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人常說「今年冬筍挖得多,來年春筍才長得多」,這話有道理嗎?

2020-12-18 神鳥知訊視界

記得小時候,每到冬天,辛苦一年的父母輩們終於閒下來了。地裡雖沒了農活,他們也會主動找點事情做,挖冬筍就是一件非常有樂趣的事。首先,找到冬筍不容易,沒有足夠豐富的經驗,冬筍就在你腳下你也看不見。找到之後怎麼挖也有講究。沒有足夠熟練的技巧,不是把冬筍挖折,就是把筍身弄得坑坑窪窪。

雖然有門檻,但幾乎每個冬天,村裡的大人小孩兒有時間都會去挖冬筍,以前冬天應季的蔬菜不多,冬筍是難得的美味。如果一家人一起上陣的戰果足夠好,大人們還會拿到集市上去賣,為家庭帶來一筆額外的收入。有些沒有經歷過的城裡人就會疑惑了,冬天是萬物休養生息的季節,這樣大量挖筍,來年春天筍還會接著長嗎?

關於這個問題,有句民間俗語可以回答,叫:「九前冬筍逢春爛,九後冬筍清明旺」,這話的意思是說,如果在數九前不把冬筍挖出來,那除了少量的冬筍會長成春筍外,其他的都會自動腐爛在地裡。所以農民朋友們都說:「今年冬筍挖得多,來年春筍才長得多」,數九之後長出來的冬筍到了清明時節,可是旺得很呢。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奇怪的現象,還要從竹筍這種生物本身說起,村裡上了年紀、有經驗的老人都知道,冬筍是從竹子根部,厚厚的竹鞭上長出來的,想要挖到筍就要去朝東或是朝東南方向的林地下面去找,那個方向上的筍最多。

冬筍如果長得多,會大量吸收竹子的養分。不僅冬筍本身得不到滋養會爛掉,竹子本身的生長也會受到影響。而把冬筍挖掉,則會減輕竹子的負擔,過了冬至之後的筍才能跨過從冬筍到春筍這道難關。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竹子都會長冬筍。楠竹,就是大家都認得的毛竹才會長冬筍。楠竹是散生型竹,根系發達,紮根足夠深,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冬筍不容易被凍死。冬筍順利過冬後就是春筍了。但是我們所說的春筍並不是單指這一部分順利過冬的冬筍,像楠竹春季長出來的筍芽、叢生林、混生竹長出的竹筍也都被稱為「春筍」。

雖然前後只有幾個月的差距,冬筍和春筍在口感上仍有很大的區別。具體一點說,冬筍在口感上更鮮嫩,因此也更受人們的喜愛。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們,有人挖過冬筍嗎?你又知道哪些找筍的秘訣?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進行討論。

