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積德的四件事,哪怕做過一件,也會功德無量

2021-02-08 劉老師開示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劉老師開示」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第一時間收到文章了。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道德經》裡有這樣一句話:「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古人認為,要想得到福報,無災無難,不讓兇事橫禍降臨自己身上和家中,就要做積德之事。下面這四種事,最能積累福德,哪怕堅持做一件事,也會功德無量。百善孝為先,從「孝」這個漢字來看,是「老人」的「老」字,底下是個「子」字,兒女雙手託著老人,就是「孝」。《說文解字》中說,「善事父母者」為「孝」。幾千年來,人們把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誌。孝,也是中國人考核一個人的第一個關卡,因為別人會以此為切入點來了解你。試想,一個連父母親都不愛的人,怎麼能夠真正去愛別人?一個對父母親都不負責的人,你還指望他會對社會對他人有責任心、責任感嗎?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開示:「若有男女背恩不順,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發惡言,子即隨墮。假使有人為福德故,恭敬供養一百淨行大婆羅門,不如一念,住孝順心,以微少物色養悲母,隨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萬分不可校量。」意思是說:供養父母哪怕僅僅一點,也能夠獲福無量,即使是少許作了一些不孝順的事情,也會獲罪無量。孝敬父母不僅是做人的根本,而且也契合了天地之大道。天地輪迴,有因有果,自然不孝會引起不順。成大事者,必是孝子。一個對父母好的人,才能有機會讓大家相信,其品格和人格的高貴。自身有吸引力,匯聚正能量,諸事自然順利。佛在《無量壽經》中告誡人們,要「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口業是患苦之門、禍累之始。一個人每次說出傷人的話,都是在給自己造業,福報都從這張嘴裡跑光了。如果能去清淨自己的口業,不說妄語、兩舌、惡口這些造惡業的話,經常說善語、利益他人的話,福報就會越積越多。我們都喜歡和相處舒服的人交朋友。而那些讓人舒服的人,往往都是懂得如何說話,知道為別人考慮的人。用善語才能結善緣,一句同情理解的話,就能給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氣。而一句不合時宜的話,就如一把利劍,刺傷別人。急事,慢慢地說;尷尬事,幽默地說;沒把握地事,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為了顯示自己道德高尚,明明自己厭惡的,非要裝作自己很喜歡;明明自己有私心的,非要強迫自己裝大方;明明自己無法寬恕的人,強迫自己假裝不在意……但,實際上,這只是在表演「德行」,而不是在修煉「德行」。《菜根譚》裡說:「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汙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就是說,真正養德、蓄德的方式,並不是讓你處處把自己表現得完美無缺。而是,自己哪裡不完美,哪裡藏汙納垢,哪裡自私齷齪,你不要去推諉,坦然接受。人,不可能完美無瑕,沒有任何缺陷,也不可能不犯任何錯誤。真實面對自己的缺陷,錯而能改,善莫大焉。人生最要緊的,不是知道大道理,而是馬上付諸於行動。而且也不要期待自己馬上會有徹頭徹尾,宛若重生般的改變,這是非常膚淺的想法。改掉自己的缺點,是一點一滴積累的,只有堅持不懈,時間久了,力道就會改變常數,從而改變命運。付出的修行,終有一天會全部回報給我們,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所謂布施,是大乘佛教六度之首,主要包括:法布施,財布施和無畏布施。《金剛經》有云:「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世間最高級的修行乃是布施,布施愛語,廣結善緣;布施善行,行善積德;布施智慧,救人苦難。提到布施,應當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布施後就忘記這件事了。而且布施的時候,是不會看對象的,只有這樣,才能修得功德圓滿。布施如田地,有田地,才能有收成,有布施的種子,在將來才能開花結果。如果樂於助人,把福報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幫人越多,得到的助力也越多,福報也越大;反之,損人利己,害人越多,得到的反作用力也越大,倒黴起來,損失也成倍增加。有人說我自己還不夠用,或者說自己一無所有,沒有什麼好布施的。布施不一定是要拿財出錢,你的一個微笑,一個援手,遞給流浪漢的一粥一飯,這都是布施。盡力做你力所能及的善事好事,就是最大的福德。願我們每個人都心存正念,以恭敬之心布施,都必然能廣種福田,受用無盡。


傳統文化,即是「做人的文化」!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文章轉載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告知刪!


