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高考狀元:看看別人家父母,我無臉嫌棄自家孩子

2020-08-03 名校家長


揭秘高考狀元:看看別人家父母,我無臉嫌棄自家孩子

文:大雲兒

近日,各省市的高考成績紛紛出爐,可以說幾家歡喜幾家憂。


在中國,高考是一個家庭中的頭等大事,因為這關係著孩子的未來,所以每個父母都無比重視。


各地的高考狀元也紛紛揭曉,再看看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長就不淡定了,為什麼狀元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這不,重慶女孩謝欣穎就刷屏了,因為難得一見的「三元及第」:2020年重慶市高考理科狀元,全國二卷全國狀元,2017年重慶市中考狀元。


揭秘高考狀元:看看別人家父母,我無臉嫌棄自家孩子

看看這高考成績單:語文 136,數學 149,外語 148,綜合293,總分 726 。


再看看中考成績單:語文139 , 數學148 ,英語146,物理80,化學69,政治48.5,歷史47,體育50,總分727.5,摘得重慶中考狀元的桂冠。


這是妥妥的學霸啊,但是各位父母,先別急著羨慕人家的孩子,貶低自己的孩子,先看看人家的父母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再想想我們又是怎麼做的。


一、別人家的成功的父母是怎樣的?


我們只看到了別人家孩子的成果,卻沒看到別人家父母的付出。


正如冰心老人所講: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在採訪中,謝欣穎的家長表示孩子的學習主要靠自覺。


但是人家從小時候就開始注意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一點都沒有放鬆,這才有了她後來的學習自覺。


所謂的「不管」,是因為小時候的習慣已經養成,不需要再管。


謝欣穎還小的時候,他們就非常注重培養她的閱讀興趣。從她一歲多開始,家裡就為她訂閱許多畫報、繪本。


大量的閱讀不僅使她收穫了知識,養成高效閱讀的能力,還幫她養成專注的習慣。投入學習狀態很快,也能夠沉下心來學習。


他們還抽出時間跟精力陪伴她,與她交流,尊重她的想法。這樣謝欣穎才能輕裝上陣,「跟平時一樣很放鬆,上場後就比較專注」,才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


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是狀元,需要父母從小就開始一點一滴地培養。


時間與精力,你把它花在哪裡收穫就在哪裡。同樣一塊土地,你全力付出,辛勤栽培,就會收穫成功果實。你放手不管,任由其自由生長,那只能是遍地荒草。


前段時間刷屏的哈佛博士、學霸辯手詹青雲,她本出身於一個普通的家庭,而且小時候是妥妥的學渣,但是後來怎麼逆襲成學霸的呢?


她從小就愛看書,她的媽媽就充分尊重她的興趣,給她買很多書。還專門帶她到書店,允許她看各式各樣的所謂的「閒書」。


她迷上了玩四驅車,爸爸就將客廳裡的沙發、茶几等家具都賣了,給她騰出一個賽場。


揭秘高考狀元:看看別人家父母,我無臉嫌棄自家孩子


後來這個空空的客廳又成了他們父女倆的運動場,牆壁也允許她隨便塗鴉。


正是父母對她最大限度的尊重與支持,她才有負債一百萬讀哈佛的魄力,才有博覽群書後有理有據的「神仙辯論」。


正如特級教師於漪所說,成功的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長,更是孩子的朋友;既是孩子的「嚴師」,又是孩子的知己。


有了成功的父母,何愁養不出成功的孩子?


二、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成不了別人家的孩子?


作為一名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我發現,越是成績好的學生家長越是對孩子的學習上心。


時不時打電話詢問的,每次家長會必來跟我交流學生情況的,能夠每次都做到家長挑寫籤字的,永遠都是同一批人。


我常常有一個疑惑,是家長比較用心,學生才學習比較好;還是學生成績好,家長才上心?


浩洋是我班上的一個男孩,跟他交流就發現他很聰明,單獨給他講題一講就透,但是他的成績一直上不去。


課堂上注意力不夠集中,作業也是敷衍了事,甚至可以看得出有抄襲的痕跡。


三番五次跟他談話,他總是態度很好地承認錯誤,但下次還犯。


直到去他家家訪,我才找到了原因。


他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媽媽在市裡工作,每周回家一次,他平時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


揭秘高考狀元:看看別人家父母,我無臉嫌棄自家孩子

那次家訪,他的媽媽和奶奶都在。說起他的學習,兩位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奶奶是管不了學習也不知道怎麼管,平時能保證他的一日三餐就不錯了。而媽媽每周才回家一次,也是鞭長莫及。


所以孩子從小就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大人監管,在家就只是吃飯、睡覺、玩手機,根本沒有學習的自覺性。


我覺得有點可惜,這個孩子好好管升學應該還是沒問題的。可是兩位家長除了嘆氣,就只有後悔。


「養育」,不僅要養更要育。養,給他衣穿給他飯吃就行。但是育,是一定要付出時間跟精力的。


如果我們自己都成不了那樣負責任的父母,就不要一味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責怪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不成才。


三、怎樣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1)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鏡子


美國作家鮑德溫說過,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家長在家看書,孩子好意思一直玩手機?家長用電腦工作,孩子好意思去玩遊戲?


