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早到晚叫奶奶,媽媽吃醋了,工作和家庭該怎麼選擇?

2020-08-27 珂珂的時光之旅

這是一個求助帖。

工作和家庭如何選擇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我很長時間。我媽說,讓我去工作,因為我之前在家看孩子有點抑鬱了,情緒很不穩定。但是,現在我上班之後,我會有很強的負罪感,因為我覺得我把孩子生下來,我要對他負責,我想讓他能在適當的年齡培養他該有的能力,比如鍛鍊手部精細動作,或者在他出現打人等行為的時候,正確的引導他,想讓他不輸於其他孩子,也不想讓他成為別人口中的「熊孩子」。

有人會說,在家看孩子的老人可以培養孩子呀。網上常說一句話「但凡有哪個老人能聽進去,算我輸。」

我想很多媽媽都會理解我。思想觀念的差異真實存在,公婆帶孩子只要吃飽穿暖就好了,其他的不在帶孩子範疇中。

我也曾告訴他們該如何做,不能怎樣對待孩子,也曾把各種育兒知識發給他們看,但是,結果可想而知,一如既往,一成不變。

以前出現的問題可以忽略,從孩子出生,我的情緒、心情仿佛壓著一座大山,沉甸甸的。

從懷孕到孩子出生,我一直是住在我媽那,準確的說,是從結婚開始,我一直在我媽那住。主要兩個原因,一方面是老公的新房因為一些問題,一直沒有修好,另一方面是方便我上班。孩子出生了,我在醫院幾乎沒有睡過覺。因為我婆婆和我老公的呼嚕聲…嗯…你們懂的。我家孩子特別膽小,我一度認為是因為在醫院被震天的呼嚕聲嚇著了。

到了坐月子的時候,我想住在我現在住的這個房子(這個房子是我爸媽的,所以我心裡充滿了愧疚,總覺得給爸媽帶來了很多負擔。),但是我婆婆不同意,所以我回到了婆婆家坐月子。我婆婆家呢是房子比較舊,家裡供暖不行,洗澡的水壓不行,同時窗戶漏風,吹的我頭疼、胳膊疼。大年二十九我的胳膊疼了一天,一直到大年三十下午我忍不住哭著給我爸打了電話,我爸讓我用暖水袋試試,就這樣,胳膊慢慢好多了。

等我到四十三天去醫院檢查的時候,我就搬到了我媽那裡住,一直到孩子一歲多的時候。

我對父母太愧疚,我媽從孩子出生到我坐月子30天,幾乎沒有休息,剛一回家休息,就生病了。孩子最難帶的時候,是我媽在帶,等到現在,我又要住我媽的房子。前段時候我和老公買了房子,又讓我爸給我出的錢。我心裡真的是沉甸甸的,對父母太愧疚,這麼大了,還讓父母操心。

說了這麼多,其實事情的起因就是,今天早上我起床上班的時候,孩子醒了,以前張口就是一直叫媽媽的孩子,今天一醒了就叫奶奶,還一直哭,我哄半天都不行。心裡覺得特別委屈,從小到大我一直帶著他,我才上班一個多月,對他來說,我已經是可有可無的了。

