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是孩子性格缺陷的元兇

2020-08-28 親子大家說

在《超級育兒師》節目裡有這樣一對母子。

3歲的兒子經常蠻不講理,歇斯底裡地哭,母親非常暴躁,習慣用大吼大叫來解決一切問題。

節目組跟拍了母子相處的一些日常:

孩子跟著媽媽逛菜場,他對菜場的一切充滿好奇,但是媽媽毫無耐心地打擊孩子:

「不許再煩我了!不許再問我了!」


從菜場回去的路上,孩子一直小跑跟著媽媽,哭著喊著要媽媽抱,媽媽絲毫不安撫孩子的情緒,只會重複著對孩子吼:

「我拎著東西怎麼抱你?」

孩子在家裡玩小汽車,發出了聲音,媽媽瞬間暴跳如雷:

「你不許發出聲音!我最討厭吵了!」

這位媽媽不解,覺得自己的兒子怎會如此煩人,卻意識不到,這個家最大的噪音是自己發出來的。

為了讓媽媽感受孩子每天身處的環境,節目組為這個媽媽準備了一場挑戰,前往聲音體驗場所,聽一聽自己平時是什麼樣子。


當那些日常的「大吼大叫」劈頭蓋臉地砸向自己的時候,媽媽才意識到自己的語言具有巨大的殺傷力,她的情緒漸漸崩塌,最終渾身顫抖地捂住耳朵,蹲在地上失聲痛哭。

《兒童發育雜誌》發表過一項研究結果,父母衝著孩子大吼大叫,會產生類似於體罰的後果——孩子焦慮、壓力和抑鬱的程度增加,行為問題也隨之增加。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無論孩子犯錯與否,父母都應該好好說話,大吼大叫不僅對改變孩子的言行無效,還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傷害。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孩子的心理產生自卑感,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可能是由於身體缺陷帶來的影響,也可能是成長環境造成的。

比如,家長對孩子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孩子會認為,生活充滿了苦難,因為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一種敵對的情緒。

數據顯示,眾多青少年犯罪者在童年受到的精神虐待是導致他們走上歪路的一個重要因素,他們的童年幾乎都在父母的打擊中度過。


中央綜治辦和中國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國範圍內對1000多名普通未成年人進行了調查分析,在家裡被「經常打罵」的孩子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

有25.7%的孩子「自卑」,

有22.1%的孩子「冷酷」,

有56.5%的孩子「暴躁。

扎克伯克曾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組關於親子教育的圖片,列舉了「壞父母」的11種表現,其中有8種都是不好好說話造成的,例如: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故意打擾你,其實是因為你和他缺乏肢體接觸,缺乏親密感。


如果你的孩子撒謊,其實這說明你曾經對他犯過的錯誤反應過度。


如果你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其實是因為你給他們的建議多過了鼓勵。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堅持自我,其實是因為他們小時候你總是在公共場合教育批評他們。


如果你什麼東西都給孩子買可他們還是會去拿不屬於他們的東西,其實是因為你不讓他們自己選擇想要的東西。


如果你的孩子很懦弱,那其實是因為你幫助他們的速度太快了。不要幫你的孩子清掃他們成長道路上的每一個障礙。


如果你的孩子嫉妒心很重,那可能是因為你總是拿別的孩子和他們比較。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氣,那其實是因為你給了他們的讚揚不夠,他們只有行為不當的時候才能得到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不會尊重別人的感受,那是因為你總是命令他們,不尊重他們的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神神秘秘的,什麼都不告訴你,那是因為你總是愛打擊他們。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行為粗魯沒有禮貌,那其實是從家長或者身邊的人那裡學來的。


孩子的行為都在父母的行為中有跡可循。壞習慣甚至比良好的習慣更容易被孩子模仿。

對孩子大吼大叫就是一個周而復始的悲劇,當孩子長大,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想要完全擺脫父母的行為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

龍應臺曾說:「從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的是父母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

當你習慣了對孩子大喊大叫,指責而不去理解,命令而不去溝通,最後只能背道而馳,越走越遠,越發疏離。


有人說,「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雖然會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但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生命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要和孩子好好溝通,這大家都知道。

