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點為王」遭遇「彎道超車」

2020-12-25 騰訊網

來源:圖蟲創意

*來源:中國科學報(ID:china_sci),作者:袁一雪

再過幾天就是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初試時間了。

此時,已順利推優的復旦大學理工科大四學生許可既有成功上岸的喜悅,也有「劫後餘生」的慶幸。

就在她參加保研推免考試的前夕,收到了學校今年保研推免政策將按教育部最新文件進行改革的通知。

在臨門一腳時發生這樣的變化,許可深感茫然。「此前,我幾乎一心撲在提高績點和準備研究生考試上。但這樣一改,那些在舞蹈、體育大賽中獲獎以及去國際組織實習的同學就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多了加分的可能。」

政策突變引發焦慮

根據教育部最新文件,復旦大學公布的保研推免政策是,申請人平均績點成績被折算為百分制學業綜合成績,再按 70%權重計入遴選總成績;

申請人參軍入伍服兵役、參加志願服務、到國際組織實習、科研成果優秀、競賽貢獻突出等指標,經學校推免生遴選工作專家審核小組嚴格審核認定後,按最高30分納入遴選總成績……

該政策一經宣布,立刻在校內引起討論。有位自稱復旦大學大三在讀的學生,在知乎上對此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在這樣的政策下,即便自己再努力,成為「做題家」,也無法趕上那些「好吃懶做」卻擁有國際組織實習經驗或者在大賽中獲獎的人。

作為分管教學的副系主任,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馬臻在學校推出文件之前,就已經通過電子郵件、微信、電話等方式與有意保研的學生進行了溝通,提醒學生早做準備,並回答了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

「我們系推免名單公布後,沒有收到任何反對意見。學校整體也進行了公示。」

面對網絡上對於復旦大學此次推免政策的質疑,馬臻認為,首先無法確定該名學生身份的真實性;其次,所謂加分項,並非單項加30分,而是一位學生所有加分項累計不超過30分。

在復旦大學,保研分為「推出」(學生獲得推薦資格)和「接收」(學生申請的院系確定錄取)兩個步驟。獲得「推出」資格的學生可以參加外校「接收」面試,也可以聯繫參加本校「接收」面試。

「往年復旦大學『推出』步驟綜合考查學生的績點和面試成績,擇優錄取。」馬臻表示,而今年,復旦大學根據教育部文件精神進行調整,「推出」步驟綜合考查學生的績點(滿分70分)和30分加分項,「接收」步驟只看面試成績。

即便有少數學生有潛在加分內容,他們也需要通過學校的答辯才能獲得加分,而且還要公示。

推免名單出來後,許可發現只有少數學生獲得了額外加分,這讓她在稍稍鬆口氣的同時也為學弟、學妹們捏一把汗。

「今年我們還是以學習成績為主,那麼明年是不是就會有人為了拿到加分項特地去國際組織實習,或者去參加個很水的比賽。這對於真心想在國際組織工作的同學來說不見得是件好事,其他人可能會認為他們有功利心。」許可坦言。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此次的改革是對破「五唯」中的「唯分數」進行回應,「增加的內容讓評價依據更加多樣,且國際比賽設置的評判標準相對比較剛性、過程可信,進而增加了對學生評價的剛性。就此而言,這是一項良性的改革」。

「績點」背後的潛在邏輯

曾經,「績點為王」是校園裡的「潛規則」。為了保證更公平,高校衡量學生學習的計算單位是平均分績點,即將學分與績點進行計算,並以取得一定的學分和平均學分績點作為畢業和獲得學位的標準。

在高校,不論是選修雙學位、讀研、出國留學還是找工作,績點都是基本保障。

為了追求績點,一些學生不惜選報績點高且通過率高但可能對自己沒什麼用的課程,浪費了不少時間。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劉雲杉曾經用了4年時間做了200多個學生的訪談。

她在分析結果時認為:「學年或總評學習績點=所學課程學分績點之和÷所學課程學分之和。因為所有課程均參與計算,所以就課程對績點的貢獻來看,除了學分大小有差異之外,課程的其他特徵都被夷平了。」

