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省事讓老人帶娃,有些「困難」要知道,家長要知曉,老人要注意

2020-12-11 90後育兒幫

過去帶娃都是「男女搭配」,父親在外,為家庭提供必要的保障,母親在內,管理家庭內部的各種問題。如今隨著生活壓力的加大,男女雙職工的情況已經非常普遍,無論父親還是母親,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帶娃這件事上,於是「男女搭配」變成了「老少搭配」,老人帶娃,成了很多家庭的選擇。

不過老人帶娃也容易出現一些讓人感到頭疼的問題。這些問題都發生在細節之處,平時不引人注意,不過一旦日積月累,也會為孩子和家庭帶來負面影響。老人帶娃,確實還是存在一些困難的。這些困難,家長們要心裡清楚,老人們則要多加留意。

老人帶娃所面臨的諸多困難

第一個困難就是親子關係的淡化和損傷

大家都清楚,現在房子很貴,像20世紀那樣老少同住的情況已經很少見了,對於某些家庭來說甚至可以用奢侈來形容。這就意味著一旦讓老人帶娃,那麼自己的孩子就得跟隨老人去住。這樣一來孩子與父母的距離就被拉大,親子關係的建立和維護就面臨著考驗。

父母對孩子的重要性,是任何家庭成員都無法替代的。無論老人們多麼用心地去培養、去維護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只要物理上的距離還在,這種培養和維護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如果我們選擇讓老人帶娃,那麼我們就必須面對「如何維護親子關係」這個難纏的問題。這不僅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心血,也考驗著老人的智慧。

第二個困難是孩子的啟蒙教育問題

為了讓孩子能夠早一點與別的小朋友拉開差距,很多父母選擇在孩子出生後,就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的各項技能。有能力的家長,會提前教孩子識字,記英語單詞,背古詩,能力不足,或者沒有時間的家長,會主動把孩子送到補習班去學習。不過如果我們讓老人帶娃,可能這些為孩子上學前而做的必要工作,就有中斷的可能了。

客觀地講,很多老人都不具備給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的能力。他們可以教給孩子必要的人生道理,可以培養孩子的基本禮儀,但面對系統複雜的科學知識,他們無能為力,而這恰恰是很多父母拼盡全力想讓孩子學會的東西。讓老人帶娃,孩子的學習怎麼辦?這個值得家長們仔細考慮。

第三個困難是孩子的成長狀態可能受到影響

通俗來說,就是孩子經過一段時間後,長成了什麼樣,這個樣子是不是家長們所期待的。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有趣的對比圖片,內容是家長自己帶的娃和爺爺奶奶帶的娃有什麼區別,或者是讓爺爺奶奶帶娃三個月,孩子變成了另外一副模樣。在大家會心一笑的同時,我們也該認識到,其實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讓老人帶娃,孩子最終沒有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這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可不是簡簡單單能通過花錢、買衣服、買玩具等方法就能解決的。孩子的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有很多因素會同時給孩子施加影響。這就意味著,你可能也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就變成這個樣子了,你也可能不知道孩子是什麼時候變成這個樣子的,這就讓孩子的成長變成了一件不可捉摸的事情,會給家長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把孩子放在身邊,如果孩子「長歪了」,那是自己的問題,自己種下的苦果,總要自己去消化。但如果孩子恰恰沒在身邊,是讓家裡的老人幫忙帶的呢?這其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和矛盾,稍一思考,就足以讓人心如亂麻。所以,家長和老人必須要做好溝通,對於孩子的成長問題,一定要達成共識,建立共同的目標,這樣我們才可能做到「不忘初心」,讓孩子朝著自己滿意的方向前進。

讓老人帶娃,家長不能懈怠

如此看出,讓老人帶娃,除了能減輕家庭的壓力外,還是會出現不少難題的。家長和老人對此都不能懈怠。老人要積極學習育兒知識,幫助孩子成長,家長要對孩子有足夠的關注,不能撒手不管。老人和家長要對孩子如何成長、日常要做哪些工作保持溝通,要有明確的目標。讓老人帶娃是不可阻擋的潮流,家長和老人同心協力,孩子一樣可以變得更好。

