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板橋鎮曾為北方最大港口,挖掘出大量北宋鐵錢及不同時期的瓷片!

2020-12-23 騰訊網

《韓非子》中有「景公與晏子遊於少海」語。少海就是今天的膠州灣,這說明2500多年前,膠州就有航海活動。

唐代在今膠州老城區設板橋鎮,板橋港口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悄悄地興起。北宋中期,因與北邊的遼金髮生邊境戰爭,渤海沿岸的港口基本關閉,板橋鎮一躍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港口。

對此,元豐六年(1083年),原密州太守範鍔上書要求在板橋鎮設市舶司抽解務(海關),範鍔在奏章中稱「若市舶司之法行,則海外諸物積存庫者,必倍於杭明二州」。元祐三年(1088年)範鍔的建議得到朝廷的採納,板橋鎮市舶司

是繼廣州、明州、泉州、杭州之後,全國第五大市舶司。

板橋市舶司的設置,使板橋鎮憑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港灣資源,完全控制了東南海道。當時,板橋港口海運貿易極為繁盛,東至日本、高麗,南至吳越、兩廣、南洋諸國,甚至中東各

國也經常有商人進出板橋港口。板橋三娘子的故事,就是被阿拉伯商人傳到波斯灣的。據專家考證,當時板橋鎮的貿易額一度超國內任何一個港口。膠西縣城城內店鋪林立,金融業、商業十分發達,是我國當時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商業

金融中心。

板橋港口還是中外人民友誼的橋梁,如日本和高麗商人、僧人、學者,南洋諸國、阿拉伯商人經常由板橋港口登岸,換通關文書,然後前往中國各地。中國使臣、學者、僧人也經常由板橋前往高麗、日本及波斯灣。據朝鮮金庠基《麗宋貿易小考》中統計,百餘年間高麗國遣宋使團共計57次,來板橋鎮的高麗商賈、僧侶、水手等不下10萬人。這是繼我國唐代與新羅商貿文化交流之後的又一次高潮,也是膠州灣海洋文明的輝煌期。

2009年9月,在配合基建施工時,考古人員發現大量北宋鐵錢及不同時期的瓷片等文物。大量瓷器碎片證實板橋鎮曾為商船運貨的碼頭古遺址,多處區域勘探和試掘結果表明,距地表以下約2

至3米處為宋代文化堆積。文化堆積層中出土北宋龍泉窯、定窯、鈞窯、磁州窯、耀州窯、景德鎮窯及其他窯系的瓷片標本上百片。由此也充分說明,宋代時期,眾多瓷器等商品出口量巨大。其中發掘出兩組大型建築基址,布局結構複雜,規模宏大,其中的一處建築可能是通商口岸設置的客棧和轉運倉儲設施,而另一處建築群則應是當時某個管理商貿活動的官署機構,這裡在東方海上絲綢之路佔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

(上圖為考古人員搶救發掘的部分鐵錢)

下圖:板橋鎮遺址發掘的宋代「鐵秤砣」重10餘公斤

手指上的膠州故事

歷史故事 微小說散文 當代故事 圖片故事 漫畫語音等

版權聲明:

本文及文中圖片均轉載自網絡,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經檢索,無法確定原創者,故未標明作者。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文化之目的,無商業用途。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編輯,編輯將做刪除處理,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相關焦點

