家樂,前往徽開古道徒步的旅客通常會選擇這裡作為徒步的出發點。日子久了,淳樸的程彩玲和許多驢友成了朋友,驢友們時常讓她幫忙帶點正宗的山貨,久而久之程彩玲成為當地有名的「帶貨徽姑娘」。
  • 永興「人氣主播」助力貧困戶農產品「走俏」
    據了解,當天參與直播的天宇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是當地的一家扶貧企業,村裡190位貧困戶通過資金入股、勞務入股等方式增加收入。農場共養殖了2萬多羽四黃雞,由於品質好,銷售一直不錯。受前期疫情影響,農場的土雞也面臨著滯銷的困惑。該合作社負責人劉春平介紹,疫情來臨後線下收購商比較少,雞蛋有了些庫存,大家對土雞、雞蛋的銷售發了愁。
  • 預告| 第四屆重慶電商扶貧愛心購活動拍了拍你!
    專題直播主播帶你去扶貧京東中國特產·重慶館等直播平臺和機構網紅主播與貧困區縣、鄉鎮互動直播帶貨對特色農副產品進行推介福利多多有線+順豐助力扶貧愛心購直播活動重慶有線聯合順豐有線電視超高清大屏+手機微信小程序小屏線上直播帶貨銷售有了互動電視媒介資源以及倉儲、物流、產業園運營的加持農產品將插上科技的翅膀賣得掉、賣得快、賣得好、賣得遠譜寫「為愛助力、為愛閃購 e起脫貧迎小康」電商扶貧新篇章
  • 國務院扶貧辦:直播帶貨是扶貧的重要方式!再不做帶貨,就out啦!
    4月24日,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司長陳洪波表示,通過網絡直播銷售扶貧產品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近年來特別是疫情期間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一是把貧困地區的產品賣出去了,還有就是拓寬了貧困群眾增收的渠道,同時也讓城裡的人知道並且享受了貧困地區綠色、優質的農產品。
  • 乳山特色農產品成了搶手貨——網紅直播帶貨再傳銀灘美名
    今年以來,隨著當地電商平臺建設力度的逐步加大,越來越多的網紅成為網上直播帶貨的助力,讓更多當地農產品賣到大江南北。在「網」紅直播帶動下,周邊農民手裡的滯銷的農產品也都成了搶手貨,有效解決了市場銷路窄、營銷渠道弱,農戶「有貨賣不出」的難題。揚帆網紅黨支部目前已經與李家村、徐家耩村等村黨組織合作社建立合作關係,為電商公司和企業農戶牽線搭橋結對,突破一般電商「主播+陪播」帶貨模式,形成了「第一書記+群眾」的直播帶貨新方式。
  • 「不愁賣」成高頻詞 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
    去年,一直在外打零工的他聽說村裡的中藥材產業搞的有聲有色,便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回鄉種植金絲皇菊。「每個月賺的不比在外少,又能照顧到父母。」 黃大兵計劃明年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在杉木村,像黃大兵一樣以種植中藥材脫貧致富的人還有很多。「效益好」、「不愁賣」是他們口中最常提到的兩個詞。「效益好」得益於對發展產業的精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