相關焦點

  • 因為一片尿不溼,老媽不再幫自己帶娃,老人帶娃家長要注意
    現在隨著養娃的成本越來越高,很多家庭都開始夫妻雙方都去工作,孩子的吃穿不說,還要提早準備寶寶學費,這一切都需要家長的辛苦工作才能換來。但是雙方都出去工作,就意味著家裡的孩子沒有人帶,老公喊婆婆來又怕婆媳矛盾,後來還是喊得娃姥姥來,但是因為照顧寶寶這個是,母女兩卻出現了矛盾。
  • 老人幫忙是情分,但有三種「假帶娃」要注意,對孩子成長不利
    因此,很多寶媽都會選擇把孩子交給老人帶,雖然給家裡減輕了壓力,但也有些讓寶媽擔憂。眾所周知,爺爺奶奶對孫輩都特別疼愛,甚至有些溺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隔代親」。雖說老人幫忙帶娃是情分,但也有部分老人在帶娃時會偷懶。
  • 老人這些假式帶娃看似盡責,孩子卻受罪,父母再忙也要自己帶
    老人帶娃出去玩可是老一輩的人在帶孩子方面畢竟有些力不從心,甚至有些老人在帶娃的時候,為了省事通常會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如果家裡老人有下面這幾種情況,那父母再忙也要自己帶孩子! 帶著孩子去做危險的事情社會上有一部分老人經常倚老賣老,仗著自己是老人別人不敢拿他怎麼樣,總是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就比如,很多老人在過馬路的時候不注意看紅綠燈,經常是看著周圍沒有車或者過馬路的人比較多就一起過去了。
  • 老人幫忙帶娃要給紅包錢嗎?
    差不多到春節,要準備紅包錢了,有些人會問,過年了應不應給家裡幫忙帶孩子的老人包紅包?對於這個問題,大部分網友都表示是應該給的。「說錢傷感情的,有本事年終獎別拿,現在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老人圖的不是你的錢,圖的就是你的心意。」「應該給,就算不是因為帶娃,給紅包爸媽買點補身子的也好的。自己的爸媽自己疼。」
  • 人販子又出「新招」,專挑老年人下手,家裡老人帶娃要注意防範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很多家裡都是父母都出去工作,讓老人來帶孩子。在小區裡經常能看到一些帶娃的老人聚在一起閒聊,小寶寶坐在嬰兒車裡,大一點的孩子就在一旁玩,一片平靜祥和的氛圍,看起來沒有什麼危險,但是有時候卻中了人販子的套路。
  • 三種老人不適合帶娃,再不好意思也要學會拒絕
    當了媽媽之後才知道,原來生養一個孩子這麼難。特別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不管什麼樣的情況都只會哭。很多新手媽媽在面對寶寶哭鬧的時候,都會顯得手足無措,甚至可能瀕臨崩潰。所以有了寶寶之後,大部分家庭都會有老人過來幫忙。一方面照顧產婦,一方面則是照顧寶寶。但是有三類老人並不適合帶娃,媽媽再不好意思也一定要學會拒絕。體弱多病,經常吃藥的有些老人年紀大了之後,身體也比較差,需要經常看病吃藥。這樣的老人並不適合帶孩子,首先從老人的角度出發,經常生病抵抗力差,身體素質不好。
  • 老人的這些「假帶娃」行為,正在害苦孩子,年輕家長要及時阻止
    >現在生活壓力大,很多年輕的夫妻結婚生子後,又要去忙工作,沒有時間帶娃,只能請求父母幫忙,所以現在這種現象很普遍,但是老人也有老人的生活,礙於面子,無奈才能幫助子女帶孩子,很可能就會出現假帶娃的行為。所謂假帶娃,就是表面看上去是在帶娃,可心裡卻沒有用心,甚至會灌輸給孩子錯誤的觀念,讓孩子染上壞毛病,這都是老人家帶娃造成的,這樣必定會哭了孩子,年輕的遇到了可要趕緊阻止。
  • 老人這些行為是在「假帶娃」,可能會害苦孩子,年輕家長要阻止
    有些長輩也會做出「假帶娃」的行為,不僅沒有用心的照顧孩子,還會在教育方面耽誤孩子,讓孩子沾染上壞習慣,和不正確的思想,一旦家長發現老人的這些「假帶娃」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及時阻止。當老人做出這樣的行為時,不僅沒有用心的照顧孩子,還會在教育方面耽誤孩子,讓孩子沾染上壞習慣,和不正確的思想,一旦家長發現老人的這些「假帶娃」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及時阻止。
  • 老人帶娃確實辛苦,但有些壞習慣真不能忍!
    家有老人幫忙帶娃,其實是件很幸福的事。娃有了人照顧,爹媽才能更放心地去工作呀~不過,老人帶娃總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些帶娃方式已經被指出很不科學了,但他們還是老一套。我們不是責怪老人帶娃有多「糟糕」,只想糾正一些老人帶娃時的錯誤行為,為的是共同進步,一切都是為了寶寶好嘛~
  • 老人幫帶娃父母要感恩,但是有些壞習慣,為了孩子還得勸老人改正
    現在的年輕人背負著巨大的生活壓力,不僅要掙錢養家,還要管教家中年幼的孩子,很多時候無法同時兼顧好家庭和事業,因此帶娃的事情不得不尋求老一輩人的幫助,父輩退休閒在家,含飴弄孫也是件幸福的事情,因此老人幫帶娃也就順理成章了。
  • 老人以下「假帶娃」的行為,正在害苦孩子,年輕家長要阻止
