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從他鄉回到故鄉,他們心裡滿是感恩︱天柱縣甕洞鎮...

2020-12-11 天眼新聞

我叫王靜,是天柱縣政務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2019年1月結對幫扶甕洞鎮中柳村6戶貧困戶,後又作為「網格員」駐村開展幫扶工作,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所見、所思、所感,一直鼓舞著我、激勵著我。  自2019年1月對中柳村6戶貧困戶開展幫扶工作以來,我定期都會利用周末的時間到貧困戶家中走訪了解情況,唯獨有一戶叫陳守柄的從來沒有見過,電話也只打通過兩次。  從村幹及周邊群眾了解到,自從該戶父親2016年過世後就搬到了劍河縣,但沒人知道他具體住在哪兒。陳守柄戶成了我心中的一塊重石,好幾次夢中驚醒都源於此事,我愛人還安慰我別太過於緊張。為解心中顧慮,我打算前往劍河縣了解情況,向單位主要領導匯報後,我經過三個半小時車程來到了劍河縣巫包村。  從村口一直爬山涉水近一個小時,隱約見到山林深處有一戶人家,走進一看,是臨時搭建的兩個簡易木棚,池塘邊蹲著一位昂頭摸索著洗菜的農婦,似乎不知道我們的到來。經陳守柄介紹,這是他的妻子,雙目已經失明。  進入屋內,用泥巴壘起的廚房、就地刨成的火坑、三腳撐架上漆黑的燒水壺,屋內潮溼而又昏暗,陽光從裂縫處透進來隱約可見旁邊堆放的一些不完整餐具和雜物,破敗不堪的房子感覺一陣大風吹來都有可能倒塌。  跟他交流中了解到,他們一家共四口人,妻子是一級殘疾,大兒子今年初三畢業沒有考上高中,小兒子讀小學二年級,主要靠嶽父母的幫襯在大山裡進行一些種養殖來維持生計。

與陳守柄妻子談心

當問及他是否想要回到家鄉時,他沉默了……  隨後,他滿含淚水無奈地說:「想回啊!可是,中柳村的舊房子因年久失修怕跨下來砸到過往路人,2016年就被我拆掉了,我2018年被評定為貧困戶,也曾去諮詢過貧困戶想移民搬遷的條件,但我沒有房子進行拆除,想移民搬遷就不符合。」  「如果回到村裡重新建房子,沒有親人的幫助。在這裡我可以依靠嶽父母的幫襯來維持生計,回去之後沒有經濟來源,我們無法生存啊……」

從他的話語中,我深切感受到他對未來生活的無助和絕望。此刻,我眼眶再次泛紅,心裡暗下決心,一定要儘自己所能幫助他們離開大山、擺脫貧困。  我把從天柱縣炒好帶來的鴨子作為與他們共進的午餐,用餐間遞給了他妻子200元錢。  「你們放心,黨和政府絕不會讓一個貧困戶掉隊,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助你們的,你的大兒子考不上高中就去天柱讀職中吧,讀職中有『兩助三免』(不用交學費、住宿費、教科書費,還有國家助學金和扶貧專項助學金共計5900元一年)。」聽說有這麼好的扶貧政策,從他眼眸中我看到了閃爍的希望。  從劍河返回後,我一刻也沒有停歇,連夜把他們家的情況寫成書面材料,分別跟單位主要領導、甕洞鎮扶貧站領導、甕洞鎮柳溪村指揮所所長匯報了這次的走訪情況。  甕洞鎮政府對這個特殊家庭專門召開了專題會議,同時,政務中心領導積極跟上級扶貧辦領導匯報,通過各級各部門領導和駐村扶貧幹部的共同努力。18天後,陳守柄接到了鎮扶貧站的電話,讓他辦理易地移民搬遷手續領取新房子的鑰匙(每個人只需要交2000元,一家四口共8000元),但要及時對甕洞鎮中柳村的宅基地進行復墾復綠,之後還會對他們進行獎勵。

