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管時代 民生信託直播間解密信託優勢

2020-12-22 慧聰網

8月20日,民生信託金融市場總部董事總經理平強做客由21世紀經濟報導、21大學發起的《信託觀察》直播間,對行業內的熱門話題,與21世紀經濟報導新聞總監周鵬峰女士進行了深談。

據中國信託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1.33萬億元,較2019年4季度末的21.60萬億元小幅度下降1.28%,環比幅度較2019年4季度末的-1.78%收窄0.5個百分點,同比增速為-5.38%,較2019年1季度末的-12.0%大幅收窄。

尋求差異化優勢是當前資管行業共同的課題,信託行業的比較優勢在哪?又如何在轉型發展中,提升並創新與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合作,是當下各方亟待思考的問題。

民生信託作為位居行業前列的信託公司,在財富、投資、投行、資管、融資等五大領域深入布局,主動管理資產規模佔比超過90%,對信託的優勢有自己專業對見解。

1.信託的優勢

在信託行業深耕多年的平強認為,所有資管業務的本質是信託關係,且信託具有信託財產獨立、信託關係豐富和運作方式靈活三大優勢。

在委託的財產來源合法、設立信託目的合法前提下,《信託法》明確了信託財產的獨立性,它和委託人的其他財產,還有受託人的固有財產都是充分隔離的。信託財產也不會被納入一些清算資產範圍內,比如說我們碰到的一些場景,個人或者公司破產,或者是離婚財產分割,信託財產都不會被納入到這一類清算資產範圍內。

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平強特別強調,就委託財產來看,它可以分為資金信託和財產信託。委託人委託給我們信託公司的錢,這就叫資金信託,如果委託人委託給我們的是房子或者是股票或者是保單,這些無論是實物、非實物,這些非現金的都可以視作為信託財產。就受益關係來看,又分為自益信託和他益信託。這些特點在我們的家族信託及慈善信託中,尤為突出。

資產管理業務而言,信託運用的範圍很寬廣,可以投資於債券、股票、非上市股權、金融衍生品,還有比如現在比較火的非標債權資產。另外甚至還可以投資不動產,比如房子,以及一些動產,比如船舶,這也是我們公司的一個特色業務。這是一個應用範圍,基於這樣一個廣闊的應用範圍,我們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個性化投資方案的設計、投資工具的組合,來滿足投資者不同的風險偏好。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財富不斷增長,對於富裕階層來說,信託有時可以解決別的法律制度無法解決的問題。所以了解信託優勢也是高淨值人群熱切關注的問題。

2.信託業轉型

近期監管部門商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1年至2021年底,為非標業務改革的平穩過渡留出了更為充裕的時間。信託行業監管層層加碼,粗放式擴張時代已然遠去。

現在大資管行業有很多各種不同類型的資管機構,那麼信託行業怎麼利用這三個優勢去跟其他的機構合作,然後共同做大資產管理市場呢?

平強從資金端和資產端兩個方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資金端。平強憑藉自己多年的從業經驗,大膽設想將信託的財富隊伍和銀行、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隊伍做一個開放式的合作,相互代銷。信託公司未來可以和銀行相互合作,代銷一些都符合各自準入標準的產品,帶來的好處就是相互豐富各自的產品貨架,因為信託的產品相對來說偏中高風險,銀行和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相對來說偏中低風險,那麼可以在投向、期限、風險收益,還有客戶偏好方面做一個互補,去豐富各自客戶的需求,並且持續深挖客戶財富管理的需求,我們共同把各自的財富管理平臺做大。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在不斷變化和發展。我們順勢而為,隨機應變去適應整個行業的發展,尋求更多靈活的合作。

在資產端,平強認為:信託公司現在在資本市場領域要加速布局,要和比較優質的券商和基金合作。信託以一種專業買手的姿態去切入市場,迅速給到我們投資者一些豐富的權益類產品,去豐富他們產品貨架和投資選擇,這是短期。中長期往後看,信託公司仍然要建立自己在資本市場方面的投研能力,還有我們的團隊、機制。而在非資本市場領域,信託仍然要保持和銀行、保險這種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

3.服務實體經濟

需要承認的是,信託業不同於直接金融系統和間接金融系統,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和加速產業升級方面,信託有其獨特優勢。但也應看到,信託業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不足。因此,如何提升信託業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的服務廣度、服務深度以及服務手段的多樣性,成為當下需要研究的一個重點課題。

平強曾經在製造業工作過4年,加上近幾年金融工作對經歷,對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有自己非常深刻對見解。

