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別吵了!愛吵架的父母如何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2020-08-21 喚醒媽媽喚醒世界


在大家齊心抗疫的日子裡,許多的家庭中,都需要一家人24小時待在一起。半個多月下來,也算是對家庭關係的一次考驗。可謂幸福家庭快樂多,煩惱家庭吵鬧多。

我們家鄰居是一對年輕的父母,平日裡小兩口子就把吵架作為彼此溝通的一種方式。居家抗疫的這段日子裡,似乎爭吵的更加激烈了。大清早,我正在家裡看書,鄰居家漸漸增大的吵鬧聲讓我沒辦法看下去,吵著吵著,他們家小女孩的哭鬧聲也夾雜進來,那哭聲伴隨一句大喊刺入我的耳膜,「爸爸媽媽別吵了!」......



聽到孩子的哭聲,我覺得好心疼,有一種衝動想敲開鄰居家的門。問問他們,知不知道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什麼是安全感?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呢?這種行為會嚴重損害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安全感,到底是什麼呢?

安全感是孩子需要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心理營養。在孩子出生後4個月到3歲的時候,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是孩子與父母剪斷心理臍帶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沒有做好,孩子將不知道怎樣獨立。

曾經處理過這樣的一個案例,有一個小女孩,已經上二年級了,每天上學都要在學校門口大哭一場,拉著爸爸的手不願意進校門,每天早上都要他爸爸把她推進學校裡。原來,這個家庭裡爸爸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爸爸一個人撫養女兒長大,可是爸爸平時工作也比較忙,爺爺奶奶幫著照顧。從孩子的表現看,孩子的安全感是明顯不夠和缺乏的。



同時,從上面例子中,大家也發現了,在安全感的獲得方面,媽媽的作用要大於爸爸。因為小孩子在三歲之內,她會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孩子要獨立,就要從這個一體中獨立出來。關鍵是在心理上和媽媽安全的分離。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媽媽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所造成的重要影響。

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呢?

第一、媽媽的情緒穩定

在安全感的建立上,媽媽一定要注意穩定自己的情緒。在講座中,我經常會進行現場的統計,問問現場的媽媽中,有多少人覺得自己的情緒是穩定的。結果常常最多只有一個媽媽舉手。

特別是在媽媽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用網絡上的經典流行語就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許多媽媽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很難穩定自己的情緒,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不知何時就會爆炸。這樣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有很多負面影響。使孩子難以專注於自己的學習,處於一種應對狀態而幹擾自身的發展和成長。



第二、夫妻關係穩定

夫妻關係的穩定也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有一天早上,在我學校門口有個三年級的小女孩哭著鬧著不進學校,爸爸給孩子做了半天工作,孩子還是哭哭啼啼的鬧個不停,怎麼哄都不行。爸爸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孩子邊哭邊說「昨天晚上,你和媽媽說要離婚,我都聽見了......!」。

小女孩聽到爸爸媽媽要離婚的對話,也許他們只是說氣話,可是孩子非常害怕和擔心。因為爸爸媽媽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爸爸媽媽要分開,那孩子會感覺整個世界都坍塌了,非常沒有安全感。



第三、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長一定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催促孩子,不要計較結果如何,允許孩子犯錯。孩子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才能積累經驗,獲得自信,對建立安全感有重要作用。

大家想一想,我們成人在做事的時候,面臨一項從未做過的任務,心裡會感覺怎麼樣呢?沒譜、有點害怕和擔心是不是?孩子也是這樣,她自己能做的事情越多,就越踏實,越自信,感覺越安全。反之,我們看到有些被溺愛的孩子,長大以後成為啃老的巨嬰,這樣的孩子從小被父母包辦代替的太多,她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會對自己產生懷疑,「是不是離開父母,我什麼都幹不成?」,這樣的孩子,內在害怕獨立面對這個世界。所以,即使長大成人,仍然躲在父母的羽翼下。



好啦,今天就講到這裡吧,希望以上的內容對父母們有所幫助。最後,期待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是小棠老師,深耕於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致力於用愛喚醒媽媽,喚醒世界。歡迎大家關注、點讚哦!