就說到這吧,發發牢騷好多了。希望大家能幫我分析分析,我該怎麼做。


相關焦點

  • 「中國外婆」真實一天,從早到晚做家務、看孩子,網友:比上班累
    "中國外婆"忙碌一天,帶著孩子做家務兩不誤,網友:真的比上班還累。"中國外婆"真的一天,從早到晚做家務、帶孩子,網友:比上班還累。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在家帶孩子很不容易,甚至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別人都以為自己每天在家很清閒,但其實自己沒有空閒時間,從早到晚。
  • 你家寶寶先叫媽媽還是先叫爸爸?別急著吃醋,這其中大有學問
    如果寶寶先叫的是「爸爸」或者「奶奶」,估計沒有哪一個媽媽是開心的,畢竟是自己十月懷胎辛苦生下來的。芽芽媽的鄰居是一位寶媽,去年生下了孩子後就辭去工作在家專職帶孩子孩子學說話的時候,她一直教孩子說媽媽,結果孩子一開口卻叫了爸爸,這讓她感到十分鬱悶。
  • 從小跟奶奶睡和跟媽媽睡的孩子,10年後差距明顯,家長們別忽略了
    人之所以歌頌母親的偉大,是因為自古以來孕育孩子,陪伴孩子這件事就一直是母親在做的。母親這個角色付出雖然很辛苦,但收穫也不小,那些從小跟著媽媽長大的孩子,總是對自己的媽媽格外親切。然而現在時代變了,很多女性開始走出家庭,在孕育了孩子之後依舊照常工作上班,而帶孩子這件事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老人的頭上。原本是兩全其美的事情,但是時間長了弊端也不少。
  • 8歲兒子:我不要爸爸媽媽,我只想要爺爺奶奶.....
    ,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選擇了在孩子還不記事的時候,把孩子給爺爺奶奶帶,之後外出打工,無法給到孩子一個擁有爸爸媽媽完整陪伴的童年。,我和老公生下兒子,就外出工廠打工了,兒子爺爺奶奶幫照顧。雖然是自己十個月孕育孩子,並且出金錢養育孩子,但是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陪伴與精力,最多的就是爺爺奶奶,如果這樣還不親近爺爺奶奶,那爺爺奶奶又該有多難過。
  • 「嶽父嶽母讓孩子叫爺爺奶奶,我該同意嗎?」寶爸的求助引爭議
    孩子隨父親姓,這是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但是近幾年出現了孩子跟媽媽一個姓,並且把外公外婆叫做爺爺奶奶的情況,而這種情況大多數出現在母親是獨生女的家庭。有一位爸爸說他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家裡有兩個孩子,在生二胎之前夫妻倆已經商量好,讓老二和妻子一個姓。
  • 一位爸爸的求助:嶽父嶽母讓孩子叫他們爺爺奶奶,我該不該同意?
    他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有兩個孩子。老二剛出生不久,嶽父嶽母就提議老二跟著女兒姓,並且給他們倆叫爺爺奶奶。對於老二跟著妻子姓,寶爸沒有任何意見。這在生二胎之前,已經和妻子商量好的。但是要讓孩子喊姥姥姥爺叫爺爺奶奶,就有點強人為難。但嶽父嶽母的態度也很強硬,已經跟著媽媽姓了,為什麼就不能叫爺爺奶奶?嶽父嶽母這樣一說,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回復是好,所以特意來求助。
  • 媽媽是獨生子女,讓兒子喊外婆也叫奶奶,沒想到親奶奶生氣了!
    小梅是個標準的獨生子女,家裡就她一個孩子,寶貝得養了25年,結婚了小梅媽媽聽了不高興了,說到,還是一樣喊爺爺奶奶吧,外公外婆,聽起來就和外人一樣,不親熱。小梅和老公兩個無所謂,索性就讓寶寶這樣喊了,哪知道有一次視頻聊天,孩子當著親爺爺奶奶的面,喊外公外婆為爺爺奶奶。
  • 《82年生的金智英》:工作和家庭的選擇困境中,家庭主婦的自救
    這些對智英來說也沒有什麼可抱怨的,大環境就是如此,她的母親也是這樣過來的,她的奶奶也是這樣教導她和姐姐的。母親小時候,家裡要供養她哥哥讀書,她就被安排去踩縫紉機掙錢,而成績優異的她本來的願望是當老師。母親有三個孩子,姐姐恩英,以及她和弟弟智錫,為此,奶奶常勸母親再生一個兒子。
  • 二胎家庭,兩娃互相吃醋,家長該怎麼辦?
    2016年以來,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全面落實與實施,不少家庭由一胎家庭變成了二胎家庭。隨之而來的問題:二胎家庭中兩娃之間互相吃醋、互相吵鬧,讓不少家長很頭痛,不知所措?當兩娃互相吃醋,彼此鬧情緒時,家長究竟該怎麼做呢?以下我將從我家二娃的例子跟向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 ​見奶奶哄弟弟睡覺,哥哥「吃醋」要求同等待遇,爺爺的做法好暖