陳守柄的新家

「滴滴滴…滴滴滴……」陳守柄的電話打到了我這裡,他激動地說:「王靜,王靜,我拿到聯山新區房子的鑰匙了!你們是我一家的救星呀,及時把我們的困難苦楚解決了。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政府,感謝你們啊……」從他的語言中我聽到了喜悅、聽到了感恩、聽到了幸福和希望。  正式搬進新家時,看見屋內空空蕩蕩,我又想辦法在個人能力範圍內為其購買了茶几、沙發、木衣櫃。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裡,陳守柄一家從遙遠的劍河大山深處搬到了天柱縣聯山新區,住上了舒適、整潔的新家,他再次感動地哭了,靦腆地塞給我幾張作業紙,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封寫滿兩頁的感謝信。

陳守柄手寫的感謝信

「感謝政府和王靜,我是陳守柄,原住在……」語言樸實、真誠,字裡行間包含著對黨、對政府、對幫扶幹部的無盡感激以及對未來人生的憧憬和嚮往。回想最初去他家時,那無助、自卑的眼神轉為現在的幸福、充滿希望,讓我這顆心中的重石終於落下了。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潘德玉

編輯 韋一茜

編審 王璐瑤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成了獨居老人的「孫兒」|天柱縣遠口鎮廣溪村...
    自古忠孝兩難全,依然清晰記得接到這個電話時,我還走在入戶的路上,自駐村以來我就從未回過家,從父母的兒子,變成了廣溪村的知心人。我叫賀昌木,是天柱縣遠口鎮廣溪村扶貧幹部。根據工作安排,我從天柱縣城鎮服務中心來到廣溪村,還記得我背著一臺筆記本來到村委會時的幼稚模樣,指揮所同志都感慨道:「小賀,你負責的廣溪組,那個小組工作難做哦!
  • ...謝謝那句「辣臉」的話讓我立志脫貧|天柱縣甕洞鎮甕洞村村民...
    我叫胡廷健,今年49歲,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天柱縣甕洞鎮甕洞村瓦上組的村民。這兩年,別人看到我臉上時常掛著自信的笑臉,而這份笑臉的背後要從一句「辣臉」的話說起。「胡廷健,你以後的日子不用愁了,國家會救濟你家的!」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村裡的老「紀」們在脫貧攻堅路上的故事|天柱...
    我叫吳小江,是天柱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幹部,2019年1月積極響應召,主動報名投身到脫貧攻堅第一線,開始了我和網格區「老紀們」的故事。「小吳,我和你上去。」天柱縣甕洞鎮紅星村原老支部書記老紀走到我身邊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倆相視一笑。他叫紀必生,時擔任村總支部副書記。剛到村裡我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進寨收取群眾的農村合作醫療,我的網格區長衝寨子離村委最遠,還要爬到山頂,老紀把外面羽絨服拉鏈一拉,便和我同伴而行。我倆停停走走大約走了一個小時,來到長衝寨。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與他們一起編織美好的生活丨天柱縣高釀...
    我叫周虹秀,是天柱縣高釀鎮新民村的駐村幹部。「農村是一所大學、一個舞臺、一個熔爐,能夠從基層幹起,才能夠經風雨、長見識、成良才。」為了磨鍊自己,實現自我價值,2017年10月,在考入編制的同時,我駐村工作也就安排在了新民村,從那時開始我便踏上了駐村扶貧的道路。
  • 「我的扶貧故事」莫道桑榆晚,扶貧勇當先|天柱縣渡馬鎮橋坪村同步...
    我叫龍華,今年56歲,是天柱縣財政局駐渡馬鎮橋坪村輪戰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三年來,我克服年老體弱多病等諸多不利因素,盡職盡責地做好決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在橋坪村工作期間,我了解到缺水是影響橋坪總村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把解決水源當作我村脫貧攻堅最大障礙和首要問題來抓,為解決三個村的飲水困難,我與同事走遍了橋坪總村的所有山頭,尋找水源,策劃、測量,幫助找資金。如今,共建了8個取水點,鋪設水管5300米,畜水池12個,村民飲水困難得到了解決。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送來錦旗,是感念更是鞭策丨天柱縣白市鎮坪內...
