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市民巡訪團了解到,團長朱壽康為了能給更多市民服務,以79歲的高齡新學了理髮這門手藝,在近日南禪寺舉辦的一次大型志願活動上,冒著嚴寒給多位老人理髮。
零下3度的清晨,伸手就會感覺凍得疼,可在南禪寺廣場上,已有10多位老年人在這兒等候志願者的到來。這些老人是過來理髮的,每個月在南禪寺廣場,都會有這樣的志願服務。前來理髮的老人眾多,往往要排好長時間,所以他們這次便早早地到場。活動應該是8點開始,7點不到,朱壽康和幾位老搭檔也來到廣場上,當他們看到排隊的老人時還是會覺得驚訝,因為天實在太冷了,老人們為了理個髮真是「蠻拼」的。老朱迅速地做準備:從電動車上把帶過來的椅子一張張放好,從隨身包裡掏出剪刀、電推子等工具,把理髮的圍布攤開。與此同時,另一位巡訪團成員鄭錫金充當「發號官」的角色,把寫著號碼的白色紙片,按照先來後到的順序發給等待的老年人,叫到號碼的便上前理髮。
朱壽康今年79歲,此前連理髮剪子都沒碰過。市民巡訪團以往都是負責志願服務的準備和聯繫等事宜,比如在廣場搭好棚子,聯絡參加志願服務的組織或個人等等,具體的免費理髮以及磨剪子、修鞋子等專業活兒,都有專業的志願者來做。去年8月24日,他們照例在南禪寺提供志願服務時,不愉快的一幕發生了。一位等待理髮的老人不願意排長隊叫號,把號紙撕得粉碎並當場叫罵起來。「廣場服務活動是文明之舉,怎容得下糾紛存在?」今後該怎麼辦,這讓老朱陷入沉思。提供免費理髮的是陽光美髮學校的老師和學徒,每次參與服務的人員數量不固定,最少的時候,就一個老師帶著一個徒弟,而理髮的老人,每次都八九十個左右,短短兩三個小時的志願服務時間根本不夠用。思來想去,朱壽康決定向美髮學校的老師學習理髮,好在志願服務時發揮作用,消息一出,巡訪團其他成員尤敏娟、劉曉君、何義忠也紛紛報名,利用每天下午去學校裡學習理髮。「現在外面的理髮店剪個頭動輒幾十元,勤儉節約的老人是不願意去的,而傳統理髮店少之又少,所以每次志願活動中,理髮是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朱壽康說,老人對於髮型的要求並不高,只要剪短、齊整一些而已。他在學理髮的時候,用假髮和報紙練手,差不多一兩個月的時間就出師了。「因為假髮和真頭髮的質感不同,第一次給老人剪的時候,還是有點不一樣的,就告訴自己剪慢一點,不要剪太短,剪太短就不好補救了。」漸漸剪得多了,熟練程度也上去了,到現在他已很像一個有條不紊的老師傅了。當天的服務,共有90個老人排隊,每個人剪十幾二十分鐘不等,巡訪團的四名志願者再加上美髮學校的五名師生,忙活了一上午才把服務做完,手都已凍得通紅。
(晚報記者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