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爸爸該如何打破:中國父子的"沉默關係",這3步要懂得

2020-08-29 斑馬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自古以來,父子之間的關係都是難以琢磨,難以解決,難以處理,不經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似乎有點隨我不如,不像母親和孩子的關係那麼融合,那麼和諧。現在的社會來看,孩子和父親之間的關係似乎還是比較堅持,還是沒能夠得到緩解,有時候會甚至更加激烈,父親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會變得越來越僵,會產生越來越多的矛盾,而往往現在社會上出現的父子關係也是變得越來越矛盾激烈。


相信大家都是有看過或者經歷過,父親和孩子之間似乎是不能夠和諧相處,也不能夠去和諧的溝通交流,貌似之間總是有,以一個微妙的氣氛以及關係,總是會比較沉默。似乎是很難看見爸爸跟孩子之間的交流相處是很和諧和睦的,經常看到的事例,就是父子兩人坐在一起卻是相對無言,都是比較沉默的,沒有什麼共同話題可以聊,而且之間也沒有進行溝通交流,都是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那為何現在的爸爸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會變成這種沉默關係,這其中是有很多原因在裡面的。

一:造成爸爸和孩子沉默關係的原因

1、爸爸要保持自己威嚴的形象

長期以來嚴父的形象一直都是深深的印在人們的腦海中,自古以來認為父親就是要做一位嚴厲的父母,對孩子進行嚴格的教育,這樣的孩子才能夠去聽父母的話,才能夠去聽從父母的教育,若是沒有一位是嚴格的話,那麼在這家庭當中,孩子是會很容易就會做出叛逆的行為,很容易就會去反駁父母,父母要讓孩子有畏懼心理,從而去接受父母的教育,能夠約束到孩子的行為以及思想。

在這樣發展下去就慢慢形成了一種習慣,就是作為爸爸就應該要嚴格嚴肅,要嚴厲的對待孩子,這也就導致了父親總是要去維持著自己威嚴的形象,不能夠去和孩子和諧和睦的交流,因為如果對孩子進行和諧和睦的交流,沒有給孩子留下一個嚴肅的形象,這樣是會容易導致孩子容易做出一些叛逆以及抵抗父母的行為。所以孩子和爸爸之間之所以會成為這種沉默關係,其實跟父親極為維持最近形象是有比較大的關係的。

2、爸爸性格使然

有些父親的性格是比較特別,他們都是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也不懂得是如何和孩子交流相處去和孩子溝通,能夠形成一個和諧的關係。爸爸都是比較深沉,都是不善去表達的,他們不知道怎麼才能夠和孩子相處,不知道該怎麼去對待自己的孩子,所以爸爸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會去保持沉默,因為怕自己說的不對或者做的不對,讓孩子有了不好的印象,或者是傷害到孩子。有些爸爸會過於愛孩子,而導致患得患失,使得爸爸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相處溝通,也就導致了孩子和爸爸之間形成了沉默關係。

3、爸爸和孩子有不同觀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念思想以及做法,而爸爸和孩子之間也是一樣的,爸爸有著自己成年人的觀念以及思維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與觀念,所以及爸爸和孩子之間是很容易就形成一種矛盾,對立的關係。而有些爸爸卻是比較強勢,比較去強迫孩子,總是會去強加自己的思想以及觀念,女孩子身上不允許孩子背離自己的思想和觀念,這也就導致了孩子和父母爸爸之間有著矛盾爭吵,而關係在矛盾爭吵過程中不斷慢慢疏遠,最終導致孩子和爸爸之間的關係變成了沉默,相對無語。


現在中國父子之間的關係都是比較受人爭論的,爸爸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都是比較讓人捉急的,現在的爸媽和孩子之間是越來越無話可說,越來越沉默了,之間的溝通是越來越少了,這也就導致了爸爸和孩子之間不夠理解不夠體諒,自然就產生了更多的矛盾以及爭吵,使人的家庭不和睦,孩子的成長也是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爸爸和孩子之間的關係,社會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的,作為爸爸要認識到這一點,要及時去改善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不要造成以後的遺憾。

二:父子之間關係的影響

1、影響家庭和睦

家庭的和睦是需要每一個人去相處,需要每一個人都能夠快樂,都能夠和諧相處,若是家庭當中爸爸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不好,總是沒有足夠的溝通以及相處,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會影響到家庭和睦的氛圍。而若是家庭每天都是沉浸在沉默的環境當中,是會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情以及情緒,從而導致家庭變得越來越不和睦,越來越不和諧,家庭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越來越極端激烈,使得家庭變得不幸福。每個人的幸福都是源,由於家庭源於父母,若是家庭不夠幸福的話,一個人也是很難能夠去感受到幸福和能夠去擁有幸福感。

