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動手?這本書教你如何優雅育兒不極端

2020-12-22 巴迪塔聊育兒

毛毛家2歲半的兒子最近迷上了「說髒話」,小小的身軀說起髒話來,聲音洪亮,底氣十足。毛毛和家人剛開始還好好跟兒子講道理:「說髒話、罵人不文明,小朋友不能說髒話。」可兒子根本不買帳,還越說越起勁兒,把毛毛和家人氣個半死。毛毛老公氣得都打了兒子一次,可小傢伙還是沒停止說髒話的習慣。

小周有個6歲的女兒,吃飯成了全家頭疼的事兒。青菜不吃,西紅柿不吃,胡蘿蔔不吃,她有各種各樣不吃飯的理由。今天要看著動畫片才吃飯,明天要玩著積木才吃飯,開出的條件五花八門。如果不順著她,那她就開始撒潑打滾,哭個不停,小周沒辦法,最後只能妥協。

上面兩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家有孩子的人肯定或多或少都經歷過讓人頭疼的時刻。那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讓這些問題順利解決,並且不會傷害到父母跟孩子的良好關係呢?看完《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這本書,你就再也不怕了!

《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從分析「三腳凳理論」出發,弄清楚自己和孩子的狀況,弄清楚自己的界限,為解決問題打下夯實的基礎。同時,這本書花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詳細講解了解決問題的步驟,如何避免衝突,強化好行為,弱化不良行為等實用的方法也在書中有所體現,讓家長掌握優雅溫和的育兒方式。

《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實戰派育兒專家——伊莉莎白·克拉裡,她同時還是「奧普拉脫口秀」的育兒話題嘉賓,北西雅圖學院教育課程主講人。伊莉莎白·克拉裡將行為修正、交互分析以及阿德勒·戴克斯法等心理學策略融合到一起,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了一套能夠有效影響孩子行為的具體技巧,以此來指導父母。

《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這本書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一、三腳凳理論——解決問題的基礎

伊莉莎白·克拉裡說,兒童教育就好比一把三腳凳。凳子要立穩,需要有三條腿支撐,兒童教育的「三條腿」包括:對自身價值觀的了解,對孩子合理的期望,對自我需求的尊重。缺少任何一點,教育就無法順利進行。

1、價值觀明確

只有當父母明白自己看重什麼,反感什麼,喜歡什麼,才能在育兒路上走得更順利。如果你認為樂於助人很重要,那你就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培養他熱愛分享,幫助他人的想法和行為;如果你認為活潑開朗很重要,那你就會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登臺表演展示才藝。

2、合理的期望

每個父母都對孩子有許多美好的期望:獨立、善解人意、耐心、誠實、聰慧等等。但在我們暢想孩子未來的模樣時,千萬別忘了,我們的期望一定要跟孩子的實際狀況相匹配,換句話說就是,任何期望都要建立在孩子本身的特性以及發展階段上。

如果孩子是內向敏感的,那我們就不能要求他做到像外向孩子一樣活潑開朗;如果孩子還不到1歲,那我們就不能要求他熟練地走路。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期望,是父母們焦慮的根源。

3、尊重自我需求

好心情是會傳染的。如果我們能量充沛,心情順暢,那麼即使孩子將沙子灑滿房間,我們也會覺得他們是可愛的天使;如果我們心情焦慮,那麼即使孩子乖巧地讓我們陪他玩遊戲,我們也會覺得他們是討債的小鬼!

有句話說得好:想要照顧好孩子,請先照顧好你自己。只有我們充滿了電,才能給孩子傳遞能量。所以父母們,無論工作再忙,帶孩子再累,也別忘了滿足自己。給自己留出時間,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兒,跟閨蜜朋友逛逛街,吃吃飯,看看書,和老公約約會等等。

二、「五步走」戰略——解決問題的步驟

書中說到,父母急急忙忙幫孩子解決了問題,會剝奪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孩子們很可能把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

的確如此,父母們總是害怕孩子遇到問題,他們希望孩子能少受罪,生活平順。但父母們卻忘了一件事,人的每一次成長都是源自挫折和挑戰。問題的出現正是孩子成長的機會,我們不能輕易放過了。