目前在美國留學的劉聰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提到,在國內高校就讀時,哪門課教師給的分數高,學生就選擇哪門課的情況很常見。

「我們經常問學長,這門課嚴不嚴、好不好過、給的分高不高,以至於一些很重要的課無人選,一些不那麼重要的課卻有很多人選。」劉聰說,他們稱這種課為「水課」。

這也是績點背後邏輯的一部分。除了得失之間的謹慎選擇,高績點還意味著內捲化。

內捲化是最近新出的網絡流行詞。現在很多高校學生用它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競爭,即為了不被別人的勤奮與優秀落下,就不得不逼迫自己更勤奮、更優秀。

例如,一門課程的教師要求大家提交3000字的論文,後有學生發現字數越多越能拿到高分數,於是所有人都使出渾身解數捲入字數的競爭。

許可的本科並沒有陷入「水課」的糾結,「我的目標一直很明確,不會選擇對自己沒有用的水課」。但她卻沒有逃過績點背後的內捲化,同時擔心推免政策改革後可能會引發新的內卷。

被曲解的評價體系

在馬臻眼中,績點成為讓學生鑽營的「內驅力」,是對績點的誤解。「有些老師對學生說,『績點很重要』,並不是因為績點決定人一生的成功,而是以此讓學生好好讀書,不要荒廢大好時光。」

在馬臻看來,為了防止學生「混大學」,高校對於學生畢業有自身的底線要求——績點必須高於某一個數值,這是一種強迫性的評價。「除了底線要求,大學並沒有強迫學生用績點來參評——你可以選擇用績點來競爭獎學金、保研名額,也可以選擇『不跟他們玩』。」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操太聖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也表示,績點反映的只是學生課程學習的情況。這些課程是指顯性的、在培養方案中列出的學習科目,且以知識學習為主要形式。

「從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術性學習和社會性學習等多元學習方式來看,績點只能部分反映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狀況。」

他補充說,除了績點外,參與競賽、國際組織實習、論文發表等其他要求,正反映出學校響應國家有關教育評價的政策精神,嘗試更多元地評價學生,以期破除「五唯」,引導學生更全面地發展。

這些新的評價維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校對時代新人素養的關注,如具有創新精神、較強的競爭力、國際視野和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等。

「如果從遴選研究生的角度來說,重視上述能力的考查與評價是合適的。」

對於有人對國際競賽等「加分」的「吐槽」,馬臻認為,這是他們戴著「有色眼鏡」看,且不明真相。

因為現實是,學校能獲得加分的學生並不多,加的分也不多;有的人即使加了分也沒能「推出」;有的人即使加了分,名次提前了,也不影響他原本不需要加分就能「推出」的事實,對他人能否「推出」也不構成影響;還有的人雖然因為當藝術團團長、做科研發論文獲得加分,但前期在這些事情上花費了大量時間,可能也因此影響了績點。

而有的學生(比如準備留校當輔導員的學生)通過答辯獲得加分後按照總分排序如能進入院系「推出」名單,那麼學校會相應增加「推出」名額,不佔院系常規「推出」指標,不影響其他學生。

衡量未來人才的標尺

不論是績點還是加分,都是不斷調整學生評價體系的嘗試之舉。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並在其中第四條強調「改革學生評價,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對此,操太聖認為,不論是績點還是其他評價方式,歸根結底,都是衡量未來需要什麼樣人才的標尺,「其內涵規定性才是我們進行學生評價時要關注的重點。因此,不忘人才培養之本質,靈活採取多維的方法才是應有之義」。

儲朝暉舉例說,當年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葉企孫正是在日常授課中發現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的才華,才舉薦他去美國留學,進而有了李政道日後的成就。

「任何一種評價都會對被評價方造成壓力,如果要淡化這種競爭性和選拔性帶來的壓力,就需要將評價在日常中進行,但目前評價標準過於集中和統一。」

在美國,績點同樣是學生考研和找工作的指標之一。身在其中的劉聰認為,美國績點的考量體系較之國內有以下幾點可以參考。

首先,績點分數評價標準統一。「在國內,不同學校的績點滿分不同,有的是5分,有的是4分,還有4.5分的。那麼在找工作時,同樣是3.4分的話,滿分5分和滿分4分的學生能力就大不一樣。」劉聰舉例說。

