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預計香港2020年經濟增幅介於-4%至-7%

2020-12-20 環京津網

原標題:陳茂波:預計香港2020年經濟增幅介於-4%至-7%   新華社香港4月29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9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香港經濟的打擊較早前估計的更嚴重和持久,他估計香港2020年的經濟增幅將介於-4%至-7%之間。

陳茂波當天在特區立法會會議上表示,他在2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預測今年香港經濟的實質增長將介於-1.5%至0.5%之間。種種跡象顯示香港經濟今年第一季度大幅倒退,情況令人擔憂。

陳茂波表示,特區政府兩輪防疫抗疫基金措施以及今年財政預算案的紓困措施共涉及約2900億港元,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的近10%,幅度與其他先進經濟體近期推出的措施規模接近。他希望有關措施有助保住香港的經濟元氣,使香港在疫情受控後早日重拾經濟動力。

至於香港經濟何時能走出陰霾,陳茂波認為,這除了受世界各地在防疫、控疫工作以及其後經濟復甦速度的影響外,更取決於香港社會是否穩定。如果去年下半年的暴力衝擊再次出現,必然導致更多商鋪倒閉,外商不敢到香港投資營商,更多人失業。這樣的話,即使特區政府推出再多支援措施也沒有用。

他呼籲香港各界擱置分歧,創造化解矛盾的空間。他相信只要香港人團結一致、同心抗疫、奮發自強,總會迎來雨過天晴的一天。

相關焦點

  • 陳茂波:預測2020年香港經濟增長-1.5%至0.5%
    新華社香港2月26日電(記者蘇萬明)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6日表示,香港經濟2020年面對極大的內外挑戰,短期內難言樂觀,考慮到財政措施的提振作用,預測2020年香港經濟的實質增長為-1.5%至0.5%。
  • 陳茂波:預計2021年香港經濟可恢復正增長
    新華社香港1月3日電(記者劉明洋)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3日發表網誌表示,踏入2021年,香港經濟的情況是困難未盡、但轉機漸現,預計全年經濟可恢復正增長,不過,疫情變化將是經濟復甦速度和力度最關鍵的變數。
  • 【陳茂波:倘疫情持續將再次對經濟造成壓力】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陳茂波:倘疫情持續將再次對經濟造成壓力】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中表示,香港經濟正處低位整固,第三季實質經濟收縮3.5%,相較第二季已有所緩和,而10月份失業率進一步上升的壓力估計暫時緩和。不過,新冠肺炎疫情在香港再現反覆,社交距離措施再度收緊,如果情況持續,將會再次對經濟造成壓力,因此必須保持警惕、謹慎應對。
  • 香港經濟10年來首降!2019年香港GDP或下跌1.2% 2020年經濟前景高度...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香港經濟2020年的前景仍面臨高度不確定性因素,包括環球經濟復甦步伐、外圍經貿關係、本地社會事件、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等。數據顯示,2018年,香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8453.17億港元,同比增長3%。
  • 香港2019至2020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 經濟增速為3%
    【解說】當地時間2月27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香港立法會宣讀2019至2020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陳茂波介紹,2018年香港經濟增長率為3%,是去年預算案預測範圍下限,但仍然高於過去10年平均2.8%的增長趨勢。
  • 香港發表新財政年度預算案
    新華社香港2月26日電(記者周文其 蘇萬明)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6日發表2020/2021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預算案的主軸為「撐企業、保就業、振經濟、紓民困」。他說,特區政府將推出大規模逆周期措施,涉及超過1200億港元,盡力回應市民期望。
  • 港府財政司長:香港今年將採取擴張性財政,逆周期提振經濟
    (觀察者網訊)「修例」風波以來,香港地區經濟陷入衰退。下個月,香港特區政府將發表《財政預算案》,目前已有多個政黨和不少市民要求特區政府發錢,紓解民困。 1月19日,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稱,目前香港經濟陷入衰退,特區政府亦已推出多輪「撐企業、紓民困」的措施。
  • 香港擬推1200億港元紓困,成年居民每人可獲1萬現金
    記者 辛圓香港財政司周三發布2020-21財年預算案稱,鑑於2020年香港經濟仍可能負增長,特區政府將大幅提升財政支出,推出高達1200億港元的大規模逆周期措施,包括向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香港財政司預計,2020年香港經濟實質增長為-1.5%至0.5%。2019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較上年下跌1.2%,是自2010年以來首次負增長。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短期來看,香港經濟難言樂觀。隨著經濟情況惡化,勞工市場亦逐步轉弱,經季調後的失業率從去年第二季度的2.8%升至最新的3.4%,創逾3年新高。