    年輕家長生活壓力大,帶孩子分身乏術,只能搬來家裡長輩當「救兵」,幫忙帶娃。因為,年輕家長認為,家裡長輩育兒經驗豐富,和孩子又有血緣關係,總不會苛待了孩子吧。但是世事無絕對,老人中也有人出現「假帶娃」的行為。所謂「假帶娃」,就是表面上是在帶娃,但是根本沒有用心帶娃,甚至還錯誤地教育了孩子,讓孩子染上了壞習慣。
  • 暑假老人帶娃,杭州媽媽很是焦慮:我培養的好習慣都要沒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對爸媽來說,暑假裡最大的挑戰,就是「誰來帶娃」。絕大多數爸媽白天要上班,孩子只能交給老人帶,而老人在家帶娃,又衍生出新問題——暑假過半,杭州有位媽媽發現假期裡讓老人帶娃,平時給孩子培養的好習慣都要沒了,因此很是焦慮。
  • 8種老人帶娃方式,婆婆竟然中了7種!寶媽們要注意了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在慢慢改變,如今最明顯的就是,年輕的家長們與老一輩的家長們有了明顯的區別。然而以下8種老人帶娃方式,千萬不能碰!第一種:無限制的買零食俗話說「隔代親」,家裡有孩子了之後,大多數的爺爺奶奶比起孩子的爸爸媽媽,會更加疼愛孩子,溺愛孩子,這也導致了老人在帶娃方面存在的一些錯誤的方式和方法。
  • 老人帶娃的家庭和自己帶娃的家庭,有何不同?這些優缺點你要知道
    當今社會,很多人的生活壓力很大,所以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結婚有孩子之後依然還得工作賺錢,所以不能在家全職帶娃的人有很多。為了減輕家裡負擔,把帶娃這個重任交給家裡老人的也不少。很多老人看見孩子就很開心,心想孩子在自己身邊熱鬧,也可以緩解下一代的經濟壓力,所以便很爽快答應幫兒女帶娃。但是只有當雙方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才發現家庭矛盾有多麼的大。那麼,有老人幫忙帶娃的家庭和寶爸寶媽自己帶娃的家庭將會出現哪些不同呢?
  • 家裡老人若是有這3個問題,就算再困難,父母也要自己帶娃
    現如今,不少父母生了孩子之後,面臨不工作就沒有經濟來源,去工作又沒人照顧孩子的窘迫境遇,基於這個現狀,老人帶娃就成了「潮流」。除了全職媽媽之外,很多家庭都是由老人帶娃的,有找保姆的,但比較少。而老人就不一樣了,對於自己的親孫子/外甥,本身就疼愛的不行,在照顧上自然會親力親為,父母也能夠放心了。但老人帶娃雖然為年輕父母解決了經濟問題,卻又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
  • 老人帶娃很省心,但是這4點要特別注意,看看你家有沒有吧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娃,父母上班賺錢養娃。老人真的是幫了很多的忙,但是老人幫忙的同時,也會有很多問題。老人會有一些陳舊的習慣,對寶寶其實是不太好的,我們要及時發現,和老人溝通,以免耽誤娃身體發育。下面這個四點,看看你家「中招」了沒。
  • 老人帶娃「怪象」來襲:姥姥帶娃要付工資,奶奶帶娃倒貼退休金
    ,由於各家情況不同,有的是姥姥帶娃,有的是奶奶帶娃,雖然兩位老人的身份不同,但對孩子都是一樣的疼愛。「怪象」,即姥姥、姥爺來帶孩子,兒女會主動給一些生活費,而奶奶爺爺帶娃,不僅一分錢回報沒有,反倒要倒貼兒女 。
  • 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隔代教育的矛盾要怎麼解?
    最常見的模式是,老人帶娃,要求孩子吃飽喝足,不能餓著不能凍著,寶貝開心就行,停留在物質層面的最高限度的滿足,在精神層面,卻是最低程度的關注。所以,老人考慮的更多的是當前有沒有把娃帶好。比如娃哭鬧或者餓了,他們就會想盡辦法來制止這個行為。所以家裡老人帶娃,經常會給娃零嘴,讓他們看電視玩平板,這樣娃才會開心。
  • 老人帶娃:這3種方式要糾正,孩子積食愛生病,值得後悔一生
    早前,基本上所有年輕外出務工的父母都會選擇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老家給老人們看管,現在隨著城市教育制度的改變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都被接到城裡和父母一起生活,但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留在老家或者老人來城裡,對於帶娃,老人們往往都有自己的一套「好經驗」,但老人們這些帶娃方式真的是對的嗎?
  • 老人帶娃不靠譜?這本書告訴你老人帶娃的大智慧
    中國自古以來有老人幫忙帶娃的習慣,大多數夫妻生下孩子後,都會選擇讓老一輩幫忙帶孩子。只不過,也有一部分人寧願一家人降低生活質量,也不敢輕易把孩子交給老人帶,只因為「隔代親」的存在,怕對孩子的性格塑造不利。那麼,老人帶孩子就真的那麼不靠譜嗎?下面這本書中外婆的帶娃智慧,會讓家長覺得讓這樣的老人帶娃,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大有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