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每到冬天,辛苦一年的父母輩們終於閒下來了。地裡雖沒了農活,他們也會主動找點事情做,挖冬筍就是一件非常有樂趣的事。首先,找到冬筍不容易,沒有足夠豐富的經驗,冬筍就在你腳下你也看不見。找到之後怎麼挖也有講究。沒有足夠熟練的技巧,不是把冬筍挖折,就是把筍身弄得坑坑窪窪。
雖然有門檻,但幾乎每個冬天,村裡的大人小孩兒有時間都會去挖冬筍,以前冬天應季的蔬菜不多,冬筍是難得的美味。如果一家人一起上陣的戰果足夠好,大人們還會拿到集市上去賣,為家庭帶來一筆額外的收入。有些沒有經歷過的城裡人就會疑惑了,冬天是萬物休養生息的季節,這樣大量挖筍,來年春天筍還會接著長嗎?
關於這個問題,有句民間俗語可以回答,叫:「九前冬筍逢春爛,九後冬筍清明旺」,這話的意思是說,如果在數九前不把冬筍挖出來,那除了少量的冬筍會長成春筍外,其他的都會自動腐爛在地裡。所以農民朋友們都說:「今年冬筍挖得多,來年春筍才長得多」,數九之後長出來的冬筍到了清明時節,可是旺得很呢。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奇怪的現象,還要從竹筍這種生物本身說起,村裡上了年紀、有經驗的老人都知道,冬筍是從竹子根部,厚厚的竹鞭上長出來的,想要挖到筍就要去朝東或是朝東南方向的林地下面去找,那個方向上的筍最多。
冬筍如果長得多,會大量吸收竹子的養分。不僅冬筍本身得不到滋養會爛掉,竹子本身的生長也會受到影響。而把冬筍挖掉,則會減輕竹子的負擔,過了冬至之後的筍才能跨過從冬筍到春筍這道難關。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竹子都會長冬筍。楠竹,就是大家都認得的毛竹才會長冬筍。楠竹是散生型竹,根系發達,紮根足夠深,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冬筍不容易被凍死。冬筍順利過冬後就是春筍了。但是我們所說的春筍並不是單指這一部分順利過冬的冬筍,像楠竹春季長出來的筍芽、叢生林、混生竹長出的竹筍也都被稱為「春筍」。
雖然前後只有幾個月的差距,冬筍和春筍在口感上仍有很大的區別。具體一點說,冬筍在口感上更鮮嫩,因此也更受人們的喜愛。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們,有人挖過冬筍嗎?你又知道哪些找筍的秘訣?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