而且,讓學生備感壓力的是,很多課程考核只有一次,如果考砸了就很難挽回。但在國外,考核是隨時進行的,即便期末考試發揮不佳,老師也會根據平時表現綜合評分。

再者,同一門課程的考試難易程度不同。遇到簡單的試卷,學生考分較高;遇到較難的試卷,則可能考分較低。國內高校往往直接按照得分換算成績點,而國外教師則會根據考試的難易程度、學生總體得分情況,對績點進行加減,保證績點不會過高也不會過低。「這就讓學生在選擇課程的時候不太會考慮它的難易程度。」劉聰說。

馬臻曾多次參加校內評審工作,發現了一些好的做法。例如,實行分類評審,既可以按照文科、理工科和醫科分組,也可以按照學術科研組、社會活動組、藝術體育組等分類。

他認為,應該紮緊制度的籬笆,防止「鑽空子」。比如,高校鼓勵本科生做科研、發表論文,但同時也要防止通過發表掛名論文而在評價中獲利現象的發生。

再比如,有些學生在參加優秀畢業生評選時,沒有說清楚自己只是「參與」了某個項目,有誤導的嫌疑。這就意味著,要對「是否加分」「加多少分」進行嚴格測算,對學生報上來的內容也要嚴格審查。

「此外,在研究生獎學金評定過程中,要避免簡單地『數論文』做法,要強調論文的質量,並對申請國家獎學金的研究生增加答辯環節。同時,還要加強評價體系的制度建設,既不能『看人下菜碟』,也不能輕易變來變去。要做好制度的編制和解釋工作,讓學生也能參與進來,獲得學生的認同。」

馬臻認為,無論校內外都應該加強對各種各樣優秀學生的宣傳報導,不僅要有關於「論文達人」的報導,也要有關於學生做志願者、參加文體活動的報導。

「為了績點而刷成績、為了保研而想各種辦法,本質上還是沒有想清楚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換個角度想,很有可能你心中糾結的事情本來就不是什麼事兒,你沒有追求到的研究生生活也並不一定適合你;一味地羨慕別人獲得加分沒有意義,很有可能那是別人用血汗掙來的,也有可能別人靠加分走上了一條並不適合自己的道路。」採訪結束前,馬臻如是說。