作者把解決問題的步驟分為5個:

1、界定問題

2、收集數據

3、探索潛在解決方案

4、評估、選定與實施方案

5、評估解決方案

1、界定問題: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關鍵點在於要以孩子的具體行為來進行描述,不要用很寬泛的詞彙或者標籤直接定義孩子,簡單說就是,只描述,不評價。我們來看看下面兩種界定的對比:

2、收集數據:人們總是對自己在意的東西有種「頻繁發生」的感覺,要想判斷這種感覺是否正確,就需要我們先進行數據收集。這個道理放在育兒上,也同樣適用。

以「孩子總愛扔東西」為例子,父母覺得這種行為有問題,那首先可以對「扔東西」的頻率進行統計,如一天扔了幾次,一周扔了幾次。這樣就能夠很直觀地發現頻率變化的規律;其次,對行為進行背景觀察。孩子扔東西是不是為了獲得父母的關注?還是為了鍛鍊手臂的力量?明白了行為產生的背景,我們才能尋找更合適的解決方法。再次,需要檢查孩子的發育水平。比如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就是愛扔東西,他還不明白扔東西帶來的後果,只是單純覺得有趣,那我們就不需要過度糾正,只要讓孩子度過這個時間段就可以了;最後,要明白這個問題是誰的煩惱。扔東西孩子高興,但會給父母帶來煩惱,那麼就要找相應的方法解決父母的煩惱。明確的受問題困擾的對象,才能對號入座。

3、探索潛在解決方案:探索這個詞用得很好,解決問題並不是照本宣科,也不存在標準答案,每個孩子,每個父母,面對同一個方案,反應都有所不同。我們不用害怕方案跳脫,多試試,總會有新發現。面對孩子扔東西,除了強行阻止之外,還可以讓孩子在墊子上扔,或者換成軟的東西扔等等。

4、評估、選定與實施方案:將頭腦風暴想出的所有方案一一列出,將費錢、費時間等不合適的方案剔除掉,剩下的方案就可以用在解決問題上。雖然看起來這個步驟很麻煩,但相信我,前期的時間消耗,會讓你在解決問題時事半功倍。

5、評估解決方案:對解決方案的復盤非常重要,我們針對每一種方案的成功與否都進行回顧總結,這可以幫助我們再後續解決問題時,找方案更快更準確。

三、解決問題的四要素

父母在解決孩子行為問題過程中,需要關注四個要素:

1、避免衝突

2、強化良好行為

3、培養新行為

4、減少不良行為

下面我們來一一進行解讀:

1、避免衝突

《非暴力溝通》中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這一點在父母和孩子之間也常常存在。當父母終於找到在商場走丟的孩子之後,雖然心裡擔心得要死,可嘴上卻說:「哭什麼哭?看你下次還亂跑不亂跑!」

其實很多時候父母不需要煩惱,只要我們遵守這四個原則:

1)事前考慮周全:晴晴周末計劃帶女兒開車去公園玩。她知道女兒坐車時間長會無聊,煩躁,就提前把女兒最喜歡的玩偶和繪本帶放到車上,這樣當女兒無聊的時候,就可以做遊戲、看繪本,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2)講明期望:給孩子無條件的自由選擇,不如給他們有限的選擇,這樣孩子才能明確知道範圍,而不是天馬行空地表達想法,與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南轅北轍。當孩子想自己選衣服的時候,我們可以問:「你是想穿裙子還是褲子?」

3)整理情緒:如果孩子的需求沒得到滿足,他們肯定會產生難過、傷心、失望、憤怒的不同情緒,這個時候,父母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積極耐心地去傾聽孩子的想法,幫助他們學會認知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4)訂立規則:訂立規則最重要的一點是,避免重複要求。比如我們想讓孩子把地上的勺子撿起來,我們會說:「寶貝,請把地上的勺子撿起來。」如果說完孩子沒有行動,我們這時候應該過去幫助孩子完成剛才的指令,這樣才能讓孩子把指令和動作聯繫起來。

2、強化良好行為

可能一開始,孩子只是偶然做出了良好行為,那麼我們如何做才能把這種偶然行為變成孩子的一種習慣呢?

