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錯過我的推送,記得右上角-查看公眾號-設為星標,摘下星星送給我
我是相量子,也是達爾聞求職系列解題者之一。今年我也作為研究生應屆生的身份參與了秋招混戰,累計投了61家公司。在這個過程中,收到以及看到很多求職者會遇到的問題,下面我就大家關心的一些進行解答。在往年沒有疫情的時候秋招主要以線下招聘會為主,線上招聘為輔助的形式,今年疫情的原因很多公司都進行了線上的招聘,搞線上宣講會、線上的筆試面試,很多求職信息也都在網上進行發布,通過官網、公眾號等渠道。
那麼招聘信息的獲取渠道就顯得很重要了,因為IC這個行業能叫的上名字的大公司就那麼幾家,很多公司也不錯,但是大家都沒聽說過名字,然後信息也不暢通,錯失了很多好的機會。其實大家可以通過加一些群、關注一些公眾號和同樣一起求職的朋友互通信息,抱團取暖,這樣才能有獲取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機會。另外大家平時可能會關注一些半導體相關的公眾號,會有相關的公司介紹,這時候就可以先把公司名字收集到,然後再去及時關注他們官方的招聘信息,這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大家總說我能找到的求職信息多,其實我也是用這種最笨的方法,我也不會什麼大數據、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就用最笨的方法也能收集到幾百家行業相關的公司的招聘信息,幫助到了很多朋友。簡歷準備要儘早,IC研發相關的崗位不需要簡歷太花、太炫酷,簡潔清晰、內容明了即可。簡歷上寫明自己的基本信息、要投遞的意向崗位、教育經歷、專業技能、項目經驗、所獲得的獎項等內容,一般一到兩頁為最佳,最好能夠填充滿一頁或者兩頁。
很多時候網投要求在系統上重新填寫內容,方便公司的統計與篩選,這時候就可以從你準備好的簡歷中直接複製相關的信息,最後再上傳一份word版或者pdf版簡歷即可。幾點提醒:
1)基本信息中的電話和郵箱一定不要錯,這是聯繫你的唯一方式,一般發送筆試、面試通知都是通過這個途徑。
2)意向崗位很重要,崗位代表的就是行業,決定著你未來發展的上限,每個崗位都有自身的特點,結合個人的愛好以及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綜合決定,另外不可忽視的還有你自身的因素,比如項目或者相關的行業經驗。我舉個例子,如果你是學習機械專業的,項目都是機械相關的,但是你想找IC研發的崗位,那就太難了,至少你要自己去學習相關的知識,自學的或者參加一些培訓學到的都可以,否則很難跨行成功。以我自己為例,找工作的崗位還是比較明確的,投遞崗位的時候只有兩個,FPGA崗和數字IC設計崗。
3)教育經歷很重要,可以看出學校的層次和學歷層次,以及相關的專業是否對口。如果學習成績好也可以寫上,這是HR簡歷初篩重點看的內容,也是個人無法決定改變的內容。大多數的公司對好學校都是比較青睞的,就個人而言,如果一個高學歷好學校的同學,在同等條件下肯定是有一個高低之分的,你說這是歧視吧,也可以理解,但畢竟人家能讀好的大學考了研究生也是不容易的,一定程度上能代表他學習能力還不錯,或者說習慣好、努力過,這對企業來講也是降低招聘風險的一種方式。
4)專業技能最好是列一些和你投遞崗位相關的,可以寫某些技術、會操作的工具、一些知識點的掌握等等。如果英語較好,也可以明確寫出來具體的分數,不要寫一些沒用的或者不重要的技能,有些同學會把自己寫過的論文、專利也寫上去,如果你投遞的崗位和這個論文相關,比如算法,那可以寫上,如果風馬牛不相及的成果,寫上去也不一定能夠給你加分。