相關焦點

  • 「績點為王」遭遇「彎道超車」|保研|碩士研究生|績點|復旦大學
    「此前,我幾乎一心撲在提高績點和準備研究生考試上。但這樣一改,那些在舞蹈、體育大賽中獲獎以及去國際組織實習的同學就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多了加分的可能。」政策突變引發焦慮根據教育部最新文件,復旦大學公布的保研推免政策是,申請人平均績點成績被折算為百分制學業綜合成績,再按 70%權重計入遴選總成績;申請人參軍入伍服兵役、參加志願服務、到國際組織實習、科研成果優秀、競賽貢獻突出等指標,經學校推免生遴選工作專家審核小組嚴格審核認定後,按最高30分納入遴選總成績……該政策一經宣布,立刻在校內引起討論。
  • 彎道超車,把握住機會
    而那些平日裡不顯山不露水的黑馬們,這是一次彎道超車的好時機,只要注意方向,看清前方彎道反光漆提示的方向,也是能完成一次很漂亮的漂移。雖然高考確實挺重要,是人生中的1次重大方向抉擇,功成名就皆大歡喜,名落孫山家庭鬱悶。但是人生也不是一次高考就能決定的,在日後的每個階段都有一些彎道在等待我們,是超車還是穩定落後,只看自己的選擇而已。
  • 華為彎道超車或將成功?
    打開APP 華為彎道超車或將成功? 近日,俄羅斯傳來好消息,華為彎道超車或將成功,前不久,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傳來好消息,華為已經啟動新計劃,發展光晶片,如果成功實現彎道超車,那麼荷蘭ASML的光刻機將慢慢失去作用,美國新規自然也將變成一紙空文,在光晶片領域,其實華為早就開始了布局,比如投資10億英鎊在英國劍橋建立了一個光晶片的生產中心,另外武漢光晶片工廠也已經完成封頂,正式投產之後,將從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測全部環節實現自主化
  • 男子彎道超車 車輛秒變「夾心餅乾」
    日前,涪陵男子張某駕車經過彎道時,嫌前車車速過慢,在超車時對向車道突然駛來一輛大貨車,他駕駛的小轎車瞬間成為「夾心餅乾」,所幸人員沒有受到嚴重傷害。當晚9點許,涪陵區公安局交巡警支隊江東勤務大隊民警接警稱,在省道206江北新力道班路段發生一起交通事故,需要民警救助。
  • 彎道可以超車,但先確保你不翻車
    彎道超車這個詞最近總是出現在各種文章裡,對於剛學會開車的我來說有點摸不著頭腦,因為交通規則明明規定,在彎道不許超車的,那樣很容易翻車。為了徹底解除我的疑惑,我查了一些資料,搞清楚了彎道超車的來龍去脈。她通過一年多時間,提高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看起來是生活遇到了彎道,她卻通過自己的方法,實現了彎道超車。也是這位姐姐的故事,讓我相信了彎道超車的存在,但彎道超車的前提是車技要好,打鐵還需自身硬。
  • 如何解讀網絡新詞「彎道超車」是什麼意思?
    如何解讀網絡新詞「彎道超車」是什麼意思?現在網絡上流行一個新詞叫「彎道超車」,也有人用於經濟領域裡的趕超之比喻。我認為「彎道超車」的意思應該理解成在同等條件下,找到一條比彎道短得多的捷徑,然後可以避免走彎道,直接從捷徑上趕超過去。
  • 初中生怎樣才能在初三「彎道超車」?
    根據個人經驗,我認為成績不太突出的學生(當然也不能太差),經過初三一年的努力追趕,完全可以「彎道超車」,在中考考試中取得良好成績。1、堅定必勝信心。那麼上課認真聽講是最重要的,如果這一點做不到的話,「彎道超車」就無從談起。學習要有計劃性、目的性,認真聽講,講究效率,緊跟老師的節奏,與老師多交流,細心完成作業,不會就問,尤其是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時問。基本知識掌握好,為將來下一階段總複習打好基礎。
  • 華為彎道超車了,直接生產3nn工藝晶片,命名為麒麟9010
    2021年的首次突破功夫終不負有心人,華為的努力,在2020年先後捷報頻頻傳來震驚科技界的好消息,2021年的開頭連外媒都曝光了華為在晶片行業的新進展,華為在晶片直接彎道超車,成功研發成功3nn工藝的晶片,預計2022年實現量產,生產的第一款晶片內定為麒麟9010。
  • 王智慧┃ 學霸也放假!如何幫助孩子利用寒假彎道超車?(附音頻)
    如何看待孩子的考分,我以前寫過相關文章王智慧 ┃ 讓高分和低分都對孩子產生巨大幫助,這裡有家長需要的智慧 大家再看看。我相信家長認真讀完這裡,就一定能夠學會對孩子助力。如果家長能夠正確看待孩子考分,能夠給予孩子真正的幫助,那麼你家孩子就是愉悅的,無論期末考多少分,你都能幫助他們彎道超車。
  • 彎道超車!準高中生該怎麼利用暑假實現學霸逆襲
    中考作為很多學生人生中第一個比較重要的考試,決定著能否考入重點高中,不少家長也為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一轉眼中考結束,學生們也迎來了自己輕鬆的暑期生活,沒有額外的作業、沒有老師的催促,吃喝玩樂打遊戲,每天睡到自然醒,成了不少學生的常態。等等,這種狀態可以體驗一下,但可不能長時間的迷戀。
