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盛家姑娘學的七寶擂茶是什麼茶?難道是古代的代餐粉?

2020-12-22 布衣觀史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此前,由正午陽光出品、趙麗穎、馮紹峰等領銜主演的古裝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播出後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該劇改編自關心則亂的同名小說,通過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蘭的成長、愛情、婚姻故事,展開了一幅由閨閣少女到侯門主母的生活畫卷,講述一個家宅的興榮,古代禮教制度下的女性奮鬥傳奇。

都說「正午出品、必屬精品」,我們會都知道,正午陽光所製作的古裝劇中,獲得好口碑的最大原因就是它會在最大程度上還原歷史,用鏡頭為觀眾展現一個儘可能真實的歷史生活。而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現了庶女出身的盛明蘭是如何從一個五品官家的小庶女一路逆襲到一品誥命夫人的,還將宋朝的香文化、花文化、茶文化融入其中。

而在電視劇中,還多次提到了一種茶,「七寶擂茶」。我們都知道,北宋時期,是非常盛行茶文化的,但是,我們聽過最多的,應該就是綠茶、紅茶、烏龍茶了,但卻從來沒聽過這個「七寶擂茶」。「七寶擂茶」第一次出現,實在當時距剛開始,女主明蘭的母親衛小娘是一個非常不受寵的小妾,而且她還懷有身孕,因此,盛家的老爺盛紘就自然不會經常來看她了。好不容易有一次,盛紘良心發現,來到了衛小娘的屋裡,明蘭便趕忙抓住機會向父親訴苦,告訴他,自己屋裡的「七寶擂茶」已經不新鮮了,而且,還只能等到盛紘來看望他們時才能拿出來。可見,這個「七寶擂茶」在當時的人家有多重要。

之後,墨蘭在等待大娘子召見前,還吩咐丫環,讓她們拿些「七寶擂茶」來墊肚子。當時小編就覺得很奇怪,這個茶不是用來喝的嗎?怎麼還能墊肚子?難道它就和我們現在的芝麻糊一樣,是一種代餐粉?

而等到盛家的姑娘們長大時,盛老太太為他們請來了宮裡的一位老嚒嚒叫禮儀時,最先給她們教的,也是如何擂茶,既然這個「擂茶」這麼重要,那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普及一下知識,看看這個「七寶擂茶」到底是個什麼茶?

擂茶,又名三生湯,是一種特色食品。主要流傳於廣東汕尾市、益陽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於漢、盛於明清。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綠豆、食鹽、茶葉、山蒼子、生薑等為原料,用擂缽搗爛成糊狀,衝開水和勻,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作擂茶時,擂者坐下,雙腿夾住一個陶製的擂缽,抓一把綠茶放入缽內,握一根半米長的擂棍,頻頻舂搗、旋轉。邊擂邊不斷地給擂缽內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藥(香草、黃花、香樹葉、牽藤草等)。待缽中的東西搗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後,用一把撈瓢篩濾擂過的茶,投入銅壺,加水煮沸,一時滿堂飄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濃鬱、綿長。據說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藥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飢。

而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提到的七寶擂茶,其實不是一種專門的茶品種,而是「擂茶」旗下的一個小小分枝。用當地流行的綠茶舂島,過程中加入芝麻、花生、綠豆、葛粉、糯米、紅豆、生薑、鹽作為輔料,搗碎成泥後家沸水過濾,之後煮沸就可以喝了。味道有綠茶的清香,也有芝麻、花生的美味。是不可多得的一種好茶。

據說這個「七寶擂茶」在2000年的漢末就已經有了。三國時期湖南的桃江縣就有人製作的擂茶,當地的一位百歲老人就常喝擂茶解暑充飢,而桃江縣也是因為眾人都喝擂茶,才成為我國著名的長壽之鄉。

