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等待「愛心理髮」的老人少排會隊——79歲「巡訪團長」學理髮

2020-12-22 江南晚報

昨天,記者從市民巡訪團了解到,團長朱壽康為了能給更多市民服務,以79歲的高齡新學了理髮這門手藝,在近日南禪寺舉辦的一次大型志願活動上,冒著嚴寒給多位老人理髮。

零下3度的清晨,伸手就會感覺凍得疼,可在南禪寺廣場上,已有10多位老年人在這兒等候志願者的到來。這些老人是過來理髮的,每個月在南禪寺廣場,都會有這樣的志願服務。前來理髮的老人眾多,往往要排好長時間,所以他們這次便早早地到場。活動應該是8點開始,7點不到,朱壽康和幾位老搭檔也來到廣場上,當他們看到排隊的老人時還是會覺得驚訝,因為天實在太冷了,老人們為了理個髮真是「蠻拼」的。老朱迅速地做準備:從電動車上把帶過來的椅子一張張放好,從隨身包裡掏出剪刀、電推子等工具,把理髮的圍布攤開。與此同時,另一位巡訪團成員鄭錫金充當「發號官」的角色,把寫著號碼的白色紙片,按照先來後到的順序發給等待的老年人,叫到號碼的便上前理髮。

朱壽康今年79歲,此前連理髮剪子都沒碰過。市民巡訪團以往都是負責志願服務的準備和聯繫等事宜,比如在廣場搭好棚子,聯絡參加志願服務的組織或個人等等,具體的免費理髮以及磨剪子、修鞋子等專業活兒,都有專業的志願者來做。去年8月24日,他們照例在南禪寺提供志願服務時,不愉快的一幕發生了。一位等待理髮的老人不願意排長隊叫號,把號紙撕得粉碎並當場叫罵起來。「廣場服務活動是文明之舉,怎容得下糾紛存在?」今後該怎麼辦,這讓老朱陷入沉思。提供免費理髮的是陽光美髮學校的老師和學徒,每次參與服務的人員數量不固定,最少的時候,就一個老師帶著一個徒弟,而理髮的老人,每次都八九十個左右,短短兩三個小時的志願服務時間根本不夠用。思來想去,朱壽康決定向美髮學校的老師學習理髮,好在志願服務時發揮作用,消息一出,巡訪團其他成員尤敏娟、劉曉君、何義忠也紛紛報名,利用每天下午去學校裡學習理髮。「現在外面的理髮店剪個頭動輒幾十元,勤儉節約的老人是不願意去的,而傳統理髮店少之又少,所以每次志願活動中,理髮是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朱壽康說,老人對於髮型的要求並不高,只要剪短、齊整一些而已。他在學理髮的時候,用假髮和報紙練手,差不多一兩個月的時間就出師了。「因為假髮和真頭髮的質感不同,第一次給老人剪的時候,還是有點不一樣的,就告訴自己剪慢一點,不要剪太短,剪太短就不好補救了。」漸漸剪得多了,熟練程度也上去了,到現在他已很像一個有條不紊的老師傅了。當天的服務,共有90個老人排隊,每個人剪十幾二十分鐘不等,巡訪團的四名志願者再加上美髮學校的五名師生,忙活了一上午才把服務做完,手都已凍得通紅。

(晚報記者 王晶)