2、影響孩子的心靈成長

爸爸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長曆程當中是佔著很重要的作用,爸爸的角色是不能缺失孩子的成長,若是爸爸和孩子之間關係不和睦不和諧的話,會使得孩子和爸爸之間相處不夠親密,不夠深入理解以及諒解的話,會使得孩子從小就缺失了與父親相處的時間,與父親相處的回憶以及經歷,會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失了父親的角色以及陪伴,從而影響到孩子內心深處的成長,影響到孩子的心靈狀況。父親的存在以及陪伴是能夠讓孩子內心增加安全感,讓孩子內心的快樂感真主讓孩子能夠對於生活有自己的態度能夠有頑強的意志。因此父親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是會影響著孩子內心的成長。


3、造成孩子錯誤思想形成

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父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大部分的觀念都是來自於父親,都是受到父親的影響。若是父親沒能夠和孩子很好的相處,有很好的關係,孩子的觀念以及思想就不能夠從父親身上過的受到影響,而孩子形成觀念以及受到教育的過程中,是在父親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形成的。若是父親和孩子總是有沉默的關係相處的話,就會影響到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到孩子觀念的形成會使得孩子的觀念沒有得到正確的教育以及影響,從而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思想以及觀念。

父親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證明重要的作為爸爸要懂得去處理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要懂得建立起和孩子親密關係,懂得如何去和孩子溝通交流,如何和孩子相處,形成一個親密的親子關係,從有利於孩子更好的成長,讓孩子能夠更快樂,積極的成長。爸爸要懂得去打破和孩子之間的這種沉默關係,要打破這種沉默,不要認為沉默是金,現在沉默不再是金,而是一種危害危害到孩子的成長。爸爸想要打破沉默關係,可以根據下面的三步來進行。

三:三步打破沉默關係

1、了解孩子的想法

父親想要和孩子建立一個親密的關係,首先要對孩子內心的想法有足夠的了解以及理解,能夠知道他兒子想要的是什麼,孩子想的是什麼,知道孩子喜歡的是什麼,唯有先知道孩子內心的想法,父親才能夠有角度,去建立起和孩子的親密關係。因為想要去攻破一個人的話,首先就要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麼,喜歡做的是什麼,從孩子喜歡做的方面去入手,從而慢慢去深入,去縮短孩子和自己之間的距離。


2、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是在相處過程極為重要的一種心理,一種思想,爸爸想要和孩子建立起一個親密的關係,重要的是要懂得去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去想問題,去看待事物,所以父親就能夠比較容易的去感受到孩子的情緒以及心情。父親感受到孩子的心情,理解到孩子的想法,父親要懂得用行為去表現出自己在理解孩子,讓孩子知道父親也是在感受著自己的情緒以及心情,要讓孩子知道,爸爸也是理解著自己,從而使得孩子慢慢去願意親近父親願意了解父親,從而構建起親密的關係。

3、爸爸要試著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

愛是能夠化解一切矛盾,是能夠讓父親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親密,所以父親要在生活中慢慢去改變自己,不善於表達,不表達自己愛的形象以及性格。作為父親應該是要去懂得如何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父親要慢慢去學會表達自己的心情以及情緒,要表現出來自己對孩子的愛,用語言表達不出來,父親也要在行為上去讓孩子感受到父親對於孩子的愛,讓孩子感受到父子愛,從而使得孩子能夠感受到父親的愛,體驗到父親的心情以及感受。這樣也能夠使得孩子慢慢去理解父親,體諒父親,慢慢去縮短和父親之間的心理距離,慢慢的學會去親近父親,從而和父親建立起一種親密的關係。


現在社會父子關係都是一種比較矛盾的關係,父親和孩子似乎都是不能夠和諧相處,和睦相處,父親和孩子之間依然是有著一道很深的橫溝,有著很難解決的問題。但是爸爸要記得去改變現在的這種關係,要懂得去打破沉默,不要讓孩子和自己的關係一直持續下去,這樣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也不利於家庭的和睦。

作為爸爸要懂得去適當的打破沉默,打破以往的關係,從而重新建立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讓孩子和自己能夠有很好的親密關係,讓孩子和自己能夠很好的溝通交流,培養起深厚的感情,能夠讓孩子快樂的成長。