相關焦點

  • 《知否》裡的七寶擂茶,莫不是古人的代餐粉
    近年來,人們終於將目光轉向了宋朝,影視劇中也有很多描繪宋朝生活的作品,除了最近大結局的《清平樂》,另一部以宋朝為背景的大戲莫過於《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知否》中,作者以宋朝中等官宦階層閨中女子生活為主線,不僅向我們展開了一副悠然自得、各安其樂、生活氣十足的生活畫卷,還將宋朝的香文化、花文化、茶文化融入其中。
  • 看《知否》學歷史:盛家的「七寶擂茶」能充飢?有近2000年的歷史
    導讀:看《知否》學歷史:盛家的「七寶擂茶」能充飢?有近2000年的歷史!最近《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在各大網絡平臺播出,小李最近追了一下。這部劇各項方面都很精緻,唯一的缺點就是一集的時間太多了,看的不過癮。
  • 歲月靜好飲擂茶——以客家擂茶為例看中華文化中的藥食同源思想
    「喝茶」一詞也作「吃茶「,在《紅樓夢》中,賈母攜著一眾姑娘僕婦們到了妙玉的櫳翠庵去,一向不染俗事的檻外人妙玉也殷勤地捧出茶盅來待客。賈母有著一個挑剔的脾胃,對著妙玉解釋:」我不吃六安茶。「妙玉也是個人精,笑著回到:」知道,這是老君眉。
  • 趙麗穎新劇《知否》:盛家四千金結局
    講述了現代法院工作人員姚依依穿越到古代,成為一個文人世家的庶女盛明蘭(趙麗穎飾)的故事。在原著中,女主盛明蘭本是一個幼年喪母,身體瘦弱且不受寵的庶女,但是姚依依穿越成為明蘭之後,盛明蘭步步為營,憑藉自己的聰慧悟性和祖母盛老太太的悉心栽培,最後成為一個幸福的侯門主婦。最初,作者在網絡上連載《知否?知否?
  • 知否電視劇中盛家四千金各代表什麼花?你可知否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最近在盛大開播,一幅家庭生活全景圖赫然展現在我們面前。原來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在歷朝歷代都有,無論貧窮和富貴。小編也是知否的一枚鐵粉每晚必追,盛府的四位千金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心中用什麼花來形容她們最合適呢?
  • 《都挺好》蘇家老爹PK《知否》盛家老爹,哪個老爹實力強?
    《都挺好》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兩部火爆的電視劇都是正午陽光拍的,正午陽光已經成了好劇的代名詞啦,兩部電視劇都是阿耐的小說改編的。《都挺好》中有個作天作地的老爹蘇大強,《知否》中也有個冥頑不靈的老爹宏盛。今天,我們就來PK一下,看哪個老爹實力強!
  • 《知否》:風光如盛家祖母,人生卻道盡心酸
    見過世面有眼界,娘家聲名顯赫,這樣的姑娘長大本可嫁入門當戶對的富貴之家,可是她不,她的婚事是自己拿定的主意。在簪花筵上偷偷瞧見新科探花郎,風度翩翩一公子,再聽人家吟了兩句詩便當場生情,非爾不嫁。父母心疼不忍她低就,可是,烈性如她,執意下嫁。
  • 知否原著:從盛長柏的婚禮過程,看看古代大家族的結婚流程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詳細描寫了盛家嫡長子——盛長柏的一系列婚禮流程,今天小編從盛長柏的婚禮流程,來看看古代大家族成親的系列流程。盛長柏是盛家的長子嫡孫,盛老太太和盛紘對長柏的親事,格外重視。長柏科舉之路十分順暢,逢考必中。
  • 擂茶:九曲迴腸,心曠神怡
    待缽中的東西搗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後,用一把撈瓢篩濾擂過的茶,投入銅壺,加水煮沸,一時滿堂飄香。品擂茶,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藥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飢。擂茶可分為湖南桃江擂茶、客家擂茶、武陵擂茶和陸河擂茶等。擂者,研磨也。
  • 擂茶是什麼茶?擂茶茶藝表演的介紹
    擂茶發源於中國內陸,又名三生湯,是一種特色食品。主要流傳於益陽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於漢、盛於明清。  擂者,研磨也。擂茶,就是把茶葉、芝麻、花生等原料放進擂缽裡研磨後衝開水喝的養生茶飲。  各地擂茶製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選擇差別較大。
