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父親病了,過幾天手術,你能來醫院照顧不?」自古忠孝兩難全,依然清晰記得接到這個電話時,我還走在入戶的路上,自駐村以來我就從未回過家,從父母的兒子,變成了廣溪村的知心人。
我叫賀昌木,是天柱縣遠口鎮廣溪村扶貧幹部。根據工作安排,我從天柱縣城鎮服務中心來到廣溪村,還記得我背著一臺筆記本來到村委會時的幼稚模樣,指揮所同志都感慨道:「小賀,你負責的廣溪組,那個小組工作難做哦!村民意見大,村寨家族觀念強,個個都是難纏的主,工作時自己要多留個心眼啊!」
在指揮所所長吳世海的陪同下第一次入戶走訪,了解群眾家庭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困難,我逐條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回到村後,我將每戶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做成兩本臺帳,並根據每戶的具體情況進行逐戶研判,查找貧困原因,根據扶貧政策落實上戶,因戶施策。
賀昌木入戶走訪
我利用晚上時間入寨,組織群眾拉家常、說廣溪事,讓村民知道有個經常來家裡噓寒問暖、能解決問題的小賀。
在面對「老上訪戶」「意見戶」時,聽取他們意見、上訪原因。即便開始走訪時遇到很多困難,但我仍然堅持走訪,並深信走訪一次、群眾意見小一點、就是成功一點。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父母從小就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尊老愛幼,村裡的獨居老人太多,我就每天去看望他們。
賀昌木看望老人
在了解到村裡85歲的老奶奶龍有合的眼睛不舒服的情況後,我自己開車帶著老人去天柱縣醫院檢查眼睛。有一次,她因不小心摔到腰臥床不起,我知道後,聯繫村醫上門問診,幾天後仍不見好轉,我就送她到醫院進行檢查,背著她上下樓、給她買飯、餵飯。醫生的話讓我非常感動,「現在的幹部,比自己親孫子還親!」
每次去看望老奶奶龍榮娥時,她一次又一次地對我說:「賀,你跟我孫兒一樣大,跟我孫兒一樣親嘞!」她還經常送自己種的蔬菜到村委會,生怕我這個「孫兒」沒吃的。
我用微小的力量幫助著村民,村民也用真情實意感動著我,我的付出,她們看在眼裡,也記著在心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潘德玉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