相關焦點

  • 「都是因為你,爸爸媽媽才吵架!」: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每個家庭都曾經因為孩子的事情吵過架,孩子不吃飯、不寫作業、不聽話、不應該玩遊戲……都是爸爸媽媽吵架的理由。 在孩子面前吵架,因為孩子的表現發生爭執,甚至將原因歸結為孩子的時候,孩子會被無辜、緊張、焦慮、內疚、恐懼的情緒、情感籠罩,這些感受的累積和疊加對他們今後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 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比打孩子還可怕,你家孩子有安全感嗎?
    大家都知道,安全感這種東西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和自身從小所處的環境有關。如果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受父母的呵護和寵愛一路長大,那麼他的安全感肯定是發自內心的,到哪裡都有安全感伴隨。相反的,如果父母在家愛吵架並且毫不避諱的在孩子面前吵鬧甚至扔東西,孩子內心必定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而且童年的這種缺失,有可能會影響一生,這比挨打更可怕。看看父母是怎麼破壞孩子的安全感的?夫妻之間不和諧孩子放學回家等來的不是香噴噴的飯菜而是爸爸媽媽歇斯底裡的吵鬧,而孩子還小,只會被父母嚇到。
  • 夫妻雨中吵架,孩子嚇得大哭:父母吵架,孩子是最大的輸家
    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網上一個孩子這樣描述:「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兇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吵架,在家庭裡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 教會你建立、重建嬰幼兒安全感,以及避開那些破壞孩子安全感的坑
    ✿ 第二步,因為Echo爸爸已經很少回家,每次回家都和媽媽吵架甚至動手,Echo每晚都是哭著睡著,她媽媽說半夜摸到她的小枕頭,冰涼,真讓人心疼。她來了我家後,我們每晚的睡前閱讀和聊天就增加了一些部分。我們讀了一本繪本,叫做《我的愛一直陪著你》。
  • 「媽媽,你跟爸爸吵架了嗎」,父母吵架,是孩子經歷的恐怖片
    睡夢中突然驚醒的JoJo,看到我們在吵架,哇哇大哭起來,怎麼哄都哄不好。半個小時之後,JoJo還是哭哭啼啼的,非常黏著爸爸媽媽,生怕爸爸媽媽再大聲吵架。但,父母一旦爭吵,尤其是當著孩子的面大聲吵架,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天塌下來了,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了,
  • 父母三天兩頭吵架,給孩子帶來3點傷害,該如何挽回?
    其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夫妻在一起總有吵架的時候,這時候就需要一方先低頭才行,否則兩夫妻也是走不到最後的。夫妻吵架,不僅破壞感情,而且對孩子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也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雖然暫時看不出來,但是可能會隱藏在他的心中,對長大後的性格養成和選擇方面你都會產生影響。那麼父母經常吵架,孩子哪些方面會出現變化呢?
  • 三角原生家庭:父母吵架後,如何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小?
    如果互動關係不正常,比如,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發洩情緒,就會導致家庭系統出現故障。那麼,父母吵架後,如何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01愛自我否定的孩子,童年經歷了什麼?家庭是個系統,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是其中重要的零部件。如果每個零部件之間的互動關係正常,那麼系統運轉就是良性的。
  • 「你跟爸爸吵架了嗎」,如何跟孩子解釋父母吵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睡夢中突然驚醒的JoJo,看到我們在吵架,哇哇大哭起來,怎麼哄都哄不好。半個小時之後,JoJo還是哭哭啼啼的,非常黏著爸爸媽媽,生怕爸爸媽媽再大聲吵架。鄰居安爸和安媽因為誰給孩子洗澡的事情也大吵起來,最終安爸生氣的摔門而出,當聽到「哐」的關門聲,安安號啕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爸爸不要我們了」。
  • 孩子害羞膽小愛哭鬧,許是缺乏安全感,這樣做來幫孩子重塑安全感
    因此,孩子每一次接觸他不熟悉的人或者新鮮事物都容易感到不安,尤其在得知要遠離爸爸媽媽後會更加慌亂,通過胡鬧錶達他的恐懼。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發現,父母吵架時孩子往往會異常安靜和懂事,甚至會認為父母吵架是他的錯。父母吵架越頻繁,孩子安全感越低,整個人都會唯諾怯弱,渴望討好每一個人。2.
  • 如何修復孩子被破壞的安全感?
    我只好將兩個孩子都送回奶奶家,一個人回去照顧外婆。因為擔心二寶哭鬧,提前沒跟二寶說。她見我拿箱子,就要跟我。爸爸抱著她去陽臺,我趕緊出門走了。 後來,爸爸說,到奶奶家的第一個晚上,二寶整整哭鬧了一夜,父女倆都沒睡。陪外婆住院期間,我打電話回奶奶家,二寶都是抱著電話哭,很委屈,總是問:「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一個月後,我回來了。
