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市民向記者展示收到的騷擾簡訊。
原標題:市民報名職稱考試後 頻遭「助考」簡訊騷擾
隨著職稱英語考試的臨近,報名參加考試的王先生手機裡老是接到「助考」騷擾簡訊,有時一天能接到10多條。「考題和個人信息是否被洩露了?」一時成為很多考生的擔憂。
簡訊騷擾,不得安寧
3月12日,記者接到市民王先生的電話反映,今年1月份,王先生報名參加3月29日的職稱英語考試。報名後一段時間,垃圾簡訊是一條接一條,令他很苦惱。由於工作的關係,王先生的電話要保持24小時開機,有時甚至半夜都會受到垃圾簡訊的騷擾。王先生告訴記者,最多的時候他一天收到了10多條垃圾簡訊。對此,王先生很憤怒,「這些人是怎麼知道我報名考試的?他們怎麼會知道我的電話號碼?」
那麼,僅僅是王先生受到了垃圾簡訊的騷擾嗎?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市民,看看他們是不是也受到了垃圾簡訊的騷擾。採訪中,宗女士和王先生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宗女士報名3月16日的淄博市教師資格證考試後,也收到了大量的垃圾簡訊,其餘幾位市民也表示會經常收到垃圾簡訊,簡訊內容多種多樣。
誰出賣了我的個人信息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市民經常收到推銷商品、企業宣傳等類型的垃圾信息。有的非常有目標性,知道市民當前的需要,比如像王先生和宗女士這種情況。那麼這些垃圾簡訊的發送者是如何得知王先生報名職稱英語考試和他的電話號碼呢?為了查明王先生的個人信息到底是如何洩露的,記者從王先生收到的垃圾簡訊中隨機抽取了兩個QQ號,在取得王先生同意後,記者以王先生的名義加了對方好友,當記者問及對方是如何得知王先生要參加考試和王先生的電話號碼時,對方回應他們有專門的渠道。
所謂的專門渠道是什麼渠道?到底這些人通過什麼方法得到了這些個人信息呢?帶著這些疑問,3月14日,記者首先撥通了桓臺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電話,但是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像王先生這種在網上報名考試的情況,是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考試管理中心進行管理的,桓臺縣並沒有設立考試管理中心。」至於王先生的個人信息是如何洩露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絕不可能洩露報考人員的報名信息,很有可能是不法分子利用報名網站的漏洞竊取了這些考生的個人信息。
垃圾簡訊的實質和利益
記者從王先生收到的垃圾簡訊中發現,簡訊內容除了教育培訓外,其餘大部分竟然是出售考試答案的。當記者通過電話和QQ與對方聯繫後了解到,這其中不僅有考前出售答案的,還有能通過電子設備幫助考生作弊,考試中傳送答案的。無一例外,這些不法分子都打出了包過的口號。其中一個QQ號暱稱為「權威助考」出售考中答案者對記者打包票:「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除了我們就沒有第二個人能夠給你包過。你可以不信,到時候你就知道我們的厲害!」當記者問到如何幫助考生進行作弊時,對方說,「我們給你免費提供最新防屏蔽設備,使用完再還給我們,有各地區的代理人員在考試前10天親自給你送過去,告訴你使用方法,並且當場試驗給你看。你先把姓名、聯繫電話、詳細地址給我,考試科目做登記後,到時候給我們準考證號、考試考點、考桌號就可以了。」至於資費問題,對方表示先交一半,另一半考試通過後再付。
如果真如對方所說,考試可以包過,那麼問題的實質就嚴重了。記者隨後撥通了淄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考試中心的電話,向工作人員反映了上述情況。工作人員表示,在國家統一的職業資格考試中絕對不會出現提前洩露考題和答案的情況,王先生收到的垃圾簡訊中的出售答案和幫助作弊的宣傳其實都是騙局,是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考生的僥倖心理進行行騙。不法分子採取「廣撒網」和分兩次付款的方式,就是為了讓更多心存僥倖的考生上當。由此可見,垃圾簡訊背後隱藏著驚人暴利,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現在垃圾簡訊如此泛濫。
天上不會掉「餡餅」
不法分子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市民的個人信息後,利用簡訊發送器或簡訊發送軟體發送垃圾簡訊。而3月15日新《消法》開始實施後,商家未經同意,出售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以牟利,將受到嚴懲。相信,垃圾簡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越來越少。記者在此也提醒大家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市民千萬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
實習記者 譚強
[責任編輯:張潤澤、王雨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3-6121991,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3-6121991,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