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學校在逐步走向優秀和卓越的過程中,有人認為校長的引領作用更重要,有的人認為學校集體努力更重要。下面我們分析一下:
一所學校有一個優秀的校長,那是很幸運的一件事,特別是校長有獨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能夠把準教育的真諦,採取符合人發展的基本規律,能夠幫助學校準確定位發展方向,在瞬息萬變的教育形勢下,既能夠繼承傳統中科學經典的內容和要素,又能改革創新,做出學校發展重大決策。另外,優秀的校長在校內外享有崇高的威望,能夠為學校帶來多方面的支持。
因此,校長個人的教育教學思想,個人的管理理念,改革魄力決定了學校未來發展、未來變革的思路和動力,在學校制度創新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學校制度建設中校長往往是給定處方者的校色,主導者整個學校制度的建設。
另外就是校長是一個引領者的角色出現,同樣指導著學校制度建設的整個過程,只是由給定處方角色變為關鍵領導者,這個地位的變化,就是調動廣大教職工參與到學校制度的建設之中,集集體智慧於一體,積極尋找學校的內部問題,科學研判,提出解決措施,並預測學校發展的前景、提出實現學校未來發展實現目標所需計劃、方法和途徑,讓教職工情緒激昂理性思考,參與並提出富有創造性意見建議的這樣一個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校長既把自己的思想結合到學校發展的制度建設中了,又把教職工的思想也融進了制度。
綜上所述,優劣立現:以校長個人理念為主導的學校制度建設,往往需要個人有極高的思想水準和管理經驗做基礎,學校方能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比如說李金池就把衡水中學打造成全國一流的學校,後又在石家莊精英中學又立一座豐碑。還有蔡林森的洋思模式,也很優秀,還有北京十一中學的李希貴校長,都是很成功的校長。在這些校長身上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非凡能力。
但是絕大數學校都是老牌學校,校長如若沒有那麼大的魅力,個人化思想觀念制定下的制度,沒能有效結合學校成員的集體努力,學校教職員工就會存在集體無力感,難以使教師產生主人翁意識,教師認同感降低,以聽從命令為主,進行主動創造的意願降低,教師的創造創新積極性主動性下降,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性必然降低,學校只能是維持性,很難提高提升。而且這種制度隨著校長易人,制度就會難以為繼,影響學校的持續性發展。
而對於教職工集體參與的制度建設和創新,不僅強調校長的個人魅力、教育教學思想和管理經驗,而且重視教師、學生個人的想法、研究成果進行提煉後納入到學生制度建設中,不僅強化了學校師生員工對學校特色辦學理念,管理思想的認同感,進而有助於形成制度實施合力,也讓校長以外的學校管理人員發揮一定的領導力,集普通教師在內的全體人員為學校特色辦學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即使校長易人,還有眾多教職工的思想建議的影子在裡面,主人翁的意識會大大加強。所以說,校長感到學校的事情自己一個人做不了的時候,校長才是好校長,學校才會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