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圍接觸的情況來看,設計師的英文平均水平不怎麼高(當然也有很厲害的),閣主的水平也一般般。但閣主的公司是外企性質,市場主要在美國,產品負責人和Marketing(市場營銷)都在美國,所以平時的文件溝通和郵件很多都是英語,硬是讓閣主這個英語剛過四級的小白選手開始重視英語,也漸漸開始使用英語。
回頭再說說樓主是怎樣以及正在學習英語的,今天說說英語水平好,對設計師有哪些便利的地方。在這樣一個環境裡面,閣主發現自己開始變了。
英語好可以毫無顧忌地使用各種軟體
剛學Flinto(一種原型軟體)的時候,官網上根本沒有漢化包,界面全部是英文,一下子適應不了,而且上司規定了閣主在兩個禮拜內學好。所有官網的文檔和視頻都是英文,閣主只能一邊看一邊猜是什麼意思,吃了不少苦頭。雖然完成了任務,但閣主也注意到了自己卻是英語不好的事實。
就算是現在,雖然Flinto出了漢化包,但其他軟體,比方說Origami、Framer也都是全英文的官網和教程。英文不好的同學也只能望文興嘆,等著牛人出中文教程,喪失了主動權,也浪費了其中很多的時間與精力。這一點閣主也很是後悔,在學校的時候怎麼就沒有把英語這一項給打通了。
英語好可以Google出各大解決問題
得益於程式設計師GG的教導,再想到一個問題的時候開始使用Google,雖然百度也能搜出一些結果,可如果是一些比較偏一點的內容還是Google更給力。而Google搜出的東西很大一部分也是國外的網友們寫的一些經驗。比方說關於Final Cut(一款Apple研發的視頻編輯軟體),關於它的一些教程,國內真的沒多少東西啊。(噓~程式設計師GG的英文感覺都不錯呢)
英語好讓人閱讀更多國外的文章,與各種社交群良好互動
Medium一直是閣主推薦的信息閱讀網站,包括一些前沿的設計信息,都可以在上面找到,閣主也經常在群裡推薦給大家一些上面的文章。缺點是,全英文!還有各種學習小組,國外的設計師或者設計愛好者喜歡在Facebook上面,建立自己的學習小組,交流也主要是英文。這一點,囧!
思維方式上新的體驗
在外企,中英文夾雜地說話(比如說港片),有時候不是在裝逼,而是英文表達更形象,大家已經習慣了。所以有時候在國內圈子裡面再表達的時候,一時不注意就用英文了,也不是對方故意這樣做,而是下意識的本能反應,咱們不在對方所處的環境,不能真正明白對方的立場和經歷,不要急著下判斷。我們可以用「信息流」、「動態」這樣的詞來翻譯「feed」這個事情,卻不能表述出用「feed」所暗含的那種像瀑布流一項的體驗。
用英文表達相當於換了一個思維去表達自己,如果將中英文的表達方式對比起來,自己的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提升。國人說話和表述都比較含蓄,但英文在表達感情的時候更加直白與直接,這些學過英文的人也都能體會到。
最後英語好的漢紙和妹紙們,真的是自帶光環,帶著一種酷酷的感覺,讓人產生一種由衷的敬佩(當然有著一技之長的人都很酷)。這些在職場上都是優勢。不僅方便讓你自己與人溝通,這項技能更能帶你進入一個更高的圈子中,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綜合閣主在外企文化的經驗,英文好不僅給設計師帶去更多的學習資源,也無形中幫助設計師打開一扇提升自己格局的大門,加快自己的成長。(這觀點不絕對,普遍來看是有的)有時間,好好學學英語吧,有娃的趕緊讓娃學好了~
這周第一本書送出去了,是給第一期開源項目的陳濤童鞋,感謝他在第一期開源項目中的付出,也因為接觸更多,閣主對他更了解,知道哪些書適合他。需要設計內容交流的小夥伴可以掃碼進群,以後也會不定期送書,閣主會通過在群裡的交流情況送出適合那個階段的夥伴們。一群有人數限定,為150人,人滿就暫時不加人,保持群裡面的信息比較集中。二群可能隔段時間吧。
什麼是對新人最有用的
閣主一直在想一些辦法去幫助新人進行成長,無奈閣主小姐姐的精力有限,速度沒有想像中那麼塊,不過成效還真不錯,也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最近閣主也在想一些事情去幫助大家成長。
一是內部做一些學習小組的比賽,幫助大家提高設計技能;二是在籌備開源項目第二期的事情;三是做一些設計系的英文活動,提高大家的英文能力;四是籌備北京區的小夥伴線下聚會,可能在六月初進行一次線下聚會。聚會的目的也是衝著提高大家的設計技能和職業競爭力去的,去之前閣主會布置一些主題,然後大家自備設計稿拿過去進行現場討論,北京區之外的小夥伴可以進行投稿以及看現場直播。
這些都不收費,但需要大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最好是找自己周邊的小圈子進行集體討論,與同事或者同學兩三人一起成為一個學習小組,這樣自己才能長期地、更有效地進行提高。先在周邊找好學習搭檔吧~閣主剛來到北京的學習搭檔都混得不錯~不信試試看
閣主小姐姐的目的做的只是為提高大家的設計水平、職業技能、英文表達能力、格局等等綜合素質,傾囊相授,閣主相信只有大家真的提高了,才是真的好,才是閣主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