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
校園貸充斥著各大高校
面對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深陷校園貸
因無力償還而讓家庭背上重負
甚至走上不歸路。讓無數家長深感震驚、痛惜。
2016年3月,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學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學的身份,從不同的校園金融平臺獲得無抵押信用貸款高達數十萬元,當無力償還時跳樓自殺。
2016年4月7日,又曝出福建大四學生餘某飛,自創青鳥創聯的金融服務公司,騙取同學身份信息,在8家網貸平臺上貸款。涉及19名學生,總金額70餘萬元。
2016年8月10日,校園貸再爆亂象:學生刷單負債百萬。吉林一高校校學生梁某聯合校園貸客戶經理及線下代理商找學生「刷單」,導致學生巨額錢財被騙。
2016年12月,有人將10G的「裸條」照片及視頻打包並在百度網盤發布,167位女大學生的個人信息、親友聯繫方式以及私密照片遭到洩露。許多裸貸的女生,甚至以「肉償」的方式還貸!
(圖:來源於網絡)
2017年4月11日,廈門華夏學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園貸」,在泉州一賓館自殺。據報導,該女生借款的校園貸平臺至少有5個,僅在「今借到」平臺就累計借入57萬多,累計筆數257筆,當前欠款5萬餘元。其家人曾多次幫她還錢,期間曾收到過「催款裸照」。
2017年6月28日,家住興平市的劉先生22歲的兒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縊身亡。同樣,也是因為校園貸。
2017年8月15日,20歲的北京某外國語高校的大學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通過其家人介紹得知,範澤一此前曾在多個網絡借貸平臺借「高利貸」,已累計達13萬餘元,其中一筆借款數額為1100元,一周後需還1600元,周利息高達500元。
(圖:遺書內容)
這些都是被報導出來的資訊,而在我們目不能及的地方,還有很多悲劇仍在上演。非法校園貸已然成了吃人的高利貸。為了整治這一現象,教育部發招了!
據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稱: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當天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規範校園貸管理文件,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為了滿足學生金融消費的需要,鼓勵正規的商業銀行開辦針對大學生的小額信用貸款。
據了解不少銀行已經開辦了這項業務,像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
消息一出,很多網友表示:現在挺好的, 終於有政策出來了, 這速度已經比以前快多了。
也有人說,該貸的還是會找各種途徑貸款,比如微信,支付寶,花唄。不過利息就沒那麼高了。
整合 :人民日報、 澎湃新聞 、 微博 、 網絡
編輯:陳皮皮
本來學生花的就是爸媽的錢
一旦有貸款最後還款的還是爸媽
所以堅決抵制校園貸!
提倡正確文明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