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梅在田間地頭忙碌。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17日消息 (記者 吳嶽文 文/圖)在海南省文昌市東閣鎮鳳頭村,林月梅是村民們公認的「電商扶貧達人」。她既是村幹部,又是鳳頭村委會電商服務站站長,她每天騎摩託車走村串戶搜羅村裡的扶貧農產品放在網上賣,月銷售額從以前的每月一兩百元到現在萬餘元。一年多來,她幫助農戶銷售了30萬元的農產品。「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有好日子!」林月梅覺得前景非常好,她相信電商消費扶貧這條路會越走越好。
每天騎摩託車來往于田間地頭、快遞網點
6月17日,林月梅一大早就起床打包待寄的農產品了。林月梅家是綠樹掩映下的四進式傳統瓊北民居,不少燕子在院子裡飛來飛去,有的還在老屋內築巢。「我們村的生態好著呢。」林月梅引以為豪。
今年31歲的林月梅快人快語,做事情風風火火。她是海口姑娘,2013年帶著愛情的甜蜜嫁到文昌東閣鎮鳳頭村,現育有一兒一女,丈夫從事運輸業務。
林月梅是個閒不住的人。她每天騎摩託車,來往於快遞網點、田間地頭,積極藉助電商平臺幫助貧困村民銷售農副產品。「以前自己做微商,主要賣農村的土雞蛋、芋頭梗等,沒想到很受青睞,後來就想著做大一點,也能幫幫貧困戶。」林月梅笑著說。
「炒花生7包、東閣鴨蛋4箱……」17日上午11點,在東閣鎮郵政局裡,林月梅將打包好的一箱箱農產品交給郵政局工作人員黃怡。黃怡麻利地接收、稱重、郵寄,兩人配合默契。「很熟悉了,她幾乎每天都會來發貨,郵寄的都是當地農戶家提供的農副產品。」黃怡說,林月梅每天都發好多貨,發貨的地點很廣泛,村民們都對她很信任,客戶對她的產品也滿意。
優質農產品網上熱賣 貧困戶鼓了口袋
說起從事電商扶貧的初衷,林月梅感慨良多。鳳頭村是一個住戶比較分散的村莊,共214戶869人。「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這是3年前鳳頭村村民生活的寫照。由於貧窮落後,該村被列入文昌市「十三五」期間整村推進的貧困村。村裡盛產桃金孃、紅皮花生、板慄地瓜、黃皮等,村民家裡的雞、鴨、鵝基本都是生態養殖。可惜村民缺乏銷售渠道,好貨往往賣不到好價錢。
「鳳頭村是一座金山銀山,但目前還不算富裕,自己要出份力,來改變村裡的面貌。」2016年10月,林月梅毛遂自薦,競選村幹部,得到了村民們支持擁護,當選鳳頭村「兩委」委員。此後,林月梅努力探索致富項目。
學會計出身的林月梅第一個想到了村裡的農產品銷售。「村民家的無公害優質農產品多好,如果賣不出去,我覺得很可惜。」林月梅決定用電商平臺把村裡的農產品推介出去,她做起了電商,在朋友圈幫助當地農戶特別是貧困戶銷售農產品,積累了許多客源。一開始,有些村民還不理解電商是什麼,林月梅就一戶戶跑,耐心地向農戶解釋,幫忙挑選優質的農產品。「我收集農產品後進行包裝,放在海南省愛心扶貧網上售賣,很快打開了市場。」林月梅樂呵呵地說,自己幾乎每天都往貧困戶家裡跑,不斷挖掘村裡的優質農產品,陸續上架了10多種農產品。
「這個筍很新鮮,可以做酸筍和筍乾拿到愛心扶貧網上賣。」有一天,林月梅被村民手裡的竹筍吸引了,拍照、嘗產品、問價格、動作熟練,一氣呵成。林月梅介紹,當地的雞蛋、鴨蛋一上網就被一搶而空,常常斷貨。她母親醃製的芋頭梗,也是很搶手的一款農副產品。醃製的芋頭梗,不但可以作為鹹菜直接食用,也可搭配肉、大腸、魚等烹製成美味佳餚。如今聰明能幹的林月梅已經是村裡家喻戶曉的「電商扶貧達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林月梅說,能幫助別人,她覺得很快樂。林涕是鳳頭村的貧困戶,因殘致貧。他種植了一些花生,每到收穫季節,林月梅都主動上門收購,並自掏腰包墊付郵遞費。作為村幹部,林月梅也很關心貧困戶的生活,經常上門幫忙解決困難。在政府的幫扶下,貧困戶林道武養了500隻鴨,每天都能收穫300多個鴨蛋。林月梅看中這些鴨蛋味道鮮香,營養價值豐富,便定期到林道武家收購鮮鴨蛋,再醃製成鹹鴨蛋,放到海南愛心扶貧網上銷售,受到消費者喜愛。「很感謝阿梅經常過來收鴨蛋,幫我們賣出去,我以後要把鴨子養好,給她提供更多、更好的鴨蛋。」林月梅的幫助讓林道武格外感激。
村莊蛻變成美麗鄉村 建檔立卡貧困戶49人全部脫貧
去年3月,鳳頭村7戶村民種植的30餘畝約10萬斤蜜本南瓜沒人買,其中3戶是貧困村民,林月梅不禁愁上心頭。她與海南愛心扶貧網取得聯繫,請求幫助。海南愛心扶貧網第一時間將蜜本南瓜進行上架,同時線下對接海南愛心企業進行大批採購。經過幾天的努力,這些南瓜全賣光了。今年,鳳頭村農戶種植的冬瓜行情不好,經林月梅的多方推銷,冬瓜也銷售一空,減少了農戶的損失。
近兩個月來,文昌市已經舉辦了幾場愛心扶貧大集市,每次林月梅都帶領村裡的農戶參加。「我們帶去的小粒紅花生、桃金孃、鹹鴨蛋和粿仔,都是村裡的特色產品,都是原生態的,非常健康,銷路特別好。」
「要想讓貧困戶穩定脫貧,要給他們一個賺錢的渠道,林月梅剛好打通了這個渠道。」海南省信訪局的駐村第一書記劉鴻文告訴記者,林月梅利用電商平臺幫助貧困戶拓寬了銷路,激發了貧困戶的生產積極性,在她的努力下,鳳頭村委會註冊成立的鳳頭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每月通過電商平臺獲取的收益從最初的200元增加到現在的七八千元,許多村民從中受益。
如今的鳳頭村華麗蛻變,隨處可見硬化水泥路通至每家每戶。村莊裡,屋舍整潔,房前屋後分布著垃圾收集設施,村莊文化宣傳欄附近還建起了燈光休閒小廣場。放眼田洋,綠油油的地瓜葉匍匐著,地裡種上了百香果,養雞養羊的農戶們在忙碌著。該村被評為「海南省三星級美麗鄉村」。2019年,鳳頭村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1.5萬元。
文昌市東閣鎮鳳頭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梅嶽勝表示,林月梅不僅吃苦耐勞,而且有知識、有能力、肯幹事,「農村最需要像這樣的村幹部,帶頭致富又能為村民辦實事。」目前,鳳頭村原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3戶49人已全部脫貧。
「通過電商,我們為農民提供最初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的終端結合,幫助農民在網店上銷售產品,為農民增加更多收入。」文昌市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農村電商為扶貧工作插上了「網際網路+農業」的翅膀,助力全市脫貧攻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