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站小學著力推動信息化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2020-12-16 陽泉市政府

  為深層探索信息化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上站小學在「長遠規劃、整體設計、重點推進、分步實施」的總體構想指導下,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年12月榮獲市「應用網絡環境創新教育模式」展評活動三等獎,2012年12月榮獲市「主體型」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大賽小學組團體第一名,並榮立陽泉市勞動競賽委員會集體一等功,2013年9月榮獲城區推進教育現代化發展AAAAA校,2015年7月榮獲山西省素質教育示範學校,2016年9月榮獲陽泉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18年3月「246+X」課堂教學模式榮獲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認識到位轉觀念

  信息化設備的更新換代影響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速度與效能。一成不變的設備只能造就一成不變的課堂教學。為解決這一瓶頸,學校投入百餘萬元更新、添置部分信息設備。更換了網絡設備,提高網速30倍;近年添置了辦公電腦,實現「人手一機」,職能科室均配備印表機、掃描儀等,改善了教師的辦公條件;增加了學生電腦,實現計算機教室「一人一機」,確保了三至六年級信息技術課的正常開設;建設了多功能報告廳,完善和升級了校園網,班級多媒體實現了一機一幕,方便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為統領學校信息技術的發展,學校設立了信息技術中心,修改完善了各項管理使用制度,配備了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全面監管學校信息技術設備及網絡安全監測,保證學校教學多媒體設備的正常使用和網絡安全檢查常態化,實現網際網路全覆蓋,網絡教學環境全覆蓋,助推了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2016年3月學校榮獲市「2015年度陽泉市教育技術裝備先進集體」。

  長遠規劃重布局

  上站小學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思路是:長遠規劃、整體設計、重點推進、分步實施。具體措施一是進一步改善校園信息化環境,重點在區域網的優化配置。用網絡管理軟硬體,提高學校網絡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內網運行速度。在部分樓層、辦公室逐步構建無線網絡介入設備,提升校園信息化環境。二是通過健全、完善學校現有的校園網絡、信息技術設備管理等管理辦法和制度,形成學校齊全、規範的信息化實驗規章制度。三是圍繞「為學生的一生奠基」的辦學宗旨,創設學生主動學習的網絡環境,探索實現網上輔導教學的辦學模式。四是建立一個學校的教育資源平臺,把現有網站的教育、教學、科研資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實教學資源,並確定信息化建設規劃周期為5年,總體投資為150萬元。2014年至今,學校已按照上述規劃,完成了前兩個階段的工作目標,明年將繼續按步驟開展第三階段的各項工作。

  注重培訓提技能

  為確保先進手段安全、有效、科學運行,學校採用「兩條腿」走路的辦法對教師進行培訓。一是藉助外援。學校克服資金緊張的困難,給教師創造條件和機會,外出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學習,並組織參加《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員培訓,參培教師合格率達100%,不斷地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理論水平和實踐應用能力。二是發揮內力。充分利用學校的「軟體」優勢資源,根據教師的水平現狀量身定製培訓內容,有電子白板軟體的使用、有多媒體設備使用注意事項,還有微課程的製作與翻轉課堂的實踐等。培訓為先進手段的有效運行奠定了基礎。