  • 《知否知否》中宋朝人的常用詞都是啥意思?
    宋徽宗在《茶論》中講的非常清楚,送人點茶是要見到乳花的,就像現代人喝卡布奇諾要拉花一樣。 用茶筅擊拂時,手勁和茶筅的用力是非常講究的,技巧不到家就會失敗。在《知否知否》劇中,盛家三姐妹跟著盛老太太請來的宮中麼麼對這個「點茶」可是學習了好一陣呢。 04.勾欄瓦舍
  • 盛家姑娘漂亮嗎是什麼梗 齊家主君主母表演堪稱現實版教科書
    趙麗穎新劇《知否知否》正在熱播中,近日,因為劇中一句「盛家姑娘漂亮嗎」的臺詞登上熱搜,齊家主君和主母的表演堪稱現實版教科書了,果然男人都是大豬蹄子!不過因為這句話,網友紛紛開始刷起了大家心水的盛家姑娘。
  • 知否:墨蘭出嫁時,為何盛家的燈籠是白色的,難怪林小娘下場悽涼
    知否:墨蘭出嫁時,為何盛家的燈籠是白色的,難怪林小娘下場悽涼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久盛不衰,該劇由馮紹峰與趙麗穎領銜主演,劇中墨蘭與明蘭雖然都是盛家的姑娘,但是由於明蘭母親去世的比較早,因此盛紘對待明蘭並不是很親切,但是對待墨蘭卻是給了自己的所有。
  • 桃花源擂茶習俗 一碗「三生湯」 人間歲月長
    62歲的伏波將軍馬援奉旨南徵,軍中將士突染瘟疫,神秘的桃花姑娘主動獻藥。「將軍,有你守土安邦,有我簞食壺漿!」 兩日之後,瘟疫退去,桃花姑娘隱於山林。 多年後,遲暮的英雄還記得鐵血徵途的那一絲柔軟:時夏,漫山桃樹如蓋,粉裳女子邁著輕盈的步履而來,手裡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三生湯。
  • 《知否》中,小公爺在向盛家拜年時弄丟了手帕,是自己故意的?
    《知否》中帥氣的小公爺(朱一龍飾)在年初二向盛家拜年時弄丟了自己的貼身手帕,把整個盛府上下弄得草木皆兵全都在尋找,為何此時明蘭的心裡總感覺到怪怪的呢?難道這手帕是小公爺故意弄丟的不成?如果是,那他又為何這麼做呢?
  • 《知否》盛家兒女名字大有深意,女兒們的性格,都很像親生母親
    1.盛家給明蘭這一代子女起名規律是芝(女兒)蘭玉(男兒)樹。子侄一輩:長柏、長楓、長梧、長棟都是用身姿優美的樹木命名,顯得兒郎們玉樹臨風!盛家其他五個姐妹都配上寓意很好的字:華 如 明 淑 品,用來形容姑娘的品性!墨蘭卻只是一種花的名字,而且唯獨這個墨字,寓意並不明顯甚至偏貶義。也許是紅狼是希望這個備受偏愛的庶女肚子裡有點墨水?如果是這樣,可以起名文蘭。亦或許林噙霜立志把女兒培養成擅長舞文弄墨的才女,非要取名墨蘭。
  • 擂茶又名三生湯,起於漢,盛於明清!那麼擂茶如何製作呢?
    頭段時間小約大致聊了一下擂茶的相關內容,後來就有小夥伴私信小約問這種茶裡要放這麼多料,味道會不會奇怪?也有私信來問具體做法的。私信回復之後,今天小約把這些內容全部寫出來,以便大家統一觀看了解。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味道會不會奇怪?
  • 重看《知否》時有哪些細節讓你印象深刻?
    宋人吳自牧在其筆記《夢粱錄》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點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或「四藝」。知否這部劇裡,祖母特意找來孔嬤嬤給盛家的姑娘們上課,學習這幾樣,古代的大家閨秀要嫁個好人家,要學的東西,比現代姑娘多得多。
  • 看了《知否知否》,你決定給女兒報什麼才藝班了嗎?
    音樂得接觸啊,古代大家閨秀的培養原則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琴可是放在第一位的。雖說四歲年齡有點小,但現在就要開始發掘音樂潛力了,樂器那麼多,古箏、琵琶、鋼琴、小提琴、大提琴、長笛……,總得在她六歲之前明確學什麼吧。詩詞是不是也要開始背了?
  • 客家擂茶是古代喝茶遺風嗎?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飲茶史源遠流長,在這漫長的時光中,喝茶的方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從最開始的「藥茶」,到「粥茶」,再到「點茶」,最後發展到今日所喝的「清茶」。從這條清晰的脈絡中,可以看到中國飲茶過程的變化與發展。而客家擂茶,便是從古時遺留下來的「粥茶」。