相反,家長整天在家打麻將、玩遊戲、刷手機,就不要怪孩子做事不專心,不喜歡讀書,沉迷於網絡。


《論語》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放在家長身上也同樣適用,畢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想要孩子成長為什麼樣子,家長要先以身作則,做出表率,給孩子一個正面的示範。


(2)原則問題不退讓:堅守底線


著名鋼琴家郎朗,從小時候起彈鋼琴就很有天賦,他的爸爸就傾全家之力來培養他。


正是小孩貪玩的年紀,整天練習彈琴是多麼無聊的事情,有幾個孩子能堅持下去?


郎朗也不例外,有很多次都想放棄,都是他的爸爸逼著他堅持下去。


一度,郎朗特別怨恨他的父親。但是等他長大了,他才明白,正是父親的堅持,才有了他的今天。


揭秘高考狀元:看看別人家父母,我無臉嫌棄自家孩子

孩子自己是沒有判斷能力的,有些原則要靠家長替孩子制定並堅守。


比如說,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作業是學生的本職工作,但是有些家長看孩子作業沒完成,不忍心讓他熬夜,也不忍心讓他早起,這一次作業就不了了之。


結果孩子知道家長的縱容沒有底線,那麼就會有下一次,甚至養成不寫作業的習慣。


孩子是天生的心理學家,他會觀察發現對於父母來說,哪些是原則問題,你的底線在哪裡,從而不會輕易觸碰。


(3)嚴慈相濟:既要嚴格監管又要充分尊重孩子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漫長的日子裡積累而來的。小孩子自律性差、貪玩很正常,所以家長一定要擔負起自己的監督責任。


在家長的幹預下,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不僅孩子受益終身,還正如謝欣穎爸爸所講「對孩子來說,從小養成一個好習慣很重要。習慣養好了,自覺性比較強,作為家長就比較輕鬆。」


很多時候,孩子會比較反感家長的監督,所以家長一定要與孩子多溝通,多尊重、理解孩子,他們才會主動接受你善意的「嚴格管理」。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但是花期各不相同,有的開花早有的開花晚,我們在靜待花開時要尊重他們的花期,尤其是那些開花晚的孩子。


