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給孩子吃的東西,最主要的還是得看成分,不能認為食物包裝上打了個「兒童」標籤,就是安全的,這就掉入陷阱了。
其實,很多所謂的兒童食品,只是商家為了營銷特意推出的概念,抓住家長愛孩子的心理,賣個高價。
其中很多不但營養不達標,還可能含有不利於兒童成長的元素。
關於「兒童醬油是否真的適合兒童吃」這類問題,後臺收到過不少,商家宣傳稱「低鈉、少鹽、無添加」,看上去高大上,小小一瓶價格卻接近百元,事實真的如此嗎?
事實上,關於這類兒童食品的評測,大家可以搜一下,不要盲目相信商家的文字遊戲,它們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家長疼愛孩子本無可厚非,但也要擦亮眼,別給孩子花錢買罪受。
兒童食品的安全標準目前國家尚未出臺,只有3周歲以下的嬰幼兒的。因此,所謂的「兒童食品」,成分與其它食品一致,不過是商家鑽了空子而已。
另外,據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2003名兒童家長中,84.8%更願意購買專門的「兒童食品」,45.0%對其仍存有疑慮,74.6%認為相關的監測流程應當進行完善。
1、兒童奶製品
包括兒童牛奶、酸奶、奶酪等,如果嘗過的話,你會發現它們都很「甜」,還有各種各樣的豐富口味。
其成分表中,除了奶,還有各種香精、糖等,為了讓保質期延長,防腐劑的使用也不少。還有著花花綠綠的包裝,以吸引孩子們的目光。
兒童牛奶和酸奶中最基礎的營養成分——蛋白質,含量卻遠低於普通的鮮奶或酸奶,性價比很低。
此外,還要講一下兒童奶酪,無論廣告宣傳中說含鹽量有多低,都別太放心。奶酪的製作過程就決定了鹽少不了!還有糖和其它添加劑。
兒童無法抗拒甜食的誘惑,越甜越喜歡,易養成「嗜糖」的不良飲食習慣,不利於身體健康。
2019年,WHO就給嬰幼兒食品及飲料的生產商發出了「禁糖令」,不滿3歲嬰幼兒的飲食中,不允許添加任何游離糖。
選擇牛奶,不要看各種高大上的包裝和宣傳語,直接看成分表,選擇配方簡單的就行。
2、兒童醬油
很多家長都知道寶寶不適合吃醬油,但醬油又確實能給食物帶來一些鮮美的味道,能增加寶寶的食慾。於是,就有商家打著「低鹽、低鈉」的口號,推出了兒童醬油。
但你仔細看看兒童醬油的成分表,鈉含量並沒有少!
0-1歲的寶寶食譜,給出的建議是無需額外添加鹽或醬油,日常飲食已有足夠的攝入量可滿足生長需要;1-2歲間,寶寶每天鹽的攝入量不可超過1.5g,以免對內臟形成負擔。
因此,看見兒童醬油就要提醒自己,別入坑。
3、兒童肉鬆
肉鬆是把大塊的肉撕成細絲,添加調味品加工成的食品,鬆軟易咀嚼,適合老人及兒童,無論是配粥、配麵包還是單吃,味道都很不錯。
但市面上賣的「兒童肉鬆」,並不是所有的都適合孩子吃,挑選時一定要有雙「火眼金睛」。
為了符合兒童口味,有些肉鬆中加了大量的鹽、糖還有醬油等,甚至部分含有不適合1歲內寶寶吃的豌豆粉。
簡單來說,就是過鹹或過甜口味的,不要買。
以上這3種食物,雖打著「兒童」標籤,但最好別買給孩子吃,真不是什麼好選擇。
1、看配料表
食品中的原料成分,都是按照從多到少的順序排列的,最前的位置是含量最高的。
選購時要挑天然原料排在前面的買,比如牛奶,最前面通常是「生牛乳」,而不是水和白砂糖,調味品的位置越靠後越好。
另外,按要求所有的配料包括添加劑,都會在配料表中列出,這也就說明配料表越短,添加劑越少,夠簡單粗暴了吧?
另外,3歲以下屬於嬰幼兒,食品有專門的標準,不可選用所謂的「兒童食品」,它們的成分與成人相近,吃了會增加身體負擔。
2、最好自己做
其實,天然、新鮮的食材,還未經加工,營養是最豐富的。
家長可以在孩子的輔食上多花些心思,只要搭配好了,營養均衡,外加顏值高、種類豐富,寶寶自然會買帳。
從食物中已經能獲取滿足生長需求的營養了,自然就不會被坑啦~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