  • 北京畫室寒假班,高二藝考生「彎道超車」好時機
    畫室寒假班是指畫室內為高三以下年級開設的班型,主要是對的美術基礎課程入門教學,隨著的美術藝考的人數逐年的增多,美術藝考的政策也在不斷變化,所以藝考難度越來越高。 北京畫室寒假班,高二藝考生「彎道超車」好時機對高一或者高二高中生來說,
  • 彎道超車
    彎道超車。走路都想走近路,上山還想著坐索道,孩子學習有沒有彎道可超? 有。就像田忌賽馬的故事講得那樣,如果田忌用自己最好的馬和齊王最好的馬去比,那是比不過的。他聽從了孫臏的建議,打破了常規,結果獲得全勝。 孩子學習落在後面的家長有沒有想到打破常規,讓自己的孩子彎道反超呢? 我們先來看看孩子們常規 的做法。
  • 業界:「數位化」或助本土美妝業「彎道超車」
    業界:「數位化」或助本土美妝業「彎道超車」來源:聯商網2019-05-01 14:38整體規模穩居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但一線品牌中卻鮮有「本土面孔」。這是中國化妝品市場令人尷尬的現狀。不過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數位化」大潮湧起,有望助力本土美妝行業「彎道超車」。自2013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國以來,我國化妝品銷售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化妝品類限額以上單位零售總額達到2619億元,較上年增長9.6%。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18年全國化妝品零售額或達3737億元。與此同時,我國化妝品主要市場長期被國際品牌佔據。
  • 路上開車能夠彎道超車嗎?看看老司機怎麼說,安全隱患不小
    大家好,我是你們老朋友喵哥,我們現在好像都很喜歡說一個詞叫彎道超車,但是在實際的現實當中,在實際的交通生活當中,彎道超車到底可不可行?今天喵哥就跟大家講一下這個話題。大家看到這幾張圖片是喵哥前段時間開車的時候遇到了的 ,對面這臺車彎道超車差點把我給撞上了,當時可把我給嚇壞了,這種路段開這麼快還想玩彎道超車,這不是找死嗎,像這樣的司機這種駕駛習慣,出事是早晚的事情,只是說出事自己撞大樹可以了,千萬別害別人可不可以!
  • 不超前學習的孩子能不能彎道超車?
    當說到這裡,哪怕我們知道了孩子不超前學習也可以彎道超車,那是否彎道超車真的還有那麼重要嗎?
  • 赫恆樂:未來行業競爭集中程度較高 不存在彎道超車
    樂居財經訊 王鴻 5月23日,2019中國房地產及物業上市公司測評成果發布會在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舉行。這是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連續第12年發布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成果。
  • 在這一領域我們實現彎道超車,也見證了資本力量
    為中國汽車行業蓬勃發展埋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次是在1992年,這是造車勢力第一次有了民營企業。 因為當時沒有證據能夠證明當時國家的汽車發展環境真的適合民企生存,而且汽車的所需投入大到令很多人望而卻步,所以國家不再頒發新的轎車目錄。
  • 心理學:中國本土的心理學發展如何能夠彎道超車
    所謂彎道超車,這個概念的提出非常有趣,大概的意思是指讓中國本土的心理工作者能夠在諮詢技術和諮詢能力上,超越西方的心理學水平,那麼要做到超車這件事,首先要研究的是這個「彎」和這個「道」在哪裡、是什麼,然後才是要超越誰的事情。
  • 雙峰11位村支書齊贊豐瑞中學「彎道超車」
    9月10日,雙峰杏子鋪鎮豐瑞中學服務區11個村的黨支部書記一致感嘆當地教育「彎道超車」。當天,該鎮政協聯工委、豐瑞中學有關負責人與服務區11個村黨支部書記歡聚一堂,共慶教師節,共商教育發展大計。 豐瑞中學位置相對偏遠,師生流失嚴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曾一度下滑。
  • 不用苦等光刻機,浙江西湖大學另闢蹊徑,彎道超車機會來了?
    據杭州網報導,在晶片行業遭遇歐美企業卡脖子的困境下,浙江西湖大學另闢蹊徑,研發了一種名叫「冰刻」的技術,其技術關鍵是把傳統光刻過程中使用的光刻膠換成冰,這一換給我國晶片行業帶來了廣闊的想像空間。那麼,我們彎道超車機會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