我是斑馬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親子論壇 | 打破「中國式父子」魔咒,讓爸爸不再缺席家庭教育!
    雖然是調侃的玩笑話,但卻是「中國式父子」的真實寫照。父愛如山,厚重而肅穆,卻有種讓人難以親近的距離感。大部分的中國父親在與孩子相處時,總顯得被動或不知所措,好的家庭教育要建立在好的情感基礎上,作為父親的你,在家庭教育這件事上,你是怎麼看的,又是如何做的呢?
  • 為什麼孩子與父親會出現「沉默關係」?三步走,化解親情隔閡
    這也讓許多孩子,對於自己父親的愛不能理解,甚至認為父親對自己一點關心都沒有。特別是有些朋友會有這樣的經歷,與自己父親坐在一起的時候,似乎總是不知道該如何去相處,彼此也沒有什麼話題可以去聊,這就使得父親與孩子之間出現了沉默關係。
  • 《爸爸的力量》:四種依戀模式,了解最好的父子關係
    有位朋友快要當爸爸了,一次聊天中,他向我透露了自己的焦慮。他問我:「你自己是女兒,現在也是媽媽,還在運營育兒帳號,那你覺得什麼樣的爸爸才算是一個好父親。」其實我們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在向自己的爸爸媽媽學習如何做父母。只是在這個過程中,要有自省也要修正。
  • 這四種爸爸,很難跟孩子培養親密父子關係,別再埋怨孩子跟媽媽親
    那麼,到底生活中什麼樣的爸爸容易讓親子關係變得疏遠呢?該如何建立良好的父子關係呢?因此,工作和為了工作的應酬佔用了爸爸大部分時間,對孩子成長中的任何事情包括衣食住行、學習、社會活動等很少參與,全都推脫給媽媽處理。這樣的爸爸在孩子心裡成了一個最親近的陌生人,父子關係就是一個擺設。
  • 中國式婚姻失語症:如何打破沉默,走出無話婚姻
    她提問說,是不是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久了,孩子也大了,夫妻之間就都會變得這樣沉默了?說實話,無話可說,是中國式婚姻的一種普遍狀態。兩個人一本正經地說著無關緊要,沒有結果的話題,網友戲稱,這是「廢話式」問答,也有大部分網友表示,這樣的關係自己也想擁有。
  • 如何打破沉默?說一說夫妻之間溝通的重要性!
    不管婚姻出現了什麼問題,你只需要好好的溝通,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充分了解和理解對方的心,你也要充分讓對方了解和理解你的內心,或許這樣深入溝通之後,你們在做一些選擇的時候,才能更順暢。既然溝通那麼重要,那麼,該如何打破這種婚姻的沉默呢,又該如何有效溝通呢?
  • 外國爸爸偷看孩子,父子倆對話暖心搞笑,親子之間該如何相處?
    外國爸爸觀察萌娃如廁,父子倆對話暖心搞笑,孩子有趣可愛這個寶寶剛學會說話,自己獨立去上廁所了,爸爸不放心,本來說要偷偷看孩子,沒想到被孩子發現。於是大搖大擺的觀察孩子如廁,於是暖心而搞笑的對話開始了。這對父子太可愛了
  • 「家庭」愛要怎麼說出口?中國父子的心裡好難受
    木訥、寡言、不擅表達……  這恐怕是大多數中國孩子,對父親的評價。  20年前,電影《洗澡》上映。  朱旭扮演父親,濮存昕、姜武飾演兒子。  觀眾評價,看著看著就笑了,笑故事中的父子簡直就是自己家的翻版;  可笑著笑著,卻忍不住哭了。  溫情且細微,沉默又彆扭。
  • 澳洲僑領黃樹梁:用新生代懂得的語言去認識中國
    中新網廣州3月23日電 題:黃樹梁:用新生代懂得的語言去認識中國  作者:鍾敏儀 賴藍輝 崔東  在今年廣東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期間,特邀海外華僑華人組的三天的小組討論會上,如果有一個活躍發言獎,那非黃樹梁莫屬。1949年出生的他,祖籍廣東新會。
  • 「爸爸的鬍子想我嗎?」父愛深沉但不要沉默,要學會向孩子表達愛
    這個星期女兒選擇的睡前故事,是《爸爸的鬍子想我嗎?》。女兒要求和爸爸一起來閱讀這本書,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兩個人經常會跑題說著自己的感受。父愛如山,但不該沉默。善於表達愛的爸爸,會讓孩子的性格更為外向,也願意分享自己的愛。能夠感受到濃濃父愛的孩子,也會更為自信。在有愛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當中,會更懂得關愛他人,體貼他人,有較強的同理心,並且自信心更強。