  • 破壞孩子安全感的5件事,父母別再做了
    兒時經歷的恐懼、創傷和被忽視會直接影響大腦的發育,從而影響孩子成年後的性格和行為。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非常不易,但破壞卻只是一句話的事。「我就不要你了 」這句話最讓寶寶恐懼,他會相信爸爸或媽媽真的要拋棄他。這種最「有效」的絕招,本質是粗暴和冷漠,深深地傷害了孩子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 你習以為常的舉動,一直都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蘇的聲音都在顫抖了,一直以來她都覺得自己的孩子特別沒有安全感。膽小、怯懦,一離開自己孩子就大哭大喊。我仿佛看見這個沒安全感的孩子此刻正瑟縮在媽媽的懷裡低聲抽泣,而這個無助的媽媽顯然已經被嚇壞了。父母那些細思極恐的幹涉,嚴重破壞了孩子的身心界限(點擊)
  • 父母吵架時被寶寶看到怎麼辦?這三個方法來補救,讓寶寶有安全感
    生活中總是有大大小小的事,家庭中完全不吵架的父母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吵架有時也是溝通矛盾增進感情的一種方式,但是在寶寶小小的世界裡,聽到、看到家長吵架後會覺得很可怕,會擔心是不是爸爸媽媽的感情出現問題,會不會不要自己了……當家庭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爭吵後,如果對寶寶的心理感受進行補救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都知道父母吵架不好,即使吵也要避開孩子,如果實在避不開咋辦?
    我們聽到很多媽媽的心聲:——我跟老公爭論的時候,只要聲音稍大一些,2歲多的孩子就會問爸爸媽媽你們幹嘛呢?有時沒控制好情緒吵起來了,孩子就大哭起來,之後也不讓我們碰我和她爸都特別心疼,決定以後再也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了。但有時火氣上來了就沒來得及顧及孩子。
  • 父母吵架的時候,感受到孩子的害怕和小心翼翼了嗎?
    但是我記得我讀初中的時候,有一天,爸媽吵架吵得特別厲害,老爸脾氣比較暴躁,都要動手打媽媽了,我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保護媽媽。我趕緊跑過去抱住了媽媽,爸爸的拳頭落在了我身上,我忘記痛不痛了,但是我那一分鐘很害怕,我跪下來說:「你們別吵了好不好,我害怕」。自那以後,爸媽基本上沒有吵得厲害的時候,都是一些小矛盾,爸爸也沒有向媽媽動過手。
  • 童年的「安全感」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家長如何為孩子建立安全感
    每次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孩子都會哭鬧不想和分別,這種依賴的表現正預示著孩子缺乏安全感。因此,父母應及時的給孩子建立安全感,這對未來的成長至關重要。研究表明,孩子從小就比同齡人自信、有安全感,他們的父母都有這些行為習慣。
  • 孩子被欺負,父母的幾種做法正悄悄破壞了他們的安全感,別不自知
    執筆:張蒙定稿:蘇子後孩子小時候唯一可以信任何依賴的人只有父母,因為他們覺得爸爸媽媽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如果遇到危險或困難,也是第一時間向父母尋求幫助。,很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導致他們內心極度缺乏情感關懷,將來在學習和工作中困難重重。
  • 媽媽問:大寶,爸爸脾氣那麼壞,我們離開他好嗎?大寶堅決說不
    事後,我會問大寶:你怎麼不出來維護媽媽那?你怎麼不和他們說,不準欺負我媽媽?在這個家裡,只有你是我的兒子,只有你和我最親。大寶總是很為難的樣子。也許無形中,我給寶寶增加了精神枷鎖,爺爺奶奶也是他最愛的人,媽媽也是他最愛的人。這個時候我去讓他維護媽媽,私下裡爺爺奶奶會不會也會責備我,要大寶擺明立場?讓這麼小的孩子承受的太多了。寶貝對不起。
  • 夫妻吵架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為了孩子,希望你們別吵了
    許多夫妻吵架時,孩子總會在一邊哭著喊:「爸爸媽媽別打了」,年齡小的孩子不知道危險,再加上個子低,父母難以覺察到孩子靠近,這時候小孩子跑上前去勸阻的話很容易被誤傷,年齡大的孩子想要上前拉開父母,也很容易被誤傷,這種「殺紅了眼」的父母,總會在無意間誤傷到愛他們的孩子,如果孩子傷殘程度過重,甚至影響今後的生活,打架的父母將會後悔一輩子。所以父母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打架,打架時也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 心理學:父母吵架、離婚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答案在這裡
    最近一個多年不聯繫的同學突然聯繫到我,說他最近在和妻子鬧離婚,4歲的女兒每天悶悶不樂,他問我,這種父母吵架、離婚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沒有影響,是怎麼影響的,如何才能避免呢?那今天我就「借這個機會」把這個思考過程整理一下,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給家裡有孩子的父母,以及不得不面臨如我同學這般問題的父母做一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