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然界中的植物以綠色為主?從進化論的角度怎麼解讀?

2020-12-23 星球上的科學

隨著近日來溫度的升高,自然界中的各種植物都開始盛開,活力四射,一切都看起來都生機盎然。

當你想到「植物」時,第一反應是綠色,還有我們常說「綠色植物」,而不是「藍色植物」或者是「紅色植物」,在大自然裡絕大多數的植物都是綠色的,那麼就有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了,為什麼自然界中的植物都是以綠色為主呢?

為什麼我們能看到各種顏色?

其實在地球上的大部分物體是不會發光的,之所以我們能看到它們的顏色也只是因為反射了太陽光的緣故。

光譜是指複色光經過色散系統(如稜鏡等)分光後,被色散開的單色光按波長或頻率大小依次排列起來的圖案。而根據光譜的分析原理又被發射光譜分析與吸收光譜分析,如果根據被測成分劃分的話,又被稱為原子光譜和分子光譜。

而根據太陽輻射經色散分光後按波長大小排列的圖案被稱為太陽光譜,其中又包括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幾個波譜範圍。

其中人眼的可見光指的是在電磁波譜中我們人眼能夠感知看到的部分,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可見光就是是太陽和白熾燈,但是說可見光並沒有特別精確的範圍。

只能說在大多數人的眼睛中能夠感知的電磁波的波長波長範圍是在400~760nm之間,但是還是有極少數人能夠在波長380~780nm之間感知到,因此我們可以籠統的說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在770~390納米之間。

為什麼植物偏偏是綠色的?

學習生物的同學都應該知道,在綠色植物中一般都有葉綠體這個細胞器,而葉綠體中則含有有葉綠素以及少數的葉黃素、胡蘿蔔素,而葉綠素是所有色素中最重要的光合色素。

不同的色素會吸收不同波長的光,而葉綠素吸收光譜的最強吸收區有兩個:一個在波長為640~660 nm的紅光部分;另一個是在波長為430~450 nm的藍紫光部分。

所以對綠光的吸收最少,加之葉綠素又是綠色的,而植物要想獲取能量就必須依靠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同時葉子內含有葉綠素與胡蘿蔔素時會吸收紅光、藍光、藍綠光,剩下的光線會發生反射現象。

這個時候需要了解一個物理規律——透明東西的顏色是由它透射的光的顏色決定的,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就是他反射的光的顏色,綠光發生反射自然葉子就會呈現出綠色,於是綠色的光就會進入我們的眼睛擊中光敏視網膜,錐形細胞就會受到刺激,所以我們眼中就會呈現綠色了。

植物和光合作用一直都有著密切的聯繫,但是實際上葉綠素才是最關鍵的,植物的綠色隱含上也是葉綠素的作用。

那麼葉綠素有什麼作用呢?

生物學中,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就是葉綠體,而葉綠體上面附有豐富的葉綠素,而植物能夠發生光合作用就必須要依靠葉綠素去捕獲光的主要成分,以此來攝取能量,因此葉綠素可以說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備的「轉化機器」。

在進行反應時,少部分葉綠素a會吸收並且轉化光能,與此同時水會分解成氧氣和[H],同時還產生了e-,這時候光能就轉化成了活躍的化學能,緊接著植物開始進行暗反應,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把光合作用中活躍的化學能轉變成穩定的化學能,這一系列的反應都必須依靠葉綠素來完成。

關於植物是綠色這個問題,其實從進化論的角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根據進化論我們知道生物的進化由自然環境所選擇,而太陽光是我們地球能量的主要來源,間接的我們可以認為太陽光的光譜分布能夠影響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進化方向。

而太陽光光譜的範圍很廣泛,但是在可見光中光子的數量是最多,因此地球上的生物在其進化過程中大多都以接收可見光的方式來觀察外界或者利用太陽光的能量。

植物一般依靠色素來吸收陽光的能量,在太陽光可見光的光譜分布中應該看到了,綠光可以說是達到峰值,並且其波段範圍也是非常廣泛,這進一步明確表明在綠光的區域內有非常強大的能量。