  • 爸爸很忙,媽媽很兇,老師讓學生用爸爸媽媽造句,家長看完沉默了
    一位一年級孩子的語文老師在群裡發消息,今天剛學了爸爸和媽媽兩個新詞,讓孩子們用這兩個詞造句,雖然30多位同學來自不同的家庭,但孩子們造的句子卻出奇的相似,最多的兩句話是:我的爸爸很忙,媽媽對我很兇」。很長時間沒有家長回應老師的消息,最後一位媽媽首先表態打破了沉默,我要反思我自己。這句話瞬間引起了共鳴:以後在兇孩子之前,一定要默念三遍「親生的」。
  • 閩桂法院聯合執行 架起父子的「連心橋」
    該如何讓多年未見的兒子回到身邊?兒子是否理解這麼多年父親沒有相伴在側的原因和苦衷?這座父子心上的「連心橋」要如何重新架起?這成為小季心頭最大的疑惑和擔憂。季小明的撫養權糾紛案件進行執行程序後,作為該案的承辦法官,有著二十餘年少年審判經歷的陸秀容,對涉及孩子權益的案件總是本能地多一份敏感和關注。
  • 爸媽須知:真正讓人羨慕的父子關係,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中國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加上爸爸普遍工作壓力較大等原因,讓一些爸爸在孩子成長中撒手不管,把全部重擔壓到了媽媽身上。都說父母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但是在幼兒的成長道路上,有些爸爸由於很多原因,缺席了孩子的成長。
  • 透過朱自清的《背影》,讀懂中國式的父子關係
    此次我準備通過情感的「變與不變」來帶學生讀懂中國式的父子關係是有隔膜的、是含蓄而內斂的。先說「變」。這裡所說的「變」是指朱自清對父親前後情感的變化。文章最後交代了他們父子關係不和,所以此時面對父親的安慰朱自清應該是沒有放在心上的。
  • 國外寶寶看到爸爸開車回家,興奮迎接,父子相處該如何增進感情?
    國外寶寶看到爸爸回家,興奮迎接,父子相處需要默契這個寶寶跟媽媽一起焦急的等待爸爸回家。遠遠看到爸爸的車,興奮到跳起來。也顧不上穿衣服了,奔跑著去找爸爸。兒子開心了,爸爸臉上也是充滿對兒子的寵溺。父子之間該如何增強感情呢
  • 爸爸如果有這3類特徵,不僅影響親子關係,還有家庭和諧
    長此以往,孩子對爸爸會產生越來越敵視的態度,使得父女或者父子之間的感情隔閡越來越嚴重,從而影響整個家庭關係的和諧。那麼在正常的家庭教育中,爸爸應該怎麼做呢?爸爸的思維方式跟媽媽是不一樣的,當爸爸陪孩子的時候,會用不一樣的思維訓練孩子如何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利於孩子想像力、邏輯力的發展。
  • 人際交往中,用這3招打破跟別人沉默的尷尬
    其實打破這樣的局面,有三個非常簡潔的方法,今天就一五一十的分享給大家,看對大家有沒有用吧?這三個方法的具體內容如下:一、微笑自然---讓對方知道你的情緒,或許能打破沉默:在交往的過程當中不管有沒有陷入到尷尬的局面,只要你全程保持自然的微笑,即便陷入了尷尬的局面,也不會讓你覺得尷尬。
  • 做人:學會沉默,懂得取捨!
    作者:安之 來源:經典語錄(ID:cazysj) 人活一世, 很多事不能順心意, 要學會沉默,懂得取捨, 才能讓心不生怨恨, 才能讓身遠離疲憊。
  • 娃娃想嚇唬爸爸,卻沒想爸爸有備而回,網友:「這才是親爹」
    ,那麼,父子之間的關係要如何推進?別急,我們有5大妙招,可以讓父子之間的關係也可以親密無間。不可以讓爸爸幫忙給寶寶換尿布,這也是成為加強父子關係的一個好機會。鼓勵丈夫,不要把換尿布這樣用的是事情當成很麻煩事情,而是要看成是與寶寶共度的美妙時光。爸爸最開始一定會是手忙腳亂的,但不要責怪他,很快他就可能比你做的還好了。
  • 7歲男孩嫌棄爸爸,父子關係何必勢如水火,三招教你養出小暖男
    爸爸沒做過一件讓他開心的事,聽他說「爸爸我愛你」這樣的話,還會罵他。編導問,你長大想跟爸爸媽媽一起生活麼?凱凱說,他只想跟媽媽和小貓住一起。嫌棄爸爸的情緒幾乎溢出屏幕。看到這段,觀察團有媽媽流淚了,這孩子才7歲,但他跟爸爸的關係竟已經勢如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