    我叫林遠真,是天柱縣民政局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白市鎮坪內村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4月15日傍晚,天柱縣白市鎮坪內村下著滂沱大雨,村民楊通玉冒雨來到村委會,手捧一面「駐村幫扶辦實事,情系百姓暖人心」的錦旗,要送給我和同事王瑞輝。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付出,才能換來群眾信任丨天柱縣白市鎮白市村...
    我叫姚敦智,是天柱縣白市鎮白市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我駐村已近四年,現擷取真情幫扶二三事與大家分享。2017年3月,剛從在職崗位退下來,新領導找我談話後,我就立馬到天柱縣遠口鎮潘磨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一年,後又到白市鎮白市村駐村二年多至今,駐村幫扶一幹就是近四年,我堅持吃住在村,走訪在路上,走遍了村村寨寨、家家戶戶。脫貧攻堅工作的著力點就在於抓好落實。抓好落實,重在團隊齊心協力,重在堅定的執行力,重在思想認識、工作態度、工作質量和工作成效。
  • 「我的扶貧故事」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丨天柱縣藍田...
    我叫潘軍,是黔東南州天柱縣藍田鎮東風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我背起行囊正式入駐東風村。  剛到東風村,迎面而來的不是催人奮進的「東風」,而是讓人心裡犯難的陣陣「歪風」。這是我的辭職書......」  「沒有二十萬,哪怕是天王老子來,村委會建設都不能開工......」  「搞什麼產業喲!還不如打工強.......」  撲面而來的困難,給了我一個下馬威,我心裡打起了退堂鼓,心想怎麼來到這個「鬼地方」駐村。
  • 「我的扶貧故事」件件「小事」溫暖著民眾的心窩 也充實著我的生活...
    我叫胡朝煊,今年40歲,是天柱縣扶貧辦派駐白市鎮小溝溪村的一名脫貧攻堅駐村網格員。2019年1月,我到白市鎮小溝溪村當網格員後,第一時間開展自己包保網格內群眾的走訪工作。走了一圈下來,發現留在家中的大都是老人,而且他們只知曉有很多扶貧政策,但理不清政策細則。考慮到老人不會存儲電話號碼、村民對政策知曉不全的現狀,我就制訂了一撂名片大小的「聯繫卡」,挨家挨戶發到群眾手中。「聯繫卡」兩面都印得有字,一面是我的姓名和電話,另外一面是發展產業、就業創業等政策宣傳。
  • 「我的扶貧故事」用愛感染,讓孩子們不再因為貧困而失學丨天柱縣...
    我叫伍名槐,是貴州黔東南天柱縣高釀小學的一名教師,我出生在農村,生活在農村。以前農村經濟的落後,農村生活的困苦,我是親身經歷的。在農村貧困生活的泥潭裡一番摸爬滾打後,我終於掙扎著爬上了潭岸,成為了一名國家工作人員,有了固定的工資收入,雖說不上富裕,但解決溫飽是不成問題的,如果節約一點還稍有積餘。所以,我決心用這些積餘幫幫還未脫離貧困的人們,為扶貧作出自己的貢獻。
  • 「我的扶貧故事」把群眾當成家人 把他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丨鎮遠縣...
    記得第一次去他家中時,我想當然地以為憑藉20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工作起來應該順風順水,哪知道第一次吃了閉門羹。因為不了解他家情況,入戶時只是簡單宣傳扶貧政策,填寫入戶走訪記錄,最後要求他籤字,他卻躺在沙發上不肯起來,很不耐煩地嚷道:「我沒空,我要睡午覺。」我瞬間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任務,更重要的是走近他們、了解他們,讓他們在黨的好政策下早日脫貧致富。
  • 月亮走我也在:故鄉的月亮陪我客居他鄉