每一朵花都是獨一無二的,希望我們的家長可以盡到自己的職責,讓這朵花盡情綻放自己的精彩。


我們的孩子也可以很棒,前提是我們先去做一個很棒的父母。

相關焦點

  • 羨慕別人家的學霸?三招教你讓自家孩子成為學霸!
    家有兒女的都知道,只要孩子邁入學校的大門,父母就有做不完的家作!當父母的總是羨慕別人家孩子,聽話、懂事、學習好,其實只要用對方法孩子是很容易成為學霸的!現在的孩子讀書基本都是父母跟著一起讀,甚至父母比孩子還累,輔導作業堪稱是絕世難題。
  • 看過高考狀元的出身和特質,才明白,狀元是「別人家」孩子的原因
    現在這個網絡時代,分數公布的同時,狀元的名字也隨之被公眾知曉。大家對狀元好奇的同時,對他們的家庭出身和父母情況也格外好奇。究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高考狀元呢?很多家長也不禁感嘆:為什麼高考狀元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根據有關的數據信息,高考狀元的各種情況也隨之浮出水面。
  • 020年48位高考狀元身份揭秘:父母奮力託起的奇蹟
    ​2020年48位高考狀元身份揭秘:每個橫空出世的奇蹟,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 還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什麼都好?看看別人家父母都是怎麼做的
    相信大家應該都有注意到高考相繼於上個月出爐了各界「學霸」。其中有一位廣西最牛高考狀元楊晨煜登上了各界平臺的熱搜榜單,他拿下了730分的高分,奪下高考學霸一稱,也創下了高考理科總分中最高紀錄;另一名有著「國民才女」之稱的武亦姝,滿分為660分,她就拿下了613分,據說已經被清華錄取。從上述兩組學霸身上,可以得到一個現象,那就是這些學霸多數是有個「好的家庭做後盾」。
  • 高考狀元揭秘:每一個優秀孩子背後都有父母的奮力託舉!
    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 "別人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父母"
    &34;與&34;最近高考錄取結果一出,許多家長在聊天時常說,看看人家×××的孩子考了清華大學、×××家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學,×××家的孩子考上了南開大學……那個羨慕呀,真是沒法說,可你想過沒有,這些孩子是如何才取得如此驕人成績的?
  • 「高考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憂」高中孩子怎麼學,狀元秘籍來幫忙
    7月24日,也就是今天,凌晨0點00分是高考放榜的時間。我們全家人都心慌意亂,我的大外甥是今年的考生,雖然我姐姐沒有告訴我孩子到底考了多少分,但是看19年的分數線,本科是穩了。這也許就是這周裡最好的消息。高考放榜這一天,真的幾家歡喜幾家憂,有的考好了全家放鬆,考的不好的全家鬧心。
  • 2020年全國高考狀元!看看狀元是如何練成的!成功沒有捷徑
    又到一年高考放榜季,那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啊!考上了好學校那就是敲鑼打鼓擺酒席。沒考上的那就默默無聞不做聲了。經常聽人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殊不知別人家父母你也是學不來的。 看看今年的高考狀元都是些什麼人物。
  •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是狀元?來看2020各地高考狀元都有啥特點?
    2020年各地高考狀元相繼被名校錄取,網上相關報導熱火朝天。為什麼人們這麼關注高考狀元?那麼,這些2020年各地狀元,都有什麼特點?沒上過課外補習班河北省高考理科狀元邢雨菡,高考成績721分,同學們都說她是」學神「,她不是死記硬背、大量刷題的那種,而是有自己合理的方法,學習效率非常高。她還從來沒上過課外補習班。
  • 謹防「別人家的孩子」
    從小到大,我們從父母口中聽的最多的就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這次考了一百分,有多優秀,再看看你……我們不可否認,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在這耳濡目染下,我們最終也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那一類人:總喜歡將自己的小孩與別人形成對比,仿佛別人家的孩子就是優秀的代名詞。
  • 48位高考狀元身份揭秘:每個橫空出世的奇蹟,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育兒知識、早教方法、教養智慧、親子閱讀,父母掌握一點,孩子受益一生。教子探討無止境,讓涵哥和您一路同行...「涵哥談家教」孩子成長的特級老師、 母親進階的無牆大學 、 家庭幸福的全科顧問!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
  • 父母當面誇別人家的孩子好,這是對自家孩子的打擊,不妨這樣操作
    01適得其反父母經常提別人家的孩子多麼好誇別人家的孩子好,這是一種橫向比較,沒有尊重自家孩子的特點。好與壞,先不論是不是一種客觀的評價,但是它是一種結果。只簡單地用結果做比較,是最明顯的滅自家威風。我為什麼不說「長別人志氣"呢?
  • 北大高考狀元抗抑鬱史,被數萬人熱議,多少父母養出了有病的孩子
    01成為高考狀元,是我媽的功勞由於媽媽是家庭主婦,對她管教的時間也是很緊密嚴格。就像大多數的媽媽一樣,把自己後半生都放在了孩子身上。這種不經過孩子同意的託付,最終成為壓在孩子的胸口的五指山。不得不讓我想起小時候,媽媽曾經也對我說過一樣的話,對於我這種學渣沒大多影響,但會讓本對世界充滿探索欲的孩子,失去了更有意義自我追求。
  • 高考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優秀的
    高考成績放榜已有時日,志願都已填完,高考狀元們都已收到通知書,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天才,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相關新聞報告後,發現這些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任何一個優秀孩子的身上都能看到一種優秀的習慣,也折射出父母這一面鏡子。
  • 別人家孩子的背後,先有別人家的父母
    年年高考後,都湧出一批別人家的孩子。今年也不例外。但今年的高考榜上,出現了別樣的別人家的孩子,勵志的典範。前幾天,在潘幸知短知識分享群裡看到這則消息:安徽交通廣播一篇《安徽盲人考生高考635分!超一本線120分!》
  • 48位高考狀元身份揭秘:每個橫空出世的奇蹟,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我們傳遞給下一代的,應該是自律、堅持、專注。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心儀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才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出奇相似。對一個人影響最大的,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
  •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麼優秀?這種想法會誤了自家孩子
    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最優秀,而是你在關注其他孩子的時候,忘了留意自己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這個說法,成了籠罩在多少孩子身上的陰影,從小到大就一直被父母提點:「你看看隔壁阿姨的孩子,學習多優秀,成績多好啊!」「人家寧寧鋼琴學得多好,你看看你,什麼都學不好!」這樣的話,想必大家不少聽。
  • 混蛋,你敢讓我看看別人家爸媽?你怎麼不看看別人家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又火了!這次火的這位佔據了知乎熱搜榜的第一位,看到這個問題的我是一臉懵啊,羞愧讀了這麼多年的書、上了這麼多年的學啊!因為他的研究成果我根本就看不懂!我為我的無知感到羞愧難當,也為這位同學成績感到高興:科技強國指日可待啊!
  • 各省高考狀元相繼出爐,你家孩子和狀元之間差的不止是分數
    河南鄭州一理科班62人,有59人高考分數在600分以上;天津高考700分以上241人,600分比例高達25%;湖北省高考理科狀元725分,文科狀元667分;湖南理科狀元718分,文科狀元707分;……
  • 對比歷年高考狀元發現,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高考成績放榜,最近幾天,朋友圈和各大瀏覽器全都是各個省市高考狀元,幾家歡喜幾家愁,也有人考上心儀的學校,有人則遺憾落榜,很多家長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看過幾篇狀元的報導之後,我覺得天才的成功是不能複製的,但是學霸成功的背後有著一個共同點。不是智商的高低,也不是地位的高低,而是來源於家庭,歸根結底是來源於父母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