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帶娃都是「男女搭配」,父親在外,為家庭提供必要的保障,母親在內,管理家庭內部的各種問題。如今隨著生活壓力的加大,男女雙職工的情況已經非常普遍,無論父親還是母親,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帶娃這件事上,於是「男女搭配」變成了「老少搭配」,老人帶娃,成了很多家庭的選擇。
不過老人帶娃也容易出現一些讓人感到頭疼的問題。這些問題都發生在細節之處,平時不引人注意,不過一旦日積月累,也會為孩子和家庭帶來負面影響。老人帶娃,確實還是存在一些困難的。這些困難,家長們要心裡清楚,老人們則要多加留意。
老人帶娃所面臨的諸多困難
第一個困難就是親子關係的淡化和損傷
大家都清楚,現在房子很貴,像20世紀那樣老少同住的情況已經很少見了,對於某些家庭來說甚至可以用奢侈來形容。這就意味著一旦讓老人帶娃,那麼自己的孩子就得跟隨老人去住。這樣一來孩子與父母的距離就被拉大,親子關係的建立和維護就面臨著考驗。
父母對孩子的重要性,是任何家庭成員都無法替代的。無論老人們多麼用心地去培養、去維護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只要物理上的距離還在,這種培養和維護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如果我們選擇讓老人帶娃,那麼我們就必須面對「如何維護親子關係」這個難纏的問題。這不僅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心血,也考驗著老人的智慧。
第二個困難是孩子的啟蒙教育問題
為了讓孩子能夠早一點與別的小朋友拉開差距,很多父母選擇在孩子出生後,就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的各項技能。有能力的家長,會提前教孩子識字,記英語單詞,背古詩,能力不足,或者沒有時間的家長,會主動把孩子送到補習班去學習。不過如果我們讓老人帶娃,可能這些為孩子上學前而做的必要工作,就有中斷的可能了。
客觀地講,很多老人都不具備給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的能力。他們可以教給孩子必要的人生道理,可以培養孩子的基本禮儀,但面對系統複雜的科學知識,他們無能為力,而這恰恰是很多父母拼盡全力想讓孩子學會的東西。讓老人帶娃,孩子的學習怎麼辦?這個值得家長們仔細考慮。
第三個困難是孩子的成長狀態可能受到影響
通俗來說,就是孩子經過一段時間後,長成了什麼樣,這個樣子是不是家長們所期待的。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有趣的對比圖片,內容是家長自己帶的娃和爺爺奶奶帶的娃有什麼區別,或者是讓爺爺奶奶帶娃三個月,孩子變成了另外一副模樣。在大家會心一笑的同時,我們也該認識到,其實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讓老人帶娃,孩子最終沒有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這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可不是簡簡單單能通過花錢、買衣服、買玩具等方法就能解決的。孩子的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有很多因素會同時給孩子施加影響。這就意味著,你可能也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就變成這個樣子了,你也可能不知道孩子是什麼時候變成這個樣子的,這就讓孩子的成長變成了一件不可捉摸的事情,會給家長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把孩子放在身邊,如果孩子「長歪了」,那是自己的問題,自己種下的苦果,總要自己去消化。但如果孩子恰恰沒在身邊,是讓家裡的老人幫忙帶的呢?這其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和矛盾,稍一思考,就足以讓人心如亂麻。所以,家長和老人必須要做好溝通,對於孩子的成長問題,一定要達成共識,建立共同的目標,這樣我們才可能做到「不忘初心」,讓孩子朝著自己滿意的方向前進。
讓老人帶娃,家長不能懈怠
如此看出,讓老人帶娃,除了能減輕家庭的壓力外,還是會出現不少難題的。家長和老人對此都不能懈怠。老人要積極學習育兒知識,幫助孩子成長,家長要對孩子有足夠的關注,不能撒手不管。老人和家長要對孩子如何成長、日常要做哪些工作保持溝通,要有明確的目標。讓老人帶娃是不可阻擋的潮流,家長和老人同心協力,孩子一樣可以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