    小時候,經常喜歡唱一首歌: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到村口……當年不懂詞中意,現在已是曲中人……我知道,宇宙中只有一個月亮,可是,我還是一頭犟驢:俺家門前那棵大槐樹樹梢上掛的月亮但是,不是我一個人如此愚昧和糊塗:一句「月是故鄉明」的古詩詞,讓多少人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現在,依然還可以聽到幼稚的童聲,蕩漾在大街小巷:月亮走,我也走,我給月亮提竹簍,竹簍裡面裝豆豆,送給月亮上的小猴猴,小猴吃了豆豆長肉肉……不但如此,我更愚昧和糊塗的是
  • 「我的扶貧故事」黨員教師大家訪 教育扶貧助成長|黔南州貴定縣...
    羅雯(中)在建檔立卡戶家中詢問近期生產生活,並提醒農戶查收是年教育扶貧資金。伴著乳白的月光,天邊的星兒隱隱閃爍,我開始一家一家地探訪、詢問,向農戶們介紹我自己。走訪中,我發現有許多家庭的勞動力都選擇出去打工,然而有一戶卻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羅雯(中)和網格員一起幫助貧困戶整理房間在這一家人中,正值壯年的父親生了病,母親為了生計只能選擇做一些零散的活,女兒又嫁到了他鄉。
  • 「我的扶貧故事」大家都叫我「阿牛哥」丨天柱縣遠口鎮安浪村致富...
    我叫周邦貴,是遠口鎮安浪村的致富帶頭人,大家都叫我「阿牛哥」,稱我們夫妻為「牛」夫妻。周邦貴養殖基地航拍圖在天柱縣遠口鎮黨委鎮府和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夫妻倆積極響應鎮黨委政府大力培育發展特色致富產業,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的作用,20多年來在鄉自主創業,註冊成立了天柱縣金貴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養牛產業,共計養牛200多頭,又響應發展辣椒產業的號召,種植了辣椒50多畝,中草藥材10多畝,切實帶動鄉裡鄉親致富增收。
  • 【視頻】他鄉是故鄉!一起看滬滇扶貧協作紀錄片《山海之戀》第二集
    【視頻】他鄉是故鄉!一起看滬滇扶貧協作紀錄片《山海之戀》第二集 2020-07-18 11:5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日久他鄉即故鄉
    原標題:日久他鄉即故鄉——永豐八江楊家嶺村的變遷       遷徙後的楊家嶺■李代發在楊家嶺人的心裡,經年不息地流淌著兩條江,一條遠遠地蜿蜒在天邊,它叫新安江,那是故鄉;一條「譁譁」地穿過於眼前,名曰八江,那是家鄉。
  • 「我的扶貧故事」我願做清水江畔的守渡人丨天柱縣遠口鎮黨委副...
    2018年5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天柱縣遠口鎮人民政府任職。初到遠口,我就被一種清爽、浪漫的氣息圍繞,行走在清水江畔,我在想我究竟該怎麼去做,才能真正履行一名父母官的職責,帶領遠口人民真正實現脫貧致富。
  • 故鄉故鄉我夢中的天堂
    故鄉故鄉我夢中的天堂 文/寧靜致遠在對故鄉的思念中,又仿佛回到了那單純無邪的童年時代,回到了母親的懷抱,身心的創傷得到了撫慰精神的空虛得到了充實……什麼是故鄉,故鄉就是爹娘。故鄉是家門口凝望兒女的目光,故鄉是村頭上招手揮手的地方。 故鄉是一抹牽掛,鄉愁是遊子的思念。故鄉有父老鄉親永遠嘮不夠的家常,故鄉有爺爺奶奶永遠講不完的故事。故鄉承載著兒時太多的回憶,有熟悉的山水。
  • 【廣馬·故事】拖著行李箱直奔博覽會,老外直把他鄉當故鄉
    12月12日,廣州馬拉松賽進入領取參賽物品的最後一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跑者蜂擁而至,為次日鳴槍起跑的廣馬做最後準備,跑者齊聚廣州,接下來就是屬於他們的馬拉松盛宴了記者在採訪中看到,有跑者拖著行李箱直接從高鐵站趕到博覽會現場,也有定居廣州的外籍朋友早已將他鄉當故鄉,跑者的故事總是那麼令人難忘……
  • 「我的扶貧故事」以真心換真情 做群眾心裡的「便民聯繫人」丨威寧...
    300多個日日夜夜,駐紮在村裡,走過彎彎曲曲的鄉間小道,攀爬過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大山,看過農戶窗裡的閃閃燈光,聽過「汪汪汪」的犬吠聲,深入走訪過一個個村民之家,聆聽過每一個貧困戶的故事,我深切地感到,扶貧工作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做精做細是關鍵,解決這些問題,並非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