5)項目經驗這塊是非常重要的,和一些HR聊過,如果他們發現你項目都是和硬體相關的,而投遞的卻是IC研發崗,那麼直接刷掉。所以說不相關的項目即便是寫上去作用也不是很大。項目對口非常重要,對於我來說,只有FPGA的項目,投的IC設計崗不是非常有優勢了,但是有些相關性,比不上本身就就有晶片設計或者實習經驗的同學。項目還是面試的重點,幾乎都會問,實習的項目、自學的項目、研究生課題、比賽的項目只要相關的都可以寫。簡歷上的項目不要寫太多,一般3到4個為最佳,簡歷上項目的介紹也不要太多,儘可能簡潔明了,寫清楚項目的名字、時間、簡單的項目描述、所用的關鍵技術以及你所做的工作即可,如果寫的太詳細會佔用很大的篇幅,整個簡歷就會顯得很多。
6)獲獎也是你的加分項,一般可以寫一些競賽獲獎、獎學金等等,學生幹部的榮譽也可以寫,儘量寫級別較高的,那種類似院級先進個人、什麼課外活動的就不要寫了,可能沒有什麼作用。最後補充一點:簡歷內容要保證真實,不然最後給自己挖坑,還有可能會失去來之不易的offer。筆試的準備要看你想不想參加提前批,如果你不想參加提前批,那就可以從提前批開始準備,如果你想參加提前批,那要把時間提前的更早,也可以邊筆試邊積累。面試其實和筆試一樣也是有章可循的,我遇到的大多數面試主要是技術面,只要技術面過關了,HR面基本上都是比較容易過的。
項目對口非常重要,如果你項目對口即便是學校稍微差一點也沒有關係,也會有很多的面試機會;
如果你項目不對口,而且學校也不佔優勢,就會出現向我一樣很多簡歷直接被HR刷掉的情況;
如果項目不對口但是學校非常好的,HR一般會給進入下一輪的機會,不過我也見過因為學校比較好雖然給了面試機會但因為技術不夠硬自己都沒把握住,沒能拿到offer。面試一般是讓介紹一個自己最拿手的項目,有些面試官也會對你其他感興趣的項目問一問。面試官主要考察你對項目的結構、細節的理解,以及判斷項目的難度,你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你對項目的了解程度、參與程度。面試官還會從項目中抽出一些必備的知識點進行提問,有些面試官會問的很詳細,有些只是大概的了解一些,項目一定是要自己真實參與過,了解透徹,否則會被問出破綻,而且要好好複習可能被問及的內容,多面試幾次就能夠總結出來規律。除了項目面試官一般還會問一些技術上常用的知識點,比如跨時鐘域、時序約束等等。關於公司的選擇我感覺大家主要糾結幾個點,公司的工作地點、平臺大小、薪資水平,還有公司的業內口碑。
1)現在很多公司都在多個地方設立研發崗位,能夠解決個人對工作地點的要求,有些同學想離家近,有同學想找個以後可以定居買得起房的城市,有些同學想和對象去一個城市奮鬥等等因素,所以工作地點要先選擇好。如果不能非常確定至少可以定個大概的區域,如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等等,如果對工作地點沒有要求那你的選擇就很多了。對於我來說就是考慮離家相對較近且行業發展的大環境又好的長三角地區。
2)對於公司平臺選擇,應屆生一般都是毫不猶豫的選擇大公司,因為大公司的「坑」相對少一些,一般大公司有時間和成本去培養一個應屆生,而且大公司的規範、制度相對比較有保障,大公司在業內的知名度也能夠讓你在跳槽的時候有點優勢,這就導致大公司的競爭非常大的。應屆生如果能進大公司當然最好,如果不能進那是不是中小公司就不值得去呢?當然不是。其實大公司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些大公司的有些崗位或者部門也會存在一些可能讓你不滿意的地方,比如進去後根據需求給你調崗,再或者是進去後只負責很小的一部分,相當於螺絲釘等等。另外就是我們所處的行業的特殊性,IC研發本身就是技術性極強的崗位,作為一名技術工程師「得技術者得天下」。如果在一家中小型公司你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鍛鍊,提升技術,有機會參與全流程晶片設計,以及參與公司的流片設計、大規模設計那我想也是非常好的,這樣的機會以後跳槽不會比去一所大公司差,甚至以後會被獵頭高薪挖走。