◎ 責任編輯:妙如 ◎



尊敬的同修:

劉素雲老師學習平臺正式開放「二天一課」學習欄,請各位同修在菜單欄點擊「老師專欄」,打開「二天一課」,查看劉老師每期開示。「二天一課」每兩天更新一次講師內容,更新時間為晚上6點整(考慮到學習時間長,大家早上需上班)。每日學習分享,讓傳統文化回歸生活!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最積德的四件事,做過一件,功德無量
    兒行千裡母擔憂,母親永遠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仁厚,是最好的家風,行善,是最大的積德。Kindness is the best family tradition. Doing good deeds is the greatest virtue.再多的錢財也會散光,但是傳承的善良會讓家族一直延續興旺。
  • 最積陰德的4件事,哪怕做過一件,也會累積大功德!
    所謂陽德就是有漏之福,有些人經常行善積德,但卻同時又去消耗自己的福德, 例如一個人做了一件好事,又享受到了這件事給他帶來的榮譽感或自豪感,那麼他所積累的福報,就會被消耗掉。
  • 夜讀丨四種事積累自己的好福氣,哪怕堅持做一件,也功德無量
    《道德經》裡有這樣一句話: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古人認為,要想得到福報,無災無難,不讓兇事橫禍降臨自己身上和家中,就要做積德之事。其實有四種事,是會積累「福氣」的,哪怕堅持做一件事,也會功德無量。
  • 佛教這部經書,哪怕看一眼,也會功德無量!
    普賢菩薩對善財童子講:「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我們在供佛時,可以選擇法供養,法供養是最殊勝的,也是最積累功德的。很多人學佛,都喜歡去寺廟燒香拜佛,甚至把佛菩薩請到家裡,每天供養佛菩薩,這樣去供佛是沒有問題的,但學佛人還要知道一件事,其實還有一種供佛的方式,不僅非常容易去做,功德也要遠遠勝過其他形式的供養。這種供養方式就是法供養,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法供養?法供養就是修行佛法,長養法身。
  • 最積陰德的5件事,做過2件以上,也會功德無量!
    在暗中去做有德於人的事情,就能積累到陰德,積陰德不僅能自己受益,還能惠及子孫,甚至可以造福眾生。古人常說:「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當我們去做一件好事時,只要默默地把事情做好,不要求回報,做了好事也不要到處宣揚,這樣去做就能積累陰德。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又受到了別人的表揚,或是接受了他人的回報,你所積累的福報就是有漏之福,簡單理解就是你雖然積累的福報,但福報又被你消耗掉了。而積陰德就是只去積累福報不去消耗福報。
  • 多「積陰德」,功德無量
    要想自己福報多多就需要多做善事,「積陰德」。那什麼是陰德呢,陰德意思的正確理解是,暗中去做的事,有德於人的好事,陰德積累多了對自己一定是有好處的,陰德越多,福報就會越多 。所有的善行都叫「積德」,何為陰陽?凡是做的善事,人人皆知叫陽善;凡是做的善事別人都不知道,且不求任何回報,則為陰德。
  • 最積「陰德」的四件事,福報深厚的人都在做
    陰德就是在暗中做有益於他人的好事,也叫做陰功。做好事不被人發現,悄無聲息的才叫做陰德,而大張旗鼓的行善積德,就叫做陽德。陽德是有漏之德,一個人大肆宣揚自己的行善積德事跡,因為大肆宣揚獲得了巨大的榮譽和名氣,積累的功德因此也就消耗掉了。陰德就不同,陰德是無漏之德,行善積德不在人前,做好事不留名,沒有任何雜念摻雜其中。
  • 大提琴家歐陽娜娜分享在美國學習的一天,全天做四件事很充實
    大提琴家歐陽娜娜分享在美國學習的一天,全天做四件事很充實還不到19歲的歐陽娜娜,實在是00後的標杆,2012年在其只有12歲的時候歐陽娜娜大提琴獨奏會」巡迴音樂會,成為臺灣「國家演奏廳」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演奏家。
  • 大學不迷茫,盤點大學生最應該做的四件事
    再過十幾天,就會有準大學生背上行囊,踏上新的求學之路。但是,伴隨著開學季的到來,很多大學生在欣喜之餘,內心也有很多迷茫:大學和高中生活有什麼不同?我的大學應該怎樣度過?在這裡,小編想給準大學生談談大學生活,以及大學生最值得做的四件事,讓你的大學生活充實起來,不再感到迷茫。
  • 有福之人的十個特徵,哪怕有三個以上,也會福報無量!
    真正有福之人,福報自然會降臨在你的身上,如果你沒有福氣,再怎麼忙活,福報也不會去找你。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一個有福之人,身上會有十個特徵,哪怕你有三個以上,也會福報無量。第一、寬容大度。
