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此魚天生會「變性」,不清內臟也能吃,體長可達1米,如今60元1斤
酷暑天來了,現在小暑節氣也到了,馬上就要入伏了。而在小暑節氣的時候民間有吃三寶的習俗,分別是蓮藕、豆芽和黃鱔。對於這三種食物,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尤其是對於很多的農村娃來說,黃鱔更是童年的美好回憶,多少人小時候常去水田裡抓黃鱔當樂趣。筆者記得當時村裡很多的小孩子,他們雖然不愛吃黃鱔,但是卻很喜歡抓黃鱔,每天都樂此不疲。那你可知道,黃鱔是一種天生會「變性」的魚呢?
黃鱔又叫鱔魚,是一種很普通的淡水魚,主要是生活在水田、小河、池塘、水庫等有淤泥的水底層。它雖然叫鱔魚,但是和我們平時所見到的魚並不一樣,而長得有點像蛇。一般體長是20-60釐米左右,但是有些年數比較久遠的黃鱔,可以長到一米以上。在過去農村的大黃鱔還是挺多的,經常有人抓到幾斤重的黃鱔。而現在野生的黃鱔少了,大黃鱔更是少之又少了。
黃鱔是一種「變性魚」,它天生就具有變性的能力,也就是說黃鱔既能當媽媽,也能做爸爸。黃鱔生出來之後都是雌性的,一直到性成熟了以後,具有卵巢只能產卵,但是到了產卵之後,它的卵巢就會轉為精巢了,以後就能產精子了。因此黃鱔都是先做媽媽,然後再做爸爸,它們是可以實行性逆轉的,這是絕大多數的其他魚類不具備的特性。
黃鱔和泥鰍一樣,都是白天很少活動,晚上才出來的動物,它們白天一般都是躲藏在多腐殖質的淤泥火災時水草叢中,而到了晚上就出來覓食了。這是一種性格兇猛的肉食動物,主要是以各種小昆蟲及其幼蟲為食,也吃一些小青蛙、蝌蚪和小魚。它的行動很敏捷,一旦有動物從它嘴邊經過,就會快速張口啜吸。而且它的適應能力很強,在乾涸的淤泥地能長時間不進食,尤其是在冬季的時候就算是長期不吃東西,也不會被餓死。
以前農村的小孩子就常在晚上出去抓黃鱔,當時的黃鱔特別多,一會兒工夫就能抓大半桶,運氣好一晚上能抓十幾斤呢。而黃鱔雖然喜歡在淤泥中活動,但卻是一種不用清除內臟也能吃的魚類。抓回來之後,先用清水養上幾天的時間,它就會把它體內的泥巴、沙子等髒東西排出體外。而烹飪的時候,在南方最經典的一道菜就是盤龍黃鱔了,尤其是用茶油炒的,回味無窮。當然了如果是一些大黃鱔,那還是需要去內臟的。但是吃黃鱔的時候,是不吃內臟的哦!
現在因為農村一些環境受到了汙染了,再加上電魚、藥魚的人很多,導致野生的黃鱔已經很少了,其價格也是不斷上升。野生的黃鱔一般能賣到60元一斤,並且還很難買到,多數都是人工養殖的冒充野生的黃鱔。
在民間有著「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認為小暑節氣前後的黃鱔是最肥美的,也是一年中最適合吃黃鱔的季節,它不僅營養豐富,還有補血、補氣、消炎、除風溼等功效,是小暑時節最宜吃的食物之一。各位朋友們,在你們當地野生的黃鱔還多嗎?吃黃鱔會不會清楚內臟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