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高開低走,本以為是一部接地氣的北京大戲,看來看去卻不過是一場父權家庭中無病呻吟的雞毛蒜皮。
全家人住著一套奶奶金顏家祖傳下來的北京四合院,爺爺莊為天是國宴大廚、大兒子莊志存是機關幹部、二兒子定居國外、小女兒莊靜知名醫生,唯一不爭氣的就是三兒子莊志斌了。
可就是這麼一個背景下的大家庭,居然被一個從天而降的餡餅砸蒙了。這個餡餅就是莊志斌帶來的。
莊志斌是一個有著廚師天賦,卻吊兒郎當的中年男人,初中畢業就步入了社會,後來擺攤兒賣貨的時候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孫鳳(鳳兒),執意娶了她。鳳兒一直說自己是個鄉下的野丫頭,何德何能嫁給了莊志斌,可是依我看,土生土長的天津丫頭並不比北京人莊志斌差,為什麼北京人的優越感依舊這麼濃?
莊稼人三代同堂,早飯卻全都由這個三兒媳婦來做,她嫁進莊家多少年,就做了多少年的早飯。莊稼人都認為鳳兒是高攀了,所以鳳兒的辛苦付出都是應該。
鳳兒的老闆想要把飯店盤出去,一心想在莊家「露臉」的鳳兒覺得這是個好機會,便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莊志斌,莊志斌興衝衝的組織全家開會,表示,飯店只要接受,就是一本萬利的事兒。大家一拍大腿就直接湊錢把飯店盤下來了。
可是就沒人想過,為什麼每天客人爆滿的老闆會低價轉手?於是,他們就成功被騙了。原來是街道要求整改,飯店臨街的正門要關閉,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想去這個飯店吃飯,那必須要走進胡同裡,生意一落千丈。
當然,作為觀眾的我們都知道,莊家只有踩了這個坑,才能讓莊老爺子出山,用精湛的廚藝吸引客戶,畢竟是宮廷菜的傳承人。
於是,按照所有電視劇的套路,莊老爺子出馬了,「莊家菜」的招牌掛上,再加上網絡宣傳,生意是好得不得了。
可是,三兒子卻一直惹是生非,他聲稱自己幹什麼都行,就是不幹伺候人的服務行業。在他數次惹惱莊老爺子之後被趕出了家門。
這時候的他開始反思自己,去應聘當保安,去當人力三輪車夫,去停車場看車。最後,乾脆租了一個小門臉,賣起了打滷面。但是這個打滷面可不簡單,定價50元一碗,寧願把滷都倒掉也不降價。
最絕的是,冬天零下幾度的天氣下, 要在室外吃,還得預約,不然吃不上,這個滷絕在哪兒呢?絕在是莊家菜,而且用料講究。
通遼的口蘑、五臺山的香菇、長白山的黑木耳、四川渠縣的幹黃花、藤縣古龍的大紅八角、鳳縣的大紅袍花椒;肉是豬前腿後面的梅花二刀肉;面是蛋清和的,三醒、三揉、三紮,抻出來的五條板面;滷一出鍋現澆花椒油。一道道的食材都是頂級的,一道道工序都不含糊。
說實話,聽到這兒的時候,我是真想嘗嘗這味道,雖然我還是覺得50塊錢一碗有點貴,但偶爾吃一下還是可以的。
再然後,莊志斌憑藉著這個麵館發家致富了,也得到了父親和妻子的原諒。每天只限量供應100碗,這就是實打實的飢餓營銷;不僱人,從選料到最後成面,都是自己親力親為,保證質量,增加回頭客;腳踏實地的做面,靠手藝掙錢,得到家人認可。
然後,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他就掙了12萬塊錢,「工資卡」上交,也找到了自己事業的方向。嘟嘟轉轉一大圈,他還是按照莊老爺子的心願,做了廚師,繼承了莊家菜。
可是,說真的,有這樣一個父親會不會覺得窒息?莊志斌7歲的時候,莊為天就給他一把刀,讓他練刀工,他的童年沒有快樂。好不容易考上了重點高中,莊為天卻擅自做主,給他報考的職高,去學做飯。莊志斌沒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所以他反抗,他去做任何父親看不上的行業,就是不願妥協。至於最後為什麼還是做起了廚師,如果不是為了結局圓滿,就是認了命,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可悲嗎?
在莊家,莊為天就是說一不二的存在,他唯一能低頭的人就是自己的「格格」妻子。他懟天懟地,也管這管那。
他插手大兒子的婚姻,希望他復婚;他幹涉小女兒的戀愛,不認可外國女婿;他把孫女趕出院子,直到自己的舊怨了結。
這個老爺子一門心思為了自己的家人好,但是又處處透著父權的影子。
這部劇看起來十分接地氣,但是完整看下來就會發現,還是飄著的。這也許就是國產劇的通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改變不了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