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寧波產的越窯青瓷從寧波港出發,最遠銷到埃及開羅;
北宋,寧波已是國際性港口,波斯人在城裡有了固定活動場所;
南宋,寧波因港而興,駐城軍事領袖可以轄制兩浙及福建沿海地區;
明朝,實行海禁後,寧波港憑著天然優勢,還一度發展成「16世紀亞洲最大的自由貿易港」……
北宋時,它已是國際性港口
「寧波曾經有條路叫波斯巷,在東門口附近,地名的由來跟港口有密切的關係。」昨天上午九點,魯先生給本報打來了第一個電話。
魯先生今年73歲,是一名老教師。他說,「波斯巷」就是現在的「旗杆巷」。這個地名現在曉得的人很少了,他也是從書上翻來的。
《寧波港史》記載,北宋時,西亞的波斯(今伊朗)商人經常來寧波做生意,當時的政府還專門在波斯商人聚居地設置了一個「波斯館」,波斯商人在附近還造起了清真寺,波斯巷因此而得名。
「波斯巷說明,當時的明州港已經算得上一個國際性港口了。」魯先生說,跟港口有關係的另外一個地名是「戰船街」,在姚江南岸,現在還在沿用。他很小的時候就聽老人說,這一帶老底子是造海船的。上世紀70年代,考古隊員還真在附近挖掘出一個造船廠遺址來,可見民間所傳非虛。
魯先生說,關於寧波的造船史,他也翻到過一些資料。宋代時,寧波是全國建造海船的重要基地。歷史記載,當時在寧波製造了四艘神舟,載重在500噸以上,其中兩艘開到高麗後,「舉國聳觀,歡呼嘉嘆」。
海禁時,它仍有過繁華時光
昨天下午,北侖的顧先生也給本報打來了熱線。不過,他不是來報料,而是來「糾錯」。
「報導上說寧波港除了明代海禁時期以外,一直是對外貿易港口,實際上,明代海禁時期,港口有一段時間還是很繁榮的。」顧先生是當地一名文化工作者,喜歡研究家鄉的歷史。
「都海禁了,港口還能繁榮?」記者很是好奇。
顧先生解釋說,明朝閉關鎖國後,浙江沿海的海外貿易一度頻臨絕跡。但當時無論是民間,還是海外商人,都對海上貿易有著強烈的要求。於是乎,海上非法「走私」產生了。
「地點是在雙嶼港,在六橫島附近,當時在那裡走私貨物的有日本人、葡萄牙人,多的時候港口停靠的船舶有千餘艘,上萬名商人。」顧先生說,雙嶼港還逐漸成為了葡萄牙人的海上走私據點,有學者稱之為「16世紀亞洲最大的國際自由貿易港」。
真有這麼回事嗎?記者諮詢了研究寧波港史的專家林士民。林士民說,確實有日本學者作過類似論述。1524年至1548年間,是雙嶼港市場最繁榮的時期。當時參與貿易的還有暹羅(泰國)、婆羅州(印尼)和琉球等地海商,當時的貿易額每年超過三百萬克魯查多(即現在葡萄牙通用的貨幣埃斯庫多),這在當時是個驚人的巨額。
林士民說,可惜的是,1548年,明政府派遣軍隊摧毀了港口。葡萄牙人隨後竄至廣東海面,1553年以曝曬貨物為由,行賄海道副使汪柏在澳門登陸,開始長期居留下來。
當年,浙江人出海得在寧波籤證
熱心讀者的電話讓塵封的寧波港歷史再度浮現在世人面前,那麼,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啟碇港的寧波港,還有哪些鮮為人知,卻能令寧波這座城市居民為之驕傲的故事?
聽到這個提問,林士民笑了。「寧波港一直以來是中國對外貿易的港口之一,這樣的事太多了。」
林士民說,明州港唐代被列為開埠港口之一,是溝通東南亞、南亞及阿拉伯各國的主要港口。當時的海外貿易已經相當發達,書上記載,「海外雜國賈舶交至」,江廈碼頭一帶「帆檣如林」,「鎮鼓相聞」。
從寧波港出運的越窯青瓷最負盛名,從東方的日本鴻臚館,到印度布拉明納巴德,再到非州埃及開羅,都有越窯青瓷在那裡列市銷售。
到了北宋,明州港是當時五大港口之一,朝廷在這裡設立了市舶司(類似海關的機構),舟山、溫州諸港也在管轄範圍內,還一度規定「非明州市舶司而發往日本、高麗者,以違制論」。
「明州港在南宋最為繁華,是國內最重要的港口。」林士民說,當時,朝廷撤掉了杭州、秀州(今嘉興)、江陰、溫州四地的舶務,只剩下明州一處,於是,這些地方的人要出海做生意,必須得來明州「籤證」。而且,當時的沿海制置司駐節明州,權力可節制兩浙和福建沿海地區,明州城的行政等級上升至歷史最高點。
「元朝時,明州港改名慶元港,依然是國內三大主要貿易港口之一。」林士民說,歷史上寧波港一直非常繁榮,上海港興起後,其重要性才開始減弱。
寧波港史標籤
和義路遺址
1973年,從和義路至東門口約750平方米地段中,發掘出一批珍貴的唐代越窯青瓷,同時出土的還有還有唐代龍舟、宋元時期的龍泉窯和景德鎮窯瓷器、造船廠。此次出土文物價值很高,當時的中國歷史博物館曾借去幾件在國內巡展。
新安沉船
1975年,韓國漁民在新安外方海域發現一艘沉船,考古隊員從沉船裡發掘出了兩萬多件青瓷和白瓷,兩千多件金屬製品、石製品和紫檀木,以及800萬件重達28噸的中國銅錢,這一考古成果震驚了全世界。沉船上有個銅製稱砣刻著「慶元路」字樣。學術界普遍認為這條沉船是從慶元(寧波)出發的。
有減搖龍骨的北宋海船
1979年,發掘於東門口交郵大樓工地,減搖龍骨能減輕船體搖擺,國際上開始使用該裝置是在19世紀的頭15年,宋代這一創造比國外要早六、七百年。
市舶司(古代海關)倉庫
1995年,在今天一廣場頤高數碼處發掘出宋元時期一處市舶司倉庫。證實了史料上關於明州設市舶司的記載。
清代遠洋商貿運輸船
2008年,寧波水下考古隊在象山港發現了一艘清代的遠洋商貿運輸船。打撈上「盛源合記」玉印、西班牙銀幣、精美青花瓷等近500件文物,還有鄞州產的梅園石。西班牙銀幣是當時東南亞貿易中的國際貨幣,印證了寧波港是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
水下文物遺存多
1998年,原中國歷史博物館與寧波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在寧波成立了國內第一個水下考古工作站;2008年,水下考古站又升格為繼廣州陽江(南海一號發現地)後國內第二個水下考古基地。
近年來,寧波水下考古隊寧波海域共發現了25條水下文化遺存線索。其中在象山港內確認4處水下文化遺存,在漁山列島海域發現了1艘清代木質沉船和2艘鐵船。 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