但當了父母,才能真切體會到做好這一點有多困難,因為孩子的小任性小脾氣,分分鐘能讓你抓狂。

難是真的難,但另一方面,難也意味著自我成長的可能。

你的孩子,遠比你想像中更加在乎你,他會因為你的話感覺到愛和幸福,也能感受到冷冰冰的拒絕和指責。

用溫柔的力量代替火冒三丈,你會發現憤怒不堪一擊。

別用蠻橫的語氣,把孩子從自己身邊惡狠狠地推開。

相關焦點

  • 孩子性格缺陷的元兇是「不好好說話」
    看到別人的孩子為大家做早餐,宋丹丹會說:「我生了一個廢物,啥都不會幹,你看看人家。」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你經常數落孩子的缺點,不如找到他的優點加以鼓勵,讓他儘早體會到成功的感受。數落孩子不僅不會改變,還會影響感情。經常誇讚孩子,孩子能力越來越強,父母也會很開心,彼此之間也會越來越親密!
  • 「我終於被吼成了窩囊廢: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是孩子失敗的元兇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的陰影可以伴隨孩子一生,也許他永遠都得不到救贖。1、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是孩子性格缺陷的元兇法國1分鐘震撼公益片《一句話,毀掉孩子一生》,每一位父母都需要看看。可見,父母的脾氣和性情關乎孩子一生的幸福。
  • 不好好說話,是孩子性格缺陷的元兇
    明明是很小的一件事情,比如偶爾吃飯多吃了幾分鐘,起床晚了一點,作業前多看了會動畫片,就引起父母情緒波動。衝動之下,對著孩子一陣批評和狂吼,最後怒不可恕,還可能出現暴力行為。作家幾米曾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往往傷痕是清晰可見的,而惡語所帶來的傷口就像一根無形的針,扎在孩子心口。他們無從展示,無從傾訴,也就無人在意。
  • 有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別忽視原生家庭的影響
    父母不會好好說話,並不是說父母總是歇斯底裡(當然也有),而是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沒有和孩子保持平視的視角。情商低父母不會好好說話,其實也是情商低的一種表現,這種父母控制欲也很強,總是喜歡替孩子做決定,總覺得自己把控的就是最好的,喜歡對孩子指指點點,不尊重孩子。當父母不會好好說話,孩子會變成什麼樣?
  • 說話是一門藝術——家庭的悲劇,從不會「好好說話」開始
    尤其是成長中的孩子,尚處於不斷尋找自我認同的心理未成熟階段,很容易因為這樣的打擊變得不自信或自卑,最後不願與人溝通,甚至疏遠父母。有一項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進行的調查分析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罵」的孩子的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25.7%的孩子「自卑
  • 父母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性格!丨父母必讀
    家庭影響孩子的性格孩子出生後,個體最早接觸的環境是家庭,家庭的各種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在單親家庭或是寄養家庭中,孩子的性格更有可能會出現缺陷。如果缺少了父親在身邊,孩子就會缺少男性的果敢、堅韌等特點。
  • 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長大以後的性格,建議家長看看
    敏感如孩子,他們對父母的語氣好壞,更加能一下子分辨出來。而且,不可否認的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可說話的時候,你卻忘記了。有的大人希望孩子像自己珍貴的物品一樣,放置在哪,全憑自己安排,不會反抗。而有的大人呢,希望孩子像寵物一樣聽話,自己隨叫隨到,還能跟自己撒嬌賣萌,聽話。可是,孩子絕不是這樣的啊。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會跟你說不。當他們犯錯時,說不的時候。你還能用平和的語氣說話嗎?要知道有時你說的話,會像刀子一樣傷害到孩子。如果長期如此的話,那會影響到孩子性格的形成。
  • 心理學研究:孩子的性格跟父母說話語氣有關!
    家庭影響孩子的性格 出生後,個體最早接觸的環境是家庭,家庭的各種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在單親家庭或是寄養家庭中,孩子的性格更有可能會出現缺陷。如果缺少了父親在身邊,孩子就會缺少男性的果敢、堅韌等特點。
  • 中國人的家庭矛盾,多數都源自於「不會好好說話」
    這就是很多中國家長的做法,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取而代之的卻是打擊、挖苦和諷刺。這樣的父母在中國有很多,他們不是不想為孩子好,只是錯以為說點讓孩子大受刺激的話,就可以讓孩子變得上進。尤其是成長中的孩子,尚處於不斷尋找自我認同的心理未成熟階段,很容易因為這樣的打擊變得不自信或自卑,最後不願與人溝通,甚至疏遠父母。有一項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進行的調查分析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罵」的孩子的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
  • 中國人的家庭矛盾,多數都源自於「不會好好說話」!
    這就是很多中國家長的做法,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取而代之的卻是打擊、挖苦和諷刺。這樣的父母在中國有很多,他們不是不想為孩子好,只是錯以為說點讓孩子大受刺激的話,就可以讓孩子變得上進。很多孩子因此受到摧殘。尤其是成長中的孩子,尚處於不斷尋找自我認同的心理未成熟階段,很容易因為這樣的打擊變得不自信或自卑,最後不願與人溝通,甚至疏遠父母。有一項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進行的調查分析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罵」的孩子的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