相關焦點

  • 79歲老人剃頭刀理髮55載 19歲孫子主動學傳承(圖)
    79歲老人剃頭刀理髮55載 19歲孫子主動學傳承(圖)出鏡人物   古城正定「利民理髮館」的曹錫 老人  採訪動機  79歲的曹錫 老人,從事理髮55年。漸漸淡出人們視線的「剃頭刀」,是他最擅長的工具。如今,19歲的孫子隨他學藝,要傳承這項技藝。
  • 石阡有個理髮師,60歲以上老人免費理髮
    來到位於本庄鎮街上這家名為發度空間的理髮店,店主羅菊正拿著理髮工具準備外出,她告訴記者,下雨天,店裡的生意比較清閒,她準備到新莊村看看有沒有需要理髮的老人。家住新莊村的彭大叔,子女們都在外工作,常年和老伴在家,這幾天正好要去羅菊店裡理髮,由於下雨了,出門不方便,就準備等天晴了再去。看到羅菊的到來,彭大叔很是高興,趕緊端來凳子等待理髮。
  • 每月25日為老人義務理髮 愛心理髮隊五年沒爽約
    每月25日早上8點,朝陽區三裡屯街道中紡裡社區活動室總會有四、五十位八十歲左右的老人來理髮。這種場面,除了今年上半年疫情原因停了一段時間,五年間從未間斷。原來,這一天就是中紡裡社區愛心理髮隊為社區老年人義務理髮的日子。「我們是8點半正式開始,但大家特別積極,每次都提前來。」愛心理髮隊隊長張桂雲介紹說。
  • 常年堅持為社區老人義務理髮(圖)
    (原標題:常年堅持為社區老人義務理髮(圖)) 和平區三盛裡社區為了給轄區居民提供便捷服務
  • 瀏陽80後理髮師為村上老人免費理髮 計劃擴展到全市
    上午8時,邊洲村老年協會的前坪,早已在此等待的老人們看到聶金國等人後,歡笑著坐在椅子上,等待著理髮。當天的公益理髮活動,為300多名老人免費剪了頭髮,「12名理髮師的手都酸了。」    昨日,公益理髮行動在全市5個鄉鎮街道同時進行。
  • 堅持5年每月到鄉下免費為老人理髮,面對「炒作」質疑她坦言……
    「只要需要,我都會風雨無阻地跟著愛心團隊來」。每個月,德化媳婦張寶春的理髮店都會休店三天,因為她要去鄉下給老人免費理髮。這件事她已堅持了5年,走過德化多少村莊,為多少老人理過發,她已記不清。記者近日來到張寶春的理髮店,聽她講述為鄉村老人理髮的那些事。
  • 傳統理髮店難覓 淄博不少老人感慨理髮難
    雖然街上的理髮店不少,但符合老人們要求的理髮店卻不多。記者調查發現,老人們眼中傳統的理髮店太少了,另外,價格因素也把許多老人「攔」在了理髮店外。14日上午,張店區步行街多家理髮店內,理髮師們都在忙碌著。很多顧客只能在等候區等待。採訪中,記者發現理髮店內幾乎看不到老年人的身影。
  • 這群「80後」理髮師 每月免費上門為老人理髮
    2月20日一大早,湖州安吉縣康復中心就熱鬧開了,因為當天又是免費理髮的日子,需要理髮的老年人早早地洗好頭髮,在活動室內排隊等候。而這樣的免費剪髮活動,每個月都會在康復中心開展。莫雅芬老人剪完頭髮後,看著鏡子裡面自己的髮型高興地說,「現在我就認準他們了。」 「我坐輪椅已經好多年了,腿腳不方便,孩子們又忙,陪護人員沒車也不能帶我出去剪頭髮,以前都是三四個月才剪一次頭髮。」錢來英老人說,「現在好了,他們每個月來,我每個月都能來修剪,人看上去也更精神了。」
  • 「愛心理髮屋」裡的暖鏡頭 讓好年頭「從頭開始」
    2月8日下午,在南京堯化社區港堯新村小區「秀剪」理髮店裡,已經很久沒有體驗過專業理髮滋味的譚豔紅,免費享受一次「VIP待遇」——在社區退休老黨員戈年童和年輕黨員義工夏雪林攙扶下,來到店裡,店主袁茂財親自上陣,為她洗剪吹,只見小剪子咔嚓咔嚓,一道彎彎的劉海修出來了,原本有些雜亂的披肩長發變成了整齊清爽的短髮,既減齡又精神。
  • 直擊上海理髮店現場防控:理髮店限流 理髮要保持距離
    志願服務:設「一米線」排隊等待在楊浦區,一張鮮紅的告示悄然出現在控江路街道撫嶺居民區的宣傳欄中。原來,考慮到疫情期間理髮不便,在居委會的關心和支持下,撫領社區「常青藤」便民志願服務的隊員們要為居民免費理髮。
  • 老人理髮不花錢 這事兒在濟南一個農村社區
    「叔,以後你那片兒裡有理髮的老人,叫他們過來就行,我很高興為你們服務。」3月24日,在孝直鎮皇山社區的一間「愛心屋」裡,理髮師傅廉青對前去理髮的一位老人說。「謝謝你們啦,以後理髮可不用作難了。」老人高興地說。
  • 您的私人訂製理髮師:2年為2000名老人及環衛工人免費理髮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是「說起來都會,做起來就廢」,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話的含義,又有多少人能夠一直秉著這樣的想法去幫助社會,傳遞溫暖呢?浙江麗水有家理髮店門口掛著「愛心義剪」的牌子,每天早上,理髮師都免費為60歲以上的老人和環衛工人理髮。兩年以來,這家理髮店已經為2000多位老人和環衛工人免費理過頭髮了。理髮店長葉曄說,「我樓下有個山東的環衛工阿姨,經常在我們門口掃地,和我們也比較熟悉,我們也會經常叫她在我們這裡剪剪頭髮,洗洗頭,或者染個頭髮什麼的。」