首先,給孩子全身心的關注時間,也就是高質量的陪伴。每天留出一部分時間,以孩子為中心,與他們互動交流,讓孩子從中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那麼他們自然而然就會減少不良行為的發生了。

其次,運用正強化法。在孩子正面行為出現後,我們用孩子喜歡的正面強化物來鼓勵他們,正面強化物可以是玩具、食物、表揚等。比如我們看到孩子在玩完玩具後,把玩具又放回到收納箱裡,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表揚他們:「哇,你今天記得把玩具放回收納箱裡,我真是太高興了。」

最後,表揚要具體。如果父母們只會誇孩子「你真棒」、「你真厲害」,時間久了,孩子不會高興,反而會覺得你太敷衍,根本沒關注他。表揚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具體詳細,這樣孩子才能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是值得堅持去做的。我們可以看看下面的對比表:

3、培養新行為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希望他們做一些以前沒做過的行為,這個時候有三個技巧可以幫助我們達到目的:

1)親身示範

幼年的孩子都是通過模仿來學習技能的,行動比語言有作用的多。如果你想讓孩子讀繪本,那麼你就要先讀;如果你要讓孩子學會收納玩具,你就要在每次遊戲結束後,把玩具收納起來。

2)簡單指令

父母跟孩子交流時,語言要簡單明了,如果指令太複雜,就對它進行拆分,分步驟來教孩子完成。比如我們想讓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就可以把指令拆分成:走到馬桶跟前—脫掉褲子—坐下。

3)行為塑造

首先評估孩子對新行為的感興趣程度和接受程度,如果經過評估發現孩子的發育水平可以承擔新行為,那麼接下來就制定計劃,將其拆分成幾個小步驟,分步驟教孩子完成,每完成一個步驟,要相應設置獎勵,這樣孩子會更有動力繼續下一步。計劃實施一段時間後,別忘了回顧總結,看看是否需要調整難度,更匹配孩子的水平。

4、減少不良行為

德瑞克斯認為,兒童所有的不良行為都有這4個原因:對關注的期盼,對權力的渴望,對報復的欲望和怯懦的展示。那麼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本書提出了3種方法

1)忽視法:文章開頭提到毛毛兒子愛說髒話,家人怎麼阻止都沒用,這個時候不妨試試忽視法,就是對他說髒話的行為不做出反應,就像沒聽到一樣,時間久了,他就會覺得說髒話也挺沒意思,逐漸就不再說了。

2)替代法:意思是用一種正確的方式替代不正確的方式。用木棒敲牆是不對的,但是可以用木棒敲打砸砸樂玩具;用水槍噴別的小朋友是不對的,但可以用水槍噴草地。

3)調整環境法:孩子在家總鬧騰,那就可以帶他出去,去公園,遊樂場等地方,換個環境玩耍;孩子睡覺前就不要跟他打鬧,最好講講故事,聽聽舒緩的音樂,幫助他醞釀睡意;孩子總是用手摳插座的插孔,很不安全,父母就可以買些電源安全蓋插上,這樣就可以阻止孩子再去用手摳了。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只要掌握了科學合理的方法,就不需要走極端。當然,在養育孩子,解決孩子問題的同時,別忘了審視自己,給自己空間,讓自己也有所成長,育兒從來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是父母和孩子雙向學習的過程。《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這本書不僅教會我們如何養育孩子,也讓我們知道了,更好的自己才能帶給孩子好的影響和能量!