平強說:「我確實在製造業工作了4年,我在2010年前後在製造業工作。那個時候我們的資管行業還沒有像現在這麼發達,現在已經有100多萬億了,那時才剛起步。當時站在企業的角度,我們向金融機構提出的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結算、融資方面的需求,金融機構主要也以對接銀行為主,但銀行往往會給到我們一個很制式化的產品,產品合同條款的任何部分都不允許調整,能接受就做,不接受就不做。但那時,我們也會接觸到一小部分銀行,他們來我們公司的時候,其實來的是兩個人,一個是每天對接的客戶經理,另外一個就是他們的產品經理。他們會跟我們企業方坐在一起,很完整的去了解我們的需求,問得很細,最後能為我們量身定做一個金融服務方案。在那時這樣的機構比較能得到企業的信任。」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我覺得還有更多層次的一個理解,很多實體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公司治理不規範、戰略不清晰、風險控制能力薄弱、財務管理粗放等問題,作為信託公司一手對接資金端,一手對接資產端,我們要為這樣的客戶提供更多的諮詢服務。從投資者教育上來說,我們可以大膽的設想一下。我們是不是能夠經常去一下企業,在他們內部舉辦一些講座論壇之類的,由僱主組織這樣的活動來給到員工這樣的教育,可能效果會更好。我們的金融機構是不是能經常去一下企業?是不是能更直接地面對面和用戶多交流?實體好,金融才會好。」平強最後強調說。

 