話又說回來,IC這個行業公司的大小很難去界定,因為公司的IC研發本身就不需要太多人,和那種擁有產品線的公司需要大量的廠房、員工不同,大一點的公司可能會有自己獨立的辦公樓,相當多的IC公司都是租的幾層寫字樓就可以搞研發了。研發是IC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超過千人研發的IC公司沒有幾家,甚至超過500人研發的IC公司都不多,100人到500人之間研發的IC公司規模都比較大了,有數據統計IC公司的研發人員不到100人規模的達90%之多,他們有成型的研發產品,穩定的用戶市場,有些在自己的領域做的非常有競爭力,盈利也很可觀,在準備著融資上市,畢竟科創板和新三板讓科技公司上市融資更簡單了,所以大家要多方面去考量一個公司。3)薪資問題也是應屆生比較關心的,一些公司為了搶人把價格抬的非常高,薪資的高低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光看薪資,薪資和平臺往往是要綜合考量的。薪資起碼要有競爭力,今年這種情況,如果IC研發能夠開到20k+或者年薪30w+算是比較有競爭力的薪資了,算是行業內應屆生的中上水平。如果這家公司在行業內非常知名,那麼薪資稍微少一點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差太多。另外就是城市,同樣的薪資,在不同的城市,其實性價比是不同的。
4)關於公司的業內口碑,其實對於應屆生這個問題我們沒有太多的發言權,很多都是大家以訛傳訛,應屆生最怕這個,如果聽到一點風吹草動,可能就直接把這家公司判了死刑,好一點的是聽已經入職的師兄對這家公司的評價,相對客觀一些,有些就是純從網上獲得的觀點,這個觀點不敢保證真實性,這個對應屆生也最致命,最容易讓應屆生相信,因為看的人多了就傳開了。其實我認為無論這家公司被外界評價的如何,總會有人去,沒有網絡差評的公司也不一定就沒有坑,因為很多評論是可以花錢抹掉的,如果自己實在拿不準可以多問問業內工作過的人,最好是親自問在這家公司工作過的現任員工或者前員工,因為他們的視角遠比我們要開闊真實。很多人就在應屆生求職群裡問,都是一群沒工作過的應屆生,在群裡討論,很多時候他也是聽人家說的,真假難辨,至於你要問怎麼才能找到那些已經工作過的老工程師,那麼就看你自己的社交方法了,途徑還是很多的。
5)另外補充一個就是國企和私企大家的考慮,國企的代表主要是研究所或者一些軍工單位,進去以後還能從事對口技術相關的工作,國企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福利待遇也好,但是薪資比不上私企,即便是加上30%-50%之間的公積金也比不上很多私企的薪資,有些國企也會有加班,但是可能沒有私企嚴重,而且國企每個單位之間的待遇差距很大,這些單位其實對博士的待遇更加豐厚,碩士只能說一般,有些研究所進去的要求還非常高,要雙985,非常難這些都要自己了解打聽清楚。現在很多國企也在漸漸的改革,逐漸取消了編制,國企一般應屆生最容易進,因為這些單位有應屆生的招聘指標。其實對於做技術的,技術強硬才是鐵飯碗,如果你技術做的好,那肯定不會擔心未來發展的問題。有些國企對於個人在技術的提升上比較慢,很多東西都外包出去,或者直接採購,不太考慮成本問題,私企很多做產品的,對技術的要求可能會更高。很如果你想去輕鬆一點的地方,可以選擇國企,但是有可能就在這家國企一直工作了,如果你想去闖一闖,多一些鍛鍊機會,多賺一些錢,多提升一下自己的技術能力,可以選擇私企。附:我整理了「2021屆FPGA/數字IC崗校園招聘信息(更新於1103)」的連結,共計200家+公司,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查看。
沒有找到滿意工作的2021屆同學可以關注這些公司的春招,2022屆同學也可以參考這個時間點來有所準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