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0年豬價不斷飆升暴漲,豬價又一次達到豬周期坡峰的最高值,我國有些地區生豬價格達到43元一斤,豬價又創歷史新高。面對豬價的不斷攀升,很多人就安奈不住了,也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心裡打著自己算盤,一頭豬賺多錢,養多少頭豬就能賺多少錢。在這裡提醒大家,養豬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容易,也要需要技術,科學化的養豬才能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
從表面理解如確實如此,但是這裡要給大家提的一個關鍵詞「飼養密度」。什麼是飼養密度?飼養密度是指一頭豬在欄舍所佔的面積比例。毋庸置疑,養的越多賺得錢就越多,但是有了飼養密度這個概念,就很容易理解,養豬並不是養得越多就越好,養的越多就越賺錢,養殖數量和你所建的豬舍面積是息息相關的,也和豬舍的舍內溫度有一定的關係。飼養密度的大小直接影響著舍內的溼度、溫度,和空氣品質,更會影響到豬日常行為習慣,如,作息,採食,排洩等,那麼,一個豬舍的飼養密度達到多少才算合適?在這我把自己的經驗總結如下:
體重15kg-30kg的小豬,密度應該控制在0.8㎡-1.0㎡,
體重30kg-60kg的中豬,密度應該控制在2.0㎡-2.5㎡,
體重60kg-100kg的大豬,密度應該控制在2.5㎡-3.5㎡。
飼養密度也與季節溫度有很大的關係
夏季溫度升高,豬舍內部溫度也會隨之升高,豬體本身也會散發熱量,飼養密度太大不利於防暑降溫,就會導致豬食欲不振採食量下降,豬的起臥頻率增大活動量增大作息時間縮短,空氣品質也會很差。溫度偏高空氣中有害分子活躍,氨氣濃度增大,都不利於豬的健康生長,所以,這個階段飼養密度應該相對比較小才最為合適。
冬季夜間溫度降低,舍內溫度也會隨之降低。豬是群居動物,溫度過低豬群會出現扎堆抱團取暖的現象,此階段適當的增加密度有利於提高豬舍內部的溫度。
最後聲明: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屬於作者原創文章,同時也發表於其他自媒體平臺,作者鄉野飼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