相關焦點

  • 一言不合就動手?面對愛打人的孩子,你的做法將影響他一生
    導讀:一言不合就動手?面對愛打人的孩子,你的做法將影響他一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言不合就動手?面對愛打人的孩子,你的做法將影響他一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言不合就上手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和鬥嘴後動手打架沒半毛線關係
    一言不合就上手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和鬥嘴後動手打架沒半毛線關係時間:2020-07-24 16:40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一言不合就上手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和鬥嘴後動手打架沒半毛線關係 不是指鬥嘴之後動手打架,很多時候是指說不過你就上手把你推倒在床上,或者此刻不想說話,只想對你 動手動腳。饞你的身子! 多出現在高甜偶像劇裡男女主或者男男、女女之間某種欲望到達一定程   原標題:一言不合就上手什麼意思什麼梗?
  • 孩子為什麼一言不合就哭鬧?
    我女兒一聽,二話沒說,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孩子總是一言不合就哭鬧,想要的東西,大人不給買,哭!要回家了,但還沒玩夠,哭!想吃冰激凌,大人不讓吃,哭!……01 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究竟為哪般?想想我們自己,都已成年,早就過了25歲了,不也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緒,一言不合就暴怒的時候嗎?因此希望大家能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而非指責和批評。
  • 一言不合就動手?聽完老公不肯學韓語理由,秋瓷炫幸福的笑了
    無奈牆裡開花牆外香,在國內不太出名的於曉光,在韓國爆紅,於可愛的暱稱讓韓國妹子們紛紛嚮往嫁給中國好男人。夫妻兩人自從上了韓綜《同床異夢2》後,經常霸佔韓國的熱搜榜,人氣話題度可見一斑!日前最新一期的節目播出,節目內容是安排這對明星夫妻扮成快遞員,上門親自給粉絲送禮物。
  • 一言不合就發脾氣的孩子,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但是誰知孩子不但沒有停止,反而鬧得更厲害,惱羞成怒的媽媽,一邊說這一邊給了孩子兩下,然後把他連拖帶拽的拎出了圖書館。這樣的場景,我們可能都見過,甚至我們自己就是當事人,就是那個尷尬到無處容身的媽媽。為什麼孩子一言不合就發脾氣?
  • 一言不合就飆英文!
    ▷ 我走過最遠的路,就是你的套路。The longest road I've taken, is the tricky way you set me up.經典套路賞析老師:大家注意了,這道是送分題。然後,我就呵呵了老師:你們這屆是我教過最差的一屆然後我想說:反彈反彈,反彈領導開會:我就簡單說幾句領導你肺活量好好啊女友:沒事啊,我沒生氣你要認真你就輸了學霸:哎,估計這次要掛科了...
  • 一言不合就扔東西,寶寶這是怎麼了?恭喜你生了個「小學霸」
    然而小孩子有時也會「不按套路出牌」,做出一些令大人頭痛的舉動。寶寶到了一定階段,常常會不管手裡拿的是什麼,一言不合就扔出去。然後還會用大眼睛看著你,仿佛在說「你瞅啥?」媽媽只能跟在後邊收拾爛攤子,不理解寶寶為什麼會有這種舉動。
  • 孩子一言不合就打人?家長學會這3招,提高孩子的「移情」能力
    朋友和我說:「我家孩子真的非常喜歡一言不合就打人,每次都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真不知道該怎麼引導孩子。」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類似的困擾,其實孩子的攻擊行為是出於一種自我保護,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移情能力」。
  • 不必雞飛狗跳也能帶好孩子,實戰派專家教你如何優雅育兒
    當了媽媽以後,我經常會思考如何同孩子更好的相處。開始的時候,我和孩子的爸爸商定,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倆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當然紅臉是我,白臉是孩子的爸爸。但是孩子逐漸長大,壞習慣越來越多,這套也不再管用了。如何教孩子養成好習慣成了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看看周圍的孩子,在教育上容易走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孩子要富養,無底線溺愛孩子。