  學用結合見實效

  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為師生創設了和諧的學習環境。學校在教學中廣泛運用信息化教學,藉助網絡優質資源,加強了教師間的交流與發展。積極探索出有效的電子備課模式,完成了由紙質備課到電子備課的順利過渡;學校建立了微信工作平臺,教師建立了個人工作室,利用平臺實現學校和教師各類信息的實時傳遞和交流共享,豐富了信息傳播方式;開始在校園內網上運行教學資源庫;針對不同信息化教學應用模式,試點組建若干區域、學校聯盟。如:語文學科,通過使用軟體,把生、難字的筆畫展現出來。數學學科,通過作業盒子讓數學更有趣,效果更直觀。英語學科,為孩子們推薦了口語100句、少兒趣配音等應用軟體,並相應推出了作業設置,供學生選擇性使用,網際網路手機應用的介入,彌補了教學常規作業布置的短板與不足。其他學科,更是通過校園網絡尋找合適素材,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更直觀生動地學習。採取了信息化教研模式,組建了學科微信群,分管者帶頭組織教師進行隨機教研,助推了校本研修再上新臺階;通過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的「微課開發」「網上曬課」「優課徵集」等活動,充分調動各學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踐以翻轉課堂為特徵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融為一體,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的全員覆蓋、學科覆蓋、課程覆蓋;規範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流程,關注學情變化,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形式,開展五年級學生點子繪畫競賽等活動,以此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素養和水平;通過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校平臺互聯互通,為教師提供了更高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為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學校先後承擔了多項課題研究工作,即:「山西省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推廣工程(13150工程)」子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研究課題於2009年結題;2011年5月,承擔中央電化教育館全國教育技術研究規劃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與方法的研究課題,現已結題,課題的研究進一步推動了信息化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2013年1月,學校校本課程《閱讀》榮獲山西省教育廳二等獎;2015年12月,榮獲城區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設計比賽團體一等獎;2017年12月,榮獲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指令性課題《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先進集體,田慧琴教師主講的《觀察物體》一課收入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雞兔同籠》一課獲全國人教版小學數學觀摩交流會示範課一等獎。

  加強考核促提升

  為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的導向功能,學校的策略是以活動為載體,將活動和考核評價有機結合,每項活動都將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作為評價的硬性指標,通過以點帶面,分步實施的辦法,使之得以在全校推廣。「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課堂教學的應用典型課例展演活動」「教學之星示範課、希望之星評選課活動」「青年教師微課大賽」「優質課觀摩研討活動」「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大賽」等,參與活動的所有課堂除體育課外,均運用白板、課件、投影、微視頻等進行教學。在日常教學中,為了更新學科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樹立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育信息技術觀,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素養,將信息化應用納入教師日常教學的評價考核中,通過隨堂聽課、常規教案抽查等方式,引導教師在學科教學中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改變教學方式,探索適合本學科特點的教學模式。指導教師收集教育教學素材,開發教學軟體,組建教學資源庫,利用校園網、區域網達到資源共享,學科教師具備了能夠獨立製作課件、微課等能力;骨幹教師開發翻轉課堂、創課教育等,充分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融合。

  目前,老師們真正地動起來、學起來、用起來了,就連年齡較大的老師都積極投身到電子備課、電子白板、教育平臺資源共享的嘗試運用之中,他們不畏麻煩、利用課餘時間開動腦子,研究其功能,並通過親自實踐,打開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領略到了現代化手段帶來的快捷,而且體會到了科學、合理的運用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起到的作用,建立了省時高效的課堂。校長毛貴青說,驕人的成績是學校學科隊伍建設上實行「老帶新」,信息化素養提升實施「新帶老」策略,有計劃地開展校本培訓,培養出了一支能運用融合理念進行教學研究的團隊,也是學校銳意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學研究的結果。張小潤 焦學雲文/圖