  • 奉獻愛發 為民理髮
    我今天組織這次愛心免費理髮,用愛戴老人的方式表達了對居民們的關心和祝福,使老人們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心、關愛,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徽州棋苑文化廣場投資人程鴻雁說。1月13日,在徽州區巖寺鎮下街居委會居民程鴻雁投資興辦的公益「徽州棋苑文化廣場」上,人來人往好不熱鬧,一撥撥上了年歲的中老年人,前來「徽州棋苑文化廣場」廣場領愛心券號,排隊理髮。「我的頭差不多有2個月沒有理髮了,今天棋苑文化廣場愛心理髮,理了發,我清爽多了也精神多了,心情更舒暢了,真是太感謝你們啦」居民梁紅壽高興地說。
  • 滿街美髮店老人理髮難 八旬老人用電動剃鬚刀自己理髮
    八旬高恆勤用電動剃鬚刀自己理髮近日,「滿街美髮店,老人理髮難」,成為老人和理髮店主等群體的熱議話題。5月25日上午,80歲的高恆勤老先生特意寫了一封書信向媒體表達感想。高恆勤老人以前一個月理一回頭髮,平頭,只要三元錢。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理髮價格越來越高,他很不適應。高恆勤1936年出生,解放前跟著母親討飯為生,參加工作後收入也並不是很高。他說,每一分錢都是辛辛苦苦掙來的,花錢掂量掂量是對的,不能算作摳門。現在理個平頭也要20塊錢,對於他這樣的老人來說已經是高消費了。
  • 莊彩男:從志願理髮到愛心聯盟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區青山社區,每個月的15日,都有一個身影在行動不便的居民家中忙碌,為他們免費理髮。她就是熱心公益事業的黨員志願者莊彩男。這一志願服務,她已經做了整整22年。我年輕,更應該為社區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從老顧身上,莊彩男體會到了幫助他人的意義。從開店營業那天起,她就主動開展義務理髮活動,並成為三明志願理髮第一人。就這樣,22年來,每月莊彩男都會風雨無阻地為社區數十位行動不便的居民上門免費服務。這些老人,有的長期癱瘓在床,有的無法行走。莊彩男幫他們理完髮後,還主動幫助他們擦身、換衣服。
  • 港城好人「徐四哥」多年為老人免費理髮
    在連雲港海州洪門街道,只要提到67歲的徐廣北,很多居民都會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讚——「你說『四哥』呀,他可是我們這裡的大好人,紅旗社區、洪門社區、新莊村、洪門村……很多老年人的頭髮都是他給理的。」因為在家中排行老四,所以這麼多年來,洪門街道凡是認識他的人,不論年齡大小,都親切稱呼他為「徐四哥」。
  • 宿遷這家理髮店免費為六旬以上老人理髮近10年
    8月5日上午,在宿豫區萬豪新城小區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內,70歲的陳彩俠看著自己的新髮型開心地說。和陳彩俠一樣,當天上午,有三十多位六旬以上的老人來此免費理髮。據了解,這些理髮師均來自宿遷市區一家理髮店——Z&M尊美沙龍,而為六旬以上老人「義剪」這件事,他們已經堅持了近十年。
  • 每周二為老人「1元理髮」 美髮店敬老服務獲好評
    泉州網11月21日訊(記者 陳靈 黃耿煌 文/圖) 每個月到位於南安官橋新村街的利來美髮店剪頭髮,成為75歲老人楊承地的習慣之一。自去年偶然得知,該美髮店每周二上午給老人理髮只收1元時,他便沒再到其他店理髮。
  • 「組圖」「二月二」龍頭節 愛心理髮暖人心
    2月24日,合肥市五裡墩街道陳村路社區理髮師鄭文婷免費為居民理髮。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這頭髮剪得非常好,很感謝理髮師!」50多歲的社區居民許大爺摸了摸自己的新髮型。「能為需要我的人做點事,我不累!感到很開心!」忙碌了一整天,愛心理髮師鄭文婷卻並不言累。從事理髮行業20多年的她也是社區居民。「每年『二月二』,剪頭髮的人都很多。」鄭文婷以前的理髮店就開在小區附近,她過去的顧客也都是附近的居民。「疫情面前,大家都在為社區服務,我也想儘自己的力量做點貢獻,也沒想太多。」
  • 愛心理髮暖人心
    為「客人」摘下自製的圍布,下一位「客人」早已落座。這樣的場景不是在理髮店,而是在張秀奎老人的家中。今年74歲的張秀奎是小朱莊鎮東溝河村的一名老黨員,自去年開始,她就免費為村裡60歲以上以及不能自理的老姐妹理髮,村裡的人都對她讚賞有加。2019年,她因心臟不好,最喜歡的運動—廣場舞也就「擱置」了。沒有了打發時間的樂子,老人在家很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