  • 板橋鎮北方唯一市舶司遺址 書寫商貿重鎮繁華
    近些年,文物部門多次對板橋鎮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和搶救性發掘,發現了北宋時期大型公共建築群,特別是30多噸的鐵錢和大量的瓷器碎片,再現了密州板橋鎮港口曾經的繁華盛世景象,為海上絲綢之路尋找到大量的直接證據。
  • 1000多年前 板橋鎮
    近些年,文物部門多次對板橋鎮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和搶救性發掘,發現了北宋時期大型公共建築群,特別是30多噸的鐵錢和大量的瓷器碎片,再現了密州板橋鎮港口曾經的繁華盛世景象,為海上絲綢之路尋找到大量的直接證據。
  • 山東板橋鎮遺址:13年裡連續出土鐵錢40餘噸(圖)
    能辨清字跡的有聖宋元寶、崇寧通寶、崇寧重寶、大觀通寶、政和通寶,都為北宋徽宗時期的鑄幣。  2009年9月6日晚上,膠州市常州路與蘭州東路交會處的一處工地施工過程中再次發現大量的鐵錢。文物專家現場仔細察看後,確認這些鐵錢為北宋時期的錢幣。除此之外,在工地施工大坑內還發現了完整的瓷器。當天,膠州市博物館要求工地停止施工,並對出土的鐵錢等文化進行保護。
  • 古膠州曾經百步一橋繁盛一時 如今難覓板橋遺蹟
    (資料圖片) 「古膠州百步一橋,連接河流兩岸商貿,繁盛一時。」近日,探訪膠州古蹟過程中,不少市民告訴記者,膠州在唐代時期就被稱作板橋鎮,木板橋、石板橋等橋梁眾多,光叫上名的就有19座。據史料,唐宋時膠州經濟繁榮,是膠州灣一帶的行政、軍事和經濟中心,尤其在宋朝時期,古膠州是宋朝設立的5大市舶司之一,也是長江以北唯一設市舶司的大口岸。
  • 高清:投資20億 膠州建成北方最大茶葉集散市場
    青島新聞網11月28日訊 11月27日上午,中國北方及環渤海經濟圈最大的茶業商貿區——青島紫雲來國際茶都在膠州市裡岔鎮開業。目前該項目已籤約茶商180餘戶,進駐茶商70戶。    據了解,青島紫雲來國際茶都項目總投資20億元,將建設茶產業專營商業網點1600餘套,通過建立安全、高效、經濟的茶葉物流系統,實現茶葉批發、配送高效運行,打造成中國北方及東北亞最大的茶葉集散專業市場,目前已完工的一期工程投資2億元,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
  • 「大美膠州」不知道去哪裡好?板橋鎮走起!
    晚風襲來,信步其中,從唐朝板橋鎮到北宋市舶司,估客駢集、千牆林立的盛景又展現在遊客面前,讓人禁不住要與這古鎮來一段穿越歷史的千年對話。如此迷人的場景,令張先生駐足良久不舍離去,他表示,下次一定要帶家人一起來欣賞這燈光璀璨的板橋鎮。
  • 山東這五個縣原為單字縣,建國後改了名,歷史上僅一不曾為州
    山東作為我國自古以來的核心區域,省內現有單字縣六個,但其實在新中國後曾隸屬於山東的單字縣曾多達二十餘個,消失的原因眾多,或劃出、或撤銷、或改了名,其中山東現有的這五個縣原就為單字縣,改為縣級市時改了名。掖縣、黃縣是兩個曾隸屬於煙臺市的單字縣,現在分別為縣級萊州市、龍口市,也均由煙臺市代管。
  • 房少新:北宋至和重寶背「河」鐵錢入篋記
    蘭州城隍廟,當年蘭州唯一的古玩市場宋至和重寶背「河」鐵錢入篋記蘭州 房少新1989年10月,在原蘭州錢幣市場一個地攤上,出現大量北宋大鐵錢。翻遍了手頭的各種錢幣資料,也是諸譜未載,我預感到這可是北宋鐵錢中的大珍品啊!一定要找到她!仔細分析後我認為,像所有的好錢幣一樣,這枚背「河」鐵錢不外乎有兩個歸宿,一是被珍藏;二是流向市場。但無論如何,她還是要再面市的,總會有更多的人知道的。於是我就千方百計向甘南、臨夏、臨洮等地的泉友打聽這枚背「河」鐵錢的下落。
  • 山西運城鹽池發現北宋時期鑄錢母錢
    山西運城鹽池發現北宋時期鑄錢母錢經查閱資料,發現和北宋時期的年號、使用的鐵錢幣的式樣、字樣相吻合。目前,發現的鑄錢的模具品相較好,字跡清楚的模具約有26牧;品相差的約500餘牧。根據資料記載,北宋時期,古河東(運城)並未有鑄錢遺址,而今發現大量鑄造鐵錢的母錢(模具),這為下一步研究北宋鑄造鐵錢遺址及古河東鹽文化提供了新的依據。圖為從運城鹽池發現的26牧品相較好、字跡清楚的鑄錢模具。
  • 這,就是膠州!它表面默不作聲,實際卻是全國第15!
    | 圖 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這裡歷史悠久,曾是春秋莒國、介國封地,唐朝設立板橋鎮。5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孕育了新石器時代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於一體的「三裡河文化」。早在北宋時期,這裡便是長江以北惟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全國五大商埠之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千百年來以商貿繁盛聞名於世,素有「金膠州」的美譽。
  • 杭州發現春秋時期古窯址 出土印紋硬陶壇和大量原始瓷片