相關焦點

  • 冬筍和春筍的口感區別很大,農村人有見解,看五哥怎麼說
    中國地廣物博,有著很多新奇的動植物,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冬筍和春筍的區別。在農村每年到冬天,就會總有一些人閒不住,扛著鋤頭去竹林裡面挖冬筍,挖冬筍可是個力氣活,也是個技術活,但每年冬筍的價格都在逐年上漲,可見冬筍的口感的確是首屈一指,再加上是純野生,健康又綠色,所以非常好售賣。
  • 有一種過年叫「回老家,挖冬筍」,冬筍好吃不好找,怎麼能找到?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過年習俗,有一種過年叫做「回老家,挖冬筍」,過年的味道是由一盤冬筍炒臘肉開始的。冬筍好吃不好找,怎麼才能快速找到呢?冬筍,顧名思義,就是長在冬天竹林裡的竹筍。冬筍鮮美可口,吃起來很脆,我最喜歡的就是冬筍炒臘肉,可好吃了。但是想挖到冬筍卻沒有那麼容易,小時候看到爺爺上山挖冬筍,很輕易就能挖到很多,這次回家我親自上山去挖,卻沒有找到幾個。
  • 又到挖冬筍季節,如何尋找冬筍?哪裡的冬筍最多?看完心裡有數了
    像往年在11月以後就可以挖冬筍了,但是今年因為南方的雨水偏少,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下雨,所以冬筍的個頭很少,並且上市也要晚一些。現在已經是12月份了,才開始少量上市。並且相比於往年,今年冬筍的產量也要低很多,所以在市面上的售價也要高很多,批發價也要10多元一斤,而零售都要20元以上一斤。不過冬筍是長在地底下的,要想挖到它還是需要技巧的。
  • 今年筍價貴過肉價 一碗片兒川茭白替換了冬筍片
    麵店老闆一臉苦相,掰著手指給顧阿姨算帳,「去年這個時候冬筍進價才六七塊錢一斤,今年一下子暴漲到12塊多,切掉老頭,剝掉筍衣,一支筍只能做四五碗片兒川,成本賠不起啊,換料也是沒辦法的事。」  不光是冬筍,最近春筍價格也是高聳入雲,二三十元一斤的價格,比往年上漲了近4成,許多想嘗鮮的杭城市民只能望而卻步了。
  • 鮮到極致的是冬筍!武夷山應季鮮筍,鮮、嫩,嘗鮮期僅一個半月
    難怪上海人常說一道「醃篤鮮」,可解千萬鄉愁。相比春筍,更喜歡吃冬筍,這是因為冬筍生長時間短,竹質纖維少,口感更為脆嫩,吃起來還會有一絲甜甜的味道。尤其是新挖的應季冬筍,鮮嫩又爽口,無論是涼拌,清炒,還是吊湯,都能將鮮味散發的淋漓盡致。 如此鮮美的冬筍,要說有什麼缺點,那大概是:周期非常短,只有短短不到2個月的嘗鮮期,美味稍縱即逝。
  • 一口春筍,咬住春光
    每年10-12月是享用冬筍的好時候,來年1-4月間則可以盡情與春筍的鮮美纏綿在一起。筍,更是不挑南北的嘴巴。然而,以筍入饌,最厲害的仍屬江南人。江南的筍,一年四季都有;江南人吃筍,一年四季,吃法也從不重複。
  • 農村高手挖冬筍,是如何選竹子選地方的?快收藏這些挖筍秘籍!
    竹筍分春筍和冬等,春筍大家都很熱悉,也很常見,在這裡就不再囉嗦。冬筍的採挖時間是10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說到它的採挖這不僅是個力氣活還是個技術活,同時還有大小年之分,大年雨水豐富,土地肥沃,冬筍就繁殖快,數量多採掄就更加容易,隨意盲目的採挖估計沒挖到還累的夠嗆。下面我們就來一同探討採挖冬筍的技巧:一是尋找竹子。
  • 在農村挖冬筍是上午挖好還是下午挖好?怎樣才能找到冬筍?
    冬筍,具有嬌嫩清脆、口感帶甜,是很多消費者喜歡的綠色食材。冬筍是楠竹在立冬前後發育生長成的筍芽。而楠竹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有,小趙前兩天曾寫了一篇《為什麼會有冬筍,冬筍如果不挖走,會長成竹子嗎?》,反響強烈。
  • 冬筍!山珍說的就是它吧
    昨天是大雪,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最不能錯過的美食,莫過於冬筍。筍,在我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多位名吃家對筍都有極高評價。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談到,筍是蔬食中第一品。袁枚的《隨園食單》裡有著不少筍的烹製方式。唐太宗都對春筍朝思暮想,每到春筍上市,還要召集群臣共赴筍宴。