  • 易損陰德的十件事,你做過幾件?哪怕做過一件,都可能招來災禍
    看看下面這十件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哪怕做過一件,都可能招來災禍。一,對父母不孝順所謂百善孝為先,不孝順父母的人自然不會得到上天的眷顧。如果對父母不孝順,其實就是在做惡事,那麼你得到的就是惡果,而不是善果,因為你種下的是惡因。所以對父母不孝順是會招來禍事的,自然也是損陰德事情。
  • 學生上課時最愛偷偷做的四件事,網友:我全都做過!回不去的青春
    今天就跟大家回憶下學生時代上課最愛偷做的四件事,網友感慨:我全包了!回不去的是青春啊。第一件事兒:偷吃零食早上起晚來不及吃飯,上課肚子餓了怎麼辦?上課這麼無趣,給課堂找點樂?那些年上課偷吃過的零食,你都有試過哪些?
  • 行善積德的人,生死的恐懼就少
    做不了主。病苦做不了主,死苦能不能做主。  以前人修道,修道生死自如,想怎麼死就怎麼死,想什麼時候死就什麼時候死。不僅死的自如,生的也自如。想去哪裡投胎就往哪裡投胎。像窺基大師,前輩子是羅漢,他就自己想去投胎做太子就去做太子。他的這個靈魂,才叫靈。但凡夫不一樣,死亡是閻羅王勾著去,出生時,也是被逼無奈的出生,哪裡有一點自由。所以修道就是要修這一塊,要了生死。
  • 有遠見的父母會做四件事,孩子很容易成為學霸,而且乖巧懂事
    導讀:有遠見的父母會做四件事,孩子很容易成為學霸,而且乖巧懂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有遠見的父母會做四件事,孩子很容易成為學霸,而且乖巧懂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
    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你知道怎樣擺放供果嗎?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佛前供奉瓜果,這是很多學佛之人,或者是芸芸眾生燒香拜佛時經常會做的事情。這種時候,很多人都會精心準備一些新鮮的水果,懷著一份小心和恭敬。其實,佛前供奉的水果是否貴重,多與少都不重要。
  • 改命29:這樣做才是真積德呢!
    你恨不得掏心挖肺的,把我最管用的全給了你。是不是這麼個心? 這個時候你再來體會「務要」,再來體會這兩個字,老爹說「哎呀!千萬!千萬記住!」叫「務要」。懇切的那個心。 「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四句,四個「務要」,拳拳之心吶。
  • 佛說:業障深重的人,默念三句話,福報自來,功德無量
    而在佛教中,也有三句話,當業障深重的人,遇到不順,只要默念三句話,就能平復心情,福報自來,功德無量,尤其第3句是因果的關鍵所在。 要明白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造成的,因果通三世,有些人今生為人正直,積德向善,但還是會遇到磨難,也是由於前世的惡因所感召的。因為今世修善的原因,磨難冥冥之中就會減輕。所以學佛人,要對佛法,對因果,深信不疑,就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 異性交往時,普通朋友不能做的四件事,做了就不算普通朋友!
    在我看來,朋友就兩種,一種是普通朋友,一種是男女朋友,異性交往時,普通朋友不能做的四件事,做了就不算普通朋友!1.晚上單獨約飯約電影。一個男人晚上單獨約一個女人去吃飯和看電影, 光這個舉動,就不能稱呼為普通朋友,因為這是男女朋友才能做的事情。或許我說這話有人會反駁,那我就問所有男人一個問題,如果一個陌生男人,半夜約你的女人出去吃飯,你會安心讓她出去赴約?你會不多想?所以這些假設在男人這裡,就不攻自破了。當然這個說法,對女人也是一樣的。
  • 管好自己的內心才是管好壓力的前提,四件事最重要
    如果要把它濃縮為幾件小事的話,我們覺得四件事是最重要的。第一個是做有益於身體的事情,鍛鍊,喝水,睡覺,這是有益於身體的事。第二個是做能夠鎮靜思想的事情。別讓自己的思想跑得太快,亂糟糟的,整天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讓自己經常能夠回到這兒說,我在幹什麼。
  • 拜「觀音菩薩」,牢記這一句話,功德無量!
    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徒弟,曾經得到過阿彌陀佛的指點。我們如果細心觀察會發現,觀音菩薩的頭頂總是頂著一尊佛,那尊佛就是她的老師「阿彌陀佛」,觀音菩薩時刻不忘老師教導,既是尊重也是提醒。一些信眾可能都讀過唐朝玄奘法師翻譯的《心經》,心經開篇提到的「觀自在菩薩」指的也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重點提及的是菩薩尋聲救苦的那份大悲心、大願力;而「觀自在」,如何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