相關焦點

  • 翠屏區 推動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本報訊(陳楠)11月26日,翠屏區第十屆校長優質課大賽決賽分中學、小學兩個組分別在在人民路小學、宜賓市四中舉行。經片區初賽勝出的4位中學校長、4位小學校長依次走上講臺,展示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型優質課。
  • 佛山三中初中部創新課堂教學 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
    據佛山三中初中部校長謝先剛介紹,該校著力將信息技術與「探究/對話/體驗」式教學深度融合,創新課堂教學,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在佛山三中初中部,現場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圍繞「智能時代,初中數學教學帶來的變革與創新」等話題展開論道與研討。
  • 推動「問題導向」課程與學科教學方法的深度融合
    (臨沂實驗中學  山東臨沂  276000) 推動「問題導向」課程與初中思政課教學方法的深度融合,就需要打造與情境陶冶教學法相融合、與合作探討式教學法相融合、與案例教學法相融合、與活動教學法相融合、與學導式教學法相融合、與研究性學習法相融合的專題課。
  • 共同探討英語學科教學與信息化教育深度融合
    重慶八中宏帆中學校長親自帶隊到瀘州市天立學校考察該校「口語100智慧學習空間」的使用情況,並就英語學科教學與信息化教育深度融合等問題,與瀘州天立學校的相關領導進行了深度探討。近年來,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創新進入拐點期,人工智慧技術浪潮風起雲湧,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布局,十九大代表杜佔元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把教育信息化推向了新階段。在過去的20多年,教育信息化主要以內容為中心:從多媒體課堂、多媒體課件、點讀筆、名師錄播發展到了直播。
  • 【校本培訓】讓信息化為課堂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
    根據縣教科體局電教室的通知要求,推動學校教育信息化應用,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師教學水平,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27日上午,興國縣第二小學舉行了
  • 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課堂教學要注重思維的培養,課堂教學的本質就是發展思維。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祝智庭在《技術賦能教育變革: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樣態》主旨報告中談到,大規模疫情暴露教育系統的脆弱,線上線下融合(OMO)是未來教育常態,他闡釋了OMO模式的教育內涵及新認知,並分享目前國內OMO的應用形態,他強調在OMO教學創新設計與實踐模式中,一定以學習者為中心。
  • 南京市「A.I.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教學研究活動成功舉辦
    為了集中展示學校在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成果,給南京市各學校的教學互動提供交流平臺,2021年1月7日在南京市金陵中學實驗小學舉辦了南京市「A.I.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教學研究活動,有力推動南京市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
  • 蚌埠市固鎮三中智慧課堂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縣級公開課教學研討會...
    9月30日,固鎮縣智慧課堂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縣級公開課教學研討會在固鎮三中成功舉辦,固鎮縣教研室語文教研員王天嬋、固鎮三中副校長陳忠誠及各中學語文老師參與本次活動。
  • 蚌埠二實校藍天路小學:探索多學科智慧教學模式,推動學校五育融合...
    這一過程中,各校融合技術與教學,探索信息化產品的深度應用,湧現出一批批智慧教育建設的優秀應用範例,並形成具有蚌埠特色的教育發展新格局。 在蚌埠第二實驗學校教育集團藍天路小學,教學改革已成為學校開展素質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學校為每位老師配備了智慧教學設備,探索基於智慧課堂模式的教學改革,通過「五育」並舉的貫徹落實,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
  • 網際網路+教學能力提升 信息技術與課堂深度融合
    網際網路+教學能力提升 信息技術與課堂深度融合11月22日上午,2019年小學教師課堂能力提升項目培訓的開班儀式在南和賓館四樓報告廳舉行。參加人員包括南和縣教育局領導、發展中心全體教師、參訓小學教師等共計110人。
  • 五河縣力推智慧課堂應用 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
    為力推智慧課堂應用,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近日,五河縣中小學多措並舉。持續推動,如縣高級中學、三中、武橋中心小學校本部、阮圩小學等。各校召開智慧課堂推進會或問題反饋會、研討會,通報智慧課堂的應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對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要求不斷總結經驗,力求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發揮優質資源最佳效益,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再培訓,如劉集中學、藕塘小學、白徐小學、大楊小學等。各校以問題為導向,邀請科大訊飛工作人員來校對教師進行再培訓。