  • 孩子一言不合就打人?你需要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太嚇人了,幸好沒有出事,不然真的就像女孩的媽媽說的「要是真出什麼事,不是賠錢就能解決的」……小男孩動手打人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為什麼有的孩子待人禮貌,能很好的處理矛盾,而有的孩子卻一言不合就打人?因為他們的社會能力不同。
  • 家有叛逆小兒,一言不合就開戰
    家有叛逆小兒,一言不合就開戰昨天晚上,我在被窩裡玩手機,兒子從他房間出來,下面穿個夏天的大褲衩,上面穿個T恤,調皮地在我面前扭來扭去。我看著都冷,又好氣又好笑,慌忙嚷嚷:「趕快穿上衣服,你這樣會凍感冒的。」
  • 為什麼兩歲的孩子都是大型殺傷武器,一言不合就撒潑打滾?
    這個時期的孩子是這樣的一言不合撒潑打滾一言不合就哭泣咆哮一言不合就亂丟餅乾要不就執著於某種特定「程序」越不讓幹什麼越要幹什麼隨時隨地開啟battle模式這段時間的家長是崩潰的這時孩子的叫嚷並不是不服從父母的表現,從2歲到4歲的這個困難階段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有時人們更傾向於將這一階段稱為「獨立階段」。這裡的獨立並不意味著反抗,而是與周圍劃分界限,使自己脫離出來並逐漸變得獨立。
  • 「我要打死你」!孩子一言不合就飆狠話,家長該如何應對才好
    一言不合就飆狠話「我家孩子最近不知道怎麼了,一旦情緒不對時,就揚言要『打死爸爸』,甚至拿東西朝爸爸身上一頓招呼。」可從另一面來講,孩子選擇用語言去「罵」人,而不是選擇動手去打人,社會化程度又提高了一步,這未免也不是一件好事。畢竟只有野蠻的動物才會對看不順眼的另一方狂撓亂咬,而人類則會選擇用語言去刺痛別人的內心嘛!
  • 英語熱詞:「一言不合」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熱詞:「一言不合」英語怎麼說? 2016-07-07 10:10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最近特別火用「一言不合就...」各種造句哈,中文版本刷屏那你知道英文版麼?
  • 一言不合就"哼",還常亂發脾氣的孩子,家長該如何巧妙以對呢?
    &34;,這句是豆豆媽昨天傍晚散步時有氣無力的抱怨話。實際上哪一個家長不是如此呢?面對孩子動不動就莫名其妙地亂發脾氣,很多家長軟硬方法都連連登場但是最終都連連敗下陣來。豆豆媽說&34;哼&34;其實,和豆豆媽一樣的焦慮心情很多家長都中招了,教育孩子也的確是件費心又費力的心累活,面對一言不合就
  • 一言不合就哭鬧耍賴,原則還是共情?
    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耍賴,可定是養兒過程中讓人最不痛快的事情之一。家長改如何處理呢一種是: 制止它,忽略它,絕不能讓它變成朝你耀武揚威的武器,一次得逞,天天哭給你看。另一種是: 佛說(育兒博主們說),要共情、要理解、要接納。像我們這樣的凡身肉體,大部分人兩頭搖擺,到底該怎麼做呢?
  • 「一言不合」用英語怎麼說?!100%你不知道!
    >吉米老師前言:2016年都過了大半了~這些buzzwords(流行語)你都get了麼?老師(敲黑板):"大家注意了,這道是送分題。"老師(痛心狀)「你們這屆是我教過最差的一屆。」你:我已認真閱讀並同意該用戶協議。(打鉤)領導開會:「我就簡單說幾句。」女朋友:沒事啊。我沒生氣。「跟你說個事,你要保證不告訴別人。」「算了,我還是不說了。」「有空常聯繫。」「改天一起吃飯。」「下次我請。」
  • 錢江晚報:一言不合就公示,教育這是怎麼了
    原標題:一言不合就公示,教育這是怎麼了   一張朋友圈的截圖,在網上炸開了鍋。杭州某小學一年級的8位小朋友,因為拼音、算術學得不好,就被老師叫起來,站成一排,拍下照片在家長群裡公示。   雖然一開始學校校長表示不願意背這個鍋,學生家長和學生恐怕更不願意在這種壓迫下成長。
  • 孩子生氣喜歡動手打人?你的做法錯上加錯
    如何制止孩子動手打人?動手打人終究是不好的,可孩子遇事總是衝動,一言不合就要動手。小時候就如此了,那麼以後長大了會怎樣呢?可家長除了「以暴制暴」,每次孩子闖禍了就收拾孩子,可他依然不知悔改,對這熊孩子也實在沒轍了。
  • 我家寶寶一言不合就發脾氣?聰明的父母都會這樣做!
    這期間,我一直覺得我養育了一個天使寶寶,從出生起,無論吃喝拉撒,都令我省心不少。 直到天天邁入了1歲半這個坎,他體內的「小火山」就被點燃了,一言不合就發脾氣,跺腳、大叫、哭嚎、甚至是損壞東西,無時無刻不在挑戰我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