  • 中國人的家庭矛盾,多數都源自於「不會好好說話」!
    這就是很多中國家長的做法,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取而代之的卻是打擊、挖苦和諷刺。這樣的父母在中國有很多,他們不是不想為孩子好,只是錯以為說點讓孩子大受刺激的話,就可以讓孩子變得上進。有一項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進行的調查分析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罵」的孩子的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 父母越喜歡吼叫,孩子就越容易有這3種"性格缺陷",別忽視了
    孩子表面上是聽話了,但對孩子的內心傷害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父母長期進行吼罵,孩子很容易出現這3種性格缺陷,甚至會影響一生。例如:爸爸喜歡打孩子,孩子在外面也會喜歡跟同學打架;父母性格強勢,孩子也會在同學面前趾高氣昂;父母喜歡吼孩子,孩子也會喜歡吼別人。時間久了,孩子的性格容易缺陷、情商也比較低,不利於孩子的社交,長大後也難以跟同齡人相處。
  • 好好說話的父母,孩子的人生能開掛
    有一項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進行的調查分析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罵」的孩子的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因為傷痕是看得見的,而責罵帶來的傷口則是無形的。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 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容易造成性格缺陷,家長要控制好情緒
    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容易造成性格缺陷,家長要控制好情緒育兒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父母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隨著孩子的成長和成長階段的不同,情況也會發生變化,所以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年齡的問題也不同。孩子們自主性差,所以經常會做出讓父母頭疼的事。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是啊,誰不喜歡嘴甜會說話的人呢?不然你看為什麼上學的時候那個活潑的孩子總是人緣更好;工作的時候會說話自來熟的人也更容易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喜歡。很多父母對自己內向的孩子恨鐵不成鋼,想著法子讓孩子變「外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 好好對娃說話,拒絕語言暴力!
    好好對娃說話,拒絕語言暴力!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悉心陪伴和正確教育,然而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常常會出現「語言暴力」,給孩子的身心發展帶來巨大的危害。今天育姐就給大家說一說,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來說有多可怕。
  • 父母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後來,他的妻子變得愛抱怨,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有人說,我們這一屆大人,學得最差的就是說話這門課。在家庭中,說話不注意語氣,總是用打擊式的言語,說很多偏激的話,惹來很多不必要的家庭矛盾。不好好說話,是扼殺親密關係的「元兇」。
  • 李玫瑾教授:你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對你的態度,請父母好好說話
    語言暴力真不比身體暴力的傷害小,甚至決定了他們的性格,以及今後人生的走向。最後研究人員給出的結論是,人們總是對最親近的人發最壞的脾氣,可真正的想法應該是:因為有愛,每句話才都要好好說。家長可以反思一下,平日裡和孩子溝通時自己的樣子,是不是正確的。比如孩子考試考了98分,你是不是說:「別驕傲,這就開心了?」原意是激勵,可這一盆冷水澆下去,孩子的自信馬上就涼了。你不會知道,說話的方式對孩子的態度有多大影響。
  • 對孩子,你有好好說話嗎?
    在你看來,說話簡單嗎?也許你會說,我們三四歲就學會說話了,有什麼難的呢!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人生閱歷的不斷積累,我們會越來越意識到:說話其實很難,好好說話更難。你脫口而出的每一句話,除了字詞排列組合而成的句子外,還潛藏著你所表達的情緒、態度。
  • 孩子是玻璃心,父母做到這4點,及時糾正孩子性格缺陷
    我一個好朋友的只有一個孩子,特別容易哭鬧,一旦沒有辦法滿足孩子的要求的時候,就會哭泣,有時候會無緣無故會的哭泣,甚至是有點暴躁,這樣一家人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這孩子就是典型的玻璃心,這其實是孩子性格方面的缺陷,主要與父母的教養有關。如果孩子性格方面已經出現了偏差,那麼我們要及時糾正,否則將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不小的影響。對待玻璃心的孩子,父母可以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