    圖為杭州發現的春秋時期古窯址 楊金東 攝中新網杭州12月16日電 (江楊燁)12月16日,記者從浙江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在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進化鎮裘家塢村發現一處春秋時期古窯址,內有印紋硬陶壇和大量原始瓷片出土。
  • 【美麗青島】藉助立體交通網 昔日板橋鎮今朝煥發新活力
    作為具有50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膠州創造了世界聞名的三裡河文化,為莒之國都、秦漢名郡、唐宋重鎮,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膠州市秉承歷史遺風、文化根脈,先後湧現出以「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為代表的100多位歷史名家,膠州秧歌和膠州茂腔同時入選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膠州剪紙和膠州八角鼓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杭州發現春秋時期古窯址,出土印紋硬陶壇和大量原始瓷片
    圖為杭州發現的春秋時期古窯址 楊金東 攝12月16日,記者從浙江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在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進化鎮裘家塢村發現一處春秋時期古窯址,內有印紋硬陶壇和大量原始瓷片出土。據了解,該古窯址對研究蕭山地區商周時期窯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進化鎮是春秋戰國時期印紋硬陶和原始瓷的重要產地,目前有茅灣裡窯址、紗帽山窯遺址、安山窯址等20餘處窯址。該窯址的發現,進一步豐富了該地區的窯址資料。據初步勘查,該古窯址是一處春秋時期印紋硬陶和原始瓷合燒的窯址。
  • 北宋錢幣有哪些材質?怎樣辨別?
    據考古研究發現,宋代錢幣種類繁多,北宋的錢幣主要有以下四種:銅錢為主,另有白銀,鐵錢以及改變歷史的紙幣「交子」。宋代錢幣最大的特點就是年號和使用字體均很多,字體包含了篆書,隸屬,楷書,行書和草書,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典範。在北宋時期,銅錢是除四川等地以外主要流通的貨幣。
  • 老火車站升級啟用,青島膠州密織海陸空鐵...
    9月2日,經過100多個日夜的施工,全面改造提升的膠州火車站正式交付啟用,百年老站煥然一新,喜迎八方來客。隨著膠州灣大橋膠州連接線開通,膠東國際機場轉場試飛,地鐵8號線試運行……膠州持續提升交通優勢,積極構建海陸空鐵「大交通網」,全方位融入大青島都市圈發展格局,在膠東經濟圈一體化進程及「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貢獻交通力量。
  • 古瓷片有學術價值 稀缺瓷片升值空間大(圖)
    所以2012年的時候,一箱218片的北宋汝窯瓷片在澳門拍出了2875萬元,當時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聽說近幾年古瓷片的價格一直都在漲,是不是有這樣的事情?   樓鋼:古瓷片的收藏之前一直是不受重視的,會收藏古瓷片的人,除了少數的發燒友,很多人只是收藏原器的時候順手牽羊,更多的是一些專家學者出於教學或科研的目的去收集瓷片。
  • 名泉輩出的大清朝,怎麼也要鑄造鐵錢?
    縱觀我國的鑄幣史,你會發現青銅鑄幣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到了明清時,由於國力的強盛、技術的提升,精美的黃銅鑄幣成為社會主流,但就是在本應繁盛的清朝中期居然出現了鐵錢,為何會這樣呢?文瀚樂拍為你詳說一二。
  • 中國陶瓷史上的千古之謎,「北宋官窯」到底在哪兒?很可能在河南...
    目前關於北宋官窯遺址何在說法有三種:一說「北宋官窯」即為汝窯;二說「北宋官窯」壓根不存在;三說為「北宋官窯」即為「汴京官窯」。但我們必須要明白,「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這兩個名詞,均是進入20世紀之後才開始使用的,在清代之前文獻中都找不到兩者名稱。元、明時期的官窯特指為「南宋官窯」。「北宋官窯」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窯址應該在哪兒?
  • 歷史上的寧波港很強大 曾是國內主要貿易港口(圖)
    唐代,寧波產的越窯青瓷從寧波港出發,最遠銷到埃及開羅;   北宋,寧波已是國際性港口,波斯人在城裡有了固定活動場所;   南宋,寧波因港而興,駐城軍事領袖可以轄制兩浙及福建沿海地區;   明朝,實行海禁後,寧波港憑著天然優勢,還一度發展成「16世紀亞洲最大的自由貿易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