  • 洋蔥學院助力西安市開展人工智慧與課堂教學融合實踐受關注_發現...
    12月2日,西安市人工智慧與初中課堂教學融合觀摩研討活動在西安航天城第一中學舉辦,本次活動由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洋蔥學院、英特爾中國協辦,吸引了來自西安市、寶雞市的20餘個區縣200餘名教研員、校長、骨幹教師參會,通過專家座談、觀摩課的形式共同探討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融合的常態教學應用,旨在促進陝西省教育信息化2.0的規模化應用和推進。
  • 西南交通大學以信息化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
    西南交通大學堅持以學生成長和發展為中心,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思政、課程教學、教育服務、質量評價等深度融合,帶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與課程思政深度融合。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構建智能學習環境、學習生態系統、交互學習系統,推動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打造集智慧教學、線上考勤、遠程互動、環境智慧調節、線上質量監測等於一體的新型現代化智慧教室系統,營造「移動網際網路+智能終端」的學習環境。廣泛收集疫情期間師生關於線上教學的意見建議,持續推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式。
  • 黎川縣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教研深度融合
    「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悅耳的歌聲在黎川縣第三小學的校園響起。這是該校學生通過「同步專遞課堂"與黎川縣洵口小學孩子一起享受專業音樂師執教的音樂課。近年來,黎川縣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大力改善教育信息化設施設備,充分以「同步專遞課堂」為載體,以「八個一」教研團隊送教下鄉活動為抓手,以推廣「一校帶多點、一校帶多校」的教學和教研組織模式,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教研深度融合,讓每個孩子都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
  • 天聞數媒支撐的3個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在全國大會上的典型發言「亮了」
    11月24日,全國「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工作啟動會在河北廊坊舉行。紅網時刻11月25日訊(記者 蔡娟 通訊員 劉露凌)11月24日,全國「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工作啟動會在河北廊坊舉行,全國90個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建設全面啟動。
  • ...公益性項目進校園啟動會議提出推動信息化與教學、管理深度融合
    本報訊(記者 徐劍萍 通訊員 黃銳輝) 18日下午,揭陽市科大訊飛「因材施教」公益性項目進校園啟動會議在市教育局召開,提出要充分發揮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的先進優勢,推動信息化與教學、管理的深度融合,力促全市教育質量邁上新臺階。
  • 植入信息化教學種子,喚醒多元化互動智慧課堂
    通過觀察、補充和總結課程的知識點,實現學生由傳統的「以教促學」的學習方式向學習者通過自身與信息環境的相互作用來得到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對課程更加感興趣,這就是虛擬實境沉浸式教學的魅力。融合創新 薪火傳遞從傳統課堂,邁入智慧課堂,涼亭子小學教育集團探索教育信息化探索之路已準備良久。
  • 當希沃易課堂走進英華完全小學,解讀信息化教育新趨勢
    校方領導、一線教師、教育行業專家與希沃(seewo)團隊齊聚邢臺英華教育集團英華完全小學,觀摩希沃易課堂教學新模式,探尋智慧課堂的實際應用與未來發展,共同探討如何推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來自河北省名師盧海芹工作室團隊、邢臺市立德小學、龍泉小學、開發區思源學校、沙河新華小學、永年光明學校、沙河智華小學、邢臺橋西區天賦成長館等各位兄弟學校的領導和老師,以及英華完全小學平板班的家長代表們出席了本次活動。活動利用希沃交互智能錄播系統進行全程直播,向未能到場的老師們展示信息化教學的課堂。
  • 全國教育推動信息化智慧宿管解決方案航信天工受益
    部分高校將以此為契機,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推動全國智慧校園上新臺階。。國內多地開展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園活動6月12日至13日,嘉峪關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暨智慧校園解決方案推介活動在南湖小學成功舉辦,全市各學校(園)負責人、教師代表及相關企業代表共300餘人參加活動。
  • 南寧舉行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優秀課例展示觀摩評選...
    南寧舉行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優秀課例展示觀摩評選活動 【時間:2020年11月27日】【來源:南寧晚報】【作者:】【編輯:鄧達】小學其他(音樂)組參賽教師在同步課堂主教室上課 本報通訊員黃伊蘋攝本報訊(記者黃穎 通訊員譚和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