試想一下植物如果吸收了所有的可見光譜那麼在夏天的暴曬下,很有可能會灼傷植物,那麼最好的選擇當然就是放棄中間的綠光區域了,選擇吸收能量最高的藍光和能量最低的紅光來進行光合作用,因此反射出了綠光,所以植物就是綠色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相信達爾文》進化論有個特點,大家都以為自己懂進化論
    本文為你解讀的這本書是《為什麼要相信達爾文》。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進化論破除了人類直覺所製造的一系列迷信,解釋了很多神創論解釋不了的現象,理解進化論會幫助人類更加了解自己。進化論和相對論一樣,都是科學領域裡少數幾個經久不衰的全民話題。
  • 他的學說顛覆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卻被國人知之甚少
    --即進化論世界觀 人類一直在尋找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要知道在達爾文進化論之前,人類是怎麼形容人類的來源的? 達爾文用一個進化論將低等植物、高等植物、低等動物、高等動物、微生物等等龐大的地球生物物系存在全部歸為一系,就使得龐雜的萬物簡一化,用縱向的觀念讓人類找到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用異常簡潔的公式: 變異+選擇=進化,解釋了38億年的生物進化史,堪稱人類思維的奇蹟!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進化論?
    本期我將帶大家探討人們為什麼會相信進化論,進化論真的可信嗎?便對前四期的內容做一個總結。)甚至抨擊達爾文「在虛擬的世界中展現自我意志」,但事實上,這是他們對進化論嚴重的認知偏差(下期內容:「進化論的認識誤區」,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點擊關注)。
  • 進化論為何能操控整個物種?科學家給出答案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存在充滿著數不盡的未知,比如,為什麼蝴蝶的構造與植物的構造不一致?甚至蝴蝶與植物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相互依靠。特別是蝴蝶通過植物揮發出來的香味進行選擇,進而通過花粉來繁殖後代。人類是怎麼解釋生物界神奇的現象?
  • 奇聞怪事:如果進化論是對的,為什麼植物不進化得很難吃?而果實還是甜的?
    那植物呢?植物在面對食草動物吃自己的時候,威脅自己利益生命的時候,為什麼不進化得特別難吃,讓所有的食草動物都難以下咽?而且更加奇怪的是,植物的果實竟然還是香甜可口的,根莖上還儲存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供動物們食用,這是為何?如果進化論是正確的,為何植物沒有對抗動物?這是很多人看到自己碗裡的飯菜會想到的問題。
  • 進化論遭質疑?達爾文第一個站出來反駁,進化論解決眾多生存問題
    17世紀的人類只能用上帝創造論來搪塞這些現象,顯然達爾文看不下去了。達爾文去世界各地觀察物種的形態,對整個生物圈中的各個物種進行研究,總結出一套比上帝創造論靠譜的進化論,更準確的說應該是演化論。在達爾文進化論站穩腳跟後的當代,大眾對達爾文進化論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解決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問題。
  • 遊子吟 (六) | 創造論與進化論-5
    這樣,在眾多的變異中,適合環境的物種就被保留下來,不適應者就被淘汰,即所謂適者生存。久而久之,生物就不斷由低級向高級進化。可是,達爾文關於自然選擇的觀點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理論上和實踐中的難題。分子生物學興起後,一些學者開始尋求進化論的理論基礎。他們認為,因為在自然界,生物的基因在不斷發生突變(mutation),基因突變導致生物性狀發生變異。
  • 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有一個問題老是在達爾文的腦海中紫繞:自然界的奇花異樹,萬類昆蟲,千種動物,不同的人種,到底是怎樣產生的?怎樣演變的?彼此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尊重實踐和科學的達爾文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決定向上帝創造萬物的宗教迷信挑戰,以進化論來闡明物種起源。回國之後,達爾文開始整理考察資料。他一面深入實際,向育種家和園藝家請教;同時查閱大量書籍,為他的生物進化理論尋找根據。
  • 達爾文並不是第一個提出進化論的人,但他是集大成者