  • 陳茂波發布《香港財政預算案》這個財政年度會哪些變化?
    智通財經獲悉,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稱未來政府開支將進入整固期,往後開支增加力度,須更注意長遠財政承擔能力,並須與收入增長相適應。他又指出, 香港素以簡單低稅制見稱,但國際稅務新發展將影響香港稅務競爭力,當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正積極研究訂立全球最低稅率規則,或減低香港低稅率政策對跨國企業的吸引力,衝擊香港按地域來源徵稅的做法,影響它們日後來港投資和經營的誘因,政府會繼續密切關注經合組織相關工作的發展和作出評估,並制訂應對措施,維持營商環境和競爭力。
  • 非法示威拖累香港經濟 商家生意勁減樓價持續下滑
    除此之外,當地居民的消費意欲也明顯減弱,香港零售銷售貨量由首季的下跌1.6%,擴大到4至5月份的跌3.3%,有業界更估計7至8月的數字會進一步擴大至雙位數跌幅,接近「非典」時期水平。  位於尖沙咀的香港洲際酒店近期向員工發電郵,指酒店受社會事件影響,入住率和餐飲收入下跌,為免進一步出現赤字,要求員工在8月、9月放年假和無薪假。
  • 陳茂波:香港全面遏止疫情刻不容緩 希望市民配合
    原標題:陳茂波:香港全面遏止疫情刻不容緩 希望市民配合   新華社香港12月20日電(記者劉明洋)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0日發表網誌表示,全面遏止新冠肺炎疫情已是刻不容緩,希望市民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措施,合力讓疫情儘快消退。
  • 本屆香港大學生好難
    自去年六月以來,「攬炒」成為「修例風波」關鍵詞,時常被香港反對派掛在嘴邊。經歷十月有餘的「黑暴」衝擊,香港經濟陷入嚴冬,社會百業蕭條,市民倍感壓力。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黑暴」破壞依舊不曾收手,令香港經濟雪上加霜,不少行業出現結業潮,香港失業率創新高。
  • 「黑暴」是香港最大禍患,寬縱「黑暴」是開門揖盜
    據香港特區政府最近發布的預先估計數字,今年一季度,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下跌8.9%,按季跌幅擴大至5.3%,雙雙創下香港有記錄以來的單季最大跌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更表示,香港今年的經濟增幅預計將介於-4%至-7%之間。
  • 陳茂波:做好硬體配套 保持香港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優勢
    陳茂波:善用科技及做好硬體配套 保持香港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優勢中新社香港9月22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2日發表題為《物流、商務與科技》的網誌,他指出,香港可以透過創新及善用科技、做好硬體配套等,進一步提升香港商務
  • 香港將從內地經濟發展中受惠
     新華社12月7日報導: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7日表示,明年內地經濟的前景遠較其他主要經濟體正面,國家還提出推動內地社會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香港特區必將從中受惠。陳茂波當日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嚴重衝擊環球及本地經濟活動,令本已陷入衰退的香港特區經濟雪上加霜。
  • 香港旅遊發展局:2020年2月香港旅客數量19.9萬人次 同比大跌96%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表示,當前環球經濟動蕩令香港承受更大壓力,影響遠超SARS,可以預期香港失業率將加速惡化,本周即將公布的最新失業率或將攀升至九年來最高水平。2月訪港旅客數按年暴跌96%3月16日,旅發局發布公告稱,2月訪港旅客19.9萬人次,按年大跌96%。數據顯示,2月8日(港府實行封關政策)前,每日約有1-2萬旅客訪港,而2月8日後,訪港旅客平均每日約3300人次,當中約八成為非內地旅客,因疫情發展,旅發局預計3月份訪港旅客數字可能會進一步減少。
  • 2021年新加坡經濟預計將增長4%-6%
    新加坡貿工部23日發布公告稱,2021年新加坡經濟將恢復增長,國內生產總值的預期增幅是「4%至6%」。同時,該部門將2020年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的預期增幅從此前的「-7%至-5%」調整為「-6.5%至-6%」。
  • 香港疫情回落緩慢 中小學幼稚園停課延至春節假期
    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4日零時,香港新增53宗新冠確診個案,43宗屬本地個案,其中6宗源頭不明,香港至今累計確診病例達9017例。2020年12月21日至2021年1月3日,香港共有812宗確診個案,其中超過90%為本地個案,而源頭不明個案佔三分之一。
  • 香港將於2月啟動疫苗接種,「財爺」稱下半年經濟有望強勁復甦
    文|21世紀經濟報導 朱麗娜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月4日零時,香港新增53宗新冠確診個案,43宗屬本地個案,其中6宗源頭不明。2020年12月21日至2021年1月3日,香港共有812宗確診個案,其中超過90%為本地個案,而源頭不明個案佔三分之一。
  • 香港傳真|香港財政預算案中的土地與房屋關鍵詞
    資料顯示,香港政府2019/20年度收入的修訂預算為5673億港元,較原先預測減少9.4%。 主要原因是利得稅、薪俸稅及印花稅的收入較原來預算減少534億港元。這造成了378億港元的赤字,而在未來一年這個數字還會大幅增加至1391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