    尤其在不只一個孩子的家庭,父母很容易被孩子認為偏心,對待兄弟姐妹不公平,家庭矛盾也由此產生。事實上,很多父母並不是有意偏心的,有些細節往往發生在不知不覺中。特別是現在的寶爸寶媽,為了能消除大寶的顧慮,都會在要二胎之前特意做出承諾:自己絕對會「一視同仁」。
  • 奶奶用吸奶器,你平時怎麼把孩子吃掉瓶子?
    文/小曼聊育兒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教育觀念不斷轉變,一個孩子的教育也像是坐了火箭似的往上竄。 由於各種原因,多子女家庭現在很少見,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兩個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細心和苦心的。 但即使是謹慎的父母也不可避免地會絆倒。
  • 孩子只和奶奶親,不和媽媽親?四招輕鬆化解
    小笨熊 文/朵朵麻麻 現在的女人可真是太難了,有了寶寶以後想當一個好媽媽,可能就得離開工作回歸家庭。不過失去了工作,長時間沒有收入,經濟壓力大,婚姻就可能出現危機。如果想在經濟方面分擔老公的壓力,就需要出去工作,可是這樣就很難成為一個合格的媽媽。
  • 孩子夾腿被奶奶發現,奶奶一句話,被媽媽幾句話神懟
    孫女夾腿,奶奶一句話,媽媽火冒三丈慶慶今年15歲,由於慶慶媽自己工作比較繁忙,孩子由奶奶照顧著。好不容易騰出空來,慶慶媽想好好陪陪孩子。奶奶在廚房忙著自己的事情,像平時一樣,呆在自己的房間。慶慶媽想親自下廚,給慶慶做些愛吃的飯菜,慶慶奶這時候也騰出功夫來,準備給慶慶送點水,可當她悄悄推開孫女房門的時候,眼前的一幕卻看呆了她!只見孫女躺在床上,臉色緋紅。
  • 為啥爺爺奶奶就該帶孩子?
    近日恰逢中國節(中秋節和國慶節同一天),小編帶孩子在公園健身器材玩耍,放眼望去,大多數都是奶奶帶著孩子在玩,極少數是媽媽帶的,像我一個大老爺們帶孩子的僅數我一人。很多家庭讓爺爺奶奶帶孩子多數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 孩子跟誰睡就和誰親?錯過「黃金撫養期」,媽媽別怪娃和自己不親
    ,家庭面臨巨大的開銷、車貸、房貸,一個人工作很難支撐起來整個家庭,如果媽媽去上班,那麼孩子勢必要讓老人幫忙帶。很多家庭選擇後者,為了整個家庭的生活水平,媽媽們斷不能捨棄工作成為全職媽媽,帶娃的重任就交給了老人。雖然說一些大城市姥姥帶娃已經成為主流,但是大多數的地方還是奶奶帶娃為主流。
  • 孩子的一句話,治好了媽媽對奶奶的「不孝」
    他的同學是個男孩,叫小軍,小軍小的時候他的奶奶對他很好,他也一直記在心裡。隨著時間推移,小軍成年了,他奶奶的身體越來越不好,已經不能像當年那樣為家裡多幹些活。甚至後來腿腳不聽使喚,吃東西也開始掉飯粒了。小軍的媽媽為了方便就為把他的奶奶單獨放一個房間。
  • 40歲寶媽被叫「奶奶」,是老師沒禮貌,還是媽媽自身也有問題?
    首先,全職媽媽不是保姆,照顧家庭的責任不能完全擔在媽媽的肩上。孩子爸爸或其他成員,也有責任和義務分擔家務活和教養子女,讓全職媽媽有時間和精力追求自我的滿足感。其次,孩子和家庭不應該成為全職媽媽唯一的事業和依靠,因為孩子不是大人的所屬物。當媽媽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內心獲得滿足才不會對將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對其過分嚴厲。
  • 孩子上幼兒園了,家庭主婦想找工作,有哪些好的建議和選擇?
    孩子上了幼兒園,家庭主婦有好多都放棄職場,因為幼兒園每周的事情都很多,不僅需要家庭作業還需要開家長會,各種各樣的座談會,有些會還必須是父母參加,爺爺奶奶都不行,這種情況下,只能做家庭主婦了。不管怎麼安排,只要孩子的事情安排到人就行,確保孩子正常上學,放學就行。
  • 孩子放暑假了,雙職工家庭該怎麼辦?
    ,生活中雙職工家庭隨處可見,為孩子安排好一個充實的暑假是家長們每年的心頭大事,到底該怎麼安排孩子的暑假?家長們又有哪些選擇呢?今天就和聞達君一起來聊一聊。1、請老人幫忙照看俗話說家有雙老如有二寶,在幫忙照看孩子的問題上,老人起的作用特別大。家有老人這麼強大的後盾,年輕人便可安心上班。
  • 4歲孫女:「爸爸剛才打媽媽,媽媽疼得一直叫」奶奶聽後直言相告
    看著眼前的女兒漸漸長大,兩個人也萌生了再生一個孩子的想法,而小呂和妻子的工作都比較忙,再加上有了二胎計劃,他們便請孩子的奶奶住了過來,方便後續的照顧。通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小呂和妻子都進入到了"備戰"二胎的狀態,這天恰逢是妻子的排卵期,吃晚飯的時候妻子就給小呂遞了眼色,小呂收到妻子的暗示,飯後也沒有再貪戀電視機,早早就回到了臥室,而此時的4歲的女兒也納悶,爸爸媽媽怎麼今天這麼早就要睡覺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