    自然界簡單的生命形式,逐漸演變成了更為複雜的植物和動物,重大的氣候變化曾經威脅到了所有生命形式的存在,但生命卻奇蹟般的延續了下來,就在大約兩百萬年前,改變這個星球命運的生物出現了。布豐和拉馬克師生二人,打破了神創論的一言堂,在人類自我認識史上功不可沒,剩下的任務就是為進化論再添一把火,將進化論這塊生鐵煉成令人信服,堅韌無比的好鋼,說服仍然相信神創論的知識界,擔當起這項歷史重任的人就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
  • 自然界中有沒有「違背」生命規律生存的生物?
    不過,我們從狹義的角度,也就是我們能夠理解的角度看,生命規律無非就是生老病死,一類生物都遵循著相似的生存方式生存。比如動物從出生就開始以有機物為食,它們有著自己的生長周期,繁殖周期等等,而像植物則大都是靠光合作用自己產生營養物質的。從這個角度看的話,在自然界中還真的有一些生物是「違背」了這些生命規律生存的。下面就來列舉幾種,並且看它們的「違背」之處。
  • 證據確鑿:進化論已經被推翻了!
    例如前面例子中,殘存的黑色飛蛾並未變成一種不是飛蛾的東西,或是變得更為高等。它們仍是原來族群中的飛蛾。所以,這些證據只能說明「適者生存」的現象,而絲毫不能用來引證生物能夠產生更高等的進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中心。然而,經過環境選擇作用的適者並沒有產生真正的進化。我們在自然界所觀察到的,乃是生物對所處的環境,具有高度的適應性。
  • 為什麼現代的猩猩不會進化成人?達爾文進化論備受質疑,你怎麼看?
    ,如果你無法適應環境,不管是在職場上還是在生活中,那麼你只能會被社會所淘汰,成為社會最底層的人。但是它依舊是一個假說,即使我們發現了很多古猿化石,可是達爾文的進化論終究是他自己的猜想,在科學上可以證明達爾文進化論就是正確的,這還是非常的困難的。
  • 達爾文進化論是不是被推翻了
    達爾文進化論原文是什麼呢?準確的說,達爾文進化論是一個一直在發展的科學理論,從達爾文、華萊士、赫胥黎、胡克等,經歷了無數動物學、植物學、細胞學、遺傳生物學等研究,一步步不斷發展的學科。進化論是尋找生命演化規律的科學理論,所以其一直也在變化,一直在更新。可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卻一直被異化,尤其是社會達爾文主義。
  • 神秘海藻重寫綠色植物進化史—新聞—科學網
    > 5.4
  • 專訪|《其實你不懂進化論》作者史鈞:我們對進化論充滿誤解
    還有一些變化很難察覺,比如最近澳大利亞學者發現,在有些人的手臂中多出了一條動脈,而且比例呈迅速上升的趨勢,那就是進化的表現。人類的進化澎湃新聞:現在學界關於進化論主要有哪些爭議性疑點?進化論在嚴謹的學術意義上還有哪些缺陷?史鈞:爭議還有許多,比如為什麼會出現雌雄兩性?自然選擇主要發生在哪個層面?是群體層面?
  • 達爾文進化論中的中國元素
    達爾文是一位富有天才又十分勤奮的學者,他不但用五年時間不避艱險乘坐「貝格爾"號艦船周曆世界,採集到大量的古今生物標本,成為創立進化論的第一手資料;而且在世界範圍內收集各種文獻資料,進行閱讀和引用,作為論述和支持進化論的科學依據或歷史證據。他收集和引用的文獻資料中,有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等眾多的西方文獻,亦有中文等大量的東方資料。
  • 解讀《瘋狂人類進化史》1、其實,你根本不懂自己的身體
    這本《瘋狂人類進化史》寫得非常的精彩,簡潔流暢,妙趣橫生,閱讀體驗極佳,整本書我是一口氣看完的。不得不說,在我解讀過的書籍中,其中也有閱讀體驗很糟糕的。可能同學們在聽節目的時候感覺內容緊湊,乾貨滿滿,但如果你真的去讀原書,會發現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其實我自己都時常忍不住發牢騷:「我的天,這傢伙怎麼廢話這麼多?」
  • 為什麼總有人出來反對進化論
    進化論大概是科學史上引發爭論最多的理論,自進化論誕生起,各種爭論和質疑就沒有停息過,它經歷了長期的論戰,至今也沒有要結束的跡象。作為「生物學」源頭、歷史上佔領人類思想意識160多年的達爾文「進化論」,為什麼沒有成為定論?為何一直存在否定這種理論的聲音?
  • 生命起源: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質疑及解惑
    ——沒錯,進化論只由經驗事實支撐,所以進化論是科學。進化論不可證偽。——隨著生物學的發展,演化論的可證偽性已經非常成熟。——小規模演化已經在實驗室觀察到,大規模演化已經在自然界觀察到。化石作假,碳 14 測年法不靠譜。
  • 唯物論+進化論=失效的大腦?
    例如,有一種稱之為「缸中之腦」(Brain in a vat)的假想。想像你被外星人抓到遙遠的星球。他們把你的大腦從顱骨中取出,放置於盛著營養液的缸中,人工維持大腦的存活,並將電極聯到大腦的各個部分,另一端接到他們的蘋果機上。然後,他們會輸入內容讓你去思考、感受、相信。這如果真的發生了,一切都會在你看來一如往常。那麼,你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缸中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