  • 同樣是筍,冬筍和春筍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同樣是筍,冬筍和春筍為什麼差別這麼大?春筍和冬筍的生長季節不一樣,它們的做法也大不相同,有的人非常喜歡吃春筍,而有的人就不喜歡吃春筍,就像有的人喜歡吃冬筍,有的人不喜歡吃冬筍,因生長環境不同,它們的口味大有不同,做法也因此不相同,這還是得根據自己的口味習慣來決定喜歡吃什麼筍,同樣是筍,冬筍和春筍的差別為什麼這麼大?
  • 除了殼沒啥肉,去年卻賣20元1斤,今年跌到3元,農民:懶得挖
    這種野菜就是長在竹林裡的野味——冬筍。南方的朋友們應該都對它相當大 熟悉了,很多人還是挖冬筍的高手。冬筍和春筍、夏筍都不同,它是藏在地底下的,要想挖到它,可得費點功夫才行。如果沒有經驗,胡亂去竹林裡挖,一天也未必能挖到一兩個。
  • 冬筍的功效與作用 常吃冬筍竟有這13個好處
    冬筍是一種很常見的食物,但你知道嗎?冬筍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吃冬筍的好處,冬筍怎麼去澀味,冬筍和春筍的區別有哪些,希望能夠讓大家更加了解這一食物哦。冬筍的功效與作用冬筍是一種很好的食物,那麼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 冬天楠竹筍毛竹筍冬筍怎麼挖?收購已經開始了,脫貧致富技術來了
    在農村,有很多人都說自己窮,但是,如果有一大片魚塘的,肯定不會窮,不過,如果魚塘都被張翰和趙麗穎承包了的話,那又另當別論。如果你家連魚塘都沒有,那也沒有關係,有毛竹林,就好了,一大片楠竹林,能讓一家人一年不餓肚子,這話誇張嗎?
  • 冬筍越難挖就越好吃
    因為「冬筍與其搭配食物中無論葷素,皆可調和,菜中之筍與藥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則諸味皆鮮」。冬筍做菜,其色澤清爽淡雅,其味道清馥芬芳;嫩、雅、淳、脆、香、甘、爽,怎麼形容都不過分。冬筍吃法有很多,葷素皆可搭配。由於冬筍含天冬醯胺,配合肉類烹飪更加鮮美。
  • 納溪區白節鎮:體驗挖冬筍 樂了遊客惠農民
    遊人在林中專注挖冬筍眼下正是楠竹冬筍上市的時節,這些日子隨著城裡人前來旅遊體驗挖筍,村裡的資深筍農個個都忙得團團轉面對營養價值高市場緊俏的冬筍,從2016年入冬開始,回虎村在推進脫貧攻堅中,將挖冬筍作為一個扶貧產業來實施。針對留守老人和缺勞戶家庭實際,村黨支部就依託「網際網路+」,推出了挖筍、烹筍、品筍等以筍為主題的農事體驗農事活動,家家都準備了數10把鋤頭。由於冬筍長在地底下,沒有受到任何汙染,是地道的綠色食品。該活動一經推出,很快就贏得了城裡人的青睞。
  • 天目山冬筍,冬日第一波至鮮野味如約而至!嘗一口頂天立地的鮮!
    冬天,大地進入休眠狀態,這時要吃「根」,比如蘿蔔、土豆、冬筍等,這些食物裡蘊藏著極強的生命力,食物與健康,就是人與自然的匹配和順應。現挖的冬筍,爽嫩清甜鮮。要說美味時令菜,冬筍肯定拔頭籌,這個時節,鮮嫩的冬筍正當季,尤為值得一嘗。
  • 怎樣煮才能把春筍的怪味去除,究竟是什麼物質導致了筍的怪味?
    現正值春暖花開,雨水充足的時候,深土裡的竹筍迅速伸出了土面,這春天的竹筍,常被人們稱為春筍。現在春筍的價格便宜,3.5元一斤,比冬筍便宜好多,年前想買個冬筍燒板鴨,到超市裡一看,將近30元一斤,感覺好貴!不過,挖冬筍是個技術活,得憑豐富的經驗才能找到並且挖根完整的出來,這也是它貴的原因。
  • 農村自家挖的冬筍吃不完怎麼辦?冬筍怎樣保存的時間長?
    冬筍一般可以保存多長的時間,吃不完的冬筍該怎麼保存好?文/農夫也瘋狂在大冬天的時候,最好吃的野味莫過於冬筍了。如果自家有一片竹林,那在冬天的時候去山裡挖冬筍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不過冬筍好吃卻不好挖,如果沒有經驗的話,那就全靠運氣了,一下午可能也就挖一兩個。
  • 挖冬筍,這樣看竹子就能找到竹根!輕鬆好找
    農村有句老話是這麼說的「九前冬筍逢春爛,九後冬筍清明旺」,這老話告訴咱們,冬至以前的冬筍不挖也會爛地裡,這冬至以後的冬筍,挖了就可惜了,因為它能在清明時旺盛的長出竹子,一句老話,就告訴了我們挖冬筍的最佳時間,畢竟一根竹子的價值比一根竹筍的價值要高的多。
  • 春筍發苦怎麼回事?筍子怎麼處理才不澀?
    春筍在雨水的滋潤下,生長得非常茂盛,迅速生長的春筍中含有大量的草酸,這也是春筍發苦發澀的原因,春筍中含有的草酸,不僅降低了口感,而且還會與鈣質生成難消化的沉澱物,因此,炒食春筍前要焯水處理,這樣可以減少草酸的含量。春筍發黑了還能吃嗎看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