責任編輯:劉佳菲

相關焦點

  • 2015年度中國信託公司排行榜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57家信託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088億元,平均營業收入19.09億元,同比增長21.20%。信託是金融行業的重要組成,也是社會信用發展的某種標誌。信託營收破千億,意味著「信用金融」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同時,新經濟常態下,就信託行業而言,兩級分化也在加重。
  • 制勝大資管時代:信服雲攜手恒生O32打造資管系統標杆
    來源:時刻頭條近十年我國的資管行業可謂突飛猛進,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聯合光大銀行發布的《中國資產管理市場2019》報告顯示,我國資管規模已經從2014年的59萬億增長到2019年的110萬億。毫無疑問,我們已經進入了大資管時代。與此同時,在越來越洶湧的數位化浪潮下,資管行業也在尋求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智慧化發展之道。
  • 四年慈善信託之路堅持不懈,民生信託又成功備案一單產品
    中國民生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民生信託」或「公司」)作為一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金融企業,始終秉持「得益於社會,奉獻於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關心公益、熱心慈善,通過行業優勢設立公益、慈善信託,在精準扶貧、幫教助學、支持高校培養高端人才等多個領域為需要幫扶的貧困人群貢獻了一份綿薄之力。自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實施,賦予了慈善信託全新的活力。
  • 中國民生信託榮膺《經濟觀察報》「年度卓越財富管理信託公司」稱號
    民生信託:持續打造核心業務條線和拳頭產品  12月2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觀察家金融峰會暨2019-2020年度卓越金融企業盛典」在上海舉行,中國民生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民生信託」或「公司」)榮膺「年度卓越財富管理信託公司」稱號。
  • 迷茫:十字路口的中國信託業
    迷茫:十字路口的中國信託業伴隨國內經濟減速換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入深水區,在金融監管要求金融機構回歸本源的背景下,信託牌照優勢逐步減弱,各類金融機構不斷與信託爭奪資管市場份額伴隨國內經濟減速換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入深水區,在金融監管要求金融機構回歸本源的背景下,信託牌照優勢逐步減弱,各類金融機構不斷與信託爭奪資管市場份額,信託行業已經來到轉型分化的十字路口。
  • 民生信託創新慈善信託業務模式 助力慈善事業發展
    11月20日,由中國民生信託主辦的「得益於社會,奉獻於社會———民生慈善信託發展論壇」在京舉辦,來自北京協和醫學基金會、泛海公益基金會、山東大學教育基金會、深圳市佳兆業公益基金會、中央財經大學教育基金會(名稱按拼音首字母排序)等機構的嘉賓和聽眾到會,共同關注慈善信託的發展,並就公益基金會與信託公司慈善信託運作進行了分享交流。
  • 慈善信託服務社會民生 共創美好生活
    慈善信託是信託本源業務的重要體現。中航信託立足受託人定位,以平臺化、專業化、生態化方式創新發展慈善信託,有效實現了商業與公益的有機結合,有力彰顯了信託服務社會民生的價值創造與責任擔當。  綠色生態慈善信託——中航信託多舉措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  綠色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時代潮流,加快綠色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促進經濟轉型、改善社會民生的必然要求。  2020年5月22日,正值第27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中國民生信託:絕不做銀行的附庸
    基金商城1折起購   身為最年輕信託公司的掌舵人,中國民生信託總裁張博在2014年踏入信託業之時,便堅定了「行業急需變革」的想法——「因為我所看到的信託行業,是一個大而不強的銀行附屬行業。」  這位不惑之年的精幹人士,曾多年浸淫銀行業,也曾助力民生租賃在短短數年間,從零起步,飛速壯大為亞洲最大的公務機租賃企業。
  • 新資管時代下的機遇和挑戰
    、興業銀行(601166,股吧)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顧衛平、雲南信託發展研究部總經理王和俊和原新時代信託副總裁邊濤,五位業界大咖共聚一堂,討論的「新資管時代下的機遇和挑戰」。  資管行業將面臨哪些新變化?  對於從去年開始的大資管行業大規模增速放緩以及未來可能會迎來怎樣的發展節奏和狀況,曹勐認為,今年的資管新規給了資管行業重新梳理的機會,現在應該正視中國的資產管理和國外的資產管理三個最大的區別。  曹勐
  • 詮釋信託新文化 平安信託推出「十大轉型新語」脫口秀
    "弘揚信託文化,強化合規建設",日前召開的2019中國信託業年會要求信託機構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積極弘揚信託文化。當前,信託業正處於轉型關鍵期,什麼樣的業務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務實體,樹立哪種文化才能推動創新發展?  打造新模式、置放新機制、開啟新戰略,平安信託在歲末年初之際,以十大轉型新語詮釋了信託行業頭部公司的新文化(300336,股吧)。
  • 民生信託投資者正面臨兩難
    記者了解到,民生信託發布的一款權益類資產管理產品,主要用於投資小米集團上市流通股股票,然而小米集團股價一路震蕩下行,也使得該信託產品連續虧損,投資者面臨按淨值贖回或展期一年的兩難局面。對此,記者致電民生信託銷售經理,對方無回應。律師提醒,針對信託產品,投資者不僅需了解受託人是否有資質,對合同內容的約定,推銷員口說無憑,合同約定才有效。
  • 信託簡報9.15:民生信託開始兌付至信1095號
    截至2020年1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1.33萬億元;1、民生信託:9月14日,民生信託發布公告稱,已於2020年9月14日(簡稱「提前終止日」)提前終止至信1095號信託計劃。該信託計劃規模1.848億元,信託計劃項下信託單位共計18480萬份,對應的信託收益已按照信託合同約定計算並於提前終止日向投資者進行分配。
  • 盧志強親自掛帥民生信託
    開業高管陣容確定  記者了解到,銀監會已於本月15日下發批覆,同意原「中國旅遊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旅信託」)變更為「中國民生信託有限公司」(下稱「民生信託」), 重新登記後的民生信託註冊資本10億元,泛海集團為絕對控股股東,出資6.93億元,持股69.3%。
  • 中信信託王道遠:信託公司應豐富資管產品線
    8月17日,在cwm50會議上, 中信信託常務副總裁王道遠介紹,信託公司主要業務功能有融資、資管和服務三方面。在資管發展方向上,王道遠表示,可以挖掘過去十幾年間與私募的合作數據,加快投研體系建設,重點發展多基金管理等主動配置型資管業務。
  • 第二屆慧眾中國信託資管法治論壇暨信託稅法研討會成功舉行!
    浙大城市學院黨委副書記葉素先生致辭此次會議通過網絡直播平臺,以務實創新的方式在線上舉行,集中探討了民法典時代的信託稅法問題和家族信託法律問題。會議通過騰訊會議室、小鵝通直播平臺和師董會直播平臺同時進行,進入騰訊會議室120多人,小鵝通直播觀眾1200多人次,師董會直播平臺在線觀眾累計近35萬人次。
  • 第二屆慧眾中國信託資管法治論壇暨信託稅法研討會成功舉行! ...
    浙大城市學院黨委副書記葉素先生致辭此次會議通過網絡直播平臺,以務實創新的方式在線上舉行,集中探討了民法典時代的信託稅法問題和家族信託法律問題。會議通過騰訊會議室、小鵝通直播平臺和師董會直播平臺同時進行,進入騰訊會議室120多人,小鵝通直播觀眾1200多人次,師董會直播平臺在線觀眾累計近35萬人次。
  • 雲南國際信託毛劍輝:信託公司開展標品業務具備兩大優勢
    本期嘉賓介紹:毛劍輝先生,現任雲南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副總裁;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研究生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曾任國泰君安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結構金融師負責FICC業務;並曾任民生銀行總行投資經理和浦發銀行總行資深產品經理;擁有豐富的投資交易、產品研發、業務創新和團隊管理經驗;深諳國內證券、銀行、信託等金融行業;對全球金融市場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
  • 信託「黑名單」:信託違約機構及產品全梳理
    「 敲黑板 文末有重點」最新版信託違約大全前來報導!直播預告【直播時間】11月19日(下周二)20:00-21:00【直播內容】1. 哪些類信託容易違約?2. 違約後如何追償?掃碼獲取6W+字報告尊享信託違約專場直播摘要搶先看破剛兌:2014年爆發違約潮2014年之前只零星幾個項目被爆出違約,直到2014年信託開始爆發違約潮。
  • 民生信託融資億元投資小米股票,產品連續虧損 或將展期一年
    近日,剛收到北京銀保監局罰單的民生信託,又有投資者投訴。記者了解到,民生信託發布的一款權益類資產管理產品,主要用於投資小米集團上市流通股股票,然而,隨著機構拋售、股東減持,小米集團股價一路震蕩下行,也使得該信託產品連續虧損,投資者面臨按淨值贖回或展期一年的兩難局面。對此,記者致電民生信託銷售經理,對方無回應。
  • 華澳信託曾珊珊:家族信託給資管業務帶來三大改變
    近期,華澳信託家族信託辦公室正式成立。針對後疫情時代的家族(家庭)財富管理問題,證券時報·信託百佬匯記者專訪了華澳信託副總裁曾珊珊。曾珊珊認為,家族信託的發展將給信託公司資產管理帶來三大改變。信託百佬匯記者:您認為家